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9-4 09:56 |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4 11:3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42 编辑
: c: r' N$ G: P; M, ^: z- Y/ `9 v
. h* [3 O8 I; z" V5 b; E! x" K) I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 N$ x) R& z" c' b2 m h7 T9 e7 D- `& K- e: a% r5 ] r; D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真实历史中的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
7 N L |! {8 O; J8 [1 S) b0 h& v% J1 C$ y# S
最壮烈的是东北抗日联军中那些宁死不屈的英杰。
* D+ u9 O- u; A$ H
3 g$ w5 e* x) P5 b& X我们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批中国军人,在失去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退入深山,孤军苦战,一直到抗战胜利——人们发现,他们居然独自支撑了五年之久。他们曾经的指挥官,便是一名出身绿林的关东豪杰。
/ |8 L" r1 K2 f. ~' p, w
8 i% n. k) h7 ^5 U) L5 U p1940年,由于受到七十万关东军北上的压力,东北抗日联军的残部大多已经撤退到苏联境内。十四年的抗战中,我国东北地区最先遭到攻击,在“九一八”后为日军所占领,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是个早已沦陷的地区。但是,最新的资料显示,事情恐怕并非如此。+ }5 s$ D: @, x6 U# z
在新发现的日军关东军作战地图上,我们在五常县拉林河上游,九十五顶子山附近找到了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无论时间变化,牢牢地钉在一张一张日军的地图上。日军记录的这个黑圈,标志的是一支抵抗武装,经过考证,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残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 p8 ~8 t( [ [
3 p& i! m/ Z' \# Y. ?8 J3 I& s这支部队在我们自己的记载里也有涉及,但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痕迹。抗日战争中,女地下党员田仲樵不幸被捕,遭受酷刑后疯了。日本投降后,人们从监狱中找到了田仲樵。在为她医治的时候,她听别人谈论说拉林河上游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在活动,不知道是土匪,还是地方武装。清醒过来的田仲樵马上告诉他,那应该是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人。& d% `. A' Z+ |) T
/ D Q/ {, t" _& W* ]汪雅臣,报号双龙,主要活动区域为五常,在周保中,赵尚志的影响下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索布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前面说过,不同的抗联指挥官有不同的作战风格,汪雅臣的风格便是擅长隐蔽。有个真实的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抗联的抵抗进入低潮后,他率领的部队仍然留在东北境内继续抗战。 N: Y0 p7 k8 M y1 h# j
1 t; y% _6 H! u, W1 i- ~& H1941年,这位曾经的绿林好汉在袭击日军归程中被汉奸出卖,“双龙”汪雅臣和第十军副军长张忠喜先后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 @) A2 m% w2 |. j, c# I" I2 ^% c
9 K5 n+ l9 f$ _9 E$ U* F% D原来我们以为日本人不知道这支部队,但从关东军的作战地图上看出,五常县旁那个墨笔标出的黑圈旁边写着“双龙残匪”。原来日本人一直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但却无法将其消灭。这些残存的抗联战士一直抵抗到了日本投降,仍然不知道战争已经获胜,直到田仲樵找到他们,才最终出山。6 D. c+ v" ]9 f1 z
