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7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不参加核军控的技术原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11:3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已经退出《中导协议》,《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将在2021年5月到期,美国不断放话,考虑拒绝延长,理由都是中国不加入相关条约。俄罗斯欢迎中国加入新的核军控条约,但并无热情应美国要求而对中国施压。中国参加了大量构成现代国际政治经济架构基础的重要国际组织和公约,《中导协议》和《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则属于现代国际安全架构最重要的国际公约,中国应该加入吗?
1 r' w% @' x# A- S7 Z  i- g$ H& h: ]4 M
中国肯定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而加入。中国加入与否,只能由中国的安全利益决定。从原则上来说,核裁军符合世界利益,也符合中国利益。但核裁军不是平均剃头,必须公平合理。美国要求中国参加核军控,首先引发了“到底是要把美国核军备降低到中国的水平,还是要把中国核军备拉升到美国的水平”的质疑。这是有道理的质问,但也是注定得不到回答的。美国不可能把核军备降低到中国水平,中国也没有兴趣把核军备拉高到美国的水平。: H$ g  s) @. O6 O2 K
* ?) W3 E! J$ y* X
但问题还不仅仅在这里。任何核军控协议都必须包括两大因素:数量和核实。/ e  t/ J' X$ F  f

# t: X. u& ?1 P- x" s$ z0 S5 M" P& d: `核军控首先需要把各方核军备裁减到可接受的水平,这要求各方公布现有和正在生产的核武器的分类数量和威力,以及投送手段。美国首先提出核打击三位一体的理念:核轰炸机、陆基洲际导弹、潜射洲际导弹。苏联在很长时间里实际上只有两位半:陆基和潜射洲际导弹至少在数量和当量上不亚于美国,但核轰炸机由于技术水平和地理限制,只有有限的作用。
  i) f  w8 C9 h9 G) R) U6 f
$ E. a; b8 k  S+ ^+ D: n0 b( Z0 n4 L  ?7 K《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美俄双方各自不得超过:; w$ r1 w2 c* t
1.        700件(架)陆基洲际导弹、潜射洲际导弹、核轰炸机(现状:美国656,俄罗斯524)% _8 O( {3 t, U& d/ n1 R) H8 N+ s  \
2.        1550个部署在陆基洲际导弹、潜射洲际导弹、核轰炸机上的核弹头(现状:美国1365,俄罗斯1461)9 }. n! X. h0 G5 d
3.        800个(架)战备和备用陆基洲际导弹发射装置、核潜艇潜射洲际导弹发射管、核轰炸机(现状:美国800,俄罗斯760)3 S, W- k8 G( o' v( ~& f
条约规定双方可对对方进行卫星和遥感监视,并有权每年进行不超过18次的现场核查。战术核武器不计入。. C* {: g5 R$ \0 D8 w* w$ v
. P8 L( T7 }- a: H6 c- }, S. G
中国从来没有公布过核武器数量,外界的猜测通常为几十到几百的数量级。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宣布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这使得中国核力量有鲜明的特色:
: v7 o! s9 ~, F$ n1、        数量上秘而不宣) T+ h8 z8 C  r
2、        核武器只面向战略用途# A2 q% A" u" S* ^+ E2 y
3、        部署上只要求核反击,放弃首次核打击
' b9 m3 t+ J3 d- {* y
+ M- \5 Y4 r. P与美苏都注重井射洲际导弹不同,中国在少量部署东风5之后,重点转移到机动发射的东风31和41,原因很显然:井射的生存力有限,只能用于第一波核打击,并且高度依赖空间预警和自动发射的抢先反击。井射的数量也显而易见,在核力量相对弱小时,不让对手估计自己的准确实力是核威慑的关键部分。只有隐蔽的机动发射才能保证核反击的生存力和数量保密。
! ?8 o1 A; L2 s0 ~- _% P; H0 ~# Z  _9 F5 n
但如果中国参加新的核裁军谈判,首先就有义务公布现有数量,并容许核查。
$ G5 K& k. Z* I7 B$ b/ c; \( M) n/ x8 m5 h
井射的核查简单,用卫星就可以清点。核潜艇的核查也相对简单,建造的数量是没法隐瞒的,艇上的导弹发射管数量是固定的,只有进坞大修的时候才可能更换导弹。潜艇巡逻归来上浮停靠基地的时候,要按规定打开所有发射口盖,容许对方的卫星过顶核查。有的国家有洞库基地,但美苏的战略核潜艇太大,“俄亥俄”级相当于二战德国战列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吨位,“台风”级的水下排水量与“俾斯麦”号战列舰都差不多了,有洞库基地可能也开不进去。核轰炸机与核潜艇差不多,不过由于升空时挂载核弹数量无法核查,《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里规定是一架核轰炸机按一件核武器载具计算的。: s% I& X& g& y/ t2 [6 }) C/ ]% {0 t
: Q7 L7 ]% O- [" C' q, u5 _, O# F* T
但机动发射系统就不大好核查了,从制造到部署到升级改装都不容易核查,常年部署在洞库或者秘密车库里的机动发射系统更难核查。除非碰巧,或者有意让对方看见,机动发射系统不仅在行动的时候难以实时捕捉,在蛰伏的时候根本不在视线之内。要做到有意义的核查,需要开放所有洞库和秘密车库,那样也就谈不上秘密了。1 H# b! I7 ^( F  h% `% a' J
8 K  G! t# G8 f8 X& e( r' C( }
据认为,中国的机动发射系统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大山深处四通八达的秘密洞库里部署的,在发射时捅开某一洞口最后的岩土覆盖,迅速开上指定的简易道路和预设发射阵地。另一类是可以越野行驶的,可在若干个预设发射阵地和蛰伏基地之间短途机动,也可在更大范围内机动。这两类都难以用卫星核查。即使在地面,也需要伴随行动,才可能核查,但这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已经部署机动发射系统,并按照条约要求公布了数量,但不清楚是如何核查的,包括数量和部署。/ R+ J$ H& C. ?# v2 [
5 o$ h% C& J" _% _- O& n6 h
数量上的战略模糊是中国核威慑的一部分。时至今日,任何国家在常规战争中彻底击溃中国、占领中国最多只是遥远的可能性了,中国没有用战术核武器制止对方进攻的必要。由于和平崛起的基本国策,中国也没有用战术核武器压制对方的抵抗以击溃和占领其他国家的意图和必要。中国的核武器只能是战略核武器为主,而且只是反威慑所必要的少量的。$ p6 @5 O3 p7 L6 q

