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8-3-5 11:21:18
|
只看该作者
9 S" U! @; w- q7 r6 l7 A- d
攻坚需求
; A s- i4 H1 W# u, Y; f/ U: t2 l n9 }& a8 C, C4 d" G
也许是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这个名称,及其“不甚突出”的破甲能力,让一些人误以为它是 “高不成、低不就”的“鸡肋”。但实际上,该型火箭筒服役之初,部队的定位就能明确——兼顾反装甲能力的步兵便携式支援武器。主要用以拔除敌方的坚固工事、掩体、火力发射点,以及在反坦克体系层层拦截下侥幸脱逃的少量“漏网”的敌装甲目标。
0 r: T8 T( I* n4 E
: e0 n; @- b: k; a) I0 b部队对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使用定位,之所以与设计初衷产生了偏差,是因为随着我军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武装直升机、远程火炮、支援伴随火炮(含重型反坦克导弹)、主战坦克为主的新一代反坦克体系已经成型。我军的反坦克原则也由早年的“集火近战”演变成了“尽可能将反坦克拦截线往外推”,以远程歼敌为主。在这种背景下,PF98型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主业,便自然而然地从反坦克变成了火力支援。
$ h% `- L3 p; b3 Z# N) Z; x9 {) A( [3 ]) x$ a3 k: f
; X$ [8 o; R$ j# V* r
PF98火箭筒实施立姿无依托射击。
" S1 k1 q, v4 _2 C
. e* V% B' {2 X* F7 g5 h/ g我军自成立之初,便饱受步兵支援火力不足的困扰。在我军战史上,董存瑞、黄继光式的英雄之所以层出不穷,归根到底便是步兵的攻坚火力不足。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军曾发明了不少诸如“迫击炮平射”|、“土坦克送炸药”、“没良心炮”、“炮兵上刺刀”等土办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皆是无奈之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局限性。/ \1 r; p) d4 U, e: U8 x# \% {+ g
8 b( M; x' n) i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军对步兵攻坚能力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虽说现代作战是体系作战,但即便是实现了全军机械化、信息化,仍不能保证在步兵发起冲击前,重型火力将敌防御体系完全摧毁。面对残存的敌火力点,虽说步兵可以请求上级火力支援,但这毕竟需要耗费时间。而在血火纷飞的战场上,每一秒的时间延误,都意味着要为胜利付出更大代价。因此进攻中的步兵分队,除非遇到了单靠自身力量无法消灭的敌火力支撑点,否则的话,都会优先考虑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清除前进路上的障碍。: Q# [: O. E: i" _ n& _
- I' l2 _ @; J' Y- J5 v% J% g, p
9 p8 B8 i f% U vPF98连用型火箭筒实施跪姿无依托射击。
1 r6 l6 y- z$ T$ d0 P+ M7 M- M
% a. B, K( I5 E" _0 J$ \' P我国虽承平日久,但无论是东北方向那个各方激烈博弈的半岛,还是东南方向那个叛乱的孤岛,亦或是西南方的高原及山岳丛林,都有随时爆发激烈冲突的可能。在这几个战略方向上,潜在的敌人经过长达数十年的战场建设,已经构筑了以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为主、颇为完善的防御体系。因此,攻坚战必定是我军未来主要作战样式之一。
. Q; ]: s0 z: W. E, g. ^, o$ T, W! a0 V e' n3 F" a
由于现代永备工事以暗堡为主,主体部分构筑在地下,暴露在地面上的建筑也就几十公分高,绝大多数射击孔几乎紧贴地面,这对攻坚武器的射击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之射击孔必须开成“外八字”,射击孔外廓如果太大的话,容易提前暴露目标。所以各国钢筋混凝土永备工事的壁厚,大体在0.5至0.8米之间。除非具有特殊要求,进行了特别加固,否则的话壁厚一般以0.8米为上限。因此,步兵攻坚武器在保证精度和射程的同时,必须拥有相当的威力,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A3 E6 i$ S; e9 r1 b) X
6 k, H0 A& c) [) f6 |& f; m
8 L4 \% r8 J% M2 F" _, yPF98连用型火箭筒实施大角度射击,其后方的危险区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
Q I5 y/ I, u/ M+ w# F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