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1-15 19:40 编辑
TikTok快死了。现在即使出奇迹,TikTok在最后一分钟免死,也晚了。因为美国的安全威胁真的来了。
世界历史上不乏你来我往的强国,但美国是历史上强国中第一个“人造国家”:美国是移民从平地打造起来的。当然,这样说政治不正确,把美洲土著无视了。但事实就是:土著对现代美国的形成和走向几乎没有影响。
这意味着美国的立国之本不是美元,不是美军,而是制度自信。
美国的自信可以用自由女神像上的一句话概括: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sed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这是自信,是包容,是希望。这些文字在历史上鼓舞了逃避宗教和政治迫害的,鼓舞了逃避经济困境的,当然也鼓舞了犯了事逃命的。今天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还符合这样的概括很有争议,但至少美国人还将信将疑,信比疑多。
对于美国,先有制度自信,后有国力自信。相比于“五月花”、欧洲移民潮,美国的崛起是后来的,国力雄踞世界半壁江山更是二战后的事。
冷战是大国竞争史上的里程碑,乔治·凯南因此名垂史册。但冷战的核心是“冷”而不是“战”,乔治·凯南从一开始就提出,美国要利用苏联多疑、自卑的心理缺陷,用压倒性的经济和文化优势,用耐心和道义的力量,从内部压裂苏联,政治和军事上的围堵只是辅助的。
从杜鲁门时代开始,美国的安全战略就偏离了凯南的思路,转向政治、军事围堵为主,经济、文化压裂为辅,这也成为一般人对冷战的理解。为此,“冷战之父”凯南一生反对美国的冷战战略,反对国家安全战略的过度军事化,只是他被噤声,只好生闷气。直到冷战胜利,老布什代表“深层国家”向凯南颁发代表美国对文职人员最高奖励的自由勋章,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冷战可以有另一种“打法”。
但凯南的“打法”是有门槛的,门槛就是国力自信和制度自信。国力自信务实,制度自信务虚,缺一不可。美国安全战略转向政治、军事围堵为主,说到底还是国力自信和制度自信不足。
时间快进到现在,美国的国力自信已经丧失很多了。以美元计价的话,人民币兑换率下滑导致中国名义GDP相对于美国停滞不前,甚至下滑。但更加代表物质财富的GDP PPP方面,中国早已超过美国,差距还在继续拉大,已经领先25%。美国服务业占GDP的80%,中国只占51.6%。单比制造业GDP PPP的话,中国已经3:1领先美国。
从实物来看,中国发电量两倍于美国,钢产量高12.6倍,水泥产量高22倍,造船占世界一半多一点,美国只有1.2%。中国汽车产量是3020万辆,国内销售2600万辆,美国产量1550万辆,国内销售差不多是这个数,美国汽车出口不算多。中国人买了4.34亿个手机,美国人1.44亿;中国人吃肉总量是美国人的两倍,海鲜是8倍。所以一般认为,“实际GDP”的领先应该不止25%,应该在领先25%和3:1之间。
即使在美国自以为领先的AI方面,DeepSeek v2也把美国吓了一跳。中国用“劣势”算力达到至少不亚于ChatGPT的性能,使得美国“芯片优势”的意义都打折扣。iPhone vs 华为也不是靠3nm就压得住了。
南北六代机在军事领域是颠覆性的,美英主流媒体只能选择性地视而不见。
同样选择性视而不见的是TikTok难民大批涌入小红书。
这在中国已经是现象级话题,在美英之外也在热议中,唯独美英主流媒体视而不见,在美英,如果不追社交媒体,恐怕都没有听说过这回事,只有BBC中文阴阳怪气地怀疑这样的“内外无别”能持续多久。
在很多方面,TikTok才是中国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而不是高超音速、六代机,小红书则是“加加林时刻”。
“斯普特尼克时刻”和“加加林时刻”从来不只是技术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美国从“老子当然天下第一”到怀疑“老子竟然还能天下第二”,是巨大的心理落差。
但在50-60年代,美国的制度自信还在,尼克松的“厨房辩论”胜利凸显了这种制度自信,这才是美国打赢冷战的最大底气。凯南是对的。
但是在今天,美国的制度自信动摇了。
