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39|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试论辛弃疾作品中的象征主义(简写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17 23:1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4-17 12:22 编辑

试论辛弃疾的《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中的象征主义(简写版)

       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辛弃疾的朋友郑厚卿将去如今的湖南衡阳做官。为他饯行时连作了两首词送给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第一首是《水调歌头•送厚卿赴衡州》。这两首词的艺术成就非凡,但创作手法不同。我认为这首词的创作手法是象征主义。而且我想强调,不是一处,也不是部分,而是全篇创作采用象征主义。就我所知,好像还没有人这么讨论过。下面谈谈我的这点认识。

I.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产生诗意的源泉

        先看开篇:“莫折荼蘼,且留取、一分春色。”显然, “莫折荼蘼”的言下之意就是要“且留取,一分春色。”俗话说,“开到荼蘼春事了。” 因此荼蘼在这儿是最后一分春色的象征。所谓象征,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用某一事物(荼蘼)表达某种意义(最后的春色)。

        顺便指出象征和比喻的区别。比喻有暗喻,如“我的爱人是朵红玫瑰;”也有明喻,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比喻是说甲是乙(暗喻),或者甲像乙(暗喻)。而象征是拿某个事物作符号或者代码来代表特定的意义。如用荼蘼代表最后的春色。文学作品的意义可以是多层次的、发展性的因而非常复杂的。因此象征比比喻或者其它简单的修辞手法更加重要、更难驾驭。

        开篇的荼蘼只是一个简单象征。后面的所有其它细节,比如说青梅、牡丹、榆荚、菖蒲、鹈鴂、等等,都是这个简单象征的有组织的扩充和发展。可以看出,这些细节都是按照从春到夏的季节顺序排列的。如春天摘青梅,牡丹初夏盛开。榆荚落在春天,菖蒲叶摘在初夏(南方过端午节祭奠屈原时用)。鹈鴂在南方也是等到初夏才开始鸣叫。这些细节一方面说明自然界的春色是留不住的,另一方面也使得荼蘼所引导的简单象征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象征。即从一种简单的花扩充到自然界里的所有花花草草。写一个简单的象征比较容易。写一个组织清晰、内容多元、意义相互关联的象征就难得多。我们可以在这个层面上看出一个作者的手法的高低。

        现在可以明确什么是诗意。诗意是细节和整体之间的关系的间接而含蓄的表达。诗意的细节不是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目的、有寓意的组合、或者说构造。这个构造中的每个细节,或者说节点,既有字面上的意思,也有言外之意。这些节点都相互关联,从而组成一个蕴蓄深厚的整体。比如说,这些花草都在用一个声音含蓄的说:这分春色是留不住的。在蕴蓄上暗示春色留不住,在字面上却仍要留住,这就是矛盾修辞格。它有什么目的?这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探讨这首词的语言构造的特点。即这个构造中存在着与什么有关的重要关系。一方面,语言构造和人类社会一样,在各个节点之间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分析、归纳这些关系,找出其主要特征,从而把握全局。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词的语言构造中的主要关系与时间有关。

        时间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它包含许多不同的关系。与时间有关的一个重要关系就是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如何认识自己所在的时空,如何对待短暂的人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这些都是文学作品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实际上一个民族的文学作品对时间这个概念挖掘得有多深就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就这首词而言,它在两个不同层次上探讨了与时间有关的关系。一个是时间的流逝: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是与时间的流逝相关的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作者通过回忆、现实、和展望之间的矛盾和这些矛盾之间的张力,扩张并加强了由文字构成的复杂又富有蕴蓄的诗意美。

II.  回忆和现实


      还记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少日对花浑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

     上半阕的张力主要来自过去和现在、回忆和现实之间的强烈对比。 比如“还记得,青梅如豆,与伊同摘”在时间上是春天,在寓意上让人从互文性上联想到与“青梅煮酒论英雄”类似的英雄气概。天真少年,面对美好的事物谁不曾敬仰过英雄,谁不曾因此有过一番美好的理想。“少日对花浑醉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意义组织和语言结构方面来说,这一句既是对前面已经表达的意思的增强,也是后面的“而今醒眼看风月”的对比。这两句对仗极大的扩张了对比的张力,让人看到语言结构上的对称美。同时也说明少年时代的理想已经破灭。相对与过去的春天里的梦想,“而今”的情形是在夏天(牡丹已开)里看风月。虽然有东风助力,有牡丹陪衬,但是已经到了屈原所说的“美人迟暮”的岁月。这是诸多关系发展到了最低沉的时刻。

