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画] 红楼梦与中秋,中秋之月与香菱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08:2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月亮与黑夜相联系,它随着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自转节律周期,不断地阴晴圆缺,这种变化却又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似乎也迎合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看似变换莫测,实则和谐共存的生态系统。月光区别于太阳的热烈和凶猛,是平静而温和,不具有侵略性的,在月光柔和的安慰之下,我们似乎可以有时间从白日的喧嚣和争斗中安静下来,平和地反思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一些更高远深刻的事情。

月亮也是红楼梦的起处,我在这里下个断言,它一定也是红楼梦的归处。红楼这场大梦,起于甄士隐与贾雨村在月下设宴,贾雨村作出“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这样的惊人诗句,这句诗被甄士隐给予极高评价,因为它的境界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世俗所限,而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当中。在宁静的月色之下,人的心可以沉静下来,甚至超越个体的局限性,想到人类的共同命运和同在性。就像红楼梦的作者,在描写各色人等的嬉笑怒骂之时,也是在用这种淡然却透彻的心态挥墨而就。

月亮更暗含了红楼梦一书的精神主旨,红楼梦里暗含的审美情趣,也就是贾母欣赏的,清静悠远的风格,恰好和月夜的气质完全相符。 而作者也给出了多个方面的暗示。红楼梦中,许多重要的情节都发生在八月十五中秋节附近,或者是某个月的十五,也就是月圆之夜。

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结交于八月十五,甄英莲(真应怜)被拐是来年的正月十五,而甄士隐家里起火,则是这一年的三月十五。秦可卿病发于八月十五晚上游玩之后,而贾府开头第一件大事,王妃省亲,也是正月十五,王熙凤接尤二姐入贾府也是个十五。 此外宁荣国府每年的中秋元宵夜宴,也是作者笔墨的重中之重,八十回靠后的祠堂灵异事件和联句成箴也发生在中秋之夜。芳官等出家也在八月十五。当然,十五出现最密集的地方,还是开局和香菱相关的情节。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偶然的,是作者在向读者暗示,英莲——香菱——秋菱这个人物设定的背后实质所在。如果你领悟了作者的暗示,那么对后半部的情节其实就已经大半了然了。八月十五的月夜,既是红楼梦的开篇,也一定会是红楼梦结局的所在。

在我前面对宝钗,凤姐前世来源的考证中,已经提到了红楼梦的设定,是红楼梦里这一班年龄相近的年轻男女中,许多都是仙界的情鬼投胎,要度世历劫的。从一僧一道的反应来看,香菱也无疑是其中之一,那么香菱的前世究竟是什么呢。

而香菱是红楼梦里除了宝玉宝钗之外,另一个明确说明,有“胎里带来的”特征的人。而她从胎里带来的,是眉心的一颗胭脂痣。这颗眉心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首先,眉心痣在很多神仙的画像里都有,它的功能是“第三只眼”,这第三只眼又被称为“天目”, 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开天目是修仙得道的重要一步,是获得超于常人的感知能力的必要手段,甚至神仙也需要经过修行才能得到。而修行天目的主要手段是观日月,从日月当中汲取能量,特别是月亮,佛教管天目叫“月轮”。

当然,天目一说实际上并非空穴来风,人类在还是海洋鱼类的时期,为了感知头顶上从天空传来的日月光,以获得时间节律的信息,确实是有头顶第三只眼睛的,只是随着进化,这只眼睛逐渐被埋到头骨以下,成为松果体,但它依然拥有感知光线强度,调控身体节律的功能。

希腊古生物学家奥尔维茨,在研究大穿山甲的头骨时,在它两个眼孔上方发现了一个小孔,这一小孔与两个眼孔成品字形排列,这引起他很大兴趣。经反复研 究,这个小孔被证明是退化的眼眶。这一发现,轰动了整个生物界,自此以后,各国的生物学家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各项研究结果表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 类、哺乳动物,甚至包括人类,都有3只眼睛。人们通常忘记了自己的第三只眼,或是从来没有想过它的存在,这只是因为这只额外的眼睛已离开原来的位置,不在 脸部表面,而是深深地埋藏在大脑的丘脑上部,而且拥有另外的名字--松果腺体。
  人的第三眼已经变成一个极为独特的、专门的腺体,人体中除了松果腺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腺体具有星形细胞。星形细胞不是普通的细胞,它在大脑半球中含量十分丰富。至于腺体和神经细胞究竟为什么会盘根错节地缠绕在一起,人们还不是很清楚。
  现在,第三眼的功能和另两只眼睛相比虽然功能迥异,但还是有点“藕断丝连”,松果腺体对太阳光有极强的敏感性,它通过神经纤维与眼睛相联系。松果腺体在太阳光十分强烈时受阳光抑制,分泌松果激素较少;反之,碰到阴雨连绵的天气,松果腺体就会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
还是言归正传,香菱这从胎里带来的,正好在眉心中央的胭脂痣,这个位置肯定不是作者随意安排的,它大约有两个暗示,一个是香菱是开了天目的神仙之属,二是她这个“胎里带来的”“月轮”能量来自日月,特别是月亮。

