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2-1-3 13:55 编辑 # _' V& p8 |2 U6 q
: v& [7 ^& W/ F1 ]5 {2 G% v没有哪次海战比中途岛更受关注了,没有哪次海战比中途岛更被人研究的透彻了。' A8 P4 l9 U) \2 M
/ b7 ^; R) D& Z$ E) A1 U中途岛海战对于日军来说,是个巨大的悲剧。5分钟之内,四艘舰队航母中的三艘美军的俯冲轰炸机敲了天灵盖。这算是“命运的五分钟吗”?" z( J5 M8 X2 z. B# ~9 f* |2 G
8 `1 ^5 D/ m" p' a2 i' r不算!具体的细节在后面讨论。不过,《让子弹飞》里面有一句话很适合这次海战中的日军,“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日本人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了他们的能力,失败一定会到来,只是时间和地点问题。
0 v: O! e$ Y* c! F# Q( @
5 X& f2 G& q% s4 H: K |- z6 Z就算日本人拿下了中途岛,那又能怎样呢?中途岛距离日本本土2800海里,就算是运输船按照20节的速度开,也需要6天以上才能到达,中途岛还在珍珠港的陆军轰炸机作战范围内,就像鸡肋一样。比中途岛距离日本本土更近的威克岛,一直到战争结束都在日本人手里,没发挥任何作用。美国人甚至懒得去攻占它,岛上的日军被饿得很惨。美军曾经拦截过一艘去威克岛接伤兵的运输船船,回程的时候美军登船检查,发现船上的日军因为营养不良,骨瘦如柴,有很多很可能回不到日本了。# L- [+ o/ N8 H1 r; [
' S. w# e# Y; ~' v) O B @ d% l; k
就算完美达到了山本五十六的作战意图,消灭了美军的两艘航母(他没想到“约克城”号居然能紧急修复),他自己也会付出1-2艘航母的代价,这个在他那里是有这个思想准备的。日军远离自己的基地,击成重伤就只能被放弃,熟练地操舰人员又去那里补充呢?日军后来“大凤”“信浓”两艘航母的沉没,都和舰上人员经验不足有关。相反,日军的飞行员损失倒是不多,这还是在“飞龙”号上的休息室被击中的情况下,落到海里的飞行员多数都被救起来了。相比较美军这边,不要说艾克塞斯级德航母像下饺子一样纷纷从船厂被生产出来,约克城号拖着10英里长的油迹回到珍珠港三天就能修好,美军飞行员们在后来的瓜岛也根本不蹙日本海航的飞行员们。战争潜力的差距太大了,一两次战役不可能解决战争的问题。
6 i3 q+ o4 T, g. h- A4 A) b7 X2 \: c
不要说中途岛,之前的珊瑚海海战,美军已经掌握了日军的作战方案,哈尔西的“大黄蜂”号、“企业”号星夜兼程赶往战场,但是珊瑚海海战结束的太快了,他们没有赶上。如果赶上了,那么珊瑚海那里美军将形成航母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也许中途岛会来的更早一些。* i c$ x5 K$ A, Q0 F8 v+ \
" i5 ~! v4 L: _- d: Y/ A. A0 o. R
另外说说双方的指挥官,虽然山本五十六这次的作战方案遭到了迎头痛批,但是如果考察一下山本的情况。假如双方互盲,都不了解对方的情报;假如尼米兹也是不善于使用航母;假如美军也没有雷达;假如美军最多只有一艘航母在中途岛,你会发现山本的计划还是比较完美的。就算是这样,澳大利亚、夏威夷、美国本土、阿留申群岛都还在纷纷喊敌情紧急。要说这种理想情况下山本五十六哪儿错了,那就只有一个:尼米兹手里的兵力已经弱到分无可分,为什么还要故布疑阵指望他分兵呢?招数太花,结果晃到了自己。
( E- Q+ ^, l# R% ~; c# M
2 Z3 c+ M# R$ {/ o) K, W6 f7 g尼米兹这边,在和日军共享所有电报的基础上,尼米兹的计划设定的非常漂亮,对航母的运用也远远超出了山本五十六的水平。尼米兹的思维早就脱离了大炮巨舰的时代,这是美国的大幸,当然也是中国的大幸。要不然中国还要在日本的魔爪下多挣扎几年。
8 R) Z, Y6 X. i1 v# v
$ ?" i) u$ X' }+ P日本有过这么一个说法,“海军所有的人的想法确实都一样,但是怎么能够不一样呢?从海兵到海大,大家接受的都是同样的教育,用同样的答案回答同样的问题,谁的记忆力超出其他人,谁的吊床号就靠前,这么训练出来的人,怎么可能提出不一样的答案呢?没有创新能力的责任不在我们身上,帝国海军的教育制度本身就错了”这纯属拉不出屎埋怨地球引力不够。回头看看大家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们,不都是受同样的教育,考同样的考试出来的,有哪个中国人和别人思维方法一样了?了解100个中国人,少研究一个都不行;了解100个日本人,研究一个就够了。美国人呢?美国更讲究个性,在美国留学回来的朋友们可以证明这一点。一个日本人犯的错误,另外一个日本人也很有可能会犯。
+ Y) r9 Q) `. h" M* g6 [" t4 b
4 \; {* s& A0 W2 r' v战争,瞬息万变,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也许走对了路可以一时很顺利,但是思维僵化不变的话,顺利的道路早晚会变成一条死路。( \" j4 ?! Z0 y$ C
9 y; I9 t# K; w5 W, g9 o2 b如果简单的描述这一战,就是双方都制定了精妙的计划,然后实施过程中不断地犯错误,但是运气站在了美国人这一边,然后日本人就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不过这一战就像珍珠港一样,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是对于将来的海战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因为太多的情况已经不存在了。例如,雷达和预警机的应用、侦察卫星在天上一览无余使得防守一方没有什么死角,导弹的应用大大了攻击一方的攻击距离。一句话,武器系统升级了,战争也要随之改变。$ G/ v5 Q! k& s' x! a8 M S
: ~9 \( Y4 i" J! B3 _8 e4 Q" u/ s) Y) l2 N
中途岛一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偶然。本来日本内部陆海军之间对于战争如何进行意见就不一致,海军自己内部也不一致。杜立特轰炸东京才把海军内部的意见统一起来。但是这时候日本的海军还分散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军舰本应该回到港口进行维护,飞行员需要休息,飞机也需要保养补充。如果出击能够晚一些,效果可能会好一点。
- K" b- M( F5 P+ K
; s8 K4 y% u1 Q) P4 k; ^+ B5 N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有点打到哪想到哪的感觉。本来的目标是南洋的油田,油田轻易到手,就想要保护油田,即必须占领前方某地,而为了保护这个前方某地,就必须再继续向前占领某地,到哪里才是一个尽头呢?中途岛且不说,后来的瓜岛,日军本来是在要瓜岛背面的图拉吉岛修建机场的,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原来南面的瓜岛更合适,可是瓜岛周围的情况还没了解清楚就开始修机场了,于是这个机场在即将完工的时候落到了美国人手里,并对瓜岛一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机场以“亨德森机场”的名字永远写进了二战的史册,而亨德森就来自中途岛这一战中的一位英雄的名字。# |: C0 c8 B+ s& ?- P
/ g( G7 Y# g; a' c& G( n中途岛位于北美洲至亚洲的太平洋航线中点,因而得名,距旧金山和横滨均为二千八百海里〔约五千一百八十五千米〕,距珍珠港一千一百海里〔约二千零三十七千米〕,由沙岛和东岛两个岛屿围成一个直径约六海里〔约十一千米〕的圆形环礁,陆地面积四点七平方千米,是个天然良港。守备部队原来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营(750人),飞机52架。至5月底,海军陆战队兵力已达3500人,飞机120架,还调来了一些火炮,特别是高炮,大大增强了岛上的防御力量。其实,即便如此,尼米兹还是对中途岛没抱什么期望。
