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小说、戏剧和历史通俗读本中都号称梁红玉封过“两国夫人”,即同时被封为两个国夫人。9 t( i/ J0 C" h$ V
3 b# }4 f$ r: V% X
1 L! `) ^( z3 |' f: p! z6 O; Z$ z9 e8 M; W3 j
国夫人是宋朝外命妇(与皇帝后妃的内命妇相对而言)出了皇族以外的最高一级。一般只给宰执一级的正妻。
0 G. k* M$ c# A: e$ }" \( M; M S/ j8 u6 m( x/ t3 m1 ~
一般来说,宰执封什么爵位,妻子的封号就跟着丈夫走。例如丈夫如果给封了齐国公,妻子的封号就是齐国夫人。但是也并不一定如此。如某人封了秦国公,夫人却是魏国夫人。而且宋朝最有意思的是某国公某国夫人的称号是可以重复给不同人的。( d8 e+ p a% z
/ C( `6 G K' L/ _) |这主要是因为国公和国夫人有大小之分。前面说过,一般国号为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或春秋时大国(晋、鲁、郑、卫)的是大国夫人。由于大国就这么几个,于是看宋朝的文献,秦国夫人、魏国夫人之类满天飞。
" R5 L$ O5 I3 Z7 }# |* s# u/ r: n8 f! I/ u8 N4 W
梁红玉一直都被封的是小国夫人。最早被叛军封了“安国夫人”。这个称号在苗刘兵变平息就不再使用,赵构将她连升三级,从“硕人”封为“国夫人”。史料中先记为“护国夫人”,后记为“和国夫人”。这是因为“护”与“和”在江浙话里同音的关系。其实应当是“和国夫人”。盖宋朝封国夫人都是用地名,而不会用动词作为称号。
) u/ ]2 I6 Y$ }) d
5 B* W, N) A% z. Y8 E1 u有些通俗历史读本据此认为梁红玉封了“两国夫人”。这其实是个误解。3 @+ N8 N }. C# L+ Q) B& H `
& P. y. H B+ U$ A/ E! C3 A, }: a
宋朝的确有封“两国夫人”的。例如秦桧的老婆和贾似道的母亲也都封过“两国夫人”。但如果封了两国,称号上就要两国并称。例如童贯就是徐、豫国公。所以如果梁红玉身兼两国,韩世忠的两版墓志铭里就应当称其为“和杨国夫人”或“安和国夫人”。但现在墓志铭里只称一个封号。这说明她后来的邠国夫人和杨国夫人都是转封。# e, n1 W2 L! @2 V& y# i
& V( n& i% D4 ~, `梁红玉死后至少被追封过两次。第一次是封“邠国夫人”。时间大约是在绍兴十一、十二年前后。我在前文中引用的追封诏书记录在《东窗集》里。《东窗集》的作者张扩应当是这份诏书的草拟者。
/ H! t4 Q0 H" X/ l% a
+ u& |+ O+ Y6 j: e d, b据《全宋词》引用《乐府雅词》张扩在绍兴十一年(1141)任起居舍人。十二年(1142)任起居郎,权中书舍人。十三年(1143),提举江州太平观。十七年(1147)卒。有条件草拟诏书的是在绍兴十一、十二年。
- f2 d: W5 T& {/ W0 u" V2 }" k E9 f: c- N( s9 T
而韩世忠在绍兴十二年改封潭国公。《东窗集》还收录了韩世忠的原配白氏追封潭国夫人的诏书和加峰茆氏苏国夫人的诏书。这应当都是发生在绍兴十二年。) E$ n; y6 ]1 V
4 ~. k9 p, B4 Q7 r* W6 {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梁红玉没有于绍兴五年死在楚州前线,则大有可能在绍兴十年或十一年左右去世。盖绍兴十一年朝廷还加封韩彦质的官职。可能是为了对其幼子酬劳。$ l8 F9 w3 N% d! l& \
+ L' Z% y* y; n& r/ F
到第二年韩世忠改封,原配白氏被追封潭国夫人符合韩世忠的封号。梁红玉被封为邠国夫人就比较有意思。邠古同“豳”,又通“彬”,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 邠县,在中国陕西省。今作“彬县”。
4 D% G( ?- r$ F* g: |( E2 a* ~. p* l( z( F' f7 j
前面说过,梁红玉可能和韩世忠一样来自陕西宋夏边境的军人世家。故封其为邠国夫人或许有这个考虑在里面。 Z' p/ f. w2 }6 Z/ g* @! q' L
! ?& P; M6 `8 ~而到孙觌写《墓志铭》的时候,里面对梁红玉已经称为秦国夫人。邓广铭先生猜测这可能是错简,主贴里已有详细分析,此处不再重复。; _" i: m$ p8 h+ d8 Z! {5 F. x. R6 Z$ J
% I8 Z3 X& E) E2 ]5 c6 m
到赵雄写《忠武王碑》时,梁红玉的称号却是杨国夫人。故可能中间还有过一次追封。
0 ]' s& l6 Y# ^. R0 }6 w
' S9 {2 F" W, P统计梁红玉的可能有过的封号,共有 安国、和国、邠国、(秦国)、杨国五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