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斗机的高低搭配是美国空军在70年代提出的概念,高端主质,低端主量,这样在战斗机整体力量的数量和成本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高低搭配首先通过F-15(高)和F-16(低)实现。但是战斗机已经不是简单的空战为主了,而是兼做战术打击力量的主体。所以在实践中,高低搭配变了味,美国空军的F-15、F-16实际上成为空地搭配,F-15主打制空,F-16主打对地打击。美国海军的F-14和F-18则成为远近搭配,F-14主打远程截击,F-18主打中程截击和对地打击。苏联空军和美国海军差不多,苏-27主打远程制空,米格-29主打中近程制空,对地打击由专业的苏-24和苏-25执行。
4 _. |. m; w! b& o7 r; X: Y7 Y
0 G" x2 N8 i: v J C- f- K1 p对于美苏之外的中等强国,兼顾高低的中型战斗机成为主流,在性能上接近高端,在成本上接近低端(这只是理想,实际上做不到,性能接近高端的结构是成本也接近高端),如欧洲“台风”、法国“阵风”。在空地兼顾问题上,各有侧重。“台风”侧重空优,“阵风”空地兼顾。% h6 m& j$ j2 e+ p/ {1 O
: C! O" Z; h- U* e( W&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别。在90年代,技术和国力都不能支持高端,但在性能上要能“与高端一战”,而且侧重空优。歼-10是90年代中国航空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不管从满足军事需要方面,还是从航空科技和工业体系发展方面,这都是一份漂亮的答卷。
2 h4 F; r* H, a" T8 |* x V& e% i4 [4 l
引进苏-27在另一个方向大大推动了中国航空科技和工业体系的发展。这是苏联航空科技的天鹅之歌。不能说此后俄罗斯航空一蹶不振,但翘首以待的苏-57难说满足人们的期望,苏-75则还在为准生证而挣扎。
! x0 ]3 c: y$ ^4 o, M8 E; a' R4 w% G; n3 ]
中国对原装苏-27和引进组装的歼-11A很快就不满足了。很快在歼-11A的基本气动设计基础上,推出了改进的歼-11B、舰载的歼-15、空地兼优的歼-16,在三代半战斗机里也居于前列。) q( ]; P4 \7 s9 A* ~
# Y; C4 k/ c9 M8 e& B歼-20代表了中国战斗机技术的最高水平,涡扇10发动机使得歼-20摆脱了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涡扇15的装备将进一步把歼-20推向世界先进水平。- D7 X) A( S0 e
0 a6 h" Z# W- Z5 D$ D I9 `6 T
这使得中国成为当前世界上同时生产战斗机型号最多的国家,既有歼-10C、歼-11B、歼-15、歼16、歼-20。不断有消息说,FC-31“鹘鹰”可能命名为歼-31,那样,将有6种战斗机平行生产。作为对照,美国有三种:F-15X、F-18E、F-35;俄罗斯三种:苏-30SM、苏-35、苏-57,如果算上只有试制没有量产的米格-35,则是4种;法国、欧洲、瑞典各一种:“阵风”、“台风”、“鹰狮”。. {, b6 J0 k" q
1 s8 r7 T! v7 V2 m有意思的是,中国战斗机生产“一边倒”地偏向重型战斗机,只有歼-10C是中型战斗机,而且在新交付的战斗机中的比例越来越小。歼-20的产量都快赶上歼-10C了。: ~4 M6 f1 A/ T4 m9 ?8 [* F1 t
+ j: I! @6 L+ J0 i' j
3 ~4 B; F* E0 i, y1 U$ i
中国战斗机历年交付数量,柱形宽度代表飞机的相对大小5 x, f8 } t- L- w3 C
& Y0 W0 K; N( i% V+ d. ~这反映了中国对空中力量定位的思考。
0 a( e. @! S/ Y# ]6 U: T5 r' g. o% _5 ~7 m, g# {+ W2 g
中国的陆地安全环境正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时候,强敌从陆上入侵、国破家亡的可能性非常低。但中国面临的海洋威胁比历史上什么时候都更大,而中国面临的是世界上最浩瀚的太平洋。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海上制空权首先需要足够的航程和留空时间,所以中国空中力量很自然地向重型战斗机倾斜。