& b8 J6 p4 r' n8 }" R8 |# x& m7 Q- a+ B& r6 ]9 ]: E3 z
! X0 h- n0 n1 X: m: `, X1 p. T中途岛一八六七年被美国占领,一九○三年起美国在岛上开始建立海军基地和海底电缆站。请大家注意,这个海底电缆站,中途岛之前,珍珠港和中途岛之间的联系都是通过海底电缆进行的,日军根本无从窃听。相反,日军舰队由于分散在广袤的大洋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进行。等于一个是说悄悄话,想听都听不见;另一个是扯着嗓子喊,全指望别人听不懂。. G9 r! L; x6 e, H3 b) q! [4 o
3 E: _3 v) f/ A5 o中途岛之前的珊瑚海海战,尼米兹已经掌握了日本海军的密码。但是,和日军共享日军作战方案的弗莱彻中将打得一点也不好,就像我们说某些人拿着书进考场然后考了个及格一样,要是没作弊也还算不错的成绩,以至于有些尖刻的人评论道“弗莱彻整个海军生涯做得唯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在“约克城”号被重创后将指挥权转交给斯普鲁恩斯。”
, _# n9 \+ E2 ^7 X8 A) \4 M. S9 K, T" H# H+ x0 k8 O
首先出场的一位英雄人物是罗切福特中校。这位记忆力超群的密码破译大师根据已经破译的信息和对大量情报的分析,猜出了日军作战目标“AF”可能是中途岛,并且利用一份中途岛上淡水机坏了的假电报确认了这一点。从这一点上我们知道其实日本人也在监听美军的电报。他的情报使尼米兹在五月中旬开始制定作战计划,而具体的作战日期是罗切福特在5月24日才推断出将会日军将在6月上旬进攻中途岛。时间异常紧迫5 [* D8 ^) p+ z& R* t% n- R) R
9 m9 }" w: h, s2 x# z这一次中途岛海战尼米兹本来选定的是哈尔西中将。5月中旬尼米兹就把哈尔西的舰队召了回来。可是当5月26日尼米兹看到哈尔西的时候,才发现哈尔西因为严重的皮肤病已经不能统军了,毕竟哈尔西已经在高度压力下在海上呆了6个月。哈尔西向尼米兹推荐了自己的副手兼好友斯普鲁恩斯接替自己的位置。考虑到哈尔西的参谋班子都还在,并且哈尔西大力推荐,尼米兹就同意了这一点。事后证明,这简直是上帝对美国的眷顾。% N7 Q$ m( h% W, w& e5 r" p
L9 Y) ]; W1 x# c: E
斯普鲁恩斯被尼米兹召见后,尼米兹告诉他已经被任命为哈尔西的接替者,并且因为弗莱彻资历深,这次战斗将由弗莱彻统一指挥。有意思的是,尼米兹没有反对,斯普鲁恩斯也没有惊讶,一切都那么自然,甚至后来斯普鲁恩斯接管指挥权都那么自然。都知道斯普鲁恩斯内向,收敛。但是估计很少有人知道,在那个禁酒的时代,斯普鲁恩斯这个滴酒不沾的人是个调鸡尾酒的大师,而且善于搞到酒。1 X, s6 ]0 P+ ~2 U. h: Z$ \1 @
3 f8 K1 ?/ |4 F+ m有了指挥官,还要有军舰。“约克城”号是第二天5月27号下午13:52才来到珍珠港的,带着十几公里长的油迹,破破烂烂的甲板,满船的伤员。因为中途岛战事迫在眉睫,在尼米兹的督促下,“约克城”号的抢修创造了一个奇迹。要不是这样,中途岛双方航母之比就不是3:4而是2:4了。假如日本的抢修也能有这个效率,那么美国人所面对的可能就是3:5了。3:6是不可能的,因为日本那边飞行员和飞机都不够。
5 q/ V2 x( V: p! S1 g4 t% a
, a) N1 T+ f! O5 H$ k当天下午,尼米兹召见了弗莱彻中将,介绍了相关情况。请大家注意,第二天上午,斯普鲁恩斯就率领舰队出港了,也就是说,这次战役,美军的三位指挥官有可能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24小时,包括晚上休息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拟定作战方案,制定相关计划,两位指挥官的水平很高,不是一般的高。
: W& K5 N6 S: Q* D8 z7 X
7 l' S$ _7 _8 F- t$ }. P) H5 S当天下午,三位指挥官讨论者作战计划。在尼米兹的作战计划中,一个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要点是: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两支特混舰队须部署于日军搜索范围以外的中途岛东北方向,而美侦察机须自中途岛飞出700海里,在航程短得多的日舰载飞机发现美航空母舰之前,侦察出日航空母舰的位置,以便主动对日本舰队实施攻击。另一个是要求他们在执行规定的任务时,必须遵循不轻易冒险的原则。这两者再后来的战役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6 A0 V+ a+ s7 T | i0 k3 Q
5 [1 i* ]" ^7 U# I& b5 Y$ Z当天傍晚,在中途岛战役中起着主要作用的五位指挥官汇聚在一起,聚精会神地研究着中途岛战役中的关键问题。这五人分别是尼米兹和他的参谋长,两位特混舰队司令弗莱彻和斯普鲁恩斯,最后一个人是山本五十六的苦主莱顿中校。虽然他的军衔最低,但是却是整个太平洋战场掌握情报最多的人,中途岛日军的作战方案就在他的脑子里了,后来山本五十六被打下来,也是他向尼米兹详细汇报的山本的行程。# m) E9 M5 a R) G
0 z4 g: y/ B) k
讨论的大体内容是山本的舰队将会从西北方来,而美军兵力太弱,不能截击日军,只能以中途岛为诱饵,找准机会伏击日军;两支舰队必须在特定时间地点会合,否则要么暴露,要么力量不足;进攻时机最为重要;一定要谨慎,不可轻易冒险。
6 C) ]6 n7 t* ?" l- X/ I: h1 l1 r! Y B9 w: S) e
尼米兹对参战部队提出了六项要求:
' m4 h: o7 v0 D7 S* R4 ~
, V1 r4 E# |: a6 g. x第一、尽量在远距离发现并攻击敌人,防止敌航空母舰对中途岛奇袭,为此,中途岛部队要加强警戒,实行700海里的空中巡逻。为实现对来犯日军的早期预警,潜艇部队在中途岛以西100海里、300海里和700海里处构成3道警戒线。9 \2 L$ P, v% _
, }; b# e, P- T8 A; W第二、对日军航空母舰部队的空中攻击,应在其空袭中途岛之前实施。为此,发现敌航空母舰部队之后,首先以中途岛上的陆军航空兵B一17型轰炸机进行远距离攻击,夏威夷方面的轰炸机也立即出动,参加进攻。
; _2 o. ]# n% S" w) r
2 l; p' l8 O! G" ^1 M第三、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部队,在中途岛东北海面的日军空中搜索圈外隐蔽待机,一旦中途岛警戒飞机判明敌情,立即接近并奇袭敌航空母舰。' R+ y1 D# s% G# p9 Z+ U- E
# Q3 `! f0 `3 y* @' t
第四、在中途岛西面警戒的潜艇,应相机实施攻击。
& _" I: F5 I( V, T6 O$ s( c: L- h E0 z# o
第五、中途岛守军尽力死守该岛。, F# ~6 M' E3 B) _2 E# } d' }
; L5 M/ ^ X9 ^- Z/ c/ @
第六、重点防卫荷兰港至阿拉斯加之间区域,尽力阻挠日军对阿留申群岛
' g. p3 z* _" q0 g8 \. H2 U的进攻:
1 X0 A- |7 L0 f& Z$ |/ X+ ?1 M: B' k
从后来作战历程来看,大部分是按照尼米兹的设想进行的。
. f v8 j7 b5 ~+ Q& w$ I7 X( ^' l j& D$ h
美军的作战序列如下:5 B' b. N Q, r6 U: h) T2 i
3 ]3 |$ T( V9 R& \, {- a# q参战方 . @4 W. F; H3 j& B$ H% I: A
美国太平洋舰队及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
6 M: j5 B ?& [; [
