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25|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4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希斯 (Alger Hiss) 间谍伪证案是冷战初期美国政治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案情本身一波三折,扑朔迷离,可以同最好的法庭剧小说相比。这个案件对美国的政治影响深刻,美国民众的反共热情由此被推到高潮,尼克松一跃成为政坛耀眼的明星,不久就成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39岁就当选为副总统。而且这一案件过去60年一直是美国保守派,自由派争论的焦点,一直到现在自由派里还有人试图洗脱希斯间谍的罪名。我最近刚读了这一案件的另一主角惠特克钱伯斯的一本传记,觉得他从共产党员到间谍到时代杂志的主编到反共斗士的一生很有意思。因此就写一篇读书笔记,同大家分享。9 t" J9 F7 V/ S, j8 h
    0 c) A. x# ]' `) O
    惠特克钱伯斯 (Whittaker Chambers) 1901年4月1日出生在纽约。他的父亲Jay Chambers 是个画家,这时为纽约世界报画插图。他的外祖父Charles Whittaker是苏格兰移民,当过Milwaukee一所中学的校长,后来投资印刷厂失败,家庭破产,钱伯斯的母亲Laha也就没有进入她梦寐以求的东海岸的顶尖大学学习,而是成为演员四处巡回演出,后来遇到Jay Chambers,1900年结婚,一家人住在Lynbrook,属于中产阶级的街区。钱伯斯的家庭出身在文化上算是中产阶级,但是在经济上相对来说却比较贫穷。1908年钱伯斯的父母分居,他的父亲从家里搬到Brooklyn的一所单身公寓,多年之后钱伯斯才得知父亲是同性恋。他父亲每个星期给家里8美元,刚刚能够保证钱伯斯母子的温饱。钱伯斯的母亲Laha为了补贴家用,在园子里养鸡,种蔬菜,烤蛋糕卖给邻居。为了取暖,Laha和钱伯斯到纽约各处的建筑工地找寻废弃的木头,或者到铁道线收集没有烧的煤块。钱伯斯回忆,当深更半夜,家里的老房子吱扭扭响 ,Laha怀疑是小偷时,她会轻轻叫醒儿子,然后从橱里取出一把大斧子,准备反击。钱伯斯父母婚姻破裂,以及他们一家的贫穷很快就成为邻居风言风语引论的对象。Laha很害怕一家人滑出中产阶级,即使挨家挨户向邻居卖鸡蛋蛋糕,她也总是穿着她最好的衣裳来维护自己的尊严。5 I* I' ]2 E; Q: G1 h
    8 ^6 x! V. G$ ?9 j  o  P1 v
    Laha把她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通过多方的努力,她把儿子送到附近最好的中学,South Side High School。钱伯斯性格内向,喜欢独处,和同学交往不多,加上家里没钱买新衣服,他只是穿他父亲剩下的不合体的旧衣裳,而且不经常理发,洗澡,在同学里得到了怪异的名声。钱伯斯非常的聪明,后来著名的经济学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 称他是One of the most avidly intellectual men of the century。但是他在中学的成绩却不是太好,只是英语和外语是优异,其余的科目都是平平。他的外祖父留下了大量的图书,包括George Eliot, Thackeray等人的小说,以及汉密尔顿,林肯等人的传记,他的精力都花在这上面。其中对他影响尤其深的是雨果的悲惨世界。他的邻居Dorothea Ellen来自德国,教他德语,同他一起阅读歌德。他流利的德语对他后来加入共产党,并且被选为进行间谍工作有一定关系。
    ; R* ^) l8 M# `" f8 ?- s  z. G( M
    3 O" \' A. S' {1919年4月1 日,钱伯斯 18岁,到了可以入伍的年龄。但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象大多数的男孩一样,他这时对战争有一种浪漫主义的热情,对失去经历战争的机会非常遗憾,一直到1924年,一战还是他创作小说和诗歌的最重要的主题。他对战局发展的新闻非常关心,但是一战中最重要的事件十月革命这时却对他没有产生特别的印象。象同时期的大多数美国人一样,钱伯斯这时对布尔什维克非常没有好感,认为他们是"undifferentiated savagery"。0 X5 w- Z8 b; \. t8 p7 q
    * d$ S& o  K, h  ^. w' |
