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1|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巴黎奥运开幕式与自由主义的悖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07:49:0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黎奥运开幕式来了又去了。赞者盛赞,贬者狂贬。这可能成为近些年最有争议的奥运开幕式。这或许就是法国人想要的结果,法国人从来就是思想和艺术上的先锋派。

不过先锋派不等于领导潮流,只是走在“当前”的前面。至于前面是死路还是通途,“当前”是否会跟进,这可不一定。在绘画方面,先锋派在100年就开步走了,今天仍然在艺术界占有显眼的地位,但在公众里的接受度依然不高。

不过巴黎奥运开幕式的先锋派超过艺术流派,而是政治化了,也带来艺术政治化的必然后果。

在致敬《最后的晚餐》的那一段,LGBTQ闪耀上台,不光引起大量反LGBTQ的人们的不适,也使得广大基督教社群感到冒犯,因为联想和冒犯太直接。大概太尴尬,奥委会都把开幕式视频下架了。

先锋派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怕得罪人、追着“保守”冲撞。不过必须说,法国人这一次是踢到铁板了,还是自家的铁板。

法国是思想启蒙的发源地,自由、民主、博爱是法国的座右铭,说法国是自由主义的井冈山不为过。

自由主义产生于思想启蒙时代,这是对封建社会和封建意识的批判的政治哲学基础,也是思想和舆论准备。自由主义基于人本主义和社会契约理念,追求全人类的政治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理想境界,以此为起点,推演出个人自由至上、小政府、自由贸易等现代西方主流观念和相应的思想政治经济法律体系。

自由主义从来就不乏反对的声音,但在成为西方主流社会里的政治正确的现在,自由绝对化了。不仅在个人层面,也在社群层面。LGBTQ就是个人层面的绝对自由,《查理周刊》公然嘲笑、丑化穆罕默德则是社群层面的绝对自由。

绝对化必然遭致反对。每个人追求个人权利至上,必然导致以社群为基础的道德观念的淡化,因为道德、“好坏”只有在比较中才有意义,个人中心必然以社群利益为代价,最终导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历史无关”的思维。

为了捍卫自由主义的绝对话,在西方,对自由的诠释也绝对化了,比如抨击犹太复国主义成为反犹的种族主义,反对LGBTQ自然也是大逆不道。巴黎奥运开幕式强推LGBTQ与《查理周刊》强贬穆罕默德没有本质区别。

问题在于:LGBTQ和宗教议题的本意或许是多元化、包容,亵渎权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但言论自由本身是不容亵渎的,自由主义绝对化是以反多元化、反包容的形式在推行多元化、包容:“你不同意我的?不行!我偏要你同意!不服憋着!”

多元化和包容意味着尊重,而不是蔑视和强迫。对一些人的权利的捍卫不应该以对另一些人的权利的践踏为代价。自由主义或许本意并不如此,但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正在陷入这个悖论。

在《查理周刊》时代,整个西方拍桌而起,捍卫《查理周刊》的言论自由。但在巴黎奥运开幕式后,自由主义的邪火烧到自己的屁股了,就跳起来了。

必须注意到,特朗普的竞选搭子万斯代表美国政界里的后自由主义思潮,这是对自由主义的反动,认为对个人自由的过度追求导致道德滑落和社群和家庭的破裂、共同利益受到漠视,人们的从属感、历史感、生活目标丧失,个人只有在社群的架构下才有意义,政府需要在道德和共同的使命感方面引导社会,而不是被动地作为“中立的旁观者”。

不知道是感觉到这样的大潮流(自由主义者或许宁愿称之为“暗流”),巴黎奥运开幕式刻意张扬了对自由主义绝对化的捍卫,有可能和美国“乡下人的崛起”所代表的后自由主义对撞。

这将是西方文化内部的思想对撞,其走向和结局值得关注。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6 收起 理由
pcb + 4
方恨少 + 12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4-9-10 08:4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宝特勤 于 2024-9-10 08:51 编辑

禀晨大牛。

奥运会开幕式上演的不像是最后的晚餐。理由很简单。最后的晚餐有十二个门徒。奥运会开幕式有远多于十二个人在上面。



咱不能把每个一排人吃东西叫最后的晚餐是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09:24:54 | 只看该作者
宝特勤 发表于 2024-9-9 18:49
禀晨大牛。

奥运会开幕式上演的不像是最后的晚餐。理由很简单。最后的晚餐有十二个门徒。奥运会开幕式有远 ...

创意来自《最后的晚餐》,这没错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4-9-10 09:28:4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0 09:24
创意来自《最后的晚餐》,这没错吧?

创意来自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1:08: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9-9 21:32 编辑
宝特勤 发表于 2024-9-9 19:28
创意来自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


当然,这是官方说辞,但观众的联想都被引向《最后的晚餐》了。你可以说这是无意的,也可以说这是有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4-9-10 11:35:06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4-9-10 11:08
当然,这是官方说辞,但观众的联想都被引向《最后的晚餐》了。你可以说这是无意的,也可以说这是有意的。 ...

一联想一可以就有无限可能啦。咱打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4-9-10 11:36:03 | 只看该作者
宝特勤 发表于 2024-9-9 21:35
一联想一可以就有无限可能啦。咱打住吧。

嗯,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00:15
  • 签到天数: 2430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24-9-10 23:18:34 | 只看该作者
    宝特勤 发表于 2024-9-10 08:49
    禀晨大牛。

    奥运会开幕式上演的不像是最后的晚餐。理由很简单。最后的晚餐有十二个门徒。奥运会开幕式有远 ...



    大家说开幕式这个场景是暗示最后的晚餐是因为这一单元表演开始的场景,DJ身边起始的站位,走秀开始之后位置就变了。你截图的时间是这个单元表演进行到后期了,演员在舞台蹦来跳去都走乱了。

    这一单元舞台两侧实际有很多要走秀的演员,开场时镜头由近及远,看截图里左侧被认为暗喻耶稣的DJ这一组和右边一组中间有个有意无意但是明显的间隔。左侧这一组如果只算成人是13人,如果算上那个黄衣服的亚裔小孩是14人。

    所以有人说这一幕是13个大人,与最后的晚餐人数相当,在暗喻最后的晚餐。

    也有人说加上亚裔小孩是14个,导演不敢搞得太明目张胆,所以故意多加了一个人。

    甚至中文网络上有人说加上的那个亚裔小孩是故意的,是暗喻新时代出卖耶稣,也就是基督教世界的是亚洲人。

    其实和整个场景是最后的晚餐的暗喻相比,争议更大的是那个DJ的造型,被认为明显是在模仿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所以那演员在网上被人骂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24-9-10 23:31:26 | 只看该作者
    方恨少 发表于 2024-9-10 23:18
    大家说开幕式这个场景是暗示最后的晚餐是因为这一单元表演开始的场景,DJ身边起始的站位,走秀开始之后 ...

    回方兄。

    如我和晨大牛所讨论,联想加可以能得到很多结论。我倾向于不钻研这个问题。

    另外,有基督教基本知识的知道,出卖基督的是十二门徒之一,如果影射不需要加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3 00:03 , Processed in 0.03618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