关于月神的信仰,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和美洲的黄种人环太平洋文明圈文化的共同古老信仰。在嫦娥这个名字出现之前,月神就是一个属于不折不扣的女性神,掌管万物的化育繁殖,女性的纺织绣工,爱与美。拜月乞巧的习俗,不仅在东亚的闺阁小姐,也在玛雅的天真少女之中代代相传。


月神的身旁,还总有一只兔子,大概因为古代人类观察到,兔子会在繁殖季节来到的时候,在月亮之下互相追逐吧,小兔子遂成为月亮女神喜爱的宠物。

月神在中国早期文献的记载,可以说是描述纷繁,说法不一。首先分别有生了十二个太阳和月亮的日月之母,羲和和常仪。

關於羲和的原型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南經》:在大荒當中,有座山名叫天台山,海水從南邊流進這座山中。在東海之外,甘水之間,有個羲和國。這裡有個叫羲和的女子,正在甘淵中給太陽洗澡。羲和這個女子,是帝俊的妻子,生了十個太陽。 於是羲和首先以日母的形象出現在人們的而前。她是人類光明的締造者,是太陽崇拜中至高無上的神。
常羲,又稱為常儀或尚儀,为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羲和(日御)同为帝俊之妻。《山海經·大荒四經》記:“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意思是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
后来,嫦娥开始代替常仪出现,并有了一段奔月的传说。



“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交于嫦娥保管。后羿恶徒逢蒙(传说后羿后来就死于此人箭下)趁后羿外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吞下不死药,不多时便飘离地面,飞落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寻妻不得,捶胸顿足,仰望月亮千呼万唤地呼唤嫦娥名字。他的呼唤惊动了上天,皎洁的月亮上,果然出现嫦娥的身影。后羿急忙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而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遥祭嫦娥。后来月母被羿的真情所打动,允许嫦娥在月圆之日与羿在月桂树下相会。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月神后来的名字,就从常仪变成了嫦娥。 在真实的历史中,嫦娥应该是一个部落首领后羿的妻子,后羿反抗中央政权(射日)失败后被处死,嫦娥在混乱之中不知所踪,成为当时民众难以忘怀的政治人物。就像同样古老的端午祭祀后来被归给屈原一样,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开之后,月神的形象也就有了更具体的依托,随着人类对政治的关注而被归给了具体的人。

同时,从一个专属于女性世界的庇护神,嫦娥开始变得更符合男性的心理需求,这也说明随着男权文明的崛起,月神的大众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男人心中的女人”形象。

首先,嫦娥成为了女性美的代表,对女性美貌的形容常用“如嫦娥下凡”来比喻。而香菱有多美呢,红楼梦中其实没有直接的正面描写,只写过她的相貌气质和秦可卿类似,而秦可卿,我之后还会提到,在红楼梦中同样处于神仙的位格。同时,香菱一上人口市场,就被一个中产之家的同性恋冯渊男子看上,并为她改变了性向,同时也被皇商之家的薛大公子看上,并且为了争抢她不惜打死了冯渊,惹上人命官司。那么她美貌的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大约是能和希腊海伦齐名的地步罢。可见香菱的容貌,确实是可以配的上她月神转世的身份的。

同时,嫦娥的形象成为了在清冷孤独之中怀念丈夫的怨妇的象征。人们提起嫦娥,总是会联想到她一个人多么孤独,多么思念丈夫。而红楼梦里面的香菱,也经常和“并蒂花”“想汉子”联系起来。