    1919年6月,钱伯斯高中毕业,他的母亲希望他进入一所大学名校学习,但是他父亲却主张找一份工作。钱伯斯这时对学校教育有点厌恶,就听从了父亲的建议。但是一战后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加上3百多万年轻人退伍,进入劳动力,导致失业率非常高,工作很难找。钱伯斯就和他的朋友,Anthony Muller商量,决定到外面闯一下世界,准备向南一直到墨西哥。7月份,他们俩偷跑出家,坐火车一直到巴尔的摩,这时钱伯斯的口袋里只剩下10美元,刚好能够找个便宜旅馆住下。到星期一早上,钱伯斯和Muller两个人到建筑工地找工作。钱伯斯之前没有干过很多体力活,手上没有茧子,加上他毕业时的礼服,非常整齐,没被录用,让他非常沮丧。旁边的人看他可怜,将他拉到一边,让他摘下领带,脱掉西装,把头发弄乱。第二次再试,终于被录用。这个工程是修建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铁路。钱伯斯分配到的工作是用锤子和凿子将已有的铁轨卸下来。钱伯斯没什么技术,到了下午他的手上就长满了水泡。到了晚上,在工地上吃饭时,他的工友帮他将手上抹上碘水消毒。
    " J- v# W, |6 u
    7 I4 _4 W. ^3 }2 O( S3 p$ d钱伯斯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看世界。在这里他接触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他的工友来自世界各地,有俄罗斯人,波兰人,比利时人,还有很多来自拉丁美洲。钱伯斯有语言天才,很快他就能和所有的人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故事。每到星期六晚上,他就和他一个委内瑞拉的工友沿着华盛顿的Pennsylvania Avenue散步,争论国联的利弊。这时他写信给家里报平安。Laha也同意了他的计划。他也就一直呆在华盛顿,一直到9月工作结束。8 l, x( q) m$ u
    0 g/ Q5 d$ ^) U
    钱伯斯和Muller这几个月很少消费,几乎把所有的工资都攒了起来,这时就买了火车票,一直到达新奥尔良。下车之后到码头找工作。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和技术,工作很不好找。而且他们不熟悉南方种族隔离的制度,一次钱伯斯看到一艘运香蕉的船卸货,就进去帮忙,希望赚几块钱,船主是个白人,这时却将他支开,说这是黑鬼(nigger)的工作。接下来好多天,他们试了几百个地方,都没找到工作。
    ) y6 [8 K- g# L" H; n! s- U
    ; e. v( H+ k8 I$ s; ?0 e, j钱伯斯所呆的旅馆是在新奥尔良最破旧的地区。旅馆的对面是所妓院。在这里钱伯斯接触到了底层社会各种各样的人,就象是雨果的悲惨世界里描述的那样。钱伯斯后来的回忆,一天他的一个邻居是个寡妇,请他喝咖啡,无意中他翻到了莎士比亚的Anthony and Cleopatra,被其语言所震撼,
    & ?, Z2 u! ?2 _! s) b" V, v) ?7 Q% I7 ~1 d* L8 [
    Let Rome in Tiber melt, and the wide arch6 _, }  f1 y+ T. h/ i$ n. F
    Of the ranged empire fall! Here is my space.# e4 o+ T/ w: C3 W
    Kingdoms are clay, our dungy earth alike3 G; P8 d) G( u' M
    Feeds beast as man
    6 k1 O2 Q! d+ ^% R3 e
    ) C  J/ i! m9 `! h2个月之后,钱伯斯的储蓄花完了,还没有找到工作,他就发电报给家里,收到家里的汇款后,将一部分给了Muller (Muller决定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自己坐火车回到了纽约。这4个月,钱伯斯尝受了饥苦,成为了底层社会的一员,看到了它的方方面面,对他后来人生的轨迹有很大的影响。
    - v: u. {; t3 G8 v  ?, L# C( c9 J0 h) S& z- j* r5 h2 w
    4 k6 k0 A- {! J2 P' E" h) W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2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过来帮你顶一下~~
    潜了又潜 + 4
    洗心 + 2
    老芒 + 10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1:52:46 | 只看该作者
    写这篇文章我主要依据的书是"Whittaker Chambers, a Biography" by Sam Tanenhaus。以及钱伯斯的自传Witness。 Sam Tanenhaus本人是自由派,但是他的这本书我觉得却很公正。尤其是后半部分法庭cross examination,比John Grisham, Scott Turow的小说还要来的出色。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一下。  A) m! M: ?. F" O$ ~7 Y- }