. N; m/ i" j! F& {$ T) [有人问,他们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人?我想这是次要的,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五年间孤军苦斗,就足以说明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毛泽东曾以诗纪念壮烈牺牲的戴安澜将军,有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用在这些苦苦坚守在深山中的中国人身上,也正是贴切。
& Y+ T3 }( @- Y, R2 Y, c9 M! P就是这样一群英雄,在文字记录和史料中却很遗憾地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据说,他们下山后,被送到哈尔滨,归于东北抗日联军总政委李兆麟将军部下。但不久李兆麟将军遇刺身亡,使他们失去了直接的领导者。在被问是继续在军中任职还是就地务农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后者,就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3 Q2 l3 B3 }: Z. w$ y( \' e+ Y
1 U1 q( _8 b# T2 Y8 c
十四年来,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抗联是有组织的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意志刚强;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对“双龙”,也就是汪雅臣军长有一种大哥式的尊敬。汪雅臣临死前说过:“你们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投降日本人。”这些人信守了对兄长的承诺,坚持到了日本投降。他们并不想立功、升官发财,而是选择当农民,过普通老百姓的和平日子。直到现在,他们的事迹才终于被我们慢慢地挖掘出来。
0 j7 J' F7 I0 f' A7 h* ]
) z/ n o2 f ~+ I" r+ }# R日本人的作战地图,证明了14年间中国人在东北一直坚守。这块土地,始终没有全境沦陷。那简简单单的黑圈背后,是“双龙”汪雅臣虽死不屈的英魂,是东北绿林豪侠的风骨。
0 Z8 C5 P. \ P' _; @/ k- A% [$ p; u- V" K
也有的好汉如“平南洋”一样最终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曾经报号“天德”的东北抗日联军六军团长李铭顺,在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接受特种训练后,不断入境作战,曾仅带一名警卫员端掉一个完整的日本特务机关,十余名日本特务全被这位关东豪杰击毙,无一生还。八一五之前,他率部以伞降的方式突入牡丹江,成为光复东北的先锋。直到今天,他的妻子,曾是抗联最美丽女战士之一的周淑玲谈起他曾经的战绩,依然激动不已。
5 [# J, q& M: b' N5 ^
2 g2 q! Q1 I G1 A; o有的好汉遗憾地未能善始善终,例如,李荆濮曾经担任特派员与报号“九彪”的李发林建立统战关系,双方相处融洽,抗联五军参谋长季青曾经感叹“九彪”很会打仗,不但能在日军腹地坚持作战,而且帮助我们掩护了一批干部战士。抗战胜利后,他也曾接受牡丹江军区的改编,可惜,打日本的好汉子“九彪”立场不稳,最终又叛变投奔了国民党,并继续为匪,最终被八路军炮兵团第一营剿灭在柳毛河。( v, M3 z$ U0 x7 z9 ]
5 K& \( @4 x6 Z5 N: `' ^- n
相比之下,座山雕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关东绿林的结束。* M' v% Q8 g5 T D M- u
! a4 c9 I) H8 u5 d! y3 Y尽管座山雕张乐山并没有在威虎山待过,但真实历史中的他也颇有一些传奇之处。
. l5 }8 H" z/ A* X: q. W, `0 S4 W! C1 x2 P' c
6 v3 W' C# I7 A3 O- u
乐山即座山雕活动范围 (漂河以北,约20人)1937年日方资料5 Y- v+ G" Q3 d% ^1 m
$ ?" r. M1 }7 Z; O1 `
在寻找《智取威虎山》真实故事的经过中,我们渐渐发现,人称座山雕的老匪张乐山在东北的土匪之中堪称异类。这老匪年过六旬仍能奔跑如飞,令人称异。其手下供述座山雕有个奇特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或与此有关。这个特殊的习惯便是在雪地里和小匪们排成一列,一起追兔子!东北山林里经常有兔子出现,每当此时,座山雕便会大显身手,那些比他年轻一半以上的小匪硬是跑不过他,而且,那些连老鹰都追不上的兔子,也常常被他徒手擒获。这份脚力,眼神和反应速度,都足以令人称奇。% Z4 X+ W2 ^: g7 a+ ~/ S