$ ?$ ^5 s: e; C6 @; T  v. o3 g美苏的核武器都达到远远超过毁灭对方人口和经济中心所需要的数量,这是因为核武器用于第一波打击的话,主要用于抢先消灭对方的核武器。这些深藏在坚固保护下的核武器需要足够数量的核武器才能可靠摧毁,如果对方没有来得及抢先发射的话。反过来说,增加己方核武器数量也成为避免被对方抢先摧毁的有效做法。这样的水涨船高成为核军备竞赛的主要动力,也成为美苏的巨大经济负担。
3 y$ I- n! N; X, C& Z, U
7 ]6 R% R  ?2 O) _+ ]中国拼不起这样的消耗,也无意跳进这样的陷阱,所以在战略层面上就放弃以摧毁对方核力量为目标的第一波核打击,而是后发制人,以对方的人口和经济中心为反击重点,需要的核武器数量大大降低。但这也使得中国较小的核力量相对脆弱,必须建立在对方无法跟踪、无法抢先摧毁的基础上,也必须确保对方不可能精确确认已经在多大程度上摧毁了中国核力量。所以数量和部署都必须是绝对机密。西方对中国核武器数量有各种估计,中国从不证实或者反驳,就是这个道理。* c& `# k" c3 R2 L1 @- ?- Z: X
1 p& q' i% l) G* h0 Y. @
美苏通过潜射洲际导弹达到“不可抢先摧毁”,这是美苏的核反击力量的中坚。中国由于技术和资源限制,潜射洲际导弹在眼下还挑不起这个重担,只有长期依赖陆基洞库和公路机动发射系统,这是中国核反击的基础。就像美苏都不可能容许对方随艇核查一样,中国也不可能容许对方随车核查。
8 ^/ p4 T! M; a, X( d
% r0 z% T+ w6 g* R5 ?6 m, }因此,如果中国不改变核威慑的基本想定,即使在政治上有意,从技术上也没法在不危及核威慑能力的情况下加入有意义的谈判。
" h; B" ~& b' i
+ z0 I! d4 J( P/ i9 d6 T  e另一个问题是载具数量。在美苏时代,除了短程弹道导弹有可能核常两用,中程和洲际导弹都是全核的。但中程导弹现在也核常两用了,尤其是在中国,成为战区打击力量的主力,以中国的东风21和26为代表。在理论上,在导弹落地前,是不可能预先确认是核是常的。但这对中国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所以在对方核升级之前,所有中国发射的中程导弹都是常规弹头的。
6 w3 M5 }" W" x& T) |7 ~7 y& F3 U/ I
但对于美国来说,既不愿相信中国的承诺,又无法在技术上预先确认的,只能以己度人,“宁错勿漏”,全部当作是核弹头,并采取相应的反应。这当然大大提高了意外核升级的可能性。另外,传统中程导弹在采用高超和滑翔增程之后,很可能进入洲际导弹的射程下限。作为谈判要求,美国很可能要求所有具有核常两用能力的中程导弹也列入谈判和削减目标。这对中国是很不利的,但又是一旦加入谈判后难以拒绝的。
% w/ x+ t/ j% s" Z8 z
" a. }5 m  X- T* y2 g. Q% U一旦把核常两用的中程导弹也包括进来,事情会大大复杂化,而且大多朝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比如,把战略和战区导弹打包计算,这样,美国核武器数量高于中国数量就被中国战区导弹数量高于美国平衡掉了。这样貌似公允,实际上很不公允,因为两者的使用门槛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不需要“过多”的战略核武器,但中国永远不会有“足够”的战区常规导弹。限制总数对美国不是实质性的限制,但对中国就是了。
: D; ?2 Y2 V. Z7 b* ]- g# a
: c0 R( {' ]: m) t$ s* _美国对中国拒绝加入核军控的立场很清楚,会从两方面入手反制中国。一方面,美国在加紧研制对等的武器,从陆军的中程导弹到三军的战术高超音速武器,不一而足。另一方面,美国会在舆论上把现行核军控破产的道义责任推到中国头上,把中国抹黑成危害世界安全的国家。4 h! d% N8 t3 `/ d$ U
8 y: P) r' |1 E/ \* e4 Y4 @
在恢复中程导弹方面,美国有足够的技术储备,重新具备中程导弹力量只是时间和投资的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部署。美国本土和海外领地离中国太远,盟国未必愿意部署招徕核报复的美国中程导弹。更大的问题在于投资。美国或许有与中国展开“史诗级”军备竞赛的意愿,但未必有这样的财力。这不是战后到60年代美国经济独霸世界半壁江山的时代了,美国的制造业还在萎缩中,服务经济和金融经济的寄生性越来越突出,国力空心化的影响正在浮现,且不说债务危机和其他问题。特朗普大手笔增加军费只是昙花一现,马上转入平均剃头,美国军方和军工已经在担心后续拨款不足、影响研发和部署的问题了。4 o7 ~# r& M+ ?  X
+ c6 P0 A) u5 f$ i! ~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尽管增速降低,但还是以至少2-3倍于美国的速度增长,而中国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只有美国的一半。“史诗级”军备竞赛的主动方是中国而不是美国,中国只要把军费开支提高到美国的同样占比,就是翻倍,立刻把美国的史诗打回到打油诗。这还是以名义GDP计算的,中国的购买力GDP早已超过美国,而军备建设的开支主要流向国内,这意味着中国实际军费增长的空间更大。美国真的步入军备竞赛的路的话,苏联就是下场。
4 c$ a7 Q) h: M: P/ t
) [7 d: O) t+ r' {实际上,对中国最危险的美国国家战略或许是“军队为经济建设让路”。美国依然拥有世界第一大经济和最先进的科技基础,美国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潜力只是潜力。姚明要是不刻苦训练,享乐为成才让路,也就是一个傻大个子而已。
  R! w# X6 I( t( \5 b4 ]" U  @" y# b' A- V- s- |# A) m& M
反过来,中国即使经济极大增长了,依然没有必要过度发展核军力。军事力量永远以够用为度,过度发展的军事力量对保卫国家利益没有额外的好处,但是国家经济和发展的不必要负担。中国的核军力还没有到完全够用的程度,还会适当建造新的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还会部署新的机动发射系统,还会补上缺失的空中核打击力量,但“赶上和超过”美国不是目标。美国只需要知道中国具有“足够”的核反击力量就够了,而且中国会信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方针。至于《中导协议》和《新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那样的军控框架,中国鼓励美俄继续遵守现有军控协议,并向继续削减核军备的方向强劲,但中国不会参加。  F0 \- `& _; z0 o8 d

