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9-30 08:50 |
---|
签到天数: 339 天 [LV.8]合体
|
本帖最后由 上古神兵 于 2016-7-18 09:27 编辑 / X& m* d& y& ?0 `# f Z. J$ S, d
8 q3 h6 |) Z) _0 a 读史论今020。剑桥晚清史上说:19世纪清王朝为了避免民族冲突和维稳,禁止汉族移民东北西北和去当地经商,并给予当地少数民族和外来客商以特权,结果丢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新疆也差点丢了。今天来看,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不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
$ h! X8 r; F3 u) C# a' K* r 读史论今019。唐德宗贞元年间江南水灾,宰相陆贽建议政府出手,用价格手段和金融手段调节市场,平衡财政、税收以鼓励生产。古今中外,负责任的政府必须在经济有问题的时候出手,但办法基本上就是那么几招,用对了就是百姓之福,瞎捣鼓就是全民买单。9 G* ?$ V" E2 h1 X
读史论今018。五代吴越王钱弘佐想铸铁钱给军队发奖金,其弟反对说有八害:恶化国际收支、影响商品流通、破坏法制坏境、扰乱金融秩序、损害国家信誉、妨害道德建设、败坏军队风气等等,最后一条是“钱者国姓,易之不详”。弘佐乃止。根据我的经验,这最后一句才是自古至今劝止领导乱决策的关键一句!( X: t" a1 z" a9 g3 L, w9 B, e4 x
读史论今017。五代后晋的杜威、景延广等都是主战派,借口抗辽要兵要粮,可却怯懦不战,危机时兵多财广待价而沽;相反是主和派的桑维翰为后晋殉了国。可见自古到今,极左到极右就差一步;而鉴别英雄和叛徒,也绝不能看他们的什么思想和主义,看他们在牺牲生命和享受生活方面在老百姓的前后便知。
6 [3 J$ a, v( E' [4 \ 读史论今016。五代淮南将柴再用在激战中幸存,家人准备“为之饭僧千人”,结果柴再用都犒赏了手下,并说:士卒济我,僧何力焉?史书夸奖他不惑于异端。看来乱世一介武夫要比如今一些当权者清醒的多——至少人家不会认为耍嘴皮子的公知比卖命干活的更值得信任和奖赏。0 B4 Z0 {0 a6 H! R
读史论今015。通鉴记载牛僧儒和李德裕围绕维州得失争论西域问题,前者强调国家信义,后者强调国土利益,司马光支持前者。从这几十年的外交看,信义与利益的取舍,除了环境和与对手的力量对比,还有对手是否和你有同样的规则和价值观,否则就如宋襄公和平原君这样——书呆子和贪小便宜都会坏事。' @6 W# e4 I7 W) Y* s: W/ a
读史论今014。晚唐时士大夫深疾宦官,事有小相涉则众共弃之。进士叶京曾宴识监军之面...及第后在长安与同年出游,遇之于涂马上相揖...因之谤议喧然遂沉废终身;而李德裕对监军...置酒中堂...陈珍玩数床皆以赠之...后为宰相。看来疾宦官也在作用大小,如今官员结交老板和流氓、红二代,结果可参照于此。
' y, r8 ~2 o# p+ a( @$ U 读史论今013。唐代的第五琦、刘晏在为国家理财方面都很有本事,也都免不了被诟病为搜刮和最后被反腐;今日的仇和、刘志军也没跳出这个圈子。这也许就是“圣人”说的: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不过既然制度上还没完善,要我选的话,我还是愿意选这些做实事的真小人,而不是那些闲扯淡的伪君子。
$ H4 h: @+ l0 |2 V 读史论今012。资治通鉴250卷说高骈筑安南城,周三千步屋四十余万间。算了算,不留空地都盖上,一间才不到4平方米。难道又是文科生拎不清数字?又想,“间”也可能指的是四柱之间,建筑也或者还有多层的可能,也就释然了。再说,古今中外,只要涉及数字,必有水分,哪好意思苛求古人。
; a+ J1 p" t: ]0 B; z, T 读史论今11。纪录频道播出:机关枪发明人加特林原是位医生,认为用更少人的人发射同样多的子弹,就可以减少上战场的人数,从而减少战争中的伤亡。貌似后来发明毒气和原子弹的人也都这么想——敌人都死了或都因为怕死屈服了,世界就没有战争了。所以今天日本人的“安倍积极和平主义”不是什么新鲜货!# D( m: }2 N0 r5 N9 f, t" T/ z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