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惊雷-1刚出镜的时候,还以为是巨浪-1,心说潜射导弹怎么这么细长了。这命名也太搞了。如果没有央视解说,要说这是战忽局杰作,想不信都不行。+ C( h$ p, Q9 q
& v) I2 f8 j( g: o2 z![]()
/ A8 K' \7 R3 s4 }, P* z% Z2 X8 t2 S+ B
# Z. V" I" l, S- B( T; E& f
$ c1 A& Y I3 u V惊雷-1用轰-6N在机腹携带,可在远方空中发射。根据央视的“远程导弹”,人们套用中国的导弹分类,认定这是5000-8000公里射程。只能说,在没有更加确切的官宣之前,一切都是猜。3 w; t9 v1 x' g, L# q
, z2 L- y' {+ n, v, _+ J
一般估计惊雷-1的长度在10-12米,直径1-1.2米,发射重量10-12吨。比照美国的MGM-134“侏儒”导弹的14米、1.17米13.6吨,数据相当接近。加上发射高度和初始速度的加成,确实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8000公里射程。事实上,气动舵和双锥体可能还牺牲了一点射程,以增加弹道机动性、突防能力和命中精度。大气层外的纯弹道飞行是给定发射能量下射程最长的。滑翔有一定的增程作用,但气动阻力则降低射程,小弹翼、双锥体只有有限的滑翔能力,与其说是为了增程,不如说是为了机动性。为了从高抛弹道转入滑翔,姿态从俯冲转入改平,也有可观的能量损失。作为参照,“侏儒”的射程是11300公里。/ }$ |5 z. j: I
2 U `8 K1 J- m; ^* T* l L, B
8000公里的射程可以从东北打到阿拉斯加甚至美国西北,比如阿拉斯加的格里利堡战略反导基地和西雅图附近的班戈尔核潜艇基地。前出到鄂霍次克海,则从圣地亚哥到明尼阿波利斯都在射程范围之内;进一步前推发射阵位则覆盖范围更大。简单地说,这是很有用的战略威慑。
% u0 b2 p4 U/ X# D6 Q( f8 ^4 f3 [% S
如此说来,用运-20运载惊雷-1更有好处,数量本身就是质量,到了核弹横飞的时候,是不嫌多的。+ M3 R- j4 H1 y/ ]" f; k" c% W
5 b1 x7 t( \, ~( @但是轰-6N发射惊雷-1和运-20发射惊雷-1有几点本质不同。4 k, S( c* x+ g
7 t- H3 C* m! l5 ~; k轰-6N是机腹下水平携带,发射动作简单、顺畅。轰炸机在最大速度、最大高度冲刺中,导弹离机,发动机马上,从水平推进转入垂直爬升,然后进入弹道飞行。这样的发射动作对载机的高度和速度的利用很好。8 j* {2 D" G$ u& ]' L. p
2 A4 W* `- A! b# y2 I运-20是机内携带,必须按照空投的方式运作。作为空投,高度和速度都受到限制。一般飞机在3000米以上就需要加压机舱,开尾门空投的高度不超过5000米,高空伞降都是从机侧小门一跃而出的,一般也不超过6000米,否则机舱气密损失太严重。这相对于轰-6N一万米以上的发射高度,损失就大了。5 v/ f1 f o0 A+ [
0 e) c5 N6 M* s% W% Y
空投也必须减速,物资空投时飞机速度一般不超过300公里/小时。这当然有控制空投散布的因素,空投物资本身也有气动限制。常规空投物资的包装没有良好的气动形状,从机舱内的静止空气环境一下子气转入高速气流冲击,各种问题都来了。惊雷-1导弹本身的气动形状没有问题,但托盘系统很难解决。
4 Y$ q( I- B. A9 y; J2 |3 W& D' l8 z1 R, Y+ j- J
发射高度和速度受到限制后,空中发射唯一的好处就是机动灵活的发射阵位了。9 z* e' v9 P; a: F$ H, F& \
5 w7 G) J# ^( `- M& `; P/ L承重的托盘要与导弹可靠分离是另一个麻烦事。“快龙”系统想物资一样从尾门空投,用降落伞减速,然后解锁的导弹从框架式包装箱内利用重力自然下落,在下滑中发动机点火,转入巡航。有一点高度损失,但发射的事LRASM或者JASSM-ER导弹,巡航高度本来就在3000-5000米范围,重新爬升的问题不大。
0 W( B! l% w; \" L1 \8 L ~* j' [
% L6 Q6 ~1 P; ~9 n ) v) j8 }: N, B {- J6 A
& q" J- j# l. q8 I% R) a9 N- G, k! Z另一个办法是用托盘空投,然后在空中鹞子翻身,托盘上的导弹利用重力自然分离,然后水平点火,直接转入巡航。这种方式对巡航导弹更加友好,不需要过载较大的改平动作,但托盘翻身动作是一个麻烦,不翻身直接发射则有可靠分离的问题。托盘也不能搞得太复杂了,毕竟是一次性使用,还是要考虑成本的。托盘更不能太重,否则运输机运不动。
0 B- X0 S5 n; B% O3 [ v5 P g5 d! B7 k+ _) o! Z6 J& l5 g
![]()
1 I) H4 L! o: X& r
! Y1 M+ }! ~8 A9 t2 D在冷战高峰,美国真试验过用C-5运输机在空中发射“民兵II”洲际导弹。思路不复杂:将导弹装上托盘,在空投中用阻力伞和重力把导弹拖出,然后打开降落伞稳定导弹的姿态和下降速度,在垂直姿态下抛掉降落伞,发动机点火,进入垂直爬升和弹道飞行。
# s- c6 [3 r% R/ d: x' N) R4 Y8 X5 C' F& t; g
![]()
4 V9 V* y& C( R
8 ?) Y7 x: @! y$ U: G / W# Y A% X4 J! T
( D8 I3 v3 l* |/ Q) [) e
0 l3 H0 W2 L: N
7 d m. p9 |* J
注意:导弹是头朝后拖出的。这是打开降落伞时头朝上的需要,否则需要减速伞再后,降落伞在前。两套伞不仅增加重量,还增加缠绕的危险。但头朝后带来气动稳定性的问题。导弹平底的尾部冲前,气动上不利。阻力不是问题,稳定才是问题。这决定了C-5在空投的时候必须以最低速度,避免导弹被气流吹得失稳,降落伞打开后都止不住晃动,影响发射。这么复杂的发射动作,还有空投的高度、速度限制,实战性不强。美国空军在试验成功后,直接放弃了这个思路。
% e/ s0 K: o3 \2 T+ }9 ?3 D
$ D2 U) L7 U2 D# Q$ u3 p" Z8 s6 ?. S如此看来,用运输机发射重型导弹属于“看起来很美”的想法,实际上缺乏价值。惊雷-1用运-20发射,可能并不现实。
% W# r8 F0 r5 w* O. \+ F
$ k( W& \0 O: U' a轰-6N数量不足是个问题,那就多造点。轰-6N不是光能携带惊雷-1,用处多得很,不嫌多。# V" Z0 P8 F# a
1 V/ z- I0 }: E6 m惊雷-1要进一步增加射程,需要提高发射重量。进一步加长导弹不现实,前面快顶到前起落架了。后面没有空间限制,但加长、加重就影响重心了。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增加弹径,学潜射导弹。这也受到飞机下净空的限制。在火箭技术没有进一步突破的情况下,在没有更大的“导弹轰炸机”的情况下,惊雷-1可能就是极致了。但这是很有用的极致。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