    + }6 [0 N5 C7 d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9 23:19:23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期待中; ~! c9 J7 c% d5 N- a

    8 |% ]3 y: y6 \/ e3 Vhiss案最早是在国内课本上看到的,出国后又看了不少,我觉得真没什么可辩解的。
    $ m# }) k4 v9 r( U4 q: d+ l# A" A4 y; |7 C. H+ a! T3 u
    现在越来越觉得美国保守派对自由派liberal的“卖国指控”,真的不是一点道理没有。
    ; X0 N5 Y6 B) ?; n+ D2 X
    , X0 X" i. d; `% v+ ]" C" n& @& T& O不过这帮人的存在对我天朝争霸那是大大有利,我党应该在这些人身上多下功夫,就像49年以前对国统区那帮民主党派一样。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29 23:5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racula 于 2012-8-30 00:07 编辑
      l* O# q. {& d" e( ^
    海天 发表于 2012-8-29 23:19 4 @# v  t* `+ {1 W5 v9 ?" j1 u
    严重期待中9 Y; t( x, t$ r$ F2 t9 W  y# `
    ( f5 f# b$ U: H+ Z
    hiss案最早是在国内课本上看到的,出国后又看了不少,我觉得真没什么可辩解的。
    3 d4 i, f/ @2 L  @- U" y7 j

    9 b$ M5 p8 p! H- Z& p: K写完估计得年底了,你需要等一段时间。
    / f" q8 a: F1 V' _8 x2 X: A; f: H3 P  y6 }
    希斯是间谍,即使是1950年审判时的证据我觉得也是beyond reasonable doubt。90年代冷战结束后,公布出Verona电报后应该是铁板钉钉了。0 W& w8 P* o: Y, p1 l. [
    ( R; a: ^" P; j, _
    自由派对希斯的辩护也是必然的。希斯一路从长青藤毕业,是后来最高法院法官Felix Frankfurter的得意门生,当过最高法院法官Oliver Wendell Holmes的Clerk。是罗斯福新政的重要一员。1945年的时候,他在美国国务院排第三,级别属于副国务卿,负责筹备联合国的建立。类似的Harry Dexter White现在大家一般都同意也是苏联间谍,他是财政部第二号人物,布雷斯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者。如果连他们都是苏联间谍,所有自由派的忠实都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希斯被大陪审团起诉的那天,Eleanor Roosevelt发表评论 "I am going to believe in his integrity until he is proven guilty",但是当陪审团最终判决希斯有罪后,罗斯福夫人还有其他的自由派还是不肯承认希斯有罪。
    % i0 r5 l3 M  V, Q+ x9 X' k  a0 [% @# B%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30 00:44:38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8-29 23:56
    ! e- p% w" G2 \6 G写完估计得年底了,你需要等一段时间。; r. K0 B$ [6 _7 _# x

