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14-10-28 12:26:24
|
只看该作者
我往何处去——袁殊(下之二)9 `1 v a+ n4 P. V. q2 e. u) v
( i' F* @7 U1 o: O! ~' v4 z1 Y
那是上海地下党组织再次接纳袁殊后不久之后,一天清晨,一辆轿车突然停在武康路袁殊的私宅前。戴笠带着军统上海区区长周道三亲自登门拜访。恰逢袁殊外出,戴笠就请袁殊妻子马景星转告,要袁殊第二天9点到他那里去面谈。袁殊得知消息,立即向潘汉年汇报。潘汉年分析戴笠是要袁殊为他做事,他认为机会难得,要袁殊趁机打入军统。戴笠召见袁殊不过十多分钟时间,袁殊就被委任为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化名严军光。戴笠交待给袁殊的任务有两条,一是收集日本方面的情报,二是将来时局无论怎样变化都要袁坚持留在上海。虽然袁殊是少将组长,领导他的人军衔到比他低了好多。
2 k3 i, I2 U- e. {1 J4 U# @+ S, }
(看着可笑,其实是大家对民国期间的军衔制度不了解所致。民国的军衔分为铨叙军衔和职务军衔,前者是在军政部注册的军衔,比如廖耀湘那么大的兵团司令,被俘的时候才是铨叙军衔上校;后者与所担任的职务有关,不担任那个职务,也就没那个军衔了。袁殊的这个少将还要特殊一些,我们常听说某某是军统少将,军统少将的意思是在军统里面是少将,出来以后别人是不是把你当少将那是另外一回事。)
* l: T6 {8 _# G2 H' a, m- \9 d$ w6 i6 h1 S, o+ N$ K, q! c1 B I8 ~' @
………………………………………………………………………………; r% e6 E; g- [- X. e5 V) I
! O) t2 A9 Q2 `7 x5 Ql937年下半年岩井又回到了上海,他在文师监路的一所新建的五层楼房内的一个公寓里成立了日本特务机关‘特别调查班’,袁殊参加了其中的工作。这个特务组织的内勤工作是将中国方面的情报译成日文交给日本领事馆。这个特别调查班就是大名鼎鼎的“岩井机关”。这期间袁殊给岩井英一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建议影佐祯昭去澳门而不是香港策反国民党要人,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香港是重要的情报中心(直到今天),人多眼杂远不如澳门。
3 z" B# \+ S0 Q. `# ^; R: G8 ~) J9 Y* ^! ^, w
在上海干军统期间,袁殊还做了一件当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有个他以前在吴醒亚手下干情报的同事到了上海来,这个同事以前是中共特科的叛徒,叛变之后也不受重用。这时候跑到上海来投奔日本人,可这时的他穷困潦倒,连出去见日本人的衣服都没有。袁殊给了他一点钱,他就去找出路去了。这个人,就是当年和袁殊一样娶了白富美穷小子,后来的76号大特务——李士群。3 l8 Z1 \' J) P, p) y
0 S% E& s& q# \6 O! c袁殊是非常善于搞情报的,他所在国际问题情报组是搞外国尤其日本的情报,袁殊阅读日本杂志报刊,和日本记者交流搜集公开情报;雇佣外国使馆内打杂小孩搜集废纸;收买电话接线生;化装成日本学生到日军阵地战场侦察。袁殊还组织了一支暗杀汉奸的小队,这个小队用的是以前王亚樵留下的人马,因为袁殊和王亚樵是故交。
6 E/ B! w' v, u7 P5 K4 j+ `
. D/ H% |7 r: w6 s" N袁殊的情报工作受到戴笠的赏识。1939年5月戴笠电召袁殊到香港接受嘉奖和他同行的还有军统北平站的马汉三,也就是后来疑为暗杀戴笠的那个人。到香港的第二天,袁殊见到了军统香港区区长,很巧,这个区长就是当年抓捕审讯他的王新衡。历史可能总是想和袁殊开玩笑,抗战胜利后,拉拢袁殊回军统的人,又是王新衡,王新衡似乎命中注定总是出现在袁殊一生的转折点上。(注:王新衡后去台湾从商,1987年去世,同年11月,袁殊去世。)9 l4 g" _- e) x4 n$ ]$ ?: W
: F, T% ^$ K5 D3 I/ Y8 H………………………………………………………………………………/ p b( i2 u9 l t
) G4 |, L, `' P1 z3 B1 w在军统骨干会议上训话时,戴笠从腰间掏出一把加拿大造的手枪往桌上一拍:“你们每个人可以带回两把这种新式手枪,可以用它杀敌。”话锋一转,他又望着袁殊说:“谁要是对团体不忠,也可以用这个来对付他!” 最后戴笠布置给袁殊两项具体任务:一是暗杀李士群;二是深入日本关系、交换和平意见
x) Z, ~' e0 }. m' m( p" D, Y
借着去香港的机会,袁殊见了潘汉年,汇报工作,并进行了一场他二人一生都难以忘记细节的谈话,这次谈话,袁殊晚年称之为“谈不下去也要谈”。为了安全,这次谈判的地点是香港的一家下等妓院,两人硬是谈到了第二天的早上8点。# m: E- e+ C& F0 u7 Y E) O; ^
$ c* k8 |8 s+ a0 v1 m3 B
潘汉年首先说:“你这次来开会说明戴笠待你不错,他们对你的行动也很信任。现在虽说是国共合作时期,但本质上两党是对立的,一个人的前途是在关键时刻决定的,向右,你可以跟着他干下去,成为他的红人。但我看你成不了戴笠的红人,军统的人是清一色的黄埔派,现在看你自己怎么决定吧。”' X* I& K" f& ~* }! ~7 y$ {3 M
- V, }1 V' J) { m; Y1 V# j9 A+ `! C袁殊极为迷茫,听完这句话的袁殊彻底懵了。戴笠的讲话是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潘汉年的话是彻底把一世精明的袁殊弄傻了。最令人这些情报恐怖的不是死,而是从自己人那里听到“你们”,这意味着不是被当成自己人来看。. z# |6 a5 u& Y! r3 Y; n