" G4 R+ @ @8 R/ ~8 I3 N- O 航母特混舰队:弗兰克.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 3 c( W3 A- q* T6 O
s: F9 a" y) n1 a
第17特混舰队:弗莱彻少将- d( F, k5 F0 W( q/ G1 \; V
第17.5航母大队:埃利奥特.巴克马斯特海军上校
. N8 ]0 }* o4 h4 ~8 p& I 约克城号航母(CV-5)巴克马斯特上校
& K) [# S3 t+ n( P7 H" u 航空联队:奥斯卡.彼得森海军少校
2 r4 \. ?8 Z# h5 |! L4 B VF-3——25架F4F野猫战斗机:约翰.撒奇海军少校) @4 Y P& e% Y
VB-3——18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麦克斯韦尔.莱斯利海军少校- i# ?, x- S+ y8 L3 n
VS-3——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小华莱士.肖特海军少校
. _- i- R# P. V& u5 |4 z VT-3——13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 兰斯.马西海军少校
7 @( N5 N- B. w) C3 g6 ^3 H: c 第17.2巡洋舰大队:威廉.史密斯海军少将
# z% d2 q& \+ |8 Y) s 阿斯托利亚号重巡洋舰(CA-34)弗朗西斯.斯坎伦海军上校
( X e& i6 M& O [4 O% m& e/ R 波特兰号重巡洋舰(CA-33)劳伦斯.杜博斯海军上校4 T' d0 U* S+ y" _ ~0 c
第17.4驱逐舰分队:2中队:吉尔伯特.胡佛海军上校
" S: U& \* F! y2 ~+ R, h3 h 哈曼号驱逐舰(DD-412)阿诺德.特鲁海军中校
: D ` T0 ^1 j+ `1 ]1 G4 \% {6 y 休斯号驱逐舰(DD-410)唐纳德.拉姆齐海军少校( M" U- `/ J# E. ~" x
莫里斯号驱逐舰(DD-417)哈里.加雷特海军中校* e( k# X- e+ A o
安德森号驱逐舰(DD-411)约翰.Ginder海军少校/ m0 {9 A" `% V
拉塞尔号驱逐舰(DD-414)格伦.哈特维希海军少校
5 Q- \, U. I; h {- ] 格温号驱逐舰(DD-433)约翰.希金斯海军中校
$ @0 R4 [" b* U( q! q- f! P6 @' F% F; V+ f) L# m( a% U7 V, Z
第16特混舰队:雷蒙德.斯普鲁恩斯海军少将
9 R; e6 {9 p0 [7 R 第16.5航母大队:乔治.默里海军上校$ S& b' Q0 f) D( l
企业号航母(CV-6)默里上校
- Y4 h* J" _! L& { 航空联队:C.韦德.麦克拉斯基海军少校. _1 {$ Q' L6 ]$ i4 G
VF-6——27架F4F野猫战斗机:詹姆斯.格雷海军少校5 ~2 o# a% x# ]9 ~$ I4 F1 S
VB-6——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理查德.贝斯特海军少校
4 H5 V# c( x, A- I; i7 ~ VS-6——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威廉.加拉赫海军少校, ~* g, s; ^9 i6 a$ E' w+ C
VT-6——14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尤金.林赛海军少校% |. S( Z O3 d" D# X4 {3 e5 b
大黄蜂号航母(CV-8)马克.米切尔海军上校1 |% k% ~/ T( ^9 Y' R+ M: S
航空联队:斯坦纳普.林海军中校: c6 P- N7 e Y+ {
VF-8——27架F4F野猫战斗机:塞缪尔.米切尔海军少校3 X6 Q7 }5 |) G0 |& k4 q3 |9 `
VB-8——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罗伯特.约翰逊海军少校
- B$ g. D% |# }2 X% Y VS-8——18(19?)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沃尔特.Rodee海军少校
0 D- n% b6 z3 ]: F, o VT-8——15架TBD蹂躏者鱼雷轰炸机:约翰.沃尔德伦海军少校/ a8 Z. C0 U- W6 W
第16.2巡洋舰大队:托马斯.金凯德海军少将
9 J" H% }5 F5 i, P0 F 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CA-32)霍华德.古德海军上校 X9 v8 e) u" c2 t! E
明尼阿波利斯号重巡洋舰(CA-36)弗兰克.劳里海军上校
: y7 \- H0 Q( _, n2 { 文森斯号重巡洋舰(CA-44)弗雷德里克.Riefkohl海军上校4 s, ?! C8 c0 B. u+ x4 }
北安普敦号重巡洋舰(CA-26)威廉.钱德勒海军上校2 y; i) U3 ?# d1 I
彭萨科拉号重巡洋舰(CA-24)弗兰克.洛海军上校1 c& S& n8 }/ K2 P( F5 H
亚特兰大号轻巡洋舰(CL-51)塞缪尔.詹金斯海军上校
. k5 \& I% F2 J) \; C 第16.4驱逐舰分队:1中队:亚历山大.厄利海军上校
! U& W9 m) g2 j$ w- I- C1 @, I4 Y9 J 菲尔普斯号驱逐舰(DD-360)爱德华.贝克海军少校
9 @2 u' Q) M; r& i4 ?5 K 沃尔登号驱逐舰(DD-352)威廉.Progue海军少校4 @# c" ?: P8 t4 |; o9 T
莫纳汉号驱逐舰(DD-354)威廉.伯福德海军少校
/ @( O" M( [! J 艾尔文号驱逐舰(DD-355)乔治.费伦海军少校. T" o U, F: y6 d
6中队:爱德华.索尔海军上校4 V' K7 x) E1 t) W% \8 D
鲍奇号驱逐舰(DD-363)哈罗德.Tiemroth海军少校
, Y" Q1 L8 F& T 科宁厄姆号驱逐舰(DD-371)亨利.丹尼尔海军少校
8 l v% M1 Y# L4 Q/ O 贝纳姆号驱逐舰(DD-397)约瑟夫.沃辛顿海军少校
. L# G0 x' V5 _9 z0 ] 埃利特号驱逐舰(DD-398)弗朗西斯.加德纳海军少校
. Z& w! R8 W" i$ S/ \ 莫里号驱逐舰(DD-401)盖尔泽.西姆斯海军少校" N2 [& i; I% B5 I3 B& r
$ r* b1 B7 g' K1 z+ T
油船编队:/ g; j+ j% U, d( ]
西马伦河号油轮(AO-22)拉塞尔.伊里格海军中校" V7 e# D; m! D V
普拉特河号油轮(AO-24)拉尔夫.亨克尔海军上校, d" W5 Y' N) [ Q
杜威号驱逐舰(DD-349)小C.F奇林沃思海军少校& s7 n1 s) ?1 @# ]
蒙森号驱逐舰(DD-436)罗兰.斯姆特海军中校
) M; j* n1 E- V5 f; E0 o
- [% a: P$ {. h3 B 潜艇部队:珍珠港潜艇部队司令:罗伯特.英格利希海军少将0 ` ]+ I+ R: X) o
第7.1大队6 I6 ?/ c: a% R9 o8 |
鹦鹉螺号(SS-168)小W.H.布罗克曼海军少校- O5 ?8 g2 G9 |+ u9 b
海豚号( SS-169)R.L.拉特海军少校, X( v: G0 r+ p& h5 g0 q' S. \% s
抹香鲸号(SS-170)G.A.刘易斯海军少校: p* w S f2 `5 n4 Q6 Z9 ?3 [& ]3 c
墨鱼号( SS-171)M.P.霍特尔海军少校
- u- ]/ t" Q2 h; X; t; w! F 石斑鱼号(SS-214)C.E.杜克海军少校! n0 x% b( J: [/ w# _
飞鱼号(SS-229)G.R.多纳霍海军少校( {8 J1 h: \, _3 l* J- z
河豚号(SS-198)J.W.墨菲海军少校
; n! G" t. t( z% u5 t 鳟鱼号(SS-202)F.W.芬诺海军少校
