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5-4-10 00:46 编辑
8 {$ I9 g# w @1 C4 R8 c1 y; V& N9 _+ s: n7 N
钚是核武器小型化的关键因素,中国生产钚的反应堆有2+0个,0是那个没有建成现在作为旅游景点的亚洲最大人工山洞,代号816,真正起作用的是801和821。801在前,821在后。
' g) z& T% t( u+ i
' }1 u: H4 ?( \, e+ a" C$ N) d0 U821是在核大战和中苏冲突的重重压力下上马的,所以虽然后建,困难反而更多,比如总工就曾经抡过大锤。
, u) b9 ], Q. [9 |* T- g, w* U V8 d! u1 g
801反应堆分厂五车间检修副主任韩家祥,有一次一回路阀门漏水而检修班的任务安排不下去,一回路的辐射强度是能进人的地方最高的。韩主任只能从别的单位拉个小年轻跟他自己一块去,这个小年轻后来做到了核安全方面的高级工程师,但是当时只是个毛头小伙子,虽然没有走正式程序,还是跟着韩主任屁颠屁颠去了,去了之后才发现到了自己不应该也害怕去的地方,但是已经来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这个小年轻自己后来也做了领导,他对这些事情的总结是干部安排工作,一是讲责任,进行思想发动,二是讲奉献,靠精神“刺激”。大家都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但是,真正遇到“二不怕死”的时候,这两招就可能失灵,第三招就是身先士卒了! 韩主任年龄不太老就去世了,或许和他承受了太多的辐射有关。! ~9 k- H( ^9 @1 v- i, K
; c& @) v. h. K6 a5 A6 L4 c: p2 a. Q前面是没发生事故的,但是事故总是有的。* T3 g$ M) {1 I1 B; m
" C' F$ o7 M( M8 W, v* z% n# O/ F
这次反应堆事故发生在801反应堆,这个反应堆是生产核武器原料的,这次事故其实并不大,也没有人员牺牲。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标准的头一回,完全没有任何经验,手忙脚乱是必然的,更何况还是发生在文革时期。8 y& Y+ W! z f1 `5 J
4 ~8 H( a$ c- d& O( e即使在文革时期,对801反应堆的保护也是中央下令不得冲击的。其实我倒是很奇怪,有什么人会不开眼去冲击这地方,那除非是无畏者。
6 w6 i1 `" _3 {' @- J; Q* P3 N( ^. A5 c; C [6 b0 Y1 J
实际上来说,做核武器材料的反应堆要求比做核燃料的低多了。术业有专攻,反应堆条件和反应设备都不同,当然不能随便乱调整,否者就会出漳州那种事故了,当然要大得多。, O' @, G# H1 X# J( i
' D$ o* e* }! j801堆是“四清”期间建成的,一提到“四清”就想到何祚庥,老何很能得罪人,比如对想和他讨论永动机的就很不客气,老何去搞了“四清”至少保住了于敏能集中精力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四清”该不该搞呢?还真必须要搞,比如当时在核工业酒泉基地的中下层干部里面,存在一个挺严重的现象,通奸问题。远离社会,男多女少,这个级别的干部大部分是干了几年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这种地方又不可能像部队上一样天天训练把体力耗尽,到了“四清”的时候,上台自我检讨的人之多,平常之文质彬彬或道貌岸然或严肃紧张与检讨内容之反差。把下面听的人吓了一跳,一方面是检讨者与平时的反差,另一个是女方的条件,往往是矮丑黑胖占据多项,按说根本不至于看得上这些女方,比如有怀孕七八个月了周围的人还不知道,可见此女平时有多胖。(此段在进入爱坛编辑部需要删去***字)。 L% u6 B6 h6 W, _
" n0 R$ v0 f7 r$ x, r) F9 |5 @' V) c
文革开始之后,技术人员靠边站,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即便是在这种地方也未能免俗。1969年1月9日0点—6点班,因误操作,发生了反应堆34-32工艺管失水铀元件严重烧结事故。因是第一次碰到这种事故,没有处理事故的经验;加之技术人员靠边站,领班工人多为二、三级技工水平,延误了处理时间,加重了烧结程度。在处理事故中,因无经验,未敢用机械钻取设备,而是采用人工推磨方式钻取强放射性热铀元件,致使强放射性热铀元件碎片、活化后的工艺管和石墨套管碎片,随刀具带出孔道,形成很强的β、γ辐射源。同时,人工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弥漫了整个反应堆大厅,放射性污染十分严重。反应堆大厅简直成了一个大的热室,人们就在这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中处理事故,一共72人接受了大剂量的辐射照射,好在无人牺牲。其中有12个人在这次处理事故中受到了超过一年允许的辐射量,最大剂量是300个好媳妇。处理事故集体被命名为“34-32英雄集体”,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反应堆大厅操作工周茂功参加了国庆20周年观礼,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 h k7 f9 B8 H1 c: J3 @: e4 R. `' H. @! n
