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教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05: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4-4 05:51:17 | 只看该作者
俞敏洪直言: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url=]轻轻家教[/url] [color=rgba(0, 0, 0, 0.3)]2 days ago
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
俞敏洪曾表示,他继承了父亲的宽厚,又从母亲身上学到了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我的父母成就了我。”

由于来自农村,进入北大学习的俞敏洪由于普通话不标准,家庭贫困以及形象不佳曾经一度心情郁闷,“差点得抑郁症”,后来他努力阅读,才慢慢克服了心魔。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俞敏洪坚信,父母的素质决定孩子的一生

他以自己个人的例子和“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的教育方法,建议父母们要懂得发展自我,不仅有能力养育孩子,还要有能力引导孩子。


每 个 孩 子 都 是 特 殊 的 个 体

“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将6个子女全部培养成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博士,毕业后,分别担任著名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美国白宫卫生部长助理等要职。

全惠星博士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她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她训练孩子们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

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使孩子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精神,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把自己的智能发挥到极点,为他们以后的成功打下牢固的基础。

全惠星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要素。

家长最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

有了这三点,天赋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

没有规矩的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原则和规矩方面做得并不好。

“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连动物都不如,把孩子保护得太好。”“现在很多的孩子被当成宠物养大,没有规矩”。

没规矩,不成才。没有原则的父母,教育出没原则的孩子,并且失去孩子对他们的尊重。

孩子需要原则,这让他们的成长有了土壤。

没原则的孩子会经常碰壁,安全感丧失,从而失去进取心。原则和规矩,必须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否则就会和大众形成对抗,被排斥。

“在原则和规矩后必须给孩子留下放飞的空间。对于鸟来说,规矩不是把翅膀剪掉,而是飞行的方向。”

鼓 励 教 育:应 该 有 建 设 性 的 批 判 和 处 罚

现在中国的家长倡导鼓励教育,鼓励教育非常重要,但鼓励教育不能陷入误区,鼓励教育不是不惩罚,不批评孩子,而是带有建设性的批判,让孩子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害怕。

“国外是对过程进行鼓励,我们中国却是对结果进行鼓励。” 中外教育的不同鼓励方式,培养出了不一样的人才。

中国的中小学老师一般都表扬成绩排名前几名的学生,中等和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鼓励。

事实上,如果一个学生从20分到40分进步是很大的,却很少得到表扬,美国有一位黑人女教师,在贫民区的学校做老师,但是她的学生却纷纷进入了美国的名牌大学,大家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讲了一个故事,让很多人很感动。

这位黑人女教师班上的一位学生, 二十道数学题只做对了两道,女教师给他加了2分,画了一个笑脸,学生找到老师,问老师是不是在污辱自己,“当然不是污辱你,你做对了两道题,总比一道殾没有做好,我希望你下次做对四道题,这样我给你画两个笑脸。”

受到鼓励的这位后进生后来通过努力,成了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并考入了美国名校。

“鼓励教育最重要的使用是在孩子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鼓励教育不是掩盖孩子的缺点,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

较好的方式是对孩子所付出的努力──这是他们能够自己控制的因素──予以鼓励

鼓励重在过程,是对孩子付出的努力给予承认,而表扬只认结果。这是两者最大的不同。


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父母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从孩子出生到八岁,家长每天都跟孩子一起进行半小时的阅读,八岁以后,这样的孩子今后的发展就不需要家长操心了。”

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和犹太人是聪明的民族,但是中国人的阅读好习惯却慢慢丧失了,让他震撼的是,他看到犹太人几乎每户人家都有2000本藏书,进门的屏风就放满了书,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

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中国的父母们应帮助孩子建立梦想,而不是强制兴趣,梦想是孩子一生发展的动力,是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对生命极限的超越,最高分数、名牌大学只是奋斗目标。

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学习内心真正热爱的东西。能够预见未来,而牺牲眼前的乐趣;充满好奇、热情,探索未知世界。

他建议家长与孩子分享“有质量的时间”。

跟孩子在一起时,对他们进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们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阔的胸怀以及坚忍不拔的精神,打开更为广阔的思想天空,让孩子获得自我心情教育的能力,培养更加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在养成九大素质,分别是:

真诚高尚的人格、开朗豁达的个性
勤奋向上的态度、独立勇敢的精神
敢于吃苦的习惯、不怕失败的心理
善于交流的能力、宽容大度的处世
终身依赖的技能

美国对于孩子的研究,成功具有七大要素:grit坚毅,self-control自控,social intelligence合群,zest热情,gratitude感恩,optimism乐观,curiosity好奇。“

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这种品质就叫做坚毅。”

意志力具体体现在对于自身的控制能力上,有自控能力的孩子未来容易取得成功。

做一个完善的人,需要培养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学校应探索核心价值观的可操作体系:

需要培养智商,包括学习能力、考试能力、研究能力;
情商,被人信任,善于分享,乐于助人;
逆商,面对困难、挫折、失败等的抗打击能力和自我鼓励能力。

父母做到:

真爱,不是溺爱;
尊敬,不是害怕;
规矩,不是打骂;
鼓励,不是讽刺。

特别福利
关注公众号,价值699的乐高玩具抽奖免费领
活动时间4月1日-4月8日

戳原文,一键约老师!


Read mo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4-4 07:03:29 | 只看该作者
“言传身教”,身教其实比言传更有效。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10 同意
indy + 4 没错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4-4 08:16:01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价值观混乱,教育不能假手于人。

说起阅读,盖兆泉的儿子每周读一本书,十一岁累计听了近千本章节书。有点难以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4-5 19:35:25 | 只看该作者
lorry 发表于 2019-4-4 08:16
现在价值观混乱,教育不能假手于人。

说起阅读,盖兆泉的儿子每周读一本书,十一岁累计听了近千本章节书。 ...


对爱阅读的小朋友来说,每周一本书很正常。我家宝宝的速度常常是每天一本或每周好几本。
不过小孩子长期记忆不好,常常会反复读一本书,5岁的时候看过了,6岁,7岁 。。。以后可能想起来就再看一遍。这种反刍对他是有好处的。我觉得读那么多本书不见得比一两百本书反复看效果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4-5 19:53:1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是指章节书。有些小朋友读物没营养,不值得反复读。

盖还有个经验,读nonfiction,测试结果(兰斯值,AR)涨得快。不过她儿子读很多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4-5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有个另外的小朋友,二年级通过FCE(https://en.m.wikipedia.org/wiki/B2_First),据说用了nonfiction这个邪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4-6 11:2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易水 于 2019-4-6 11:32 编辑
lorry 发表于 2019-4-5 19:53
那个是指章节书。有些小朋友读物没营养,不值得反复读。

盖还有个经验,读nonfiction,测试结果(兰斯值, ...


章节书指是什么?我指的也不是一个故事一本的儿童读物。一本神秘岛左右吧。历史故事如果算故事的话,那就都是故事了。更小一点的时候读十万个为什么,HOW and why 这类的科学小常识,估计科学常识看过了就算了,不稀罕反复看,所以现在一直都在看各种故事。你说的nonfiction 是指非故事类书籍吧?我看看要不要再补充点科普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4-6 13:25:52 | 只看该作者
易水 发表于 2019-4-6 11:28
章节书指是什么?我指的也不是一个故事一本的儿童读物。一本神秘岛左右吧。历史故事如果算故事的话,那就 ...

加油。中文英文啊?中文没有分级读物体系,是不是麻烦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6 15:02 , Processed in 0.03796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