III.个人与社会,历史和未来。

       榆荚阵,菖蒲叶。时节换,繁华歇。算怎禁风雨,怎禁鹈鴂!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和上半阕一样,辛弃疾在下半阙里挑选看似简单,却又具有蕴蓄的花花草草,鸟兽鱼虫来表达诗意。比如说,“榆荚阵”这个词语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方面榆荚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另一方面榆荚落在地面上摆出阵列、透露着杀机,让人想到《韩诗外传》中记载的关于孙叔敖进谏楚庄王而讲的“隐榆”的故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那么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理解就是说当美好的人要乘着年轻做一番事业时早已有人为他们挖好了陷阱。

       菖蒲叶有什么象征意义呢?首先在时间上说明是芳菲将歇。另外,菖蒲叶让人想到了屈原,因为人们在端午节用菖蒲叶驱邪以祭奠屈原。屈原是中文诗歌中用芳草鲜花象征德才兼备的美人的开山祖师。显然,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也同样用鲜花芳草代表美人。而且不再是某一个人,而是从屈原开始到现在的辛弃疾,到以后的郑厚卿,甚至到后面的杨万里,陆游等这一类型的有德有才的人。再说,屈原本来也是受到楚王的信任的。受到小人的“谣诼”之后才被放逐,和此词中的鲜花香草的际遇也相似。

       更重要的是,辛弃疾在这后半阙中化用了《离骚》中的语句。 “怎禁鹈鴂”来自“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恐嫉妒而折之。”鹈鴂象征什么到此已不言而明了。 “老冉冉兮花共柳”化自“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只不过,屈原的恐慌在辛弃疾这里已成为现实,并已坦然接受。既然这些细节都来自《离骚》,”那么最后的“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中的离别就不是朋友之间的简单的离别了,而是骚雅的离别。辛弃疾为郑厚卿饯行写了两首词。第一首中有“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的字句。这更加说明这种离别是与出自屈原的骚雅传统有关,是它的传承和发展。

       到此可以看出,在下半阕的表层结构上虽然没有一处提到屈原,但在深层结构中处处都和屈原有关。这种深层寓意穿过时光的隧道,既是《离骚》的回声,也是屈原的伟大形象的投射和衍生。如果说上半阕是回忆个人的历史,那么下半阕就是对一个民族、一个历史、一个文化传统的反思与回应。那么“怎禁风雨,怎禁鹈鴂”就不仅仅是指某一个人所经历的风雨和鹈鴂,而是指从屈原开始到辛弃疾、甚至有可能延续到将来许多年之后的风雨鹈鴂,因为辛弃疾从象征意义上为我们构造了一个有美好也有阴暗的时空结构或者说人类社会。这是象征的涵义和指代范围的扩充,也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和《离骚》相比,这首词虽然篇幅较小,显得精巧细致。但是在精神面貌和认知过程上却要略高一筹。《离骚》的美好字句里面透露着一些怨气,而且结局是彻底悲观。相比之下,尽管这首词的时空构造和《离骚》一样出现了“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的现象。即美好的在碌碌无为的老去,而掠人之美的却在忙忙碌碌。但是这些蜂和蝶显然是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忙碌的人的象征。作者的口气是鄙视他们的,因为他们不为春天即将过去感到伤心,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春色。所以写到最后作者颠覆了前半阕结尾时的那种悲观情绪。