      c( k: Z/ Z& b5 l/ ]. R希斯是间谍,即使是1950年审判时的证据我觉得也是beyond reasona ...
    # C! C# O, ?1 a
    关键是Verona电报中的ALES是不是Alger Hiss.这个说不上铁板钉钉.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00:50:41 | 只看该作者
    草蜢 发表于 2012-8-30 00:44 * t( C" }7 P+ X* b# L; K
    关键是Verona电报中的ALES是不是Alger Hiss.这个说不上铁板钉钉.
    4 w, f- w; ]9 M' d
    单是Verona的电报,是谈不到铁板钉钉,但是将它同审判时以及审判后披露出其他的证据加在一起,我是没有任何疑问的。6 D3 x3 |) U- K5 a" I
    & `8 W$ z7 ]4 S! N! _8 c
    关于希斯是间谍的证据,我最后会详细解释的。
    ( }" n& f, M8 Z& q
    5 U  a" y) @* s& y" S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30 22:12:56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8-29 10:56 3 i2 R3 \  r  j3 `
    写完估计得年底了,你需要等一段时间。
    ' [, O( n9 q6 ?: n% g/ ]2 ~. Z  S+ L0 N5 T0 P4 y
    希斯是间谍,即使是1950年审判时的证据我觉得也是beyond reasona ...

    8 g( c& B( Q5 O0 q$ u' h是啊,正因为hiss的背景和人生轨迹太符合某种标杆model了,所以“力薄儒”们要竭尽全力为他洗脱罪名,可惜啊......
      Q7 u& }/ p* B# a) E9 @
    ! U9 e' u/ ?/ d9 Z6 k5 a5 j) U不过hiss这辈子过的可比传主舒服多了,包括被判有罪以后-------感觉倒是传主过的始终比较郁闷,CP的叛徒就是没有好下场哈# v0 ]& N& [5 G0 J4 G/ s
    0 B; p7 I1 A( ]5 E' I0 G# v
    在国内看的教材是很有点“语焉不详”的,不明说,但是似乎有意把读者往“冤枉”上引导(包括原子弹那两位)-----出来以后第一次看完全程的想法几乎就是:这个杂碎要是赶上su fan/zhen fan,估计早给拉出去毙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00:52:06 | 只看该作者
    海天 发表于 2012-8-30 22:12 % E6 a# X1 r4 g" u8 |1 n' _0 D+ X
    是啊,正因为hiss的背景和人生轨迹太符合某种标杆model了,所以“力薄儒”们要竭尽全力为他洗脱罪名,可惜 ...
    9 Q( ^* H  Y* |. Y
    钱伯斯后半生还行吧。希斯案爆发前,他在时代杂志的工资到了3万美元,在那个时候属于非常高的。希斯案对他打击很大,国会的查询,媒体的围堵,加上法庭作证被希斯律师盘问攻击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还有希斯的律师把他过去的隐私(包括同性恋)查了个低朝天。而且他本人对希斯也还是很有感情的(希斯的律师曾经暗示钱伯斯对希斯有同性恋感情),一开始在HUAC作证没有提到希斯间谍的问题,只说他是共产党员,后来被希斯逼得不行了才全盘脱出,内心可能也有良心谴责。案子结束后,他的自传卖得很好,经济上有了保证。而且他被保守派视为英雄,William Buckly Jr. 创办保守派的喉舌杂志National Review,请他当高级编辑,不用上班,写几篇稿子,一年6千多美元。
    3 M3 r: a2 P, T. ^8 U7 W% K" R4 @# R# }# R7 |3 p/ y' `
    30年代苏联连带着共产国际大清洗,钱伯斯的几个上级包括认识的人就被清洗掉了,有几个试图脱党的下场也很惨(我后面会详细写的),这也是他脱党的主要原因。同他们比,钱伯斯的后半生还是很幸福的。. ~' N8 t6 g9 p- n$ a5 q; I

    2 J  e' X4 n+ K7 U7 f& P& j我读过自由派关于这一段历史好几本的书,也是试图往冤枉上引导。象牛津美国历史1945-1974那一卷: Grand Expectations。这本书我很喜欢,尤其是民权运动那一部分,但是关于Red Scare那一章,感觉作者还是有偏颇,暗示FBI的调查不干净,可能栽赃。我大半年以前还读了本Red Scare: Memories of the American Inquisition,这本书直接的多,基本上就是认定希斯是冤枉的,所有的分析都集中在钱伯斯证词自相矛盾的地方。我对自由派对这段历史的立场也有很多同情的地方,广义的麦卡锡主义确实是对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的宪法权利有一定侵犯,但是自由派也应该承认这些间谍的事实,承认国家安全同民权有时会发生冲突,这样他们的立论才会更有说服力。
    4 p, e% a% U& B* H0 F3 z3 r" W. [4 v" s+ S9 S" k; Q* k5 Q2 o# t1 Y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30 07:46
  • 签到天数: 869 天