1 }' _6 N2 b5 I9 _0 V9 @ 河鳟号(SS-209)E.奥尔森海军少校
6 X t- x, G: V9 ^: u, w 长尾鳕号(SS-210)W.A.伦特海军少校
0 }7 q: }. T3 \% {6 a; }! K 白杨鱼号(SS-211)H.B.莱昂海军少校1 ? b+ u+ m" Y" l( y9 \
小鲨鱼号(SS-212)W.G.迈尔斯海军少校4 @, D1 J. w+ ?. R! w
第7.2大队
/ \4 G" n$ o; m: u7 i 一角鲸号(SS-167)C.W.威尔金斯海军少校
7 q: N3 S, p& ^: R 活塞号(SS-179)D.C.怀特海军少校 r; d9 n! s( e6 A; M
扳机号(SS-237)J.H.刘易斯海军少校
2 Y C( O/ m* m0 m* [) B 第7.3大队
4 X# `. V( M0 C* N3 L 梭子鱼号(SS-173)W.A.纽海军少校
( r( W! E( a5 o2 ~" w6 c 大海鲢号(SS-175)刘易斯.华莱士海军少校
/ F- J/ q4 J0 r( l. Q0 j0 f- \ 长须鲸号(SS-230)J.L.赫尔海军少校1 i( `0 t; o) j4 k9 y/ e
咆哮者号(SS-215)H.W.吉尔莫海军少校2 ^3 q1 C+ F0 @3 b" t; [0 ^
/ a+ Z# Z" |5 w5 G别的尼米兹说了算数,中途岛守军说了不完全算数,这里海军陆战队是主力。陆战队其实比较悲观,此前的战斗,陆战队是战无不败,损兵折将,丢城失地。而且这时候中途岛上美军的轰炸机有点残破,战斗机更惨,俯冲速度还没日军零战的平飞速度大,当然零战的打火机本性他们这时也不知道。中途岛倒是有雷达,但是还很原始,分不清鸟群和飞机,更加分不清来的飞机是哪边的了。更麻烦的小小的岛上是陆军海军陆战队三军一个不缺,指挥和作战习惯都是一团乱麻,万幸派来的拉姆齐中校对于陆军和海军方面的飞机性能都很了解,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1 w2 a" m, R: x" j2 |! L7 P/ Y0 {6 d6 ~/ ^
日本这边,到四月初的时候,作战目标仍然不确定。山本五十六要进攻中途岛,海军军令部认为难度太大,陆军要进攻澳大利亚。直到东京被轰炸了,才把意见统一起来,但是又操之过急了。1 u% Q# b) K6 P) i, ^& h4 C+ T
$ g' \9 b, Z) P$ p
山本五十六安排了庞大的舰队,因为他知道,太平洋战争日军唯一的取胜之道就是尽早逼迫美军签订城下之盟。打持久战,日本必败。
4 _' S7 ~% B' I/ W# I' U& z
: t: z& [! c/ t4 J( `5 D 日军的作战序列为: 7 T8 a2 J* [ w
(一)主力部队
( [- c* C3 d8 R( q* M5 y$ N" i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8 k, Y, B! A6 m1 d( U0 K! J
(1)主力
; F0 v. Y! R8 }3 Z0 _6 T. }2 C5 t (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 |/ K9 P3 m7 i/ o/ g: o
“大和号”(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陆奥号”战列舰; K- R. B, T4 @) Y- q
“风翔号”轻型航空母舰(/k架96式轰炸机)# A, i, N/ y7 _: D! V% P' S
“川内号”轻巡洋舰3 Q, h& P8 V( c
九艘驱逐舰+ ]6 Q" k6 P V/ O- Y
“千代田号”、“日进号”水上飞机母舰(携带袖珍潜艇)
! L0 B. P b5 _" @- u0 Q- l6 j (2)警戒部队(阿留申警戒部队)
: C2 j- X6 E3 V1 ` (高须四郎海军中将)
; U2 V0 D& d7 X; r& R9 T: E+ \/ |, A “日向号”(旗舰)、“伊势号”、“扶桑号”。“山城号”战列舰
3 c5 L& j- Z& J' C* F* c* U; o “大井号”、“北上号”轻巡洋舰9 w9 _5 Y( p m% v. Q7 K8 ~% U
十二艘驱逐岘
9 J# Z9 f* t; j: f: @, ~: y* u (二)第一机动部队3 Q) L$ F2 q3 [. m5 y- H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0 U( {& n# }. I. |" T0 D0 L' [
(1)航空母舰部队(原编者按:第五航空母舰战队(“瑞鹤号”、“翔鹤号”,原列入作战部署,但由于发生珊瑚海海战,未能编入。参阅第六章。)) H& d9 ~ l8 F7 q' Q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b& {3 O7 W, O( m7 {
(甲)第一航空母舰战队7 L& {& \+ R# b% G [, u. K8 f! y
(南云忠一海军中将)
5 W& `+ i$ G# _( ~( v, V “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航空母舰(共四十二架战斗机、四十二架俯冲轰炸机、五十一架鱼雷机)1 M4 d' X* @/ r2 t! Z9 ?
(乙)第二航空母舰战队( J9 e9 f5 b- j o
(山口多闻海军少将)1 M- z1 }" A1 U2 N2 Y( z" r
“飞龙号”(旗舰)、“苍龙号”航空母舰(共四十二架战斗机、叫十二架俯冲轰炸机、四十二架鱼雷机)0 O- U, f, v& f- d! z2 W+ E( V( ^
(2)支援部队" d- W( I) h7 ^
(阿部弘毅海军少将)) I8 {5 L* U M% \( K. G" J1 w/ ~4 `8 `
“栋名号”、“雾岛号”战列舰
; Y3 Q/ i/ V+ @% ? “利根号”(旗舰),“筑摩号”重巡洋舰7 ` Z% `8 I$ r3 i0 A0 a: J
(3)警戒部队5 e( i- o; b! p
(木村进海军少将) X$ @- {1 q1 q
“长良号”轻巡洋舰(旗舰)2 x. R$ G5 k4 Z! O$ k
十一艘驱逐舰(据本书日文板第286页载,为十二艘驱逐舰。——译者。)+ \0 D$ L1 B8 l+ a- X1 x# B- D
(三)中途岛攻略部队
7 M% _6 {2 C2 c0 }0 u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5 w( z. g% ]9 t! r, C0 u (1)攻略部队主力2 k7 _8 A; R1 ^9 B4 l
(近藤信竹海军中将)
) I+ I" i" B# M3 y& i “金刚号”。“比睿号”战列舰
% A$ O7 x0 } e: {6 Z5 f. s" P “瑞风号”轻型航空母舰(十二架战斗机、十二架鱼雷机)
+ A3 o7 H9 N' W “爱右号”(旗舰)、“鸟海号”、“妙高号”、“羽黑号”重巡洋舰) A% g1 z W- R% A
“山良号”轻巡洋舰
5 b5 `8 H# T T( q5 P/ s 八艘驱逐舰" J j4 B1 A8 V7 Q7 k; g1 ]
(2)近距离支援部队3 n; X4 R- t5 f' [1 N- S+ S
(栗田鮏男海军中将)/ F' k% c* K/ H& G! t) j
“熊野号”(旗舰)、“铃谷号”,“三隈号”、“最上•号”重巡洋舰
: ^" G' X% W& X2 P$ ? 两艘驱逐舰
% m, U1 t; W4 t$ l (3)输送船团
; x% J4 V" y2 K8 y& n7 M- ` (田中赖三海军少将)9 P" H6 c5 Y6 F2 t( a% I1 I
十二艘运输船、三艘运输驭逐舰(裁中途岛登陆部队,共五千人(据本书日文版第109页载,应为石千八百人,其中包括:第二联合特别陆战队二千八百人(编成两个大队)和一木支队三千人(编成一个大队)。——译者))
* ]! j7 Z* Y4 g# e “神通号”轻巡洋舰(旗舰)
* @4 U4 k* s' T: V: _6 _7 y, D6 ?/ ~ 十艘驱逐舰( O3 V/ Z: n7 H; R# Y* M( @
(4)水上飞机母舰部队