       这个结尾的颠覆和开头的的矛盾修辞互相呼应。矛盾修辞在思维模式上是一种颠覆,即用一种想法颠覆另一种想法。这两个贯穿首尾的颠覆结构,目的就是为了颠覆人们在表层结构上对春色的通常理解。在表层结构上,美好的东西似乎和时间一起流逝了,让人伤感,惋惜,甚至怨恨,无可奈何。可是在深层结构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爱惜春色、歌颂春色,从一个人的春色发展到群体的春色,民族的春色,历史的春色,从而含蓄的提出了一个如何保住春色的哲学命题。这里面渗透着非常感人的精神力量。一篇作品能够写好一个层面的意义就够难,在写好一个层面的同时能够突出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层面就是难上加难。可是辛弃疾不但做到了,而且轻而易举。辛弃疾在诗词写作方法上还是一个多面手。象征只是他的一个手法而已。大概可以这样说,在整首词中从头至尾,全面深入的使用象征手法辛弃疾是第一人。这首词就是明证。当许多人在向19世纪和20世纪的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学习时,他们也许不知道辛弃疾早就有了这么伟大的象征主义的创作。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327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4-4-18 00:31:0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真好。辛弃疾的经历是独特曲折波澜壮阔的,他兼具将领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使得解读他的诗词时需要楼主这样深入的理解。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14-4-18 01:29:14 | 只看该作者
    使用了斑竹权限,边读边帮你编辑了一下。读完查了一下,网上的版本好像跟你的不同,差异还有点大呢~~~不知道那个才是校对过的?

    满江红(宋·辛弃疾)  

    折尽荼蘼,尚留得、一分春色。还记取、青梅如弹,共伊同摘。
    少日对花昏醉梦,而今醒眼看风月。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形如雪。 

    人渐远,君休说。榆荚阵,菖蒲药。算不因风雨,只因鶗鴂。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49: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沅湘 于 2014-4-17 20:29 编辑
    李根 发表于 2014-4-17 11:31
    写得真好。辛弃疾的经历是独特曲折波澜壮阔的,他兼具将领和诗人的双重身份,使得解读他的诗词时需要楼主这 ...


    谢谢 。辛弃疾文武兼备,是我喜欢的宋代诗人之一。其它还有范仲淹,陆游,岳飞,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08:53: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沅湘 于 2014-4-17 20:01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4-4-17 12:29
    使用了斑竹权限,边读边帮你编辑了一下。读完查了一下,网上的版本好像跟你的不同,差异还有点大呢~~~不知 ...


    谢谢你的编辑。我用的是中华书局1979年的版本,还有《文史知识》的版本。两版都是一致的。这些年我都是以这些版本为根据读唐诗宋词。你的这个版本我第一次读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6#
    发表于 2014-4-18 09:4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4-18 12:32 编辑

    中国的宋词,大多都一定的象征意味,最常见的“落花流水”,代表什么?不就是时间流失青春不再嘛,如果说象征,这些未尝不是象征,宋词中这些元素是非常多的,翻开宋词三百首,几乎每首词都有一定的象征元素,当然了,中国传统上称之为比兴。

    辛弃疾在为人、为事、为文上都很值得敬仰,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说整首词全面深入使用象征手法辛弃疾事第一人,这个说法就冒险了。一,辛弃疾的手法和西方象征主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二,运用象征之深之全辛弃疾也谈不上最早。

    先说说西方所谓象征主义是什么意思。说象征主义,要先说象征,都知道象征是用一个“物”代表一个“意”,所以准确地说,说“荼蘼”代表“最后的春色”是象征就显得不是特别准确,“春色”基本还是一个“物”的概念,“荼蘼”是“春色”的一部分,可以说是部份代替整体,从修辞上是“借代”。借喻和借代都是用一个“物”代表另一个“物”。如果说“荼蘼”代表“人的青春”,则在概念上就更复合象征的定义。

    象征主义诗歌有象征,但一般不认为有象征的诗歌就是象征主义。讲象征主义诗歌,一般来讲是说法国的那几位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等等。象征主义诗歌除了有象征这一修辞手法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隐晦,让你觉得主题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而是文字组织上的音乐性比先前的诗歌要更为讲究。

    所以讲辛弃疾这首莫折荼蘼,只要对宋词有一定的阅读,就可见其中谈不上特别的隐晦,传统手法的比兴是有的,借用西方符号学的术语来说的话,语码是有的,但读来并不觉多么隐晦,隐晦不是辛弃疾的特点,所以辛弃疾的风格和西方象征主义区别还是比较大的。需要注明的是,我们说辛弃疾和象征主义的区别绝不是贬低辛弃疾。

    最后看看辛弃疾之前的词人,说一个晏殊的《踏莎行》: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黄蓼园《蓼园词选》认为:“首三句言花稀叶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台指帝阁。春风二句,言小人如杨花轻薄,易动摇君心也。翠叶二句,喻事多阻隔。炉香二句,喻己心郁纡也。斜阳却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难照此渊也。”