    [LV.10]大乘

    9#
    发表于 2012-8-31 09:37:4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正好可以跟着吸血鬼伯爵补补课。
    , \1 A- [  }: B' W. ?对于共产主义其实一直没有理解透彻,似乎总是和乌托邦有关,但感觉加入进去的人们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死忠到底,一条就是彻底背叛。似乎共产主义就是围城,有人想冲进来,有人想冲出去。这大概是马克思当年所不曾想到的吧。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8-31 16:27:10 | 只看该作者
    dragonnj 发表于 2012-8-31 09:37
    7 D5 j$ o; {& G5 o7 U! h" Z不是很清楚这段历史,正好可以跟着吸血鬼伯爵补补课。
    * b. x  e4 S) i对于共产主义其实一直没有理解透彻,似乎总是和乌托 ...
    2 q4 s' t9 D5 Y
    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 @' w, {5 `9 \- ?% H. C2 r7 }& D8 M- ?3 h+ b
    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都有私己和利他的两面。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追逐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所有被压迫人的利益,建立起一个最公正,最完美的社会,确实能够在许多人心中激起很强的,近似于宗教的狂热的热情。但是另一方面,对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本性中自利的一面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占主导地位。因此这种热情一般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美国从19世纪初开始的各种各样的空想共产主义试验,一般都持续不了几年,基督教的乌托邦象Shakers生命力更强一些,能够持续几十年。如果这些乌托邦社会是来去自由,没有暴力强制留下,象60年代美国嬉皮士运动的农场那样,那些离开的人并不会反目成仇,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这是他们人生中很宝贵的记忆。但是如果使用暴力强迫乌托邦试验继续下去的话,我觉得同邪教就有点接近了,出来的人很可能会成为敌人。
    5 |- ]) }9 I. M1 m( v
    ; l% l/ b  ?. f: f' I具体到共产主义运动,在列宁建立起有严格组织纪律性的共产党,尤其是建立起国家政权之后,这种强制力达到了特别的高度。而且现实中的共产党,或者是共产主义社会同自由公正的理想有很大差距。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幻灭。对于钱伯斯来说,30年代的大清洗,加上自抱的本能,让他作出脱党的决定。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让他更进一步认为共产主义是威胁人类未来的敌人了。
    + `5 V4 E. H7 s$ S& w, n$ u
    / a+ s% Z4 R0 K0 v7 [还有一点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出身于中产阶层或富裕阶层的年轻人,衣食没有太大忧虑,本性中自私的一面更容易得到压制,他们的人生更容易没有目标(对穷人来说,目标很简单,就是要保证温饱,保证生存),对未来更容易迷茫,困惑,共产主义的思想对他们有更大吸引力。因此美国30年代后的共产主义运动,以及其它激进左翼运动的主力主要来自这个阶层。共产主义思想对美国的工人阶层从来没有什么影响和吸引力。美国的工人对组织工会,提高工资,福利,工作条件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有非常的热情。但是对建立虚无缥缈的大同社会不感兴趣。而且他们对自己或自己子女未来还是很有希望的,因此视共产主义取消私有财产的主张为对自己未来的极大威胁。因此美国的工人阶层二战后就一直是美国反对共产主义的主力。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结果正好相反。
    ( D, d! W) b7 {2 j6 {$ b6 e" h9 v7 Z& V