- i* X& ^$ j. w; a1 ? (藤田类太郎海军少将)
! t, [" n) `- X* q8 S% ~6 h5 P “千岁号”水上飞机母舰(十六架水上战斗机。四架水上侦察机)
) Y# p, m* l' u5 m8 L2 G “神川丸”水上飞机母舰(八架水上战斗机、四架水上侦察机)" i# Q6 `. _5 e9 H# D* e/ }
一艘驱逐舰
, P2 `2 h3 x: H: i 一艘巡逻艇) T( h5 S/ E2 u, H- X: J# \
(5)扫雷部队
) y# ]6 T4 W! G: x9 D( c (宫本定知海军大佐)* D* k3 ]! }6 W$ D5 d J
四艘扫雷舰2 d/ J# V7 c1 b9 O! i
三艘猎潜艇
% u" z3 ^/ g9 L8 R# X5 y- ~1 I7 R T f 一艘供应舰
3 {7 r. ?, W. h8 e 两艘货船
; K3 T) B7 U$ {, q9 f) y) D (四)北方部队(阿留申部队)
0 d! F4 J( R1 [ (细萱戍子郎海军小将)# ]: G/ v0 U! {* p
(1)北方部队主力7 A" A" g3 Q y( x$ U( l
(细萱戍子郎海军中将), c* Z6 ^' p7 r
“那智号”重巡洋舰(旗舰)$ |3 |) {7 V, f! u/ h
两艘驱逐舰
& @) C5 N, a5 J- v0 F! ~ (2)第二机动部队0 ~+ `7 N& ?2 R! `, a
(角田觉冶海军少将)
# H. o R- i3 f V “龙骧号”轻型航空母舰(旗舰)(十六架战斗机,二十一架值雷机)% n# u! v2 S5 _/ I
“隼阴号”航空母舰(二十四架战斗机、二十一架俯冲轰炸机)" t% \8 H' K7 Z3 j0 S( a
“摩耶号”、“高雄号”重巡洋舰3 o. ~: Z |# k# t2 j+ A Z+ n
三艘驱逐舰; _" C- m6 b5 a& v# ^7 J
(3)阿图岛攻略部队
" v9 p( U% U0 y% I$ O3 i; s (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
7 x- E. s+ f7 j4 h$ }2 Q+ Y “阿武隈号”轻巡洋舰(旗舰)
2 y9 n3 A, b3 w0 C( r 四艘驱逐舰2 u8 O9 T7 i' @4 W# `/ w0 s/ a! A9 B
一艘扫雷舰) y1 j- d6 h1 B. I
一艘运输船(载陆军登陆部队,共一千二百人(据本书日文版第15页载.这支登陆部队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北海支队,其兵力编成为—个步兵人队(营)和一个工兵中队(连)。他们是分乘两艘运输船出发的。——译者))
6 i) ^9 D/ F/ t8 g& |2 G (4)基斯卡岛攻略部队
# o$ T) r0 N @: e (大野竹二海军大佐)2 A: _6 r7 @$ x, O
“木曾号”(旗舰)、“多摩号”轻巡洋舰5 t" P9 H8 W( X ]- L
“泼香九”辅助巡洋舰
) ^: E$ d" J( ]+ S+ ]0 x+ ` 三艘驱逐舰
9 M6 V+ W2 P0 m& j3 y6 }1 @: p6 f 三艘扫雷舰
: J( x0 x1 I3 ~9 ?$ G5 {2 C: P 两艘运输船(载海军特别陆战队,共一千二百五十人)2 i5 k: n, z3 Y' Y9 m2 q
(5)潜艇部队
( `# _4 u! z* T( g2 L (山崎重晖海军少将)
3 T" s* I( H0 N “伊—9号”(旗舰)。“伊—15号”,“伊—17号”、“伊—19号”、“伊—25号”、“伊—26号”潜艇
. B' n) R+ e0 ^: H j' u6 u& i (五)先遣部队(潜艇部队)1 c# x3 p7 H0 c. `! W
(小松辉久海军小将)
; W. C4 i7 f& b “香取号”轻巡洋舰(旗舰,在夸贾林岛)( R* P, K) }2 N- U, B
(1)第三潜艇战队% Z q: h2 l, O' E; d* p% U1 J
(河野千万城海军少将)6 X4 z+ Z7 ~/ U; C4 q- Z
“靖国丸”潜艇供应舰(旗舰,在夸贾林岛)# Z9 x! u- t. [& c+ N5 \* r
“伊—168号”、“伊—169号”、“伊—17寸号”,“伊—174号”、“伊—175号”潜艇" |- z! V! Q5 J- x
(2)第五潜艇战队, p9 B! k. w+ N0 T
(醍醐忠重海军少将): K* ?; s) H# r; T1 S1 f
“里约热内卢丸”潜艇供应舰(旗舰,在夸贾林岛)1 u- V0 `+ D6 T& k1 d+ h- F
“伊—156号”、“伊—157号”、“伊—158号”。“伊—159号”、“伊—162号”,
; j! j8 n1 u9 |# n V* [- E “伊—165号”、“伊—166号”潜艇
, e# n0 J, z0 G9 @1 E (3)第十三潜艇分队
0 y6 g" Y: V0 r# v (宫崎武春海军大佐)
! m+ N; m. p2 j$ k! k “伊—121号”、“伊—122号”、“伊—123号”潜艇
! [: r/ P: i1 G+ k+ s( w (六)岸基航空部队6 i- e5 T3 _! P% M" q6 S6 W5 E
(冢原二四三海军中将)& v; F6 b6 `. w$ b
(1)中途岛派遣航空队1 k* ?$ u3 E/ I+ o, L
(森田千里海军大佐)( i' t. P0 X! @8 w/ S7 {
三十六架战斗机(由第一、第二机动部队的航空母舰携带)
- d) R9 {) W+ M; J& Z4 F4 ~ 十架陆上轰炸机(在威克岛)! {8 }/ T9 }+ I* R, F
六架水上飞机(在贾鲁特岛)
. W$ X- P0 u8 g! ^( _+ Y (2)第二十四航空战队# p" x$ i* `9 \
(前田稔海军少将)+ @$ u+ a) u. I, w% q. N* R
(甲)千岁航空队6 }+ l' W. r+ z$ R3 e- f' m5 l! s0 o
(大桥富士郎海军大佐)& z0 \" l. O# \7 ^/ N! e o
三十六架战斗机、三十六架鱼雷机(在夸贾林岛和威克岛)
+ s( O& O$ i/ S% [0 j, h6 U9 L (乙)第一航空队
7 f% D Q8 N6 u/ N8 L2 z/ u6 o (井上左马二海军大佐)5 k* u% l4 [2 Q3 |- C3 ?$ x
三十六架战斗机。三十六架鱼雷机(在奥尔岛和沃特杰岛)) W Q7 c# W; x1 c( B3 {
(丙)第十四航空队
3 G4 \& c# h2 e* A4 Z$ U+ N (中岛第三海军大佐)9 ?, F! v' h1 J1 p: r& x# x7 H: s/ W
十八架水上飞机(在贸鲁特岛和沃特杰岛)* v- o8 |& O+ S; @
该计划规定六月二日侦察编队的潜艇进入中途岛与夏威夷之间以及中途岛以东海域的预定阵位,建立三道潜艇警戒线;六月四日对阿留申群岛进行空袭,以配合中途岛方向的主攻;六月五日机动编队对中途岛进行空袭,压制消灭岛上的航空兵力,随后进至中途岛以北海域一面支援登陆作战,一面准备迎击美军舰队的反击,待夺取中途岛机场之后,其航母所搭载的岸基飞机立即转至岛上;六月六日在基斯卡岛和阿图岛实施登陆;六月七日代号为N日,登陆编队实施对中途岛的登陆。
8 v& W s3 h* B* Q) s: @3 E/ X. ^6 ^ }2 K9 D
5月25日,就在尼米兹的参谋们紧锣密鼓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大和”号上那次著名的作弊开始了。根据演习的裁判计算,美军投中了九枚炸弹,击沉日军两艘航母。这一客观结论,却被先改为命中三弹,击沉击伤航母各一艘,最后竟索性改为一艘也没有损失。这次作弊的主角,是联合舰队的参谋长宇垣缠,也是他强烈要求山本去进行被猎杀的那次飞行,本来他是联合舰队里面纯粹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的一个人。要不是他在日本人投降那天进行了一次自杀性飞行,都很怀疑他是不是美国人派来的卧底。
) W/ y8 F ^ T/ H8 }( Z- z
