TA的每日心情 | 难过 昨天 10:07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
顺便问个问题,这个版面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把我的playbook问题删掉??
. Z* p5 ]) {# X- u8 R1 }0 E
9 H% r! Y# A5 ]5 M) j# ~' ?
i, s! S# I- r( x& h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年最杰出的双子星座,前者伟大在于政治和战略,后者闪耀的是军事天才和对人民的忠诚。如果说主席是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元帅的声名却随着时光的流逝光芒万丈。毛泽东主席可能没有预料到这点。但元帅生前自比为于谦,说过‘要留清白在人间’。从这点看,真理是在元帅这边。两位人杰几乎并肩战斗和互相争论了一辈子(彭:1898-1974,毛:1893-1976)。他们的纠葛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
+ J! n# f4 P* E- k
1 J, K$ ~! J4 `: q纵贯线-起点2 K# Y) {( e+ _8 H- C, G
5 s. r0 ]/ f9 u9 H* e1928年12月彭德怀率领约红五军八百人与毛泽东在井冈山茨坪第一次见面。无法想象两人第一次见面的相互感觉如何。其后朱毛率领红四军下井冈山,彭却由于叛徒带路没有守住井岗山根据地。( s, y7 M4 z8 O- |
' W5 F' F0 m) [8 E _1930年2月23日,由毛泽东亲自引入,从绿林好汉成长为红军将领的袁文才、王佐,于被湘赣边界特委以策划“军事阴谋”的罪名错杀。彭德怀在这个事件中,派红五军第四、五纵队执行了这一错误命令。有个细节要特别注意,边界特委伪造了红四军前委书记毛泽东给袁文才的信,才将袁王及其部属骗来。我们可以感受毛泽东会如何看待,如何反应。毕竟,井冈山是毛千辛万苦,好不容易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袁文才、王佐对这块红色区域的营建,有着不可抹杀的功劳。毛无论听彭如何解释,恐怕都不会接受。彭的部队毕竟是执行的哪把刀。在历史上两人相会的开始,彭德怀元帅给毛泽东主席留下的回忆肯定不会太好。毛泽东主席为了稳定井冈山,没有通知夫人杨开慧就直接娶了本地姑娘贺子珍,其后彭德怀元帅的攻打长沙和一.三军团朱毛彭二次攻打长沙也是何健杀死开慧的直接原因。阴差阳错之下,这一系列灾难很难保证主席会怎么判断元帅。我们说第一映像很重要。以后的历史证明,这个理论是对的。
' j4 Z' m* a, r) G; n4 u" O/ y' N) P( U9 O& z( T0 C. V
1931年11月,毛泽东被项英批判,并免去了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职务,脱离军权。按毛的原话:‘连个鬼影子都不上门'。其间彭是当时党中央错误路线的军事执行者之一。1932年春,红军攻打赣州。毛泽东坚决反对打赣州,并作了最后的努力,提议苏区中央局:听取前线指挥员的意见,这个前线指挥员是谁哪?就是彭德怀元帅,他自己后来在其自述中却提到:赣州是可以打下来的。这次反对对失去权力的毛来说,无疑是等于落难时候的一次猛击。
' p0 m n, x+ {( a& @+ x# T1 [; E9 o1 n& y3 B: g3 b
纵贯线-合作和发展中的杂音( z2 t" ?/ P6 J
. W4 E! h" H6 a, `. _; s; B5 x
中国红军在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调度红军四渡赤水,第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提笔给中央军事委员会写信,信的要点是:要求把战场指挥权交给彭德怀。虽然彭不以为意,但对于林彪一向信任有加的毛来说,失去权力过的他非常敏感,毛泽东无疑是对这件事一直记挂在心,其后曾经反复四次提起。既然林彪是无辜的,那么谁的嫌疑最大,很显然,是彭德怀元帅。! k F" u8 Y+ K
4 |2 }/ {7 ~9 v/ B1 ~& A
长征期间,彭德怀的三军团打了很多硬仗,其后在党中央和张国焘分歧的斗争中,彭无疑是坚决支持毛和一三军团的北上战略的。在长征的尾声,1935年10月20日彭德怀在吴起镇西北部的五里沟口一带设下埋伏吃掉敌1个骑兵团,击溃敌2个骑兵团,迫使敌军停止了对长征红军的追击,保卫了毛和党中央的安全。于是毛有‘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一诗的产生。数次的支持和挽救,无疑对彭德怀元帅和毛泽东主席的关系起了良好的润滑作用。作为共患难的战友,两人显然都明白,团结和合作最重要。三军团在合并入一军团后,彭再也没有提过从新恢复三军团番号的意图,即使以后有多次机会和部属的建议。- @0 }- Y$ H8 F6 h9 H3 f
( `; L( v# M, K9 U* D0 T0 j3 r6 J Z# L
抗日战争后期,1943年9月彭德怀在与毛泽东分开经年后,离开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返回延安,以后即在延安参加整风学习,被批20多天。这次整风,彭无疑是吃了很多苦头的,有‘在延安你操了我20多天娘’一说,彭被解除一线带兵权利,协助毛泽东、朱德指导华北敌后抗战。如果说这件事情的信号是什么,无疑就是毛确立核心地位后的一次对军头们的立威和统一思想的行动,很多人明白了,很多人还不明白,这其中,显然包括彭总。刘少奇严厉批评彭德怀元帅的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是工作,也是一个信号。百团大战的被非议,是另外一个信号。
) X% j" P B% D/ w, C. M# Q1 Z. ] _4 ^$ R9 f0 P
纵贯线-辉煌年代
& a8 L# B3 K& j! z: H6 A& C. q$ k$ V. }( J; k3 D, b