优越的制度必须带来民富国强。美国的种种“礼崩乐坏”不必多言,中国的民富国强没有还达到人们的期望,但与历史状态相比,进步之巨大是无可争议的。依然存在很多这个不及、那个还有差距,但在过去都根本比较不起来,就像“我”根本不会去和樊振东比乒乓球一样,想都不会去想。但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中国正在成为樊振东,而西方在成为“我”。对于西方政界和舆论界来说,东振西衰是个尴尬和需要回避的现实。
在政治上,西方只能强行挽尊,沙利文大谈“美国更强了,中国更弱了”,不知道他自己信不信。出于文化傲慢和政治原因,西方主流媒体强行把中国这个房间里的大象罩上隐身衣,中国的每一个动静在房间里都引起巨大的丁零当啷,但对于看不穿这层隐身衣的普通公众来说,真是看不明白这世界到底怎么了。
“中国欺骗了我们”曾经是很流行的指控,“中国夺走了我们的工作”是另一个,中国极力反驳,但这是隐身衣里面的手舞足蹈,西方普通公众根本看不到。
但他们也逐渐感受到了。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中国制造,然后有了中国软件TikTok。
不管TikTok怎么包装,TikTok的“中国脸”是抹不掉的,这也是TikTok的原罪。这个原罪最后要了TikTok的命。但要命的过程可能最终要了美国的命。
很多美国人不关心TikTok的中国脸,好玩好用,这就够了。也有关心的,想不明白这样的好东西怎么可能出自不自由、不民主的中国,软件不是最需要自由民主的土壤的吗?不过好玩好用最终也克服了更加遥远的意识形态上的疑惑。
然而,出于至今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美国在几经周折后,最终痛下杀手,封杀TikTok。
国家安全只是借口。真要是这个原因,几年前就该赶紧封掉,还留着让中国多刺探几年美国、多操纵几次美国大选?哪有这个道理。这又不是抓间谍,留着不抓好牵出更多隐藏的间谍,留着TikTok莫不是要牵出拼多多、希音、阿里?
泛化的国家安全不是国家安全,神经过敏不是警惕,把理论上的遥远可能性认作现实中的紧迫危险,这些只是四面楚歌、草木皆兵中的歇斯底里,略有一丢丢脑子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美国的国力自信和制度自信或许在流失,但这点脑子还是有的。只能说,在重建美中相对态势的过程中,振兴美国太难,只有腌臜中国容易,那就先易后难吧,有用没用再说。
但这也将折损美国残存的制度自信。
1.7亿美国人明知TikTok是中国软件,无视美国政府和媒体反复鼓噪的“中国威胁”,抛弃脸书、推特、Ins、WhatsApp等自由民主的平台,乐不思蜀地投奔“盗窃美国人隐私”、“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TikTok,从制度自信的角度来说,未必是对美国制度的不自信,但也是对中国制度的不反对。
近日来,小红书在五眼国家跃升到下载量榜首,这里当然有“TikTok难民”对关停TikTok的抗议,也有他们终于跨越进入“虚拟中国”的心理坎的因素。TikTok还是“来自中国、面向美国”的社交平台,小红书就是“来自中国、面向中国”的社交平台,除了海外留学生,可能从来都没有想过会有来自欧美的“泼天的流量”。对于“TikTok难民”来说,中国软件的坎早就跨过了,但“虚拟中国”的坎还是要到小红书时刻才跨过,而且是不惜操起机翻拐杖的跨过。
“我们的政府一直在说中国在窃取我们的数据,所以TikTok需要被禁掉。但我们想说,和美国比起来,我们更信任中国拿到我们的数据,这里是我的数据,来,中国拿走吧。”这里当然有对美国封杀Tiktok的抗议,但更有对中国的放下心理戒备。比如说,没人会对明知的网络诈骗这样说。
这是对美国制度不自信的开始吗?不知道,但神权是在真相面前瓦解的,叛教者具有最大的破坏力。
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大选中社交平台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只是在2016年和2024年两次颠覆了主流媒体的导向而已。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不信任主流媒体了。不奇怪,调查表明,在2016年大选中,96%的新闻记者捐助希拉里·克林顿,2024年没有数据,但多数新闻记者支持卡马拉·哈里斯应该不奇怪。他们的报道中立性很难不受质疑。美国人生活在美国,看到、触摸到真实的美国,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和互铸认知,主流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小,这就是近些年大选“越来越离谱”的原因。