香菱便说:“我有夫妻蕙。”豆官说:“从没听见有个‘夫妻蕙’。”香菱道:“一个剪儿一个花儿叫做‘兰’,一个剪儿几个花儿叫做‘蕙’。上下结花的为‘兄弟蕙’,并头结花的为‘夫妻蕙’。我这枝并头的,怎么不是‘夫妻蕙’?”豆官没的说了,便起身笑道:“依你说,要是这两枝一大一小,就是‘老子儿子蕙’了?若是两枝背面开的,就是‘仇人蕙’了?你汉子去了大半年,你想他了,便拉扯著蕙上也有了夫妻了,好不害臊!”
麝月一掷个十点,该香菱。香菱便掣了一根并蒂花,题著“联春绕瑞”;那面写著一句旧诗,道是:“连理枝头花正开。”注云:“共贺掣者三杯,大家陪饮一杯。”


当然,最能说明香菱和月亮的联系的,不仅是她早年的经历,容貌,和判词箴语。更重要的是她和黛玉学诗时做的几首咏月的诗,特别是最后一首。这最后一首诗是香菱在废寝忘食、苦思良久以后才咏成的。

我们来看香菱学诗的历程,香菱做的第一首,第二首咏月诗,评价都不很高,这两首诗是这样的。

第一首诗: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这首诗被黛玉评价为,用词不够好,于是香菱推敲良久之后,又有了第二首。

第二首诗

非银非水映窗寒,拭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这首诗的用词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已经相当优美了。可是宝钗的评价是,完全跑题了,不是咏月而是咏月色,简直是在“胡说”。于是香菱又开始冥思苦想,茶饭不思,直到晚上。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是可叹,又是可笑,连忙唤醒了他,问他:“得了什么?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梳洗了,会同姊妹往贾母处来。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来又找黛玉。刚到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话说香菱见众人正说笑他,便迎上去,笑道:“你们看。这首诗要使得,我就还学;要还不好,我就死了这做诗的心了。”说著,把诗递与黛玉及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这首诗众人评价很高,但是作者写到这里就打住了,没有提宝钗黛玉的看法。不过这首诗既然全部是香菱在梦中得到的,而在红楼梦这个大梦中的梦中之梦,按我们的考证,必然传递了作者想传递的某个真相。所以这首诗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是值得思考一下的。

我们不妨看看,这首诗和前两首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首先,这第三首诗里出现了三个“自”,”影自娟娟魄自寒“,和“自问”。那么自问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解读一下最后一句,如果查阅资料的话,就会发现“博得”的意思是“努力成为”,所以这最后一句诗的意思翻译出来是:如果我成了嫦娥的话,我会问自己,为什么不让(我们)永远团圆呢?。

如果以这句话为起点,再来读这第三首诗,就会发现,这第三首诗和前两首最大的不同之处不在于用词和想象,而在于角度!前两首诗都是从一个在地球上的人观察月亮时的感受来写的,而在第三首诗里,香菱完全是从月亮的自述和所见所闻来写的!

第一句,是月亮说,我的精魂和风姿是难以掩盖的,我的影子是娟娟倩影,魂魄则是寒冷如冰。

第二句是月亮看到的,大地上的广阔的景象:夜晚洗衣服的人们一起敲砧,反射的白光连绵千里,我才把脸别过去一半,早晨就到了,雄鸡开始此起彼伏地打鸣。

第三句是月亮看到和感受到的一些细节:在秋天辽阔的江面上,披着绿蓑衣的游子,在船上怅然地听着笛声,思念着某人;而在另一个时空里,这个红妆女子在高楼上倚着栏杆看着夜空,同样思念着她。



第三首诗最后一句更是说,(如果)自己就是月神嫦娥,在看到这么多互相思念的人之后,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会问自己,(上天)为什么不让我们永远团圆呢?

所以,香菱在苦思咏月诗的过程中,最后终于在梦中找回了自己前世作为月神的记忆,才有了这最后一首完全从月亮角度出发的诗。



而这月神在这一世的历程中,名字也是在不断变化的,从莲花到散发香味的菱花,再到秋天的菱角,这都是水塘中月下盛开的花果,也象征着她走完人世的过程。



更有趣的是,最后主宰香菱悲剧命运的两个女性,夏金桂和宝蟾,名字也和月神嫦娥有很大关系。

先看夏金桂:

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叫做金桂。他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他因想“桂花”二字是禁止不住的,须得另换一名,想桂花曾有广寒嫦娥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分。
传说月宫里是有棵桂树,是爱慕嫦娥的吴刚砍也砍不完的。所以这桂树和嫦娥的关系不可能好。金桂把桂花改为嫦娥花,在作者来看,不是喻自己是嫦娥,而是比喻她是嫦娥旁边那朵花。金桂一到薛家,就意味着香菱回到月亮上的日子近了,所以香菱成了秋菱。