    点评

    +1,在西方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亲共"或者说"反社会"反而更容易,六十年代也是  发表于 2012-8-31 20:49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洗心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8-31 21:23:36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8-30 11:52
      m' c8 x3 s! \5 L4 J; f钱伯斯后半生还行吧。希斯案爆发前,他在时代杂志的工资到了3万美元,在那个时候属于非常高的。希斯案对 ...
    $ M% ~; N. Z0 x' h5 K; c7 J
    回忆了一下,可能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hiss高寿且寿终正寝而传主似乎一直备受健康问题困扰且早早去世。+ o% {$ N4 n, i( g9 ~

    7 G* O' R" L( s3 d, S0 p. \- r因为教育的关系,倒回去十几年我对liberal的印象很好,觉得他们既富有理想主义且在进步运动和民权运动里都起了推动作用;现在我仍然肯定他们当年的作用但认为有些做法实在是过分......
    " p5 v6 K! ?0 S- i8 r9 O! m( g: ^5 n1 Y: [) Z
    另外他们对于文教和媒体的垄断也让人担心,去年曾经跟着我太太读过她们文科的几本大学教材,怎么说呢,其中不少内容,其实就是“道理千条万条,归结到一点就是造反有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9-1 01:35:54 | 只看该作者
    海天 发表于 2012-8-31 21:23 * j/ L0 D3 _" w( H& i2 ?/ F/ {
    回忆了一下,可能我的印象主要来自于hiss高寿且寿终正寝而传主似乎一直备受健康问题困扰且早早去世。
    ' I6 ?  p$ }; b/ K9 y- {$ Q: X1 G+ d  ~7 J: S. T
    因 ...
    9 Q' A& _0 |/ H/ {& O! A3 I; @5 }* K
    是您老越老越反动了。

    点评

    哈哈  发表于 2012-9-1 11:27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9-1 08:22:19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8-31 16:27
    . N/ U; a- }: L8 q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 a3 V% N* f5 K6 }5 ]% a3 m8 ?6 \$ G# I. Y7 b. ~& J
    我们每个人的本性都有私己和利他的两面。马克思主义强调我们人生的目的不是追逐为 ...

    3 O5 R/ K; w( P9 @$ j共产主义里强调纪律,但这种纪律又被当权者利用牟取私利,所以往往会把一些人逼到立场的另一面。6 f) K6 B$ w! p, |) B! y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7:52:43 | 只看该作者
    惠特克钱伯斯小传 (二)
    ! f, z3 ]3 N" _+ m/ g4 s8 O. j2 v' m( J* S
    1920年,在他父亲所在的广告公司工作了几个月后,钱伯斯申请哥伦比亚大学被录取。为了省钱,钱伯斯不住在学校宿舍,而是每天带着午饭,作公交车到学校上课。这时的哥伦比亚大学群星灿烂,象杜威,Franz Boas都是他们领域的泰斗极 人物。对钱伯斯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英语老师,诗人Mark Van Doren (Allen Ginsberg,Jack Kerouac后来都是他的学生)。钱伯斯觉得诗歌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开始写诗,让他的老师指正,Van Doren读过后非常震撼,觉得钱伯斯非常有文学天才,对他大加鼓励。钱伯斯开始在哥伦比亚的文学校刊上发表诗歌,小说。他的同学认为钱伯斯是他们之中最有文学天赋的,将来可能会成为大诗人或大小说家。在哥伦比亚,钱伯斯第一次结识了犹太人人朋友,受他们的影响,他接触到了东欧,俄国的文学。他还认真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等人的著作。但他的政治观点这时还很传统,1920年他还积极参加支持Calvin Coolidge成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四处义务发传单。
    - b! Z2 {6 U6 h
    ) k; Q& @) s4 |- i3 k钱伯斯在哥伦比亚大学第二年底,他被同学选为文学校刊The Morningside的主编。受T.S. Eliot荒原的影响,他主政后出的第一期刊物,一反以往刊物抒情的风格,被称之为粗俗派(profanist)。尤其是A Play for Puppets那一篇,两个人物以女性的乳房为主题,插浑打科,引起了一片反对之声,哥伦比亚大量的老师学生组织抗议,要求钱伯斯辞职。钱伯斯没有料想到反应如此激烈,1923年一月他辞去了主编的职务,随后他就从哥伦比亚退学。' R3 [; P7 \# h5 E- _5 n$ [8 X
            ) n# ?! g# W' D7 a; n; ~6 \
    这时俄国内战刚刚结束,在战争的巨大破坏后,俄国人面临大饥荒。钱伯斯的老师Van Doren建议他代表美国的慈善机构到俄国帮助,但是他到费城的面试却没有成功。这时钱伯斯的外祖母和Laha的姑母Dora Chambers搬到他家里来居住,吵闹的非常厉害。钱伯斯在家里呆不住,同几个同学商议,决定到欧洲去看看。出人意外的是他的父亲同意他的计划,替他买了船票。1923年6月他们出发。钱伯斯在欧洲主要是呆在德国,这时是德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超级通货膨胀摧毁了德国经济,1923年底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政变失败后进了监狱。但柏林相对说还比较平静,在那里钱伯斯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发传单。一天早上,他在睡梦中被惊醒,街上大批的共产党员游行,高唱国际歌,这首歌的歌词他后来也会熟记在心。8 V* v8 {# B* E