    我对黄蓼园同意一半。可以说,黄完全是从象征的角度解读的,有些说得颇有道理,有些未必尽然。从象征主义角度解读诗歌的困难就在于此,因为它是隐晦的,你把它说白了,必然会觉得不是完全象那么一回事,又象又不象。具体说来,说首三句喻君子少小人多,未必合理。“小径红稀”喻君子少倒也不无不可,但“芳郊绿遍”喻小人多则有些牵强。一半来讲中国古典诗词中,郊外的春草常常和“送别”有关,如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因为送别的路上多见野草。晏殊此词应是见故友离别有感,所以“芳郊绿遍”可以说喻离别,这也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北宋政治风云变化有多大,就有多少人被撵出京城,晏殊是有感而发,但此人出语委婉隐晦。另外,高台阴阴可以喻帝心难测吧,说得过去。杨花是柳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有多重意义,惜春的,别恨的,凄苦的,还有一个就是喻“轻薄”,所以黄蓼园说杨花喻小人轻薄倒也不是一点没有根据。另外,黄蓼园说翠叶、炉香、斜阳也有一定的道理。总的来讲,晏殊此词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在象征手法用得多,说通篇都用也无不可,而且,意义是更为隐晦的,也就是和西方象征主义更相似一些。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收起 理由
    逆天废柴 + 2 涨姿势
    山菊 + 10 涨姿势
    巴巴爸爸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18 12:0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沅湘 于 2014-4-18 08:06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4-17 20:49
    中国的宋词,大多都一定的象征意味,最常见的“落花流水”,代表什么?不就是时间流失青春不再嘛,如果说象 ...


    谢谢讨论。你可能没有理解我讨论的象征的深层意义。比如说,你举的春色的代表意义,就是日常的意义,稼轩的目的就是要颠覆这种日常意义,使得简单象征具有综合象征的抽象意义,在这个层次上的象征是多解的,因此当然是隐晦的(属于所谓的七种隐晦( 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中的一种。)但不是神秘的。你举的那几个法国诗人都是神秘象征主义,只是象征主义在全世界的一个流派而已。而你似乎认为,法国那几个诗人就是象征主义的正统。把与他们不同的说成是象征主义就有危险。再说你举的晏殊的例子。首先创作手法不是象征主义,因为空间构造和寓意和认识模型都不是象征的手法。其次,如果那些细节解读成是比喻小人,那就是美刺,或者说讽喻。不是文学上的象征。
    所以,除非你能举出另外一个有合理证据力量的例子,否则我还是认为稼轩的这首词有可能是中文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深入采用象征主义的词作。

    当然象征主义这个词可以指流派,也可以指方法。你可能强调的是流派,我说的是方法。跟着流派走,就成了追星族,也难怪这么多年来有些文人盲目崇洋。追星多容易,狐假虎威,把自己的文化传统中类似成分忘记完全不提。一股脑儿都说别人的正宗。这种事也就是国人的某些文人干的多,外国人的文人干的少。钻研方法可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有的人一辈子也弄不明白。不过,把方法学到手,那才是终身受益。即有益于自己,也可以明教化。就流派而言,各国的象征主义都是不同的,首先因为素材,表达习惯和方式不同。就手法而言,凡是象征,其构造,其认知模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地球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山菊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4-18 21:03:12 | 只看该作者
    有質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4-4-18 21:53:56 | 只看该作者
    沅湘 发表于 2014-4-18 12:09
    谢谢讨论。你可能没有理解我讨论的象征的深层意义。比如说,你举的春色的代表意义,就是日常的意义,稼轩 ...

    这帖子太难回了,这边在七种隐晦那边在明教化,加上综合象征的抽象意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0#
    发表于 2014-4-18 22:06:38 | 只看该作者
    假如十八 发表于 2014-4-18 08:53
    这帖子太难回了,这边在七种隐晦那边在明教化,加上综合象征的抽象意义。。。 ...

    那就不回~~~写写你自己的看法就好

    我看着这些术语就先晕了~~~明暗喻,象征,诗意,语言构造~~~万一大家对这些概念的定义并不一致,那么交流起来岂不费劲?

