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7-7-23 06:46 编辑
2 }7 ?5 n: \8 l8 P+ g) O- t7 m3 J/ W2 x% l c. F/ P# g
这一段很久没有动笔,工作上比较忙,心也有些累。直到昨天看到了某时报主编的微博,一顿抱怨,这个还挺少见呢。宣传工作为什么干啥啥不中用,太多原因了,自己不接地气,努力迎合领导这一点绝对是主因。与这个有联系上的就是自己不知道啥是地气,领导的意图也不是每次都能摸得准。1 z+ ?: W+ l/ o
' T8 j( L; h) S! E
5 M" x! s' ~2 r7 e8 h, _/ _$ U简单地说,看看官样文章,努力做到滴水不漏,坚决不让别人看懂。好容易宣传个正面人物,一定是跟着共产党干有多惨。如果不够惨,就努力发掘;发掘还发掘不出来,就造一点。这一点好像很多人都很满意,尤其是那些TG不满的人。
) g1 h# b$ `. [
" Q8 R) P1 y: `. R 9 [- v0 |4 Q0 d" V! t& K
这一点为什么让我和蒋经国联系起来呢?因为蒋经国非常重视宣传,在江西的时候就这样了,而他手下干宣传的人又大把TG这边派过去的人。当年的TG,第一不缺军事人才,第二不缺文宣人才。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和郭汝瑰联系的任廉儒说的。大决战打完了,郭汝瑰想赶紧跑,但是任廉儒不同意。任廉儒对郭汝瑰说,现在共产党这边不缺军事和文宣人才,你现在过来发挥不了大作用,要不等等再做些工作,比如率部起义啥的。小郭子等了一会,等到了一个军长的机会,但是给他的这个军长太猛了一些,十八军,陈诚的铁杆嫡系,就是胡琏以前当军长的那个军,当然,原来的18军已经在双堆集跟着黄维一块做俘虏了。胡琏听说郭汝瑰要接18军,高兴得不行,特满意。郭汝瑰自己郁闷的不行,18军他可没办法带着起义,自己辞了。现在的人往往有个印象,郭汝瑰不太会做人和搂钱。陈诚派系的对钱往往没那么热衷,胡琏、黄维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贪财,郭汝瑰更是被小蒋上门考察,惊其家境之差。至于做人,陈诚派系的人还能被顾祝同看好,能得到总统官邸汇报的机会。不会做人,那也是和韩练成这种人精比,比别的人超过99%没什么问题。举个例子,塔山把国军打得精气神都没了,最后是谁坚持又打了两天呢?是刘斐和郭汝瑰他俩共谍,虽然他们自己不知道对方的底细,反倒是国军自己的将军们,全泄气了。0 o1 e; `0 ^ X5 n$ Y
x5 y' h5 \2 E5 N4 C% A
7 h& u6 @% T: C/ g6 N
2 B, ^7 n5 H) @6 z 按我的计划,国军输不了那么惨。
) V3 G+ A, h: G9 f: Z
: o* G5 g/ i6 E4 b# T+ D# F
! i4 a: O9 E4 C$ k N6 w蒋经国身边的人很多是周百皆推荐的。作为蒋经国四大秘书中的两位共谍,我们还是应该费些笔墨介绍一下他的去向。周百皆被迫离开蒋经国后,去了远征军,跟随远征军回国之后,找到了蒋经国,走后门当上了长春的教育局长,长春围城被封在了里面,他当然没事,长春解放被俘。被俘后在进行审查时交代了自己长期潜伏的身份,经核实后被释放。之后去南方再次找蒋经国未果,当了一段时间的教师,解放后去上海做了俄语翻译工作,再后则不详。0 D, v7 ]1 _( s
3 |" C/ ^' o9 K4 Z* [3 V, |
% ]" R2 w# k8 X( I: b四大秘书中的另两个人,徐季元在给蒋经国做秘书之前,曾经给苏联援华航空队做过翻译,因此心还是向着G这边,解放后留在大陆做大学教授,文革期间跳楼自杀(他可能是现在看来唯一一个没有共谍嫌疑的)。高理文则是唯一一个一直跟着蒋经国的,虽然赣南期间曾经被要求离开,但是基本上一直和蒋经国在一起,包括打虎行动,直到1948年去台湾。高理文去台湾本来是出差,谁知道时局变化,成了定居。在台湾的日子他生活上还可以,但是也被怀疑成共谍监视过,还好没有被抓进去,只是不准离台,直到1972年才得以去美国。5 U4 v3 ]3 h/ K5 H% O1 n# m
; ?( f3 j* V0 @0 M% i8 z1 `! O
2 Q1 ^7 m9 A% \事实上高理文的问题也不小,1929年和其夫人一起被开除出党,之后给当时的中央组织部写信表明心迹“对党的感情并没有失去……有生之年绝不做危害党的事情……”当时在管组织工作的是周公。高理文和周公关系不错,在莫斯科开六大,周公是秘书长,高理文是翻译,另一个翻译是王若飞夫人。高理文后来在赣南期间,麾下的图书馆有有进步书籍三万多册,能看到《论持久战》,能定期看到《新华日报》,所以被密告“宣传赤化”。
( G2 t3 S6 z# h+ j' ?( E& s
; q' H; U) U" L* ]! B5 r+ [1 g 3 S# k# p) ]2 z1 A4 ]5 P2 V' f
