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6#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9 08:25:54
|
只看该作者
1 u, R7 ~# T7 @% n. K2 s
偷袭神器
x$ X2 h* ]% [, U$ Y2 E" Z* A3 Q1 g1 r3 e, ^
至于红外制导的R-27T,坊间的误解就更多了。许多资料都声称,苏联空军规定R-27T和R-27R必须按1:1的比例混装,作战时R-27T必须和R-27R齐射,通过“双管齐下”的方式,让对手防不胜防。实际上,在任何原始资料里,都根本找不到这种规定。非但如此,R-27T技术手册规定,必须在前一发导弹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才能发射R27T,否则会引起红外导引头误捕获,无论前一发是27P还是27T,都必须间隔如此长时间。
7 J! }/ ~1 e4 z1 g" x
; H8 ]" g; d! g) N+ q为了追求射程,R-27T的TGS27红外导引头采用了复杂的高精度复合透镜,同时安装了锑化铟和硫化铅线型光电管,既能够针对飞机蒙皮,又能够针对尾流高温和尾喷管的红外信号,因此导引头覆盖红外波段带宽相当宽。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复杂,是考虑到远距离接战,敌方飞机姿态不确定,致使信号主体不确定。导引头可能直面机体,也可能直面尾喷,还可能面对尾焰高温气团。, Y4 q9 B, W; F, {. e! N( y
. J3 ` y, X6 w- H
* ]+ b; w, `# _2 g: I) R9 [
挂载在苏-27进气道之间的R-27* C( N6 [6 c( K+ P
1 t; J) K# d$ @1 e; @
TGS27的实际截获距离相当于R-27T有效作战距离。因此载机发射R-27T后可立即脱离。这让载机在中距空战中,机动环境宽松了很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战术灵活性。此外,R-27T中距弹的射程和被动制导模式,也让其成为了一款可怕的“偷袭利器”。在R-27家族大行其道的年代里,飞机上尚无羽烟探测报警装置。如果战术运用得当,R-27T载机偷偷窜入敌机后半球空域,悄无声息地打一“闷棍”就跑。恐怕在R-27T送上“死亡之吻”前,敌方飞行员都无从意识到大难即将降临。; R$ \0 D; b1 e
# a. ^" |5 R/ J; r y ^6 m4 ?
至于增程型的R-27ET,其实际使用模式与后来出现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很类似。导弹射程中段由载机提供修正指令,末端制导则全交与导引头自行处置。毫无夸张地说,苏联这一设计思路,让苏联空军在全世界主动雷达制导中距弹均未成熟的年代里,提前拥有了类似的攻击能力。西方国家虽然光电技术基础较苏联为强,但之所以当年未能发展出类似的技术,是因为中距红外制导头的抗干扰问题不好解决。而苏联方面的解决之道,除了在红外导引头里增加了干涉反射滤光片、硫化铅和锑化铟光电管一前一后安装、一个使用用倾斜镜过来的直射光路,一个使用经过反射干涉滤光片光路等抗干扰技术,还利用指令通道和人工给定来分离干扰因素。这又是一起基础技术不足,就运用系统解决的典范。
% I d9 c9 z$ B/ l% n! l. g7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