评分

参与人数 10爱元 +50 收起 理由
李根 + 4 给力
舒拔 + 4
勤劳工作的猪 + 6
Greatsnow + 4
MacArthur + 6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0-1-8 00:11:47 | 只看该作者
遥远的可能性?. v$ y; R% R- ?% r5 [6 V+ F. I- H2 _
2 _% e1 s- R7 J5 x
美式中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26 07:18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20-1-28 22:05:1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0-1-30 07:05:50 | 只看该作者
    政治原因是签了也没有用。反正美国不会遵守任何协议。想翻脸就翻脸,爱耍赖就耍赖。不能跟着美国的套路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0-1-30 07:06:48 | 只看该作者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1-29 17:05# K% o+ q" M. Z* U' U0 R0 g
    政治原因是签了也没有用。反正美国不会遵守任何协议。想翻脸就翻脸,爱耍赖就耍赖。不能跟着美国的套路走。 ...

    ; B* M4 c7 V% E; G5 ^! [# K& Z这个原因是中国人到近几年才认识到的,以前对美国人的信用还是蛮迷信的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0-1-30 07: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天前
  • 签到天数: 2453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20-1-30 07:25:41 | 只看该作者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1-29 18:05) f- d5 D+ ?  @) X- m
    政治原因是签了也没有用。反正美国不会遵守任何协议。想翻脸就翻脸,爱耍赖就耍赖。不能跟着美国的套路走。 ...
    ! g/ V/ z) X0 h. `* G
    以前美帝其实也不爱遵守协议,但是还遮遮掩掩,现在是明目张胆——协议就是用来约束别人的,美帝想怎么搞就怎么搞
    / M7 \0 t1 ~" k4 L; m$ z
    4 i) ~+ Z# e/ l$ z; S. z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1-4 20:33 , Processed in 0.0391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