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么核心层的,葛洛比他们距离蒋经国远一些,今天说的这位更远一些,他叫薛汕。并不是远了就不重要,这才看出共谍配置的可怕,你从哪个层级选,都可能选到共谍进去;按哪个思路选,也都有可能选到共谍去。当时胡宗南选熊向晖,周公这边派了三个不同类型的人做候选,保证就算胡宗南脑袋抽风,也可能选中个共谍带回去做机要秘书。
8 c/ N" g& a, t- w
' u. V" K) j! H, Q( O
: r- J3 r7 {# v& k/ K( }; X 薛汕及夫人0 V8 ?- b) a. F+ \
- q6 f" V9 B, c0 s; U5 Y( K! s ' }+ h# `2 n8 H8 J) X& A
薛汕初识蒋经国时候是在江西青年服务团,当时别人在篮球,他在屋子里干活,小蒋到他这里来,看到了墙上贴的他写的文章,就点名把他叫了过来,两人第一句寒暄就是互称同志,所以现在各种谍战神剧里因怕暴露而不称同志可以认为是抗日神剧的延续,当然可能编剧就是一拨人。( J& l" r% H+ h
5 Z) X4 L# S+ ^/ j5 g. H; B' ` % R$ F. K) j( R; F
与上一集提到的葛洛不同,薛汕明显是干共谍的材料。蒋经国那边的职务上,葛洛领导薛汕;共谍这边,薛汕领导葛洛。薛汕多年后,还承担了对小蒋当年在江西的所作所为进行调查分析的工作,这可能也是他对两人的初次谋面非常记忆深刻的原因。! e/ Y5 s" y/ v3 K1 f- M
3 M; b! k1 s2 q+ z% o' H9 B
& s2 q# @3 ~% }3 y0 S2 W/ K/ {6 m怎么谈共军这边不缺文宣人才呢?薛汕与小蒋初次谋面,中间总要有个人介绍,这个人是谁呢?他叫何士德,《新四军军歌》的作者。“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何士德是曲作者,作词的是陈毅。
/ Z- h; m) G# R3 B, i- B 何士德,老年后还是很精神
' b* F6 \- s. G. A1 s! E; _
% }" i& |$ o4 K c2 V7 t8 ` 试试能不能贴上,如果贴不上的话,请去下面的地址看新四军军歌 http://www.iqiyi.com/w_19rr5dyd0l.html
3 h/ M7 M1 }7 |. g8 s5 w* U 0 c! o, O. Q9 |$ G, m! [, Q" O
' O9 o% [& @; H5 |/ ~如果你现在回头看,会发现抗战期间的传颂较多往往是共谍们干的,比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向鬼字头上砍去》、《松花江上》……。其中《义勇军进行曲》还是国军200师的军歌。200师大多数人只知道回国路上的悲惨,这就太少了。200师是第五军的种子部队,第五军在国军里面又是种子部队,新一军新六军都有第五军的血统,这比74师厉害。邱清泉、廖耀湘、郑洞国都在第五军干过师长,唯一一个逃到台湾的第五军军长是熊笑三,之后被蒋公发现了他隐瞒自己老爸是周公管家的黑历史,被发配去了当水库管理员。
4 F" F7 F- N2 p2 T4 ?9 p" v* _
2 b, d; ]& q' d! ? Z2 N3 F( X7 J " |- h6 F. z% Q/ J
同样是国军的军歌,我们看一下孙立人新一军的军歌“吾军欲发扬,精诚团结无欺罔,矢志救国亡,猛士力能守四方。不怕刀和枪,誓把敌人降,亲上死长,效命疆场,才算好儿郎。第一体要壮,筋骨锻如百炼钢,……”别的不说,能把孙大人写的这军歌背下来就算你有水平。(这个孙大人不是孙立人,是孙立人的大人,他爹。); [. n1 @* x! e' f% q% s
9 w- r* v" h" a' n . \! v; Z' f; k
什么叫面向人民群众的宣传?什么叫面向领导们腐儒们的自娱自乐?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O) X% W( W8 O
' x; A3 l7 {+ D. f, i# z, v, s
3 N. _2 K) ` ~0 J要说国军那边琅琅上口的歌曲不是没有,《黄埔军歌》就很好,“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只可惜,写这歌的时候人当时还没从共军那边叛变出来。在这首歌之前的黄埔军歌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这首《三民主义歌》现在还是台巴子的“国歌”。《三民主义歌》作曲程懋筠后来留在了大陆,没去台湾。解放后程懋筠过得还不错,受到过一些冲击。在我看来,把堂堂中国的国歌写得那么绵软无力,受一下冲击也是活该的。
