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3-3-1 00:08 |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22-4-7 16:34 编辑 , y$ V. `- D, j+ @$ r
* D& H& f$ u7 R" S硬核问题。。。 对军史懂得不多,更不是什么大拿,抛砖引玉一下 F2 @% k. ~, Q. k& X1 C* Q& O q
* c% c+ r" J6 Q& p+ j7 ~, L如果你说的“休整”指的是战斗部队从前线上成建制撤下来,回到战线后方补充战损装备、人员的话,那么这种“休整” 应该是战术的一部分,有制度保障的 -- 没有那一支队伍能够经得起连续不断的无补充作战,战损只会越来越严重。除非战线上吃紧、被敌人死死咬住脱不开,否则任何部队的参谋单位,主业就应该是做计划让每支部队都有机会撤下来休息一下,补充补充。机械化程度越高的部队,对于后勤补给的需求也越大。。。 日军可以口粮都不用带,骑着自行车打穿马来亚,但美械驻印军打回来就必须得依赖各种油弹粮秣补给。这种战术性休整肯定是全部武器装备都自己带着、经过摩托化行军到达驻地进行休整
, t6 P [1 z, k' ^6 F6 ]3 h }6 i7 b0 A' H/ [
但如果说的是那种成建制从东线撤回德国的“休整”,这个感觉多半是和“改编”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休整”一般就不会带上重装备 -- 除非这是一种“调防”,比方说把一支部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去防登陆。这种“调防”应该是所有装备上火车,军列运输到目的地。比方说党卫军“帝国”装甲师41年在莫斯科打残了,2000人的“元首”团只剩下35人。。。 后来回到法国进行“休整”,这种时候肯定用不着带装备 - 也没啥可带的,就剩个空架子,兵力全靠抽调和补充新兵,装备肯定也全部从德国国内调拨新的。新兵需要训练、新装备需要磨合,这样一直磨蹭到43年才算是重新有了战斗力,于是又被派回东线打哈尔科夫。
1 S; c3 u4 i4 y; b: W$ X
% ?6 A+ M+ t+ |# J, \9 z: p/ o' L9 u至于优先级这个可以有。。。 那些名头响当当的比方国防军第一师、党卫军“旗队师” “帝国师”这些当然兵员装备一切优先,那些后来组建的杂鱼部队自然就是后娘养的。比方说国防军25装甲师就一直被拆来拆去当钢蹦使,从来也没有“一家人整整齐齐”过。44年退回德国休整,但是直到44年8月前往波兰,连装备都没有补齐,全师加在一起也只有14辆四号坦克,也就是人家一个装甲连的实力。。。5 h5 |% ?0 s r9 t/ W
' E4 _6 @3 c6 W; N' f) ]2 i8 m; f9 f8 T
这种“优先级”是制度性的么?应该不会,但是隐形歧视一向是无处不在呵。。。
0 v) m5 ]+ T1 p/ Y9 ~6 ]9 k
2 u, o; O- U8 J) w8 X5 S
- d# G. L# g: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