    3 k4 C( A4 F1 ^5 W; ^$ u  U0 |! Z9月份,钱伯斯回到了美国,在同学的帮助下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67.5美元。工作不太繁重,钱伯斯就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上。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钱伯斯同好几个已婚女性发生性关系,很可能还有一个私生子。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由于这时钱伯斯发现了自己的同性恋倾向,男性对自己有很强的吸引力。他试图通过自己同异性的性关系来驱除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困惑。关于钱伯斯的同性恋倾向我现在就不多写了,后来希斯间谍案的时候还会提到。
    0 n3 F& v1 F4 d" p) A- G$ q. C5 A" ~
    + k" V* A# X1 r* `6 z1924年12月,钱伯斯在在纽约的一个二手书店买到了一本小册子,收录的是列宁1918年4月的一篇演说,书名叫The Soviets at Work,这本小册子让钱伯斯成为了一个共产主义者。演说里提到的共产主义理论对钱伯斯来说并不陌生,真正吸引钱伯斯的是列宁并不是一个空想的理论家,而是实干家。他推翻了一个政府,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政权。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就会是全球革命,建立起一个伟大的社会。后来钱伯斯在自传中回忆起这本书对他的震撼时写到: This was not theory or statistics, this was the thing itself.+ j1 D- }4 Q0 a! a
    . M) M3 {! g: Z/ W
    列宁对钱伯斯的吸引还在于对资产阶级的彻底鄙视,在列宁激烈甚至粗暴的语言("Let the poodles of bourgeois society scream and bark")里黑白分明,贪婪腐朽的资产阶级会被彻底消灭掉,资本主义的无秩序会被共产主义的铁腕所取代。在一战的血腥屠杀给整个西方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震撼和混乱,在钱伯斯看来,只有列宁知道如何能够在废墟上建立起全新的社会。: p# }3 r; t. D

    ; w+ J! f0 W2 f1 ?2 ~7 T) X# J$ i+ V在几十个灯下钻研列宁主义后,钱伯斯找到了他的朋友Sender Garlin,表示希望加入共产党。几个星期后,纽约的共产党负责人Sam Krieger邀请钱伯斯参加在曼哈顿西区的大约有四五十人的共产党集会。这样钱伯斯就成了美国共产党的一员。
    0 U5 U  ^  {* H, m6 T! m
    , {' k: v+ j4 B: u- x' L; A钱伯斯入党后开始在美国共产党党报工人日报(Daily Worker),以及其他共产主义杂志大量发稿。不久由于他的外语能力,钱伯斯成为了工人日报的国际新闻记者。工人日报当时的读者群很小,每期大约印2万份,经费也很少,钱伯斯的工作就是从主流媒体上找到新闻,然后把故事嵌入共产主义理论的框架,加一些分析。6 O2 F) Z. c; Z% v' Q* \