# Z8 K! x. V$ g; _2 y- G5月27日,美国时间5月26日。美国人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各项准备,日本人在欢天喜地的准备出征。很奇怪的是这天的讲话,日本海相岛田繁太郎撒谎了,他说:日军已击沉敌战列舰8艘、航空母舰6艘、巡洋舰巧艘、驱逐舰24艘、潜艇50艘、辅助舰船47艘;重创敌战列舰5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11艘、潜艇29艘、辅助舰船40艘。而日本方面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1艘小型航空母舰、1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布雷舰、6艘驱逐舰、6艘潜艇、1艘小型辅助舰船、17艘运输船和248架飞机。; x# C! }: k$ e0 Q, I4 N' }: @. D
5 w( I5 S% b& b2 |8 h5 V4 @9 X日本人取得的成绩无需撒谎就已经很强大,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中途岛战败之后,他们又一次撒谎了。9 U9 a+ C' ~4 I3 w' j
* B$ g6 y. ^5 c; G
出征前,美国那边是哈尔西,日本这边长期在第一线人也病倒了几个,分别是山本五十六,空袭珍珠港的空中总指挥渊田美津雄,空袭珍珠港的重要策划者源田实。除了山本五十六,另两人都活到了战后。渊田美津雄关于这一战的回忆录好几个地方是错的,误导了无数的人,尤其是那个所谓的命运五分钟。源田实既策划了偷袭珍珠港,又主谋了送给火烧东京的李梅一个日本最高勋章,结果天皇不愿意去颁发,李梅自己也不愿意带。8 t1 D) R7 A) Q5 ?5 }$ D( C0 d* u
& b, y4 j: J7 d* \! z. T
平心而论,就像珍珠港美国人手里曾经有过很多机会但是又一一溜走一样,这次日本人也一样。
. @0 V O& k2 K
7 g7 e7 W0 K' H1 P' C第一个机会是5月30日日军的运输船附近发现美军发报迹象,这表明运输船队已经被发现。日军方面置之不理,并认为正好可以把美军的舰队引诱出来。
7 R, |2 M, o6 x# m0 _2 U# R$ J8 C; N1 Y, }- _
第二个机会是同一天日军负责侦查的水上飞机到预定地点加油的时候发现,预定地点正好有美国军舰两艘,这两艘美国军舰呆了24小时也没离开,于是这次侦察被取消。
0 c* {- B% i0 L- u; [0 N; p* J1 g7 P, o% K% f$ s
第三个机会是6月4日,日军潜艇的侦察,因为风浪大,加油不顺利,潜艇比预期时间迟到了一天。潜艇没有报告敌情,因为在他们到达指定位置之前,美军舰队已经开过去了,否则山本五十六还可以得到预警。
/ E/ h0 p/ ?# w4 a! y. {$ ~: a6 |
, r* \2 i# G3 L6 u第四个机会是6月3日,日军登陆编队被发现。奇袭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当天下午登陆编队被从珍珠港起飞的飞机攻击,第二天凌晨一艘油船被鱼雷攻击。舰队行踪已被发现,但是山本五十六仍然拒不更改作战方案。这时候航母孤零零的位于前方,山本的舰队距离太远根本一点作用也没有。只要两部分合在一起,美国人就啃不动,至少不会输。南云自己又要支援登陆,又要防备美军航母,兵力捉襟见肘。
' ^1 E0 w! D" ~ y/ n6 i$ R9 P3 S5 w' R) ?
第五个机会是这天晚上大和号捕捉到了美军航母“企业”号的电台呼叫,并锁定了位置在中途岛附近。但是山本五十六认为既然遥远的“大和”号能够捕捉到这个信号,那么更近的南云也可以,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就没有通知南云。可怜的南云,当时确实可以捕捉这个信号,但是当时他所在“赤城”号航母天线处于放倒状态,没有做到这一点。而这天晚上美军的弗莱彻少将做了一个漂亮的决定,他调整了航向,美军舰载机腿短,不缩短距离无法攻击。
% Y5 g) f& ^6 G u( [
# F" ~. }/ I% Y7 g第六个机会是6月四日这一天,南云居然只派出了7架侦察机。从“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各派出一架飞机,“利根”号和“筑摩”号巡洋舰各派两架水上飞机,“榛名”号战列舰派一架水上飞机,共计七架侦察机对东南海域进行分区扇面搜索,除了“榛名”号的飞机搜索半径只有一百五十海里外,其余飞机搜索半径都是三百海里。“利根”号巡洋舰因弹射器故障,其所携的侦察机未能按时起飞,“筑摩”号的一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不得不在中途返航。到这时应该是南云最后的机会溜走了,因为“利根”号的飞机飞错了路线,飞到了“筑摩”号的巡逻区域,才发现美军航母。等他把消息传回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位置还给报错了。相比之下,美国人派出三分之一的飞机用来侦察。当然,美国人有这个本钱,他的飞机多。
8 V. C( G3 @+ r; o- q5 i# C4 P
9 g0 o, y3 Q8 {日军不注意侦察、后勤、防护、损管等等方面,令人感到很奇怪。整个太平洋战争日本人光注意自己的大炮要比别人大,鱼雷比别人打得远,威力大,其他方面的表现近乎幼稚。要是按照木桶理论,只能说日本人只有一块木板最长,其他的都是短板。: R$ _' }5 u* W+ a3 _
8 }3 q/ k4 [# h
日本的战略,就像他们的武士刀。轻灵锋锐,但是太脆很容易崩断。美国人的战略就像西方重剑,双方武器一对,美国人的剑有两个豁口,日本人的剑断了;苏联人的战略就像大锤,管你招数多么精妙、刀刃多么锋利,一锤下来,啥都解决了;中国人的战略像是软鞭,武士刀每次都能砍上,但每次都砍不断,蓦然回首,刀已经被缠上收不回来了。1 I0 A) I2 V- e$ R7 H3 `4 u
1 c" `$ p( A/ d- E; _% }
这天4:45开始,四艘航母起飞了108架飞机,其中零式战斗机、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九七式水平轰炸机各三十六架,每架九七式轰炸机携带一枚二百五十千克炸弹,每架九九式轰炸机则携带一枚八百千克炸弹。由源田推荐的“飞龙”号飞行分队长友永丈市海军大尉代替他担任空中总指挥兼轰炸机领队长机,“加贺”号飞行分队长小川正一海军大尉为鱼雷机领队长机,“苍龙”号飞行分队长菅波政治海军大尉则带领战斗机负责护航。; |9 K. _3 ^ b C2 D9 s
+ c5 G. ` a" O3 [: K8 R; w' G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三个地方:
+ j5 C% U( ^0 `$ Q! S5 K& }
p# }% v8 g& X& X; Q0 e8 l一个是战斗机的数量,日军航母上舰队防空力量不足;+ F: B$ I P1 c, v! F7 W
第二个是空中总指挥友永丈市这个人,他的飞机在这次出击中被击伤,另外也是他建议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攻击,南云的犹豫不决,他是主要原因之一,友永丈市后来死在对“约克城”的攻击;* `" H, e1 P# ]( N+ D: {
第三个是零式战斗机,零战机动性优异,防护性不足这一战还没充分体现,体现充分的是零战武器上的缺陷,有两挺7.7毫米机枪外还有两门二十毫米航炮,但是7.7毫米机枪威力太弱,航炮备弹太少。经常是飞机还可以继续飞,但是没有炮弹了,这一次体现的尤为明显。
# }; n% d5 U' F/ [/ P' ^$ m0 y! W* P( }
大家看海战的战史经常很郁闷,发现时间老是不好对。太平洋实在是太辽阔了,两边的日本和美国中间还隔着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这一战之前哈尔西难得认真仔细的制定一次计划,就把这条变更线给漏算了。时区更不要说了,日本人用一个时间,美国人用一个时间,这两边到了同一个时区也不像我们今天这样根据时区对表,所以介绍这方面的历史,经常看着很热闹,突然囧囧的发现,两边的资料,时间怎么对不上呢?
