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5-13 23:58 编辑 3 N9 H0 J% U$ v7 I u; y! u2 [: s. ]# C+ j* r' P
在研究Y article的时候,看看X article的来龙去脉。“X先生”是是乔治·凯南于1947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时用的笔名。凯南在文中提出的围堵概念成为以后40年美国对苏政策的基点,这是冷战的理论基础。# V/ t! R% n. D1 r w
- {& v9 h w4 F! @1 ?0 ]尽管凯南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智囊,凯南在官场很不得意。艾奇逊在马歇尔之后出任国务卿,他认为苏联威胁不仅是政治的,更是军事的,柏林空运、苏联试验原子弹、中国解放、朝鲜战争更加加深了艾奇逊的信念。杜鲁门和艾奇逊着手建立包括核保护伞的反苏军事联盟,冷战温度迅速升高。凯南反对艾奇逊对苏政策的简单化、僵硬化和军事化,反对核军备竞赛,反对重新武装德国,反对朝鲜战争中美军越过三八线,主张灵活、现实、四两拨千斤的外交,反对一刀切。但凯南和既定国策叫劲的结果只能是失意,1950年,凯南离开了美国国务院,受“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之邀,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和爱因斯坦、冯·诺伊曼、戈德尔等人作伴。除了后来短期担任驻苏大使和驻南斯拉夫大使,一直隐居学术界,研究和倡导现实主义政治战略。凯南称美国外交政策具有“乌托邦式的期望,律师式的思维,卫道士式的对别人的要求,充满自以为是”。凯南反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过度军事化,认为深受战争创伤的苏联并没有军事意义上的进攻性,只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凯南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认为这是不分主次,在没有关键利益的地方浪费国力。对科索沃到伊拉克,凯南也是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尤其反对以战争推行美国价值的做法。2004年凯南百年寿辰的时候,国务卿鲍威尔、当代现实主义政治学派泰斗米尔斯海默等人出席。凯南于2005年去世,终年101岁。; R: C9 J' u0 ^9 R
& B2 Y# M; N! }3 V. `$ V
凯南的故事还很多。二战爆发时,他是美国驻柏林使馆成员,被纳粹拘押了几个月才释放。后来他当驻莫斯科大使的时候,X article的名声已经在外,他在莫斯科自然也受到格外关照,除了使馆大门,只怕是上茅房都有三双眼睛盯着。有一次发牢骚,把他在莫斯科的经历和纳粹拘押相提并论,结果被苏联一不受欢迎的人为名驱逐出境。他大概是历史上少有的被驱逐出境的大使了。老布什发给他一枚“自由勋章”,这是和国会荣誉勋章相当的勋章,是美国给文治人士的最高勋章。但老家伙一点不领情,还是对政事大骂,几乎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没有被他骂过。 / x# D c" e4 k* V7 S$ J/ f$ c! B4 v
凯南是天才战略家,还是老愤青?不过能和爱因斯坦、冯·诺依曼、戈德尔作伴,这个老愤青作得也值了。 + I3 E- m) J8 k, P) H6 D 2 [- [9 u- A) e4 h. \4 c
前年看了一本“Blind Oracles: Intellectuals and War from Kennan to Kissinger" (盲目的先知:知识分子与战争---从凯南到基辛格),非常有意思,对于文科知识分子和政策制定者的关系梳理得很好。 3 m w$ z. \" K: A p - v% W+ B: B# X, T4 _http://www.amazon.com/Blind-Orac ... 05331808&sr=8-1 " c$ ?$ K. P5 w3 K / ]' S) k' j3 f4 y, f啥时候写一点这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