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5-30 19:28 编辑 ( T6 j' z( f7 E+ b0 _$ P
& o7 e1 W2 [# T3 [# ~
印度扩充海军,据说目的之一就是要确保切断从中东过来的中国海上石油运输线。当然,印度有地理之便,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很难。而中国鞭长莫及,要击溃印度海军,保证海上交通,这在短期内不是中国海军能做到的,有了航母也不容易,除非能同时在印度洋部署个3-5个大甲板航母战斗群。这不是10-20年内可以预见的。' J' ]6 y" d; c5 t
7 `5 P( O/ H E1 L那中国就没有办法了吗?非也,以攻对攻,打水雷战! c5 a3 t+ c$ w9 Z R2 W# i& ?
# M) d% e$ A3 H( A2 e" o; u水雷是好东西呀。这东西便宜,威力大,扫雷难。老式水雷是锚雷,后来有沉底雷,现代有水下系留雷和更多的花样,从浅水到深水都可以使用,对水面舰船和潜艇也都有办法。0 _9 ?- @+ T% J8 Z) J
% \8 s2 p& [4 h2 d& L' t一战中,双方布设了23万个水雷,1000多艘船触雷沉没。
2 I, U8 {, y; j) [; I% Q5 [0 [# W9 ?3 T# t) h+ B
二战中,盟军布设了10万个进攻性水雷,2665艘船触雷,平均每37枚水雷击中一艘。加上防守屏障性水雷,盟军总布雷数20万8千。在1945年4月到8月的十个星期里,美军在日本海域布雷12000枚,击沉125万吨(670艘击中,431沉没),平均每18枚水雷击中一艘,实际效果超过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2 x! ^% }* `. e- U' N1 n
L9 J2 n3 |* e3 a6 n5 l+ e这一阶段美军大量使用飞机布雷,出击1500航次,损失了15架轰炸机,大部分是机械故障或者飞行员错误造成的损失。如果是飞机直接反舰攻击,估计要损失30-60架轰炸机,加上相同数量的护航战斗机。3 l& V* [7 \, |+ J$ O
: q9 M! a) X& I4 |3 t. y在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美国海军出动100艘潜艇航次用于布雷,击沉480万吨。按照战后统计,潜艇的鱼雷攻击每损失一个潜艇兵可以击沉560吨,用水雷攻击,没损失一个潜艇兵可以击沉3500吨!
0 e; ?2 J# A B* b$ W2 G: i" _* a/ V4 E
用作战成本计算,以B-29为50万美元和潜艇为5百万美元作基准,每击沉一吨,水雷耗资6美元,用潜艇发射鱼雷则是55美元。这些数据一直到70年代都是保密的,美国海军可不想让全世界知道这样一本万利的好事。
- B& |' g! S: R/ d" V. e/ e
/ n7 z$ c3 @ [5 n+ e3 H二战期间,德国潜艇在美国东海岸布雷317枚,击沉、击伤11艘,平均每28枚水雷击中一艘船,东海岸8个港口总计关闭40天,南卡罗莱纳的查尔斯顿关闭了16天,严重影响了物资和兵员的船运,还牵制了大量反潜舰艇和飞机。
' C& }. U L7 q5 ?1 U$ f" x6 _% {6 Z* H4 W
美国在太平洋诸岛作战期间,布雷658枚,击沉击伤58艘日本舰船,平均每12枚水雷击中一艘,美军无潜艇损失。由于水雷封锁,岛礁帕劳的港口被迫关闭,一直到战后才重开。
2 M7 h, e0 C) \: o8 b3 S2 }; ~! ^5 }5 A8 e. }; ` @
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向朝鲜提供了3000多枚水雷,很多是1904年旅顺口海战年代的老爷货。朝鲜主要用于元山,美军扫雷几个星期,十几艘被击中,一半沉没。
2 H( N4 R$ A$ w+ Q( {6 a% z2 [0 |: d4 r* [0 I/ w4 y
越南战争期间,30万水雷,大多数是炸弹改装的新型水雷,空投在浅水、内河。海防布雷期间,空投了11000多枚水雷,只有不到100,枚是常规水雷。海防被迫关闭了几个月,花了好几年才扫清水雷。, o% o4 x& F: i) W% h7 G# a: ~
/ z8 h; W$ t& e/ O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布雷几千枚,美国海军陆战队海上机动群在扫雷作战中,一艘两栖舰和一艘巡洋舰触雷,战后用了好几个月扫雷。尽管美国海军陆战队本来就是在海上佯动,没有真的打算登陆,但伊拉克水雷在事实上打消了佯攻变主攻的可能性,限制了美军的战略选择。1 p3 ~& B+ H/ v8 n% G5 b0 Z
0 ~8 v& d$ D6 k/ x
如果中国可以使用孟加拉-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的海军基地,只要少量潜艇就可以用水雷把印度封死。印度想掐断中国的石油供应?印度自己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更大。中国还有可能从中亚、俄罗斯、委内瑞拉甚至印尼获得石油,印度要是沿海被封锁,就什么石油也别指望了。中国有足够的水雷吗?嘿嘿,在现在世界上估计总数25万水雷中,40%都在中国。/ R0 E" L7 |, z5 m5 N3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