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谶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0:4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谶纬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两条新闻对美国人是事故,对华人可是满满的故事。

“谶”是秦汉间的巫师、方士编造的预言吉凶的隐语、预言作为上天的启示,向人们昭示未来的吉凶祸福、治乱兴衰。东汉董仲舒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天”通过一些人间的“谶兆”如地震、蝗灾、彗星来预示吉凶,提醒”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纬”即纬书,是汉代儒生假托古代圣人制造的依附于“经”的各种著作。东汉时流传的“七纬”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孝经纬》和《春秋纬》,皆以迷信方术、预言附会儒家经典 。

谶纬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图谶、谶语、卦谶、诗谶、语谶(一语成谶)、梦谶、童谣、预言诗等形式,有的是多种形式相结合,比如《推背图》,当然还有谣谶之类,是出以某种目的杜撰出来造谣荒诞的谣言,往往和事实不符,因此多不见记载。

有很多著名的谶纬,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两个秦朝时的谶纬事件。其一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卢生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误以为是边患,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没想到后来却是秦二世胡亥之“胡”。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是语谶的形式,最后楚霸王项羽灭了秦国。

两汉时代,流行“代汉者当涂高也”。汉武帝感叹过“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太平御览》)、公孙述和光武帝也为此进行激烈的讨论(《后汉书》)、袁术也曾说过“吾字公路,正应其谶”。(《后汉书·袁术传》),另外当时有女巫道人还对李傕说:“涂即途也,当涂高者,阙也。傕同阙,另极高之人谓之傕。”后来的曹丕为了证明自己的皇权的合法性,也在这上想过办法,宣扬“魏”是高楼的意思,有高,就是谶语里说的涂高。

隋唐时代,先后流行“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和“唐三世以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隋炀帝因此诛杀李浑、李敏等李姓大臣三十二人,结果历史表明应谶的是李渊。唐太宗以为“女主武王”是李君羡,因为李君羡乳名叫做“五娘子”,李君羡的封邑(武连郡)、官职(武卫将军)、出生地(河北武安)等都有一个“武”字,于是以密谋勾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李君羡冤杀,结果历史表明应谶的是武则天。

谶纬本就是人为制作的,可以被一些人利用来散布改朝换代的政治预言,统治者逐渐认识到其中的危险,魏晋以后屡加禁止。隋炀帝正式禁毁之后,谶纬之书大量散失。

宋太祖登基以后,查禁天下谶书,“禁玄象器物、天文、图谶、七曜历、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于私家,有者并送官。”丞相赵普上书反映,流散民间的谶书数量实在太多,根本无法禁绝,宋太祖采取的策略是“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也就是把流行的谶书收集起来,勘定正本由皇家收藏,然后篡改正本的内容,制造大量的伪书,推向社会,与现存的谶书相混淆。伪书中的许多论述荒谬,难以自圆其说,让谶书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宋太祖的弟弟宋太宗,要求各地州县严查本地臣民,凡是通晓谶纬术数的人,全部递送到京城,藏匿不报者,死罪。集中到京城之后,经过测试,技能精湛的留下来,到灵台(国家天文台)任职。技能不合格的,全部黥刺发配到海外荒岛。

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唯物主义立国,对于谶纬之说深恶痛绝,将其作为封建迷信统统破了“四旧”。但是在历史教科书中,基于赞扬支持农民起义的立场,保留了大量谣谶,比如“大楚兴、陈胜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莫道石人三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所以中国人可谓个个都是“造反专家”,深刻理解谶纬之说在宣传战中的重要性。典型的案例,就是在中共教育下长大的法轮功分子,制造了无数“天灭中共”的ps图片、假视频,天天向我推送,不胜其烦,举报也无卵用。

我保存了这两张图,准备以后再看到轮子功的推送广告时,用来告诉他们“天灭美国,退绿卡保平安”。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6-6 10:4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6-6 10:58:54 | 只看该作者

天灭美国,退绿卡保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6-6 12:10:32 | 只看该作者
安禄山, 是不是也是个谐音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5 16:37 , Processed in 0.03316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