我对这次事故的评价是一码归一码,错误操作和人员配备方面的问题该打板子;人员的英勇抢险该受表扬。当时在现场处理事故的人,确实可以称得上不怕死,按照当时的剂量要求,每人只能在现场呆30秒,警铃狂响,报警灯就在头顶闪,知道危险还顶在现场确实不容易,但实际上他们在现场干了20多个小时。
2 d0 T' T$ C( _& Z/ \* X# P7 L( g & w; P1 k6 {7 J0 Z0 l8 n
一周后受到辐射的人被送到了307医院,住院期间享受的伙食条件比飞行员还高,三个人配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几乎是贴身照顾。此后类似的事故又发生了超过十次,不过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没有闹成这么大的乱子。; ^4 D1 y1 ?% J
3 `5 h' }; I3 W% _: D1 k$ S: P这次事故的发生,总理也有一定的责任,当时的技术人员对总理不近人情,不讲道理的要求这两个生产钚的反应堆提高产量并不太理解,虽然不理解也执行了。直到后来投资庞大的816在核裁军的压力下,建成80%就被废弃,在加上多年悬在头上的核讹诈,这些当年技术人员才渐渐理解了总理当时为什么要加那么大的压力。
1 a0 I! k; \4 X0 ^7 y Q
# n) e& ~, T- v& p5 }. i根据公开资料,核材料的大土豪美国一共生产了725吨高浓缩铀,103.5吨钚,225kg氚,中国的资料没有,不过相信和这个大土豪相比数量级的差距应该是有的。CD这个网站上时常能看到要中国造几千枚核弹的帖子,我很怀疑这些帖子是不是发帖机或者骗流量的论坛水军们发的,但凡有点智商该知道,造核弹不用原料啊?养这玩意不花钱啊?' |. ?1 y* _9 m9 p' V
5 Y$ G2 A) \/ H
还是说反应堆的问题。
6 U3 I2 b/ ]8 R( T$ @' @; K2 n4 ^. `& \6 R- L( M, X
801反应堆的承重防护水箱,承受着反应堆整个堆芯和其他金属结构重达一万多吨的重量。同时还起辐射屏蔽防护和隔热作用。水箱外围是2米宽9米深的充沙管廊,充沙数千立方米。沙廊里埋设有数百根水管。1972年10月,发现埋在沙层中的下部承重防护水箱漏水。要处理漏点,就必须挖走沙子,这活只能人工干,而且毫无技术含量。
) A! w" {( @. c. ]1 N% p: [5 {0 _! Q& C: ?
进反应堆车间有一个要求是全部脱光,包括内裤都是不能穿进去的,免得把受到辐照的核内裤带出来。这也很好理解,谁也不愿意穿被辐射过的内裤哪怕一分钟。下班之前必须洗澡,不能把辐射带出来,因为人太多又都要洗澡,所以在801的澡堂子里迷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想想也好笑,一群光屁股大老爷们茫然的看着前面一大片一摸一样的衣柜发呆。
) J0 U' G4 S1 X- E9 b3 r1 C' M" S' x% z/ c
辐射没有出人命,在不该出人命的时候反而出事了。就在这次挖沙子的时候,技术员刘锡山,夜间值班时独自检查沙井时,被埋在沙中,不幸以身殉职。这次事故也是违规在先的,这种情况绝不应该单独行动,而且还是夜班,而且没有系安全带。+ M+ V! j" q4 w) ]1 J4 y: q
# X) g' |6 y& }: v原水箱防腐涂料已失效,水箱发生非均匀腐蚀,必须进行全面大修。有了前面的教训,后面的大修5000多人几十个工种在这种狭小空间作业,工程安全要涉及防辐射、防火(做玻璃钢的环氧树脂、底漆等易燃,同时有焊接明火作业)、防冻、防工伤事故(氮气窒息、高压喷沙人身安全、机械外伤、高空坠落、电气安全、有害气体中毒、防沙埋等),只在喷砂除锈发生了一起轻伤事故。
. ~9 l. y+ _9 P3 ]/ {3 Z7 T6 j& e& h4 y, a
…………………………………………………………………………
. H0 I6 A1 z# C6 v A" _
" Q6 ?- Z! V9 x7 y2 V, t! {" D( ]" v相比较而言,821反应堆有了之前的的探路工作,人员也从801调来的不少,麻烦就少得多。但是另一个那边没有的麻烦是人,因为821那里,同样年龄的人,从801来的工资高,带来了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平等。7 F0 a2 g, E X& `5 W# @
3 N- L$ w& i3 m# M+ v前面提到的801通奸问题,821也有过。(此段请编辑部删去)& `* V$ R+ |" Y6 _. c% {
6 k5 N" T9 j/ T. p# o* ?8 V801死人,821一样会死人,而且也不是死在辐射上。有个工程师死在了江里,两口子从北京来工地,把孩子也带来了,孩子坐船过江落水,父亲一着急跳下去救,但是父亲忘了自己还穿着军大衣,下去就不行了。这个工程师的名字叫刘启陆,那天是1971年4月15日。4 n- O7 s: b" |" |
# i0 J/ p: U2 {$ I: _821的一个问题是散热,最后的热量是通过江水的循环带走的,但是江水浑浊,时间长了就会有水垢堵住管道。怎么办,捅,人力捅。
2 @( v5 }6 ^* d$ B( A: ]% p8 C5 P4 m
因为位于汶川地震的中心区域,821也是汶川地震时候某些“国外志愿者”们十分乐于关注的地方。
5 W9 {# R) X) t: E% O. [1 s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