9 r6 Z6 e% u' @% ~2 F5 K3 n4 X5 F8 Z8 m, c, |( p1 A
据估计,2021年,中国航空工业交付了18架歼-20,8架歼-15,30架歼-16(包括6架歼-11D),4架歼-11B,24架歼-10C。10年前,歼10的年产量还达到32架。84架总数中只有24架歼-10C是中型战斗机,占不到30%,按价值算估计只有18%(假定起飞重量与成本直接相关,这实际上高估了,隐身的歼-20应该单位成本更高),其他都是重型战斗机。估计所有新下线的战斗机(可能歼-15除外)都装备有源电扫雷达。& C( O' v8 F5 ~' S
/ B, C1 \' Q: T, D- q中国空中力量中,重型战斗机已经占55%,其中包括进口的苏-30MKK和苏-35。新交付重型战斗机占产量比继续超过70%的话,重型战斗机的占比还将继续提高。唯一可能“稀释”重型战斗机主导局面的是歼-31,如果获得准生证,产量将置换歼-15;如果获得空军的采用,还可能置换歼-10C的产量。
* e7 v4 d( f9 Y) l- K
/ r0 p# {3 R0 U9 \就当前来说,歼-16是产量最大的型号。这不仅是重型战斗机,而且是双座的。这是在歼-11B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在结构上采用复材减重,同时加料补强,最后总重差别不大,但机体强度大大提高,最大起飞重量提高,可以携带更多的弹药和燃油起飞,航程更大,机体寿命也大大提高。必须说,歼-16是脱胎换骨的变化,与苏-27只有形似了。
% c+ o8 f4 I0 \$ a" y: I) _' c9 p* x ~6 S4 R' g3 B( |- o
在航电方面,歼-16全面数字化,便于扩展和升级,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代专用电子战战斗机歼-16D的基本平台。全面数字化也意味着座舱高度灵活,至少在理论上,前座、后座的操纵和显示便于完全互换,可灵活地按照空战需要指定前座飞行员、后座系统操作员,或者按照对地攻击需要指定前座系统操作员、后座飞行员。结合迅速发展的先进空空和空地弹药技术,歼-16成为空地兼优的多任务战斗机,在东南沿海迅速成为海空主力,既可以在日本东南外海作战,也可以在台海长时间留空。
X8 n- ~% u! N( I( i; Y; G X
; h4 l8 H4 }) P9 _在功能上,歼-16已经可以完全替换歼-11B。歼-11B还在继续低速生产,有可能是为尚未完成歼-11B换装的部队补齐飞机,也可能是将已经预订购的构件用完。新生产的歼-11B也可能换装了有源电扫雷达,已经从10年前的“老歼-11B”脱胎换骨了。在将来,歼-16的产量可能完全置换歼-11的产量。5 |, R* c3 i7 W5 h
% {: O7 `+ Z) ^! b4 W) g8 v8 z据报道,歼-16到2020年已经超过150架了,现在大概率接近200架了。按照每年30架的速度,持续10年后,总数可达500架。那时,空军过年的时候再要把歼-7拉出来哭穷,就要从航博借了。: u& _) i3 J6 \7 w4 x, n, Q# }% J
; n% b& f; Z( B) K近年的歼-20产量稳定在18架,这可能是成飞的产能极限了。据说中国已经装备了94架歼-20。歼-20也在从单纯空优向多任务甚至空中领队作战转变,歼-20S双座就是这样的新质战斗机。这也意味着歼-20S用于空地作战时,并不需要依赖自身并不深的弹舱,而是可以“借用”歼-16、轰-6K和重型无人机的弹舱,穿针引线,借刀杀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u* h$ w1 i* K1 _5 e1 x0 |! s0 C4 S# ^: U
F-22在15年里生产了195架飞机(包括8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歼-20看来会生产时间更长。按照现在的速度,10年后就是274架了,这对美国及其盟国是很大的压力。当然,涡扇15量产后,成飞产能进一步扩张都是可能的,不就是砸钱的事嘛,中国现在真是不缺。; ~7 T Y8 e# ]0 k, Q- B# F* X: ?