    要不18先给俺普及这些基本概念?!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1#
    发表于 2014-4-18 22:17:09 | 只看该作者
    沅湘 发表于 2014-4-17 23:09
    谢谢讨论。你可能没有理解我讨论的象征的深层意义。比如说,你举的春色的代表意义,就是日常的意义,稼轩 ...

    小声问一句:‘第一/正宗‘,真的那么重要吗?

    稼轩的目的就是要颠覆这种日常意义,使得简单象征具有综合象征的抽象意义
    --- 我觉得作者本身未必真有此目的吧?

    既然后来的读者都是主观解读,也就无所谓对错了~~~大家觉得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12#
    发表于 2014-4-18 22:27: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4-18 22:39 编辑
    沅湘 发表于 2014-4-18 12:09
    谢谢讨论。你可能没有理解我讨论的象征的深层意义。比如说,你举的春色的代表意义,就是日常的意义,稼轩 ...

    可是在深层结构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爱惜春色、歌颂春色,从一个人的春色发展到群体的春色,民族的春色,历史的春色,从而含蓄的提出了一个如何保住春色的哲学命题


    你把开头一个词“春色“发挥到”群体的春色“、”民族的春色“、乃至”历史的春色“,我觉得实在太过头了。至于所谓”提出了如何保住春色的哲学问题“,就更没谱了。只听过”如何保住本色“,还真没听过什么”如何保住春色“。我想问问,春色消退是自然现象,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事情,你就是想保住春色,又怎么能保住呢?很显然,所有想保住春色的企图都是徒劳的。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辛弃疾会有可能提出这种问题让人来”思考“吗?

    理解辛弃疾这首词,需要和另一首姊妹篇,即《水调歌头 送郑厚卿赴衡州》,放在一起欣赏: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於此事,定不凡。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诏凤凰衔。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从中,可以看出,《水调歌头》中的情绪大体是昂扬的,对朋友是勉励的。”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还可以看出旧日豪情;“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这三句大气的写境活脱稼轩豪放,“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更是正能量。

    《满江红》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践行的;《水调歌头》焦点在郑厚卿,《满江红》焦点则在辛弃疾自己,《水调歌头》勉励郑厚卿好好干出一番事业,《满江红》则为自己壮志难酬而伤感。《水调歌头》是典型的豪放,《满江红》则略有婉约之意。在那种特定的情况下,这两种情感的同时出现是很自然的,如果只出现其一倒显得不真实和偏狭。

    总的来讲,这两首词放在一起对比着阅读趣味更大一些。《满江红》也的确有些象征意味的措辞,但是并不怎么突出于宋词的整体风格。

    其次,如果那些细节解读成是比喻小人,那就是美刺,或者说讽喻。不是文学上的象征。


    即美好的在碌碌无为的老去,而掠人之美的却在忙忙碌碌。但是这些蜂和蝶显然是只知道为自己的利益忙碌的人的象征。


    “是栖栖者蜂和蝶”一句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明明是很相似的手法,你说晏殊的是美刺/讽喻,不是象征,却说辛弃疾的是象征。这不是双重标准嘛。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2 收起 理由
    逆天废柴 + 2 涨姿势
    山菊 + 10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0:4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沅湘 于 2014-4-18 23:51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4-18 09:27
    你把开头一个词“春色“发挥到”群体的春色“、”民族的春色“、乃至”历史的春色“,我觉得实在太过头 ...


    我说东,你说西,这样没有建设性。比如说,我的文章题目就说明我谈论的是象征主义手法,你要往象征主义流派上扯。我用分析,说明春色有象征意义,并不是开头字面上的春色。你又说我过头了。过不过头的界限那还不是你的主观标尺。能继续讨论下去吗?再说,稼轩的创作善于用典,当然是把自己的视野放在历史的,民族的,群体的范围之内的。这篇创作之不同,主要是通过花花草草的象征性与历史和民族建立关系。这更加说明他的感触敏锐,诗艺超群,目光远大。亏你说的出,稼轩在这首词里就是为自己的壮志难酬伤感。象征的意域宽,可以包括讽喻,比喻,风景,人物,甚至叙事,对话,动作,姿势,等等。但是讽喻不全等于象征。再说象征元素也并不就是象征手法。看的出来,你对象征,象征流派,象征手法的概念并没弄清楚。再多说无益。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山菊 + 6 那你的文章里是不是先定义一下呢~~~这是定.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0:49:21 | 只看该作者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4-18 08:03
    有質量。

    谢谢海先生过目赏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4-19 10:52:29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4-18 09:17
    小声问一句:‘第一/正宗‘,真的那么重要吗?

