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
帖子
查看: 451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凯南与冷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23: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5-13 23:58 编辑
4 k: i$ P* d  _1 T3 s
; C. a9 c( t( m1 h, y在研究Y article的时候,看看X article的来龙去脉。X先生”是是乔治·凯南于1947在美国最有影响的《外交季刊》上发表《苏联行为的根源》一文时用的笔名。凯南在文中提出的围堵概念成为以后40年美国对苏政策的基点,这是冷战的理论基础。' L, }9 s0 |- q' B9 K
8 |. P7 ]# \! P) e; _' v! s
凯南是美国国务院的老资格苏联问题专家,在30年代就派驻过苏联,在1944年任美国驻苏使团的副团长。1946年,美国主导建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遭到苏联的反对。美国财政部因此向驻莫斯科大使馆询问,凯南发回一份《长篇电报》(据说长达8000字),分析苏联看待外部世界的心态和决策过程的民族心理因素,尤其是沙俄以来就根深蒂固的隔绝感和不安全感。这也是老欧洲被二战打残后,美苏从二流强国走上世界前台的时候。杜鲁门对苏联行为的不可理喻十分恼火,指令高级顾问克利福德和埃莱塞提交研究报告,两人召集了包括凯南在内的一大批智囊,研究苏联扩张主义战略对世界的影响和对策,首次提出了围堵的概念。1947年,凯南在《长篇电报》和《克利福德-埃莱塞报告》的基础上,向国防部长福莱斯特提交了《苏联行为的根源》报告,提出“美国对苏政策必须建立在对俄国扩展主义倾向长期、耐心、坚定和充满警惕的围堵基础上”,由于苏联体制的先天缺陷,这将最终导致苏联势力的瓦解。这成为美国冷战战略的理论基础。由于这份报告的高度敏感性,凯南尽管得到福莱斯特的批准才发表在《外交季刊》上,但还是受到国务卿马歇尔的过问。
  Y! M8 ]+ p, S* c% \" S

. @6 ?# Y3 }- L$ ]4 N
凯南写《长篇电报》和《苏联行为的根源》的目的是纠正二战期间美国政界立足与苏联合作的政策,他力促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约束苏联影响的溢出。但他的原意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围堵,而不是军事和外交上的步步紧逼。凯南信奉现实主义政治,提倡国家安全政策以力量平衡而不是政治信念为出发点,他认为社会主义阵营不是铁板一块,美国的拒绝妥协的立场导致了持续的冷战和危险的军备竞赛。在马歇尔任国务卿期间,凯南受命组建美国国务院的政策计划署,并参与主导马歇尔计划。这和他的通过政治和经济手段围堵苏联的理念是一致的。马歇尔计划不仅通过经济复苏促使西欧和日本快速回到繁荣的道路,凸显资本主义优越性,增强抵抗苏联扩张主义的道义力量,而且包括秘密支持不听莫斯科话的西欧共产党和工会运动,制造国际共运和工运分裂。在肯尼迪时代,凯南出谋划策,建议美国制造中苏分裂,鼓励东欧和苏联内部的民族独立。
; D* {$ ~' ?  T
尽管凯南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智囊,凯南在官场很不得意。艾奇逊在马歇尔之后出任国务卿,他认为苏联威胁不仅是政治的,更是军事的,柏林空运、苏联试验原子弹、中国解放、朝鲜战争更加加深了艾奇逊的信念。杜鲁门和艾奇逊着手建立包括核保护伞的反苏军事联盟,冷战温度迅速升高。凯南反对艾奇逊对苏政策的简单化、僵硬化和军事化,反对核军备竞赛,反对重新武装德国,反对朝鲜战争中美军越过三八线,主张灵活、现实、四两拨千斤的外交,反对一刀切。但凯南和既定国策叫劲的结果只能是失意,1950年,凯南离开了美国国务院,受“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之邀,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从事学术研究,和爱因斯坦、冯·诺伊曼、戈德尔等人作伴。除了后来短期担任驻苏大使和驻南斯拉夫大使,一直隐居学术界,研究和倡导现实主义政治战略。凯南称美国外交政策具有“乌托邦式的期望,律师式的思维,卫道士式的对别人的要求,充满自以为是”。凯南反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过度军事化,认为深受战争创伤的苏联并没有军事意义上的进攻性,只是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竞争对手。凯南反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认为这是不分主次,在没有关键利益的地方浪费国力。对科索沃到伊拉克,凯南也是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尤其反对以战争推行美国价值的做法。2004年凯南百年寿辰的时候,国务卿鲍威尔、当代现实主义政治学派泰斗米尔斯海默等人出席。凯南于2005年去世,终年101岁。# z# e5 Q8 u* ]% D2 R% R; w
4 R; n2 @0 G( \- G" v, s. E
凯南的故事还很多。二战爆发时,他是美国驻柏林使馆成员,被纳粹拘押了几个月才释放。后来他当驻莫斯科大使的时候,X article的名声已经在外,他在莫斯科自然也受到格外关照,除了使馆大门,只怕是上茅房都有三双眼睛盯着。有一次发牢骚,把他在莫斯科的经历和纳粹拘押相提并论,结果被苏联一不受欢迎的人为名驱逐出境。他大概是历史上少有的被驱逐出境的大使了。老布什发给他一枚“自由勋章”,这是和国会荣誉勋章相当的勋章,是美国给文治人士的最高勋章。但老家伙一点不领情,还是对政事大骂,几乎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没有被他骂过。9 o. i: b0 `  K. O' ~, G