4 q5 J- Y* U% D袁殊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一切事依你做主,想不到你会这样问我,我想知道我的组织问题是怎么决定的。”
3 V0 R( \+ j4 Q
& S9 J7 o9 ?) e; n4 d* ~' W对此,“潘不做声”,“谈话成了僵局,但双方都要硬谈下去。”
+ b$ y1 e# Y# C2 H
* Z$ E v3 H7 I+ J7 a6 m8 k潘问袁殊准备干哪行,袁未做明确答复。袁问潘组织问题,潘说:看以后表现将来再说。”
# ]% s0 ?6 C& `; j! V
# Y% E, `: `6 k# K0 J对此袁表示接受:“将来再说就将来再说。”1 [5 d, d* S4 D3 ]5 ~+ k# z2 @
: E- _; x/ Y9 T# a& X% z3 K……………………………………………………………………………………
* v2 ]1 w3 q% A) \- }# S, j. t2 m: p+ ?3 [6 A, d, C
迷茫的袁殊带着暗杀李士群的命令回到了上海,回到上海发生的事情,使得袁殊更加迷茫了。
0 U2 w0 N& T9 R9 f$ h+ w" Q2 l9 k# I" c( Q0 Q1 I% r/ N
袁殊还没去找李士群,李士群先来找他了,要拉他进76号做汉奸。而且在拉拢他的时候,76号的另一特务头子说了一句话,竟然和潘汉年在香港时候和他说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搞军统但不是黄埔出身,军统只能把你当客员对待”
5 `4 U6 T x9 J/ }1 H4 n6 J8 B" w, @; {( N- A8 `6 u, B+ y
这件事,不知道袁殊有没有向潘汉年汇报,但是他确实向岩井英一和军统上海站站长汇报了。岩井英一告诉他,76号的后台是日本陆军的“梅机关”,主持者影佐祯昭,和岩井英一的外务省不是一路。- u* j: }+ u3 J( s3 G
9 w6 l3 m, g" D* w' }+ i5 f
军统上海站站长王天木命令袁殊暗杀李士群,袁殊设计了挖地道爆破的方案,王天木批准执行。不过当时76号占地面积超过10亩,挖这条地道的难度恐怕不比今天修半公里地铁小到哪里去。; Q8 i! B. o$ P( Q8 [ T
: [# u4 t* U( ]: j, v
K- p) @1 }2 ]4 ]( v/ V m
如图所示为76号今天的卫星地图,现在是上海逸夫职业技校静安分部,可见袁殊等人想挖条地道不算天方夜谭,难度也小不到哪里去。8 @$ Y8 D/ U7 I2 o% b% U
- q2 _" B- R& g2 P& i, w- x这个计划是不是可行并不重要,因为它还没有被执行王天木就被76号抓了,袁殊自然也被76号诱捕了。
5 C1 r9 B+ r* n% P" i5 Z
9 k. o, N% f/ p8 @……………………………………………………………………………………/ J/ }" A0 n, x7 i
. g- `( m" @$ `% v/ x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76号诱捕袁殊的地方是一家咖啡馆,而这家咖啡馆是恰恰潘汉年和袁殊接头的地方。甚至,来诱捕袁殊的76号特务还迟到了,就在特务迟到的这极短时间内,袁殊居然还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也是老牌共谍的楼适夷。无论是特务按时赶到或者把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他们都可能有更大的收获,偏偏他们迟到了。
" L3 ]2 `' h0 I- J, E% e
4 E" M [, [' W% Z, E虽然袁殊家外“彩旗飘飘”,关键时刻要救命的时候还要依靠家里“红旗不倒”。袁殊假称需要换洗衣服,趁妻子马景星送换洗衣服时让她速速通知已升任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的岩井英一。
* p$ N# {8 n( | S# o6 ?, _" `# S/ u4 _. m7 B
岩井得知自己的得意属下被抓,立即带人赶到76号,声称袁殊是日本外务省的情报人员,将袁殊保释出来软禁在百乐门大厦。王天木的手下的军统大约是在1935年7月15日之后几日内纷纷被抓的,袁殊被捕应该相去不远。最迟1935年8月中旬王天木已经彻底投靠日本人和76号,因为这时戴笠已经下了对王天木的格杀令。: c/ [, B/ |6 p1 Q1 A
2 C( Y7 I" t3 I! y+ J0 T+ |
………………………………………………………………………………
7 Y; ?- L( P# P, a( e0 `# Z, V$ R7 c$ u& v3 C
袁殊和岩井英一的情报关系,之前并未通报潘汉年,这次见到潘汉年就不仅仅报告了岩井英一要他当文化汉奸的事情,也报告了以前对潘汉年隐瞒的与岩井英一秘密合作已经两年的事情。潘汉年本来担心袁殊会受戴笠的影响投入军统,却不料自己的下级对自己隐瞒这么重要的情况,事情大到难以收拾的时候才通报自己,潘汉年显示了一代情报大师的能力。他并没有责难袁殊,并借此机会安排袁殊进入岩井公馆,当然代价是袁殊公开投敌。# G/ A& z5 U$ |, c9 t' z
" }* V9 P$ ?) h9 L4 X( k2 s
在这件事情上,袁殊有两点做得不对。第一是在自己已经被监视的情况下,当自己的上级来接头,不是提供警示而是和上级进行长时间的交流;第二是向自己的上级隐瞒真实情况,这是情报人员的大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