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和他的麾下无疑达到了人生最辉煌的年代。我们看看,毛56岁,周恩来51岁,邓小平45岁,彭德怀51岁。建国初期的将帅们显然意气飞扬和无比自信。不过,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的爆发无疑是对这种自信的一个考验。林彪元帅是没有这个信心的,毛泽东主席有,彭德怀元帅显然也有。两位湖南老乡这个时候无疑是惺惺相惜的。彭坚决拥护毛抗美援朝的决策,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不幸的是,甚至可以说是毛彭以后翻脸的致命事件发生了,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被美军空袭阵亡。有时候,历史和命运就是这样打开灾难之盒的。某种意义上,主席托付自己和开慧的大儿子,也是唯一可以寄希望的儿子,给彭德怀元帅,无疑是一种最大的信任。岸英的阵亡,无疑是彭对毛最大的辜负之一。以至于后面的庐山会议上,毛有‘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感叹。, y; i# X2 B D( _. y& p" `
2 K0 a4 j( i$ o. M' z6 y8 h纵贯线-最后的爆发
) ]4 |6 J% x6 W, h5 Y2 d7 x) W+ O3 i
1958年2月彭德怀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提出辞去国防部长职务。毛泽东说,现在备案,以后不准再提。1959年3月毛泽东在上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再次提出,不再担任下届政府的国防部长。毛泽东此时刚辞去国家主席职位,对彭很显然有成见,原话是:“让你当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还不够吗?“。也是在这个会议上,毛泽东谈及自己和彭德怀的关系对李井泉、柯庆施、黄克诚等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我这个人是被很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我的了,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的万言书,周小舟,李锐和周惠针对毛泽东主席的‘斯大林晚年’提法,对彭德怀元帅和毛泽东主席的战友情谊和相互信任是最后的一击。% X9 F8 g D! Z. }1 [
$ Z, K. M: h. ?. X纵贯线-结局
; k& b& u/ @9 S/ K; Z, |. _. W9 E: N, a& z6 D. T* h: O
彭在庐山会议后被迫辞去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职位。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中受尽折磨,批斗中由于拒绝承认自己犯错,被打断肋骨。后被圈禁。曾为中国第二元帅的彭于1974年病重,1974年11月29日14时52分,彭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身旁没有亲人,没有朋友。5 z! X6 d/ T/ ~/ [% e9 n
6 ?# G1 t5 m& k, J( x3 C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毛的晚年是悲凉的。第一接班人刘少奇的被打倒惨死,总理周恩来的非抵抗拖延,林彪元帅的叛逃和死亡,对于文化大革命的不确定,都让毛有孤家寡人的感觉。亲人的疏离和亲情的淡漠是另外一个苍凉。他走后,他的接班人被废撼。他的理想被篡改。他的遗体不得安葬。, V3 B8 d, t. }8 b. J3 q3 o
6 g5 G2 l+ R1 `, E9 i结语
* X9 L9 t- I/ J. A2 s3 t7 t/ l
# v& o0 U' Y! k9 z: ]4 D# x1 J如同中国历史上很多英明的君主和贤明的臣子一样,毛泽东主席和彭德怀元帅无疑在他们的合作道路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样,历史的传说里这些传奇人物的结局并不都是幸福到永远。唐太宗李世民最后砸了魏征的墓碑,明太祖的开国将帅们几乎被诛杀干净。彭德怀元帅的被圈禁死亡无疑是另一个不完全相同(毕竟是现代社会和共产党集体领导)却类似的重复。历史无数次告诉我们,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放弃自己说话和反对的权利,任凭领袖借助个人威望和权力用不光彩的手段打击和肉体消灭政敌,在和平时期处理国事是危险的。彭德怀元帅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毛泽东主席的悲剧,也是中国人民的悲剧(最后一个敢于说真话的人的消失,失去刹车的运动,往往是悲剧的开始),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如果人民自己放弃了权利,不想去思考和从新选择的领导人,或是更改犯了大错的领导人,那么这样的悲剧还要重新演绎。人民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无论他/她是领袖还是历史巨人,这也包括毛泽东主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 b/ @( v+ V# u' |$ s
* T/ |: `6 N5 n9 {5 j在朝鲜战争爆发60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领导人和领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