% P4 `& g  Y" F& T凯南是天才战略家,还是老愤青?不过能和爱因斯坦、冯·诺依曼、戈德尔作伴,这个老愤青作得也值了。
0 u" ]- k! l( e9 w0 U# O% _: R
8 d+ k. @) N* w6 r: S8 d/ z  K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5 收起 理由
海天 + 5 凯南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人啊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10 00:58
  • 签到天数: 953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1-5-13 23:49:41 | 只看该作者
    啧啧,不得了,原来美帝也有如此厉害的战略家,幸好他不得志,否则世界历史有一大部分要重新书写。

    点评

    等以后再拜读。  发表于 2011-5-13 23:57
    他还有很多故事和名言,等有空了那天摘一点。这是我给人家写的文章里摘出来的一段,凯南不是重点,所以不敢离题太远。  发表于 2011-5-13 23:56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3-1 00:54
  • 签到天数: 286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1-5-13 23:55:32 | 只看该作者
    晨大最后还是把这战略家定义为老愤青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5-14 08:0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孙吴 于 2011-5-14 08:06 编辑
    / v" ~) \0 N$ ^* N8 V0 G+ q. L
    回复 晨枫 的帖子
    2 c$ _" a; }! q2 c1 G; e2 w$ ]3 ^; s& M! Z/ y3 z. z8 N8 b* @) ^
    凯南这篇文章算是官泄定调的典范了吧,不过要苏联加入美国经济体系,军头们第一个不答应7 I- s2 L0 E) U4 v

    & G9 Y; f8 M/ C, {+ s6 B话说50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布劳恩可不算得志,属于被雪藏! m( m! j) s8 M6 V  f

    点评

    凯南对苏联的民族心理做了深刻分析,所以马歇尔可以认定苏联不会加入马歇尔计划,也不会让东欧加入,借此在苏联和东欧之间打进楔子,很成功  发表于 2011-5-14 10:24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1-5-14 08:13:35 | 只看该作者
    前年看了一本“Blind Oracles: Intellectuals and War from Kennan to Kissinger" (盲目的先知:知识分子与战争---从凯南到基辛格),非常有意思,对于文科知识分子和政策制定者的关系梳理得很好。) O+ k. p& h$ N( I7 n! P/ D

      A7 r/ `7 C3 v+ bhttp://www.amazon.com/Blind-Orac ... 05331808&sr=8-1
    5 l6 N7 p' D  ]. O, E$ {. c
    0 L  e" X* Q: S4 i4 _3 h& g啥时候写一点这本书的内容

    点评

    坐等啦!  发表于 2011-5-14 10:22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5-14 21:30: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履虎尾 于 2011-5-14 21:32 编辑 ! }" U3 O* u- N+ B+ @7 F
    9 c. j' |2 x6 `1 q' b; }4 p6 g
    回复 海天 的帖子
    ) S# S7 {& K! k* `; b. a# }7 s0 H  J: H4 g; j+ `# m1 c: z5 i" e5 [; ?( W
    海天兄,读书版面内容太广泛,例如这篇帖子,俺就读不太懂,不知如何评价。因此想请你来帮忙,万望首肯。2 W+ o; t+ K5 W) Q$ I2 w# \

    & N; ]' o1 W/ k(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1056-1-1.html
    9 F  [: h8 p8 v  t3 X9 H( C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7-25 16:13
  • 签到天数: 11 天

    [LV.3]辟谷

    7#
    发表于 2011-5-15 22:23:23 | 只看该作者
    觉得应该是天才居多,老愤青哪能活101岁?老是郁郁不得志,活的肯定不长。* S4 P9 z2 |7 C% Z* \3 a
    不太明白,既然他作为那么重要的智囊,为什么后来那么不受待见呢?那些他所反对的战略选择,又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呢?( x3 J- O9 l" i" R+ l" a
    8 a  P! s" o; Y$ @7 ^7 i! F2 a* @

    点评

    呵呵,这就涉及到“智囊”的界限到哪里这个问题了,某种意义上,楼上我说的那本书也有部分在解释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1-5-16 00:59
    那看来答案比较长,一两句说不清楚。那就不着急,有空我自己查。  发表于 2011-5-15 23:00
    “既然他作为那么重要的智囊,为什么后来那么不受待见呢?那些他所反对的战略选择,又是根据什么做出的呢?”我会再写一篇,展开一下。  发表于 2011-5-15 22:40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6 03:07 , Processed in 0.0402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