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般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


一句未完,金桂的丫鬟--名唤宝蟾的--忙指著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了,反不好意思,忙陪笑说:“一时顺了嘴,奶奶别计较。”金桂笑道:“这有什么,你也太小心了。但只是我想这个‘香’字到底不妥,意思要换一个字,不知你服不服?”香菱笑道:“奶奶说那里话?此刻连我一身一体是奶奶的,何得换一个名字,反问我服不服?叫我如何当得起?奶奶说那一个字好就用那一个。”金桂冷笑道:“你虽说得是,只怕姑娘多心!”香菱笑道:“奶奶原来不知,当日买了我时,原是老太太使唤的,故此姑娘起了这个名字。后来伏侍了爷,就与姑娘无涉了。如今又有了奶奶,越发不与姑娘相干。且姑娘又是极明白的人,如何恼得这些呢?”金桂道:“既这样说,香字竟不如‘秋’字妥当。菱角菱花皆盛于秋,岂不比香字有来历些?”香菱笑道:“就依奶奶这样罢了。”自此后遂改了“秋”字。宝钗亦不在意。

按汉代流行的阴阳五行观念,月亮乃阴之精,月里的蟾蜍乃阴中之阳,月亮之所以由圆而缺,皆因蟾蜍所食。故《淮南子》曰:“月照天下,食于詹诸(蟾蜍)。”许慎的《说文》也认为:“詹诸,月中蛤蟆,食月。”所以古人常称月亮为蟾、蟾宫等。
所以月中的蛤蟆是不停吃月亮的,在人世中宝蟾也终将要把香菱害死。



只因薛蟠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如今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
“蟠”就是番虫,“宝蟾”则是蛤蟆,虫子和蛤蟆对上了眼,也是有趣。

最后再看一下,王道士胡诌妒妇方里面的比喻:

宝玉道:“我问你,可有贴女人的妒病的方子没有?”王一贴听了,拍手笑道:“这可罢了!不但说没有方子,就是听也没有听见过。”宝玉笑道:“这样还算不得什么。”王一贴又忙说道:“这贴妒的膏药倒没经过。有一种汤药,或者可医,只是慢些儿,不能立刻见效的。”宝玉道:“什么汤?怎么吃法?”王一贴道:“这叫做‘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搪,一钱陈皮,水三碗,梨熟为度。每日清晨吃这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好了。”宝玉道:“这也不值什么。只怕未必见效。”王一贴道:“一剂不效,吃十剂;今日不效,明日再吃;今年不效,明年再吃。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的。甜丝丝的,又止咳嗽,又好吃。吃过一百岁,人横竖是要死的,死了还妒什么?那时就见效了。”
为了治疗女人的嫉妒,王道士开了个“秋梨方”,死了就见效了,所以英莲——香菱——秋菱的结局就是秋天与这个世界分离,只有死亡才能远离这一切尘世的喧嚣,香菱的魂魄终归会回到她的故乡——月亮上去。她的死期,不用多说,当然又是一个十五的月圆之夜。



如果这个转世系统中有高低评价的话,我相信,火精瘟神转世的宝钗,热衷名利,冷漠无情是最后一等;仙界灵草转世的黛玉,虽然聪明灵性,敏感多才,但是因为软弱而悲观胆怯;她们在人间虽然是小姐,但无论是在仙界的地位还是修为,都不如月神转世的香菱远矣。

香菱对自己身处的悲剧,虽然完全洞彻,但又有一种割裂的淡然、甚至是保持距离默默欣赏的态度。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她超然的心态和高冷的灵魂永远不会改变。和她前世月亮夜夜冷眼观察人间的态度并无二致。这大概是作者心目中,聪明智慧的人类在这个悲哀的世界中能够拥有的,最为高明的态度了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22 收起 理由
重重无尽 + 6
石璧 + 2
关中农民 + 4 涨姿势
龙血树 + 4 伙呆了
Dracula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7-10-7 17:13:37 | 只看该作者
    先赞了再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11-12 14:07
  • 签到天数: 2645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7-10-7 17:32:58 | 只看该作者
    同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7-10-9 19:04: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石璧 于 2017-10-9 19:31 编辑

    红楼梦主要是老爷小姐见面聊天,晚上为啥还不睡,凑一起聊个没完?啥事都历历在目?因为又是十五,月明如昼呀。

    月黑之夜宝玉回房和袭人嘿咻大家不爱看就不多写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7 14:21 , Processed in 0.0367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