相信如果在美国媒体人里就对中美叙事的投票,也是96%的一边倒偏向美国。美国人对中国“警察国家、民不聊生”的刻板印象与与主流媒体分不开。
TikTok被封杀打破了美国人对于言论自由和制度自信的迷信,小红书则打开了美国人(还有更多的人)认识中国的窗,最终分享、互铸对中国的认知。这不是从高铁、六代机等宏大叙事开始的,而是从日常的柴米油盐酱醋的“对账”开始的。尼克松运用政治家的智慧在“厨房辩论”里巧妙地用洗衣机、冰箱来论证美国的制度优越,中国的小红族们通过普通人的直觉、智慧、情感和需求做到了同样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小红族们不需要寻找,不需要编,不需要装,实例就在身边。真实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
有意思的是,“Tiktok难民”里什么人都有,从学生到家庭主妇,从打工族到警察、消防队员,甚至还有军人。他们不是精英,他们来自真正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能在小红书里呆多久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他们能从小红书里得到什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小红书,是更加有意思的问题。最有意思的问题,则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美国的社交媒体和社会心态。
应该记住,“Tiktok族”打败“不屑Tiktok”族或许是美国政治生态最大的深层变化。这里,“Tiktok族”是广义的草根族,而“不屑Tiktok族”则是广义的“老成持重”和高知、精英之流。早就说过,特朗普vs哈里斯是草根vs精英的较量,超过两党党争。
“泼天的流量”对小红书既可以是飞来财富,也可以是飞来横祸。小红书要在惊涛骇浪里不翻船,需要维持“内外无别”,但又要“有所管理”。社区规矩还是要有的,违反中国法律的事情还是不能容许。最重要的是,小红书应该保持生活、餐饮、旅游的“平民特色”,避免政治化。这很难,但不是不可能的。
“Tiktok难民”可能会有所不习惯,这不要紧,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规矩,难民更要守庇护地的规矩。就现在来看,上“猫税”、晒娃、对账、互相做作业都挺好;旅游可以是下一个热点,这本来就是小红书的本色。
从北京奥运时代开始,中国就苦恼于如何拿到话语权。中国不需要对全世界事物的话语权,只需要对中国事务的话语权。但官方的外宣总是效果不好,孔子学院也问题多多。留学生、移民改变了很多,又改变得不够多。“小红书时刻”是难得的机会,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中国也说了很多年制度自信了,是时候展现这种制度自信了。门窗打开了,肯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打就是了。现在实际上是务实方面美国在小院高墙之内,务虚则是占据了“外面的世界”;中国反过来,务实是占据了“外面的世界”,务虚反而把自己关进小院高墙了。是时候改变了。崛起就要有崛起的样子,务实和务虚都站到“外面的世界”才是真崛起。
对于美国,制度自信也像国力自信一样滑坡时,才是真正的国家安全威胁。作为“人造国家”,相聚不难,别亦不难。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说的可不只是桃花扇。
对于美国,兵败如山倒不是因为兵没了、将死了,而是因为军心散了,必胜的信心没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对美国现在有点反向围堵,但中国的目的不是打败美国,还是建立起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