    稼轩的目的就是要颠覆这种日常意义,使得简单象征具有综 ...

    重不重要还不是看读者。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6#
    发表于 2014-4-19 23:46:19 | 只看该作者
    沅湘 发表于 2014-4-18 21:52
    重不重要还不是看读者。

    好~~~那偶就放心了!
    因为偶觉得一点都不重要

    你可以多跟逸士先生交流~~~他的观点应该跟你比较相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17#
    发表于 2014-4-20 08:50:03 | 只看该作者
    沅湘 发表于 2014-4-19 10:47
    我说东,你说西,这样没有建设性。比如说,我的文章题目就说明我谈论的是象征主义手法,你要往象征主义流 ...


      其实你只需点出荼蘼、榆荚、菖蒲、花、柳象征君子,蜂和蝶暗示小人,这首词就差不多了,”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典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君子,自然是辛弃疾和郑厚卿这一类人,作者感叹我们这些人是越来越少了,好比花和柳逐渐地凋残,小人就象蜂和蝶一样嗡嗡营营、甚嚣尘上。因为作者含着和郑厚卿惺惺相惜的感情,所以才有词末“也不因、春去有闲愁,因离别”所言的惜别。词首“且留取一分春色”,落脚点也是在一个“惜”字上,对同类人的一种爱惜,含有“时不我与”“同志逐渐凋零”的情绪,西人“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与之略有交集。在这首词上对“春色”进行无边无际的发挥,实在是犯不着。

      稼轩词和许多宋词一样含有象征手法的运用,就象唐诗、楚辞中含有大量象征手法的运用。但象征不等同于象征主义。其实说稼轩是象征主义,不但不觉是恭维,反倒有可能是一种贬低,因为象征主义这种风格和辛弃疾这种豪放派是格格不入的。不谈波德莱尔马拉美,你只要复习一下中国象征主义的代表作《雨巷》就知道所谓象征主义诗歌是个什么调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淡定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4-4-21 03:54:15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4-18 01:29
    使用了斑竹权限,边读边帮你编辑了一下。读完查了一下,网上的版本好像跟你的不同,差异还有点大呢~~~不知 ...

    关于稼轩词的版本

    难得山菊仔细,提出 这首词的不同版本。

    辛词的版本系统有二,一曰《稼轩词》, 分甲乙丙丁四集,即山菊引用本。另外有十二卷本,书名《稼轩长短句》,是沅湘 所据本。两个系统小的异同很多,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例。但是主流是一样的。

    大家继续。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山菊 + 8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9#
    发表于 2014-4-21 23:32:29 | 只看该作者
    阿夏 发表于 2014-4-20 14:54
    关于稼轩词的版本

    难得山菊仔细,提出 这首词的不同版本。

    那一定有人研究到底哪个是原著吧?

    这个至少也是个硕士论文题目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04:20:01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4-19 19:50
    其实你只需点出荼蘼、榆荚、菖蒲、花、柳象征君子,蜂和蝶暗示小人,这首词就差不多了,”恨牡丹,笑我 ...

    “其实你只需点出荼蘼、榆荚、菖蒲、花、柳象征君子,蜂和蝶暗示小人,这首词就差不多了,”恨牡丹,笑我倚东风,头如雪。“典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君子,自然是辛弃疾和郑厚卿这一类人,作者感叹我们这些人是越来越少了,好比花和柳逐渐地凋残,小人就象蜂和蝶一样嗡嗡营营、甚嚣尘上。”

    稼轩这首词中的认知结构是多元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发展的,有动力的,而且这些关系是完全是用象征性表达的。你看不到,那是因为你的认知结构是简单的,静态的,认为象征元素之间相互无关系。所以你的看法才这样二元片面,稼轩词中文化的,历史的,民族的关系你完全视而不见。你想想看,你自己的视野这么呆板,是不是中毒较深?想清楚后咱们再讨论。其它与此无关的东西,你再怎么罗列并没有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山菊 + 4 淡定~~~尽量少做主观定论:)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08:20 , Processed in 0.075742 second(s), 2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