7 |- d; h0 J) i g) \0 ]
$ @7 F9 g! R# T5 \
{/ j: ^3 }$ ~/ ^$ @3 u 程懋筠现在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t6 {8 t' r, w/ B8 q9 M
4 x5 o$ b0 K3 D- h" R薛汕第二次与蒋经国见面,依然是何士德做介绍。第一次见面时同在青年服务队的人起哄让蒋经国唱歌,小蒋推辞了,第二次小蒋应承了,唱起了《青年航空员》,何士德指挥,蒋经国用俄语,大家用汉语,居然唱得似模似样。
' s( F- Z' w! @& b
& m/ j5 z! s1 c. L: ~
1 ?! k( b" D" [6 H- G& j0 F3 }这首《祖国文化进行曲》也是当时蒋经国治下传唱较多的“祖国快要沦亡,起来,快把文化武装,要争取民族的解放!文化人,也该起来,踏上抗敌的战场……”作词孙席珍,也是TG这边的人。
9 p0 Q8 n5 F' O: ?2 O7 f
6 o" r: O+ T- v! T6 B; K: S; K 8 H, u8 _( q0 W/ w
小蒋当时唱的多的另一首歌是《青年进行曲》,“前进,中国的青年,挺战,中国的青年,我们恰像暴风雨中的小船,要用一切力量,争取胜利的明天。”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
1 j B" c- b4 @0 {
2 E4 I5 p! \+ x* s+ | : d- Z2 n2 \/ y8 j+ N
如果要谈文化自信,我觉得这就是了。要让别人不自觉的传唱你的歌曲,享受你的文化,传播你的意识。' y/ u$ \1 P! r* _7 |
# c( Q5 A+ [* S5 `
4 x/ s" P- M: ]: j2 L8 d$ c# ~蒋经国自己对于党国那套也很厌烦,“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打倒军阀、打倒军阀……)就是他在江西期间把这首歌的原来意思给唱出来的。 " A& U" q; ` T7 _/ o8 ^9 h; Q
蒋经国的所作所为,是落在远在重庆的蒋介石眼里的。不久蒋介石方面的宣传工作也来了,那是一批来自重庆三青团的人,没事搞什么火炬游行。每个人穿着整齐的蓝色衣服,一律佩“三青团”的臂章,非常划一,高呼的口号,也很别致。一边呼:“中国只有一个党。”另一边答呼:“中国国民党。”一边呼:“中国只有一个主义。”另一边答呼:“三民主义。”一边呼:“中国只有一个领袖。”另一边答呼:“蒋委员长。” 3 N5 Z% F, ^& H' B1 O
国共双方宣传水平,高下立判。哪个见效快呢?显然是KMT这边,塞倪马卜看你服不服。至于后效,Who care?官僚们在乎的是迎合上意,就算带来的后患更多,那也是后面别人的事情了。
* v. [/ T- V7 t0 B7 S) z5 Q) h) o* v( i1 W
5 f3 [8 M* }& _4 U! u8 w7 E这件事之后,形势急转直下。薛汕被送进了马家洲集中营,和廖承志等关在了一起。后来有说法是越狱,有说法是保释,不过小蒋曾经答应有条件时候放他出来,才逃了出来。辗转去了桂林、重庆、上海,正式做起了作家。* G5 Y$ E9 Y7 J
0 f6 f4 s( Z5 \: ^) O
- j0 ^1 P1 O" W! d" A9 F1 \蒋经国身边共谍无数,之所以这里提薛汕,是因为他和我的一位朋友的外婆情况相近。薛汕是“一二九”干将,我这位朋友的外婆也是;薛汕曾经在蒋经国处工作,朋友的外婆曾经在李宗仁处,都比较远离核心层;薛汕在在反共高潮里被送进了马家洲集中营,朋友的外婆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关在上饶集中营;薛汕1941年被保释,朋友的外婆1943年被保释;薛汕1999年去世,享年84岁;朋友的外婆2003年去世。
+ y) c& x s+ C% I% ~* o1 C5 [ _- y5 d6 V- \9 u1 c% f
: c3 z" v4 H' N; E- r说到了皖南事变,那就多说两句。网上有段果粉编造的流言,《渔光曲》作者的事情,现在还在百度百科里挂着。任光当时是夜间胸部中弹,很快就牺牲在叶挺和他妻子身边。任光的妻子负伤后被俘,关押于上饶集中营,后于1942年被杀害。
4 d0 I. z' E6 S" p8 V9 u5 L! s3 N3 v
% B2 D' `! _; t; ? ' V: }/ e4 Q6 a3 ^ `+ u# t
6 Q3 [2 E- f8 j9 p b
% @1 ?8 {5 |6 B) b9 C2 l: M2 i6 R- M s; Q( ^4 m& h
6 n; Z5 q& }; e' S3 {4 v4 T1 L7 J$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