9 _. i, C8 b( \3 E; n
8 f+ u. B+ u3 O& J1 }* g当日军这一攻击波起飞之后,四艘航母上还有43架飞机挂着鱼雷,36架飞机挂着炸弹等候。
( H( U8 o5 B' k4 z" H) X. R
0 h% S2 n3 W9 M( N而美军这边虽然掌握了日军的航母数量、位置、编队情况,但是实际上,美军的应战可以用一团糟来形容。最后攻击日军航母打出那么完美的一个配合,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蒙的。”但是考虑到美军这边的飞机海,蒙到一个好成绩也是正常的,只不过这个成绩也太好了点。美国人自己的预期是击沉两艘,如果只被击沉两艘日本人也不是不能承受,但是这现实对日本人也太残酷了一些。' r1 K* K4 W9 U
6 K$ \, {) R- U& m
因为有雷达和预先起飞警戒的飞机,中途岛上的飞机在日军到来前就已经起飞,没有被击毁在机场上。但是仍然是一场大败,日军故意没有炸毁跑道。考虑到中途岛上的飞机并没有完全被歼灭,友永建议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攻击。南云也这么认为的,因为这时候他连续被来自中途岛的飞机攻击。虽然美军的攻击没有给南运造成什么伤害,但是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他也想攻击一下中途岛。7 o& q7 A5 n; V4 I" T% i" n. m
% C6 ^ s8 C/ N1 D- B
其实当天日美两边的航母都很忙。日军的航母很郁闷,美军的飞机不是一块来,而是不停的来送死,水面下还有一艘潜艇在那儿折腾。天上日军负责防守航母的飞机就没有闲着,海面上为了躲避鱼雷,航母能够起降飞机的时间大大缩短,这就造成了后来南云艰难的抉择,这个才是导致南云失败最重要的原因。
$ H* ]% I4 ^8 K1 w8 z# t$ H# e& d: w
美军的进攻也是拖拖拉拉,飞机编队起飞的时间拖得太长,到达战场的时间和预期也是偏差太多。并且那天中空有云,高空飞行的俯冲轰炸机一时找不到目标,低空飞行的鱼雷机倒是容易找到目标。但是鱼雷机飞的太慢,为了投弹还要按照固定的航线和高度低速飞行,就是零式的靶子。不过因为天空有云,日军无论是被引诱到低空的飞行员和军舰上的瞭望哨都没能及时发现高空的俯冲轰炸机。等看到轰炸机,什么都来不及了。
; g3 K6 }5 w7 d, _& {$ ^* r
/ v5 `8 j! y( [7 j, q1 W. }当美军来的时候,第二批护航的战斗机正在天上,第一批护航的战斗机正在机库加油装弹药。因为日军调度问题和一直在躲鱼雷,这些飞机没派上什么用场,飞行员们不是在休息就是在甲板上瞭望。,比如加贺上的休息室里的飞行员就被一锅端了4 J$ O0 V) B$ p. q, e; {6 M& l
9 x& Y8 v6 W& b/ s; N9 f/ T$ o) M/ p1 s
美军这边。弗莱彻在6:07命令斯普鲁恩斯起飞,斯普鲁恩斯本来计划9点。但是一个参谋给了他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是如果飞机在7点左右起飞,那么到达日军航母上空的时候,正好是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回来降落的时候,而起降飞机的时候航母必须逆风高速直线航行,是最脆弱的时候。
+ }- N" A6 }8 I4 }+ W( V" A) _# d$ F4 G: b; }+ g
而南云的指挥部里,7:28收到了发现美军舰队的报告,7:45他下令卸下炸弹换鱼雷;8:09收到报告没有航母,于是卸鱼雷换炸弹;8:20收到报告有航母,这时候终于方寸大乱,南云命令卸下炸弹换鱼雷。
% ]6 H5 q; H5 }* E) B9 E" M8 w) `( d9 L6 M9 U! }* T
这个混乱导致机库里面一片大乱。日军的航母和美军不同,加油换弹这些工作都是在机库里进行的。机库里空间狭窄,相应的机械也不足,这就造成了机库里面鱼雷和炸弹到处都是来不及收拾,实际上日本人的航母是被自己炸沉的。5 R; d8 w6 W7 j7 X% g6 k* j, i ?4 t
& t" `, ?* O* } ?
比这个还麻烦的是战斗机不足,日军的战斗机这时候几乎都在天上,有的保护航母,有的还没回来,仅有的几架因为航母一直在应付美军的鱼雷攻击,也无法起飞。, F" Y6 p9 E+ X
. I5 `9 L5 e6 R% G9 W- c+ t% ]: i
终于肃静了,但是又面临一个问题,攻击中途岛的飞机回来了,必须回收这些飞机,因为经过长途飞行他们没油了。如果回收这些飞机,就没法起飞攻击机。如果先起飞攻击机,还没有足够的零战护航。在天上给航母护航的飞机弹药基本打光了,虽然还有油;中途岛回来的飞机已经连油都快没了。/ f L" u- b( w, _& C. h
0 m9 C& R o+ W: B7 t F! d
于是南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先回收飞机,然后再攻击美军航母。当时只有“飞龙”还有攻击美军的航母的可能,虽然他也被美军鱼雷给整的不轻,唯一的方便之处就是他的航母机库里没有那么乱,因为他执行南云的命令时候打了折扣。
0 }& R8 b) x X! p; F" ]. l2 m: ~0 _4 t ^
日军航母上可怜的飞行人员只能把排好队的飞机再送到升降机上,送进机库,然后回收飞机,再把这些飞机送进机库加油。大家不要被美军的航母照片误导了,美军的航母飞机多,很多作业是在甲板上进行的。日军的飞机少,金贵,所以作业都在机库里进行。机库其实很拥挤,有点像华容道,航母机库的调度是一门挺复杂的学问。 A( n y# v% s" `" w" G
" t' [1 C' K7 i. q4 @' b7 a为什么南云如此窘迫,那是因为美军的飞机们零零碎碎的不断来到,给整的疲于奔命。1 V- U6 R8 ?$ J$ L# k0 ?
, s- i) d* M F! u: a
7:02分,“企业”号起飞十四架TBD架鱼雷机、三十三架SBD轰炸机和十架F4F战斗机,“大黄蜂”号起飞十五架TBD鱼雷机、三十五架SBD轰炸机和十架F4F战斗机,共一百一十七架飞机前去攻击,只留下八架轰炸机和三十六架战斗机用以自卫。而弗莱彻考虑到侦察机只发现了日军两艘航母,决定保留一半飞机,于8:30只起飞了十二架鱼雷机、十七架轰炸机和六架战斗机。
( ]6 n, M4 E r( T- g0 M6 p5 U3 x9 o% I. M$ L# ~) [9 J) H
大家看到了,美军的飞机,光起飞就拖拖拉拉了一个半小时,其实他们飞到战场上空,也只需要一个小时。“大黄蜂”号上的轰炸机和鱼雷机就走散了,没办法,带着一吨重的鱼雷,鱼雷机飞的太慢了。而且,“企业”号上的战斗机连护航的目标都搞错了,把“大黄蜂”号的鱼雷机当成了自己的护航目标,结果到了战场以后,没收到联络信号,爬到高空无所事事。这样,笨重的鱼雷机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对日军的航母开始了自杀性冲锋。! ?6 `, b1 q/ g. A1 Y
) T' G9 ~ a& ~* I也是在7点,中途岛上来的飞机已经开始攻击南云了首先是菲伯林上尉率领六架TBF“复仇者”鱼雷机对日军“飞龙”号和“赤城”号两艘航空母舰进行攻击,在日军战斗机的拦截下被击落五架,仅一架投下鱼雷,也未击中。紧接着,柯林斯上尉率四架B-26轰炸机对“赤城”号航母进行鱼雷集中攻击,均被航母规避,反被击落两架,返回中途岛的一架鱼雷机和两架轰炸机都受了伤,无法参加以后的战斗。
( k+ \2 D _: p, U9 W1 Q; r2 H: L t3 |% V' X% _# ]! j
7:55分,美军的岸基飞机又来了,分成三波。先是亨德森少校率领的十六架SBD“无畏”俯冲轰炸机,由于飞行员都是刚从航校毕业的新手,没有俯冲轰炸的经验,亨德森只好组织从六百米高度进行下滑攻击,被击落八架,重创六架,投下的炸弹无一命中。随后是斯威尼少校指挥的十五架B-17轰炸机从六千米高空实施攻击,由于投弹高度太高,无一命中,反被击落两架。最后是诺里斯少校指挥的十一架SB2C“守护者”轰炸机飞临日舰队上空,在日军战斗机拦截和舰炮射击下,被击落五架,只有四架进行了攻击,也未获战果。 I/ U5 @( m6 _" L! ^" s! I
( X5 g' |: \8 f- ], a* t) ]4 M9 f天上有飞机,海里的“鹦鹉螺”号潜艇也在给日本人添麻烦,实际上它就打出去两发鱼雷,但是弄得日军的编队阵型大乱,因为不知道美国人在这儿到底有多少潜艇。
, _3 [) x9 X! e& ?
