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7-5-15 10:01: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7-5-15 10:07 编辑
" U$ }5 H4 c8 L
- }( z& U s' X3 U3 K9 _9 ] # J! _! b9 f. J0 A3 y
& f% D+ u5 t8 |" k' ~5 Q( c. Z铁军出征
. q2 M( ^( ^$ y: ~% M5 e! L' J7 T0 v' o% N0 |2 Y
我军铁道兵的起源,可追溯到解放战争初期成立的东北护路部队。这个年轻的兵种无论是在解放战争中,还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功勋。0 i* g, _0 y6 F% I0 a" r
% O0 }9 ]5 Z2 X5 R2 k% B/ [- _) Z
1953年9月9日,中央军委决定将在朝鲜的6个志愿军铁道工程师,与国内铁道兵团的4个师、1个独立团,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54年2月28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王震为铁道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3月5日,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截至1954年5月,整编后的铁道兵部队共有10个师(第1至第11师,每师均辖5个团,其中第8师番号空缺)、1个独立桥梁团、1所学校及2所文化速成中学,总兵力约10万人。
+ Z# {- L; H- _' n1 v
( z$ b& x2 Z2 H/ {$ s早在1954年4季度,勘察设计尚未完成之时,铁道兵第3、5、7师便已经在鹰潭至光泽间120公里的线路上展开,进行前期施工准备。1955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60公里地段正式开工建设。
2 J0 }+ f0 ^6 J" Z0 o( S$ t5 K7 H: E+ N; n6 I( ]: f; W+ Y
2 T7 m2 X! f2 S% |3 f, F2 f1 |, V: H) c9 \0 m- k
6 O- \+ f& C9 a: b, w0 u! B
铁道兵首任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上将。
6 F% [. [ d" x1 {/ K2 C; K
1 o" x9 ^- z/ T( ~9 [: a! U( A1955年4月,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会同以谢尔巴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工作组在南昌召集三局(西南设计局、第七基建分局、鹰厦线工程局)会议,对鹰厦全线施工组织作出初步安排:1955年底通车至大禾山北口,1956年通车至永安,1957年通车至厦门。会议同时决定,设计、基建、施工三方均集中在福建南平办公,由铁道兵党委统一领导。铁道兵领导机关也于5月移驻福建省南平。8 s# X5 n0 X) V& w; I
' J t3 R- o& ? i4 y2 U, E4月下旬至5月底,铁道兵第1、2、10、11师陆续调至鹰厦线施工路段。第6师和独立桥梁团也分别于9月和10月调正至鹰厦线。至此,参加鹰厦线施工的铁道兵部队计有8个师和1个独立团,总兵力约8万余人(号称10万铁军)。% w) M1 r6 n: x# T8 @( A2 H
3 X4 m9 ], _2 r3 J" ^总长723公里的鹰厦线被划分为11个施工段。从北南到分别是:/ C9 t# U9 ?- x) D
+ B/ \8 D$ n' u鹰潭至高阜60公里路段为第1施工段,由第3师负责修筑,师部驻鹰潭;
& B- T# X# Y6 n; i: n0 n0 t7 I+ r& t$ B# {) J
高阜至铁关村19公里路段为第2施工段,由第7师负责修筑,师部驻资溪;1 L/ U* k1 a7 d% l1 x& q; Y7 H
: t" ]" I$ F- ~: N1 E; G
铁关村至光泽49公里公里路段为第3施工段,由第5师负责修筑,师部驻光泽;
+ w9 I7 @5 @7 _3 C R7 u5 J7 T7 \9 o) D* ~6 e/ j9 w/ B: j
光泽至拿口59公里路段为第4施工段,由第2师负责修筑,师部驻邵武;. ?, g+ ~* w6 c; ]( ?, }
1 t7 v5 h( {3 I
拿口至来舟88公里路段为第5施工段,由第10师负责修筑,师部驻顺昌;2 S7 G8 b9 C- u. E) _: l7 R
! U$ L2 r: {; ~0 Q
来舟至沙县44公里路段和南平支线为第6施工段,由第1师负责修筑,师部驻西芹;
- Q: {& h4 U6 }8 T( G- e5 L. s, T
( l" l, u8 Z8 {# T+ j% ]: z: o沙县至桂口93公里路段为第7施工段,由第11师负责修筑,师部驻沙县;
# B" j6 b5 ~+ x) B1 U% g$ O$ E `% {( Y# V) q4 _' B! I" S
桂口至麦园47公里路段为第8施工段,由第6师负责修筑,师部驻永安;% ]( W( u/ T( @0 s0 w$ C/ a
% W" S9 j9 I6 b$ F0 t8 t: ^
麦园至梅水坑76.5公里路段为第9施工段,由第3师负责修筑,师部驻漳平;
, B/ N) L: D) x! ]0 I! f S' t8 J4 {2 Y% X6 c: h2 \
梅水坑至溪南坂52公里路段为第10施工段,由第5师负责修筑,师部驻华安;. B5 r2 s" N- G# n9 O
' l5 Y5 I- \$ i
溪南坂至厦门110公里路段为第11施工段,由第7师负责修筑,师部驻漳州;! @8 N! i" q! _+ [4 S0 M/ I
' r) n% D# P! @! o8 G! i7 o, H, I独立桥梁团配属第7师施工。: Z- K3 p, w. t( m3 h* @
1 s8 [$ C' G2 o' D2 T
: |4 _% \; a3 W! D7 O% O9 v$ h+ z$ x
铁道兵开进工地进入营房: U# O' B, f9 S* n5 n9 N' u
" w6 V8 B2 ?5 V& A" X F2 w根据这一安排,最早介入鹰厦铁路建设的第3、5、7师承担了最多的工作量。它们在集中力量完成北线第1、2、3施工段的修筑任务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南线,继续在第9、10、11施工段施工。
7 W1 U" w/ K9 t+ _/ T0 z& y/ b# D t9 b7 g
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鹰厦铁路建设全面铺开后不久,根据东南沿海局势的变化,中央军委要求铁道兵部队务必加快修筑速度。1955年9、10月间,王震亲率专家组对永安以南分水岭地区进行工程量摸底,然后集思广益,提出了两头铺轨,接轨点在漳平,提前一年于1956年底全线贯通的施工组织方案。3 J: ^5 e4 }& @- J. m0 A
1 A. y0 f$ \( |. L
根据新的施工组织方案,铁道兵各师普遍采取了快速施工法。重点土石方工程采用大、中爆破,尽可能增加机械施工比重。桥涵工程集中力量于枯水期将基础抢出水面,免除洪水威胁。隧道施工普遍采用机械开挖(风钻,台车等),铺轨、桥梁工程采取了预铺砟、预铺枕、预架梁的办法。5 P% E. y- \* r: J9 M- [4 L
) V; j: e; @: b C7 W鹰厦线施工难度很大,虽然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如果仅靠铁道兵的力量,要想提前一年完工还是困难重重。关键时刻,闽赣两省政府组织了4207名干部和12万民工,组成8个民工大队,分别配属给铁道兵8个师,极大增强了施工力量。福建省组织成立了“青年志愿筑路队”,首批719名队员于1955年12月5日到达南平铁道兵领导机关所在地报到。沿线各级政府还组织了一支庞大的生活供应队伍和运输队伍,并发动沿线群众上山伐木、送粮送炭,支援鹰厦铁路建设。施工高峰时,参与建设的军民达到了20余万人。 n' ~3 G3 o9 Q
: t' n A# O W
# O4 K+ @& e# f8 p! _4 X闽赣两省12万民工的支援,大大加快了鹰厦铁路建设速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