    - E$ Z& v2 q& c4 Y* n4 R, ^钱伯斯在工人日报的位置让他对这时苏共 的权力斗争有充分的了解。1924年列宁逝世后,托洛茨基和斯大林对苏共的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927年斯大林获得了全面胜利,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1929年被驱逐出苏联。苏联也就从一党专政演变为斯大林一人专政。相对应的美国共产党托洛茨基的支持者,James Cannon和Max Shachtman也很快就被开除出党。斯大林那派的人接着撬开了James Cannon在曼哈顿住宅的门,将Cannon同托洛茨基的通信偷出来在工人日报上发表,来证明托洛茨基在阴谋策划反对苏联的反革命行动。
    . I2 u6 g5 H6 I- A
    + @- j+ x3 f& |! g+ \& N% ^钱伯斯本人在公开场合对这些决议没有提出抗议,但是在私下可能对托洛茨基一派表示过同情。Max Shachtman知道后找到钱伯斯,希望他能翻译托洛茨基在共产国际第6次全会上对自己指控的批驳,在托派杂志上发表。当时美国托派只有这么一份讲话的原稿,对托派来说非常珍贵。钱伯斯答应翻译,收下稿子后,Max Shachtman他们就再没收到回音。最后一遍遍 催促后钱伯斯才告诉他们他已经把稿子交给美共的中央委员会了。这件事直到20年后James Cannon提起来还愤怒不已。
    4 [8 q+ v! ?) R8 J7 n! |% m. u, E, @& c; }$ _' D. I; i9 A$ P. b
    1929年斯大林对过去一同对付托洛茨基的盟友布哈林开火,布哈林被开除出政治局,同时被解除了真理报的主编职务(1938年被处决)。同托洛茨基不同,布哈林在美国共产党里有广泛的支持,包括美共的总书记Jay Lovestone。斯大林把Lovestone及其部下召到莫斯科,当面训斥,"你以为你是谁啊,托洛茨基反对我,他现在在哪儿呢,布哈林反对我,他现在又在哪呢,你们回到美国,除了你们的妻子以外,不会有人跟你们的",接着还加了一句,"我们的墓地里有的是地方"。John Lovestone在莫斯科被监禁一段时间后,他和他那一派全都被开除出美国共产党。
      `9 K$ ~, C( z5 w# Z& L# i8 G3 i+ m7 E5 v+ E! {
    由于Lovestone在美共声望很高,这次清洗对美共的打击很大,1928年美国共产党共有2万4千名党员,到了1930年,尽管有6000名新党员加入,美国共产党的人数却跌落到7500人。工人日报的编辑社也是一片凄凉,钱伯斯的同事John Sherman得知自己被开除的那天不禁失声痛哭起来。另一个同事,Harrison George告诉钱伯斯他听说斯大林很快就要除掉报社的总编辑Robert Minor。钱伯斯接着把这个消息告诉了Minor,然后提到他自己也不想干了。Minor不但不感激,反而质问钱伯斯消息的来源,然后把钱伯斯报告给了美共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席Charles Dirba。Dirba随之让钱伯斯到纪委回答质询。钱伯斯对此置之不理,很快就从工人日报辞职。) [# L( ?1 D/ X; N/ o$ V
    2 Y3 K2 B; m1 g+ G& S

    * N* Q" G+ t: Z3 }$ |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4 收起 理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 6
    潜了又潜 + 4
    老兵帅客 + 4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7-26 05:11
  • 签到天数: 1017 天

    [LV.10]大乘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23:16:44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句,Jay Lovestone被开除出党后,成立了一个自己的共产党组织,但是追随他的人不多,只有几百人。40年代他转到美国的几大工会UAW(United Auto Workers), AFL (American Federation of Labor)工作。二战后他成为反共产主义者,同CIA合作,将美国工会中的共产党活动情况按时向CIA 汇报。
    ' @+ ^1 p1 ]# h% l; D( T. P2 l4 D) k8 ^" Q: f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6-30 12:31
  • 签到天数: 199 天

    [LV.7]分神

    16#
    发表于 2012-9-4 23:45:52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7 21:08 , Processed in 0.07106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