& v# a% L' a4 D4 C/ V, ?歼-10C还在继续生产,产量并不低,可能在未来转用于次要战略方向。只要不出海、不需要超远航程和长航时,歼-10C的性能、态势感知、武器能力足够碾压周边了。
9 N+ D0 \! [9 A+ C
( k+ z7 X9 R2 Z; b% b这使得中国的高低搭配变形为四三低搭配,四三用于主要战略方向,四代的歼-20和3.5+的歼-16搭配。这既不是高端和低端的差别,也不是远程和近程的差别,更不是空空和空地的差别,而是隐身杀手和重弓箭手的组合。“低”的歼-10C用于次要战略方向,够用了。
/ J' u/ t8 K, h' \+ W" x$ e+ o- U, d, c! E+ s, s0 N( B- w
对于以三代(包括三代半)为主的对手,这是致命的降维打击。对于以四代为主的对手,由于在可预见的将来,仅有的主流四代战斗机只有F-22和F-35,而数量上F-35的数量大得多,歼-20的性能依然足以保证优势,加上引导“重弓箭手”的视距外打击和视距内的无人机,够用了。6 h5 t' X5 m' b: W; k& m1 i( W) f
& a* ~/ D: r/ v' o
有意思的是,成飞的歼-10C、歼-20加起来年产42架,沈飞的歼-11B、歼-15、歼-16加起来也正好是42架,各占一半。歼-10C的单价较低,但歼-20的单价较高,所以两家的产值都可能各占一半。: A$ N' s: v2 g X# z4 R& l
9 ~3 n i6 A' S
假定歼-31能迅速定型,一对一替换歼-10C,那10年里也有200架的总量了。如果每年的总量不变的话,也可能歼-31会置换一些歼-16的产量。2 C3 H- Y1 y; O# m, Q* W/ z& D" e
9 R& ]8 J5 c6 |9 h但军费与GDP同步增加的话,10年里每年总量增加也是可能的。5年前是歼-20、歼-16产能打通的过渡时期,需要的投资更大。现在生产线、供应链打通了,那些一次性投资就不再需要了,更多的资源可用于战斗机生产,年总产量增加100架以上完全可能。这个速度比欧洲是高多了,但和美国相比,一点都不过分,美国仅F-35的年产量就超过150架。
, v$ I; I, b8 O% U! V6 i
9 g; `# ? c, l) I V, S$ Z从划时代的歼-10开始,成飞的势头一直很好。但沈飞的歼-31如果投产,而歼-16继续高速生产,成飞就需要考虑用什么来维持“半壁江山”了。歼-10C的生产会逐步减少,出口需求并不足以长期维持歼-10C的年产量。歼-31还挤占了成飞的“中四”空间。歼-20扩大生产是可能的,但不一定能补上歼-10C的产能缺失。
) D' S: N. S4 A4 }5 E. r1 J
+ E d5 j' x# U) `, I7 _另一方面,利用歼-10的部分技术,利用隐身和先进飞控经验,或许是推出重型无人机的契机,重建半壁江山。 a% L+ a2 {" f- f
6 \% q/ g7 O: f6 e9 H, C
由于快速的技术进步,中国空中力量现有战斗机中至少有19个重要亚型,这增加了后勤保障的困难。中国现在还有226架歼-7和146架歼-8II,按照现在的产量,2026年前可用新下线的战斗机全部置换下来,同时减少的是7种亚型。, O" }$ ~7 N! r1 ?' E
: t* M6 v: R: H/ h
海军的24架苏-30MKK2和空军的74架苏-30MKK也面临升级、更新的问题,以便向歼-16靠拢。值得指出的是,苏-30MKK是共青团城根据苏-27发展路线图从当年的苏-27M发展过来的,结构上大力补强,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并具有空地兼优能力。苏-30MKK2是对海上性能进一步改进的结果。 {& T3 B' j0 G8 T, `1 a
5 p! i3 M+ Q3 s& E0 D9 y印度的苏-30MKI其实和中国的苏-30MKK在爷爷辈上是同源,但在爸爸辈上分叉了。这是伊尔库茨克从苏-27UB双座战斗教练机结合苏-33舰载战斗机的三翼面发展过来的,再加上了推力转向。结构上继承了原版苏-27结构“较软”但重量较轻的特点,机体寿命(尤其在大过载使用情况下)受到损失,但机动性有所改善,实际上是空优战斗机,而不是苏-30MKK那样的多任务战斗机。# n# C" P8 C, d- K! a
& @- c J/ g* v; j4 e, a中国有把歼-11A国产化的经验,加上歼-16的经验,把苏-30MKK和MKK2的航电向国产靠拢有把握。全部扒了换歼-16的当然是一个选择,但可能效费比不够高,毕竟这些飞机是中国空中力量第一代远程部署的主力,苏-30MKK和MKK2曾经是台海方向的主力,已经使用高强度快二十年了。挑战在于有针对性地升级、更新,而不在于绝对性能。4 s/ \1 O9 ~/ \" c7 }0 T
- D6 R8 z, o. r2018年珠海航展也展示了中国的推力转向技术,用于歼-10C或者歼-16没有压力。但推力转向要增加重量,也使得飞控更加复杂。最主要的是要吃掉一点推力。推力转向主要用于过失速机动和超音速机动。歼-10C和歼-16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过失速机动本来就很好,够用了,换装推力转向未必必要。但用于换装涡扇15的歼-20,这就是如虎添翼了。3 T8 \9 Q! f* A- v
& E+ f: y w& C9 E6 c
过去20年是中国航空科技和工业发展从未达到过高峰,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是这个高峰持续的底气。中国也展现了与美欧俄不同的战斗机发展路线,已经在战斗机世界成为独立的一极了。* l" M9 A, a' E6 B) d4 K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