: ~2 Y8 |* ?0 i% h战场上一片混乱,日军8:30才开始顺利回收飞机,到9:18分结束。这时候美军的一批轰炸机早已经到了,但是因为南云一直在高速航行回收飞机,他们在预期的位置没有找到日军航母,有的返航,有的迷航。
7 f' j9 }9 R$ ?- t$ o7 {# t2 z3 ~; }8 S; j
9:20,与轰炸机群失散的“大黄蜂”号的十五架鱼雷机,实施攻击。但鱼雷机速度太低,还未投下鱼雷就全被击落。
) ^, ?) b: o4 o" {7 @' u1 P1 h
- E; `* G7 O/ v3 f8 n0 u& U5 _9:30,“企业”号的十四架鱼雷机与轰炸机失散,单独飞临日舰上空,分成两组,向“赤城”号两舷实施鱼雷攻击。九架在投下鱼雷前就被击落,余下五架投下的鱼雷无一命中,又被击落一架,返航中又有三架因受伤太重而坠海,最后仅一架返回母舰。
+ M% j8 {; F5 m+ J" \/ R1 `
' j; K$ ~" ?* J0 n: R随后, “约克城”号的鱼雷机来了。他们来得晚,但是没有走弯路,所以只比掐面的飞机晚了几分钟。十二架被击落十架,护航战斗机也被打的很惨。这时候低空的零战注意力就集中到追杀那两条漏网之鱼上去了,很快就被击落,但是这时,天上的俯冲轰炸机来了。
6 v$ D. S* V X" e- O
6 M, h F- f* I7 v# l: f“大黄蜂”号上的俯冲轰炸机找错了方向,但是“企业”号领队长机第六轰炸机中队中队长小麦克拉斯少校作出了一个极为重要而又明智的决定:向北搜索!终于在十时找到了日军舰队。这时候“约克城”号的俯冲轰炸机也来到了。日军的四艘航母正排成菱形队形向北航行,“飞龙”号在北,“加贺”号在南,“赤城”号在西,“苍龙”号在东。“企业”号的轰炸机攻击“苍龙”和“加贺”,“约克城”号攻击“赤城”。飞龙要远一些,没成为目标* J( \- I1 W4 a% R! W+ w% P
: R: W0 e8 W6 o% O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约克城”号的鱼雷机还有俯冲轰炸机和“企业”号上俯冲轰炸机以前面所有鱼雷机和陆基飞机的牺牲为代价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联合进攻。而这两批飞机既不是一个时间起飞的,也不是一个编队起飞的,接受的指挥不一样,飞行路线也不一样,本不应该这么巧的。但是就这么完美,天意。大局已定
- N5 a( X2 S7 L% x+ _3 c; V+ Z# {& [/ O* J, p* x% `/ }5 L
9 ]1 A* j. G8 q9 v/ Z4 x( M美军的鱼雷机飞行员是英勇的,因为很明显,开着又慢又笨又低还只能飞直线的飞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攻击对方只能当靶子。但是他们全部认真去做了。这些被击落的鱼雷机飞行员只有一人生还,他漂在海上看完了这场完美的演出,然后被救了起来,一片混乱中,日本人居然没顾得上搭理他。
$ @. {0 |! l3 H' Q3 B6 ]7 P3 b3 }- X5 {
三艘航母其实被命中的炸弹并不多,虽然美国人的炸弹要比日本人的重近一倍(1000磅vs250公斤,即454公斤vs250公斤)。赤城两颗,加贺四颗,苍龙三颗,但是机库里面全是弹药,那时候的飞行甲板不像现在的航母甲板那么强大,比如几十分钟后“约克城”号维修飞行甲板的时候木工就要扛着板子上,炸弹很容易就砸穿了。南云撤离了旗舰,但是没有放弃指挥权,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山本这时候,距离战场还有好几百海里,他手里庞大的舰队一点忙也帮不上。他所在的“大和”号后来被中国军迷戏称为“压码头”,来自大和的音译“Yamato”,意为作战无用处。
% F+ }. P* ]1 W7 U/ Z3 A# L4 K/ }% {, h% u; K
“飞龙”这时候选择了报仇,它击伤了“约克城”号。十点四十分,由十八架俯冲轰炸机和六架战斗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在“飞龙”号飞行分队长小林道雄海军大尉带领下起飞。在飞往目标途中,他们发现美舰载机正在返航。小林示意他的飞行员悄悄地跟踪敌机。可是,有两架战斗机不明白小林的示意,一头扑向美机,从而暴露了目标,“约克城”号发现来袭的日机,立即起飞战斗机迎战,并让返航的轰炸机暂缓着舰。附近的“企业”号和“大黄蜂”号也闻讯派出战斗机前来助战。美军共出动二十八架战斗机进行拦截。在敌人的强力拦截下十八架飞机命中三弹,日军的飞行员还是很优秀的。后来瓜岛就不行了,同样是瘫在海上的“大黄蜂”号,死活就是炸不中。. _( m( R0 U4 ]% o
4 U+ r" v/ n* S* ^8 Z E这时候苍龙的侦察机终于回来了,报告有三艘航母,但是因为发报机故障,没能及时汇报。山口多闻决定搏一把,使用现有的全部飞机发动第二次攻击,他命令“飞龙”号飞行队长友永丈市海军大尉带领仅有的十架鱼雷机〔包括“赤城”号的一架鱼雷机〕和六架战斗机〔包括“加贺”号的两架战斗机〕起飞攻击。( Z( Q8 L3 q7 t5 `$ F% J5 g5 v
& F- P \9 b- D" d, W
令人无语的是,他们居然重复攻击了“约克城”号。更令人无语的是,两次攻击都没能击沉“约克城”号,最后还是潜艇上来补刀。
( B# y2 r/ P2 V+ @* [* R+ n# T/ n6 m6 g" F1 f
这两次攻击后,弗莱彻做出了一个对他本人和美国都极为重要的决定,把指挥权转给了斯普鲁恩斯。从此一颗巨星冉冉升起。
, L# c* ~! c3 z& f- H$ T( d E* t( A# p6 h g
斯普鲁恩斯立刻命令“企业”号起飞二十五架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十六架轰炸机,其中十架原是“约克城”号的,发起攻击。3 i2 s |$ O2 d1 y' T5 S) ?
: Q, U0 b" ?1 [0 o5 ~) N- g
16:45,“飞龙”号开饭。17:03,“企业”号上的轰炸机来了,17:20,“大黄蜂”号上的飞机也来了,很快从珍珠港飞来的几架B-17也轰炸了“飞龙”作为报仇。又是一次不约而同,难道真是天意?/ y3 I" E' @/ n/ H1 F* A" }. K0 g
6 ]& [) v9 j( V9 v5 \到这时山本还计划夜袭反咬一口,但是美军这边的指挥者已经换成了一生唯谨慎的斯普鲁恩斯。斯普鲁恩斯根本就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大胜之后立即后撤,反而是从山本那里又夺下一艘战舰。
2 j5 `9 ~, o- X _2 F, ^/ ^3 q
# H; A9 z. ~8 Z1 E: z* `3 z# i1 N我不认为美军出不了名将,斯普鲁恩斯就是标准的名将。& ^6 a: P# G2 A% R" A
) O, w8 h2 m4 _+ F. y: T! t8 y总的来说,山本五十六的作战计划和应变都还不错,挺完美的,但是严重落于时代了。" { U" j& g; O2 f* ?3 K% J
. t/ q2 F: {# h3 i6 J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爱元 +10 |
捐资 +4 |
学识 +2 |
收起
理由
|
煮酒正熟
| + 5 |
+ 2 |
+ 1 |
真精彩!!!! |
老票
| + 5 |
+ 2 |
+ 1 |
真精彩!!!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