9 Y9 [; g, H: U% v- l
这一手,要在古代,可能该称作“踏雪无痕”了。由此也可看出这老匪之难以捕捉。
# S7 E6 x- R" V* B
+ C! c9 E6 z+ T* e, D既然是这么活蹦乱跳的一个老匪,被抓住后又是如何结局呢?9 F5 h4 a- k; l1 |5 ~; f" f
, h' d1 G( E1 S4 C实际上,座山雕还是被枪毙的。
6 m% n+ c$ X; u2 g' r, j
, Y8 m% p/ {6 ^杨子荣的战友,为刘蕴苍担任副排长的董仁棠,便是负责枪毙座山雕的两个执行人之一。另一名执行人是当时已经转到其它部队的刘蕴苍,由于杨子荣此时已经牺牲,曲波特意把刘蕴苍调来执行这个任务以示纪念。. y/ l0 S' T% Q
1 r% {5 c. d) L _6 N笔者曾在北京采访过董仁棠老人,他表示当时枪毙座山雕主要是因为他民愤太大,不断有受害者家属前来催促人民政府对其审判处决,实属罪有应得。
( \! v( H) ?. G/ q; ~9 J) k) J+ P5 S3 C3 }- j! u
不过,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座山雕似乎对这一结局早有预料,临刑微闭着眼睛,看来并不慌乱,在死前还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 C- f$ G, g: E+ k- a, `
h0 n3 S5 c, p
这句话是:“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1 N {5 y k& V+ R0 Z
) m' _0 V! P3 o9 I
董老讲开始对这句话不理解,后来发现这老匪居然一语成雠,座山雕死后,牡丹江真的变得无匪可剿了。. x o& T# u: j0 m8 E
1 z* a, P4 R" {仔细想想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座山雕与当时其他匪帮颇有不同。当时较大股的土匪如谢文东,张雨新等动辄部队过万,坦克飞机虽然没有,有几门重炮可不是新鲜事。相比之下,座山雕在早期部下是二十几人,最后被抓的时候部下还是二十几人,从数量上说相当薄弱。
/ X, M+ a0 c% e0 L7 {2 V4 ^" l% ?8 \$ [ M. E$ H% a
但是,审讯中的座山雕却看不起那些大股的土匪,因为他们的队伍基本是抗战后利用东北遗散的日伪装备组建起来的,虽然人数很多,实际是“武装要饭的”,没有多少战斗力,十万人也奈何不得牡丹江李荆濮少将的千把人马。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惯匪,少而精。用现代的军语而言,谢文东等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则是土匪中的特种部队。
$ x; v; n, n. X* `; I6 ^7 _8 |/ o9 s3 v, c) ]& O0 M. D1 @* @" b
所以,那些大股的土匪虽然声势浩大,但打起来不堪一击,很快烟消云散,而座山雕却很难捕捉,如果不是杨子荣的化装奇袭,他可能还要苟延残喘相当长的时间。到座山雕被抓到,已经是牡丹江剿匪战斗的尾声了,故座山雕临刑才有此说。
8 E% ~/ d2 u; H2 {/ {; k+ H( e( D3 r' h! R7 _
有的终于走上了忠于国家的道路,有的最终作为“胡子”为那段历史殉了葬,关东的绿林在抗战胜利后终于走向了终结。* u" M: r( N- T- F8 V8 I
6 n- P. s0 F' n" U7 `4 X1 ]) q% h( ]所谓天下无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境界。9 ?) w) }7 E+ u1 J
/ w+ A) }( }0 U3 h5 E2 E
[完]( x# u- `* D0 r* s
# ?: i9 h: W+ p
参考文献:% c8 i j8 V* I2 m/ W6 h& ?
《独立守备第八大队战史》 日本“独立守备第八大队会” 1965
$ G2 N0 m1 l: ?% q, e《满洲国匪情月报》 日本公文书馆 档案 1935-1941
; b+ g# c: K' H8 I" [《谢文东其人其事》 李艺,苏来
: ?. V6 J; k( {/ y) e《夺取牡丹江政权和剿匪工作回忆》 李荆濮6 M0 K% v/ e& |( c% k6 p4 J# B$ \
《抗联小部队的峥嵘岁月》 李明顺8 d( p! {9 S) d
《座山雕死亡之谜》 邹延林
$ a1 m& T6 d n' U; R9 ^# |) `《张黑子先遣军的始末》焦永崎,崔联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