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欧美的关税壁垒保护了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10:4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7-16 13:13 编辑

美国和欧洲相继推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放弃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原则,打造关税壁垒,转向保护主义。这里有两层用意:

1、保护欧美的就业
2、损害中国的发展

天要塌下来了吗?

天色无疑更加阴沉,但天塌不下来,因为对于欧美来说,贸易保护既不能达到保护就业的目的,也损害经济基本面。

以电动汽车为例。美国现在要对中国电车加100%的关税,欧盟要加50%(实际上是最多48%,为了简化起见统统算作50%)。也就是说,不算到岸价链家的差别,一辆本来价格30000美元的中国电车在美国就变60000美元,在欧洲就变45000美元。

对中国电车猛加关税是因为美国和欧洲电车的成本没法竞争,也就是说,美国和欧洲电车的成本高于中国。假定美国和欧洲电车的成本都为40000美元,加了关税后,美国电车有20000美元的利润空间,欧洲游5000美元的利润空间。两者日子都好过很多,美国更加好过。假定美国汽车工业把一半的利润空间利用起来,定价为50000美元,依然低于加关税后的中国电车,可以成功地把中国电车挤出去;欧洲电车把利润空间统统利用起来,定价45000美元,依然可能通过其他手段不让中国电车占上风。从这个意义上,关税能达到保护就业的目的。

但是有大大的但是。

首先,对于美国市场来说,本来用30000美元可以买到的电车,现在需要50000美元才能买到,首先缩小了给定购买力下的购买量,或者说本来有100万辆的销售量,现在可能降低到60-70万辆。减少的那30-40万辆的销售量就是间接的美国汽车工业的就业降低。

其次,对于花50000美元买到只值30000美元的美国电车的消费者,在购买力一定的前提下,就缩减了价值20000美元的消费,间接导致相关但非汽车工业的就业降低。

本来值30000美元的电车卖了60000万美元,拉动通胀,造成的间接消费和就业降低就不大好算了,但依然是显著的。

这些因素互相之间有重复计算,但总的影响还是降低以实物为基础的等价消费,降低各行各业的就业,连汽车工业的就业都会受到影响。这里并没有包括经济下行造成的自我递减影响。

影响还不到此为止。

同样功能的电车在美国为50000美元,在欧洲为45000美元,在世界其他地方为30000美元。这意味着把电车最终打入生产成本后,美国的生产成本高于欧洲,欧洲高于世界其他地方。除非美国和欧洲就此断绝自由贸易,美国产品的竞争力将低于欧洲,欧洲产品低于世界其他地方,间接造成产业萎缩和就业萎缩。

这其实正是欧洲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的事,保护主义使得欧洲制造业从困难走向新的困难,越来越多的产业进入萎缩,就业进入萎缩,越来越依赖保护主义保护剩余的产业和就业,陷入恶性循环。

美国由于竞争力尚且良好,在过去几十年里大体维持自由贸易,直到中国制造打破了美国的地缘保护。

欧洲制造成本本来就至少不低于美国,加上海运成本,在美国市场没有竞争力。美国制造的成本和海运成本在海外没有优势,但美国市场足够大,自娱自乐就足够养活了。但中国制造的成本太低了,海运成本也在迅速降低,使得本来只有美国就地制造、就地消费的产品也被中国产品挤占了。

关税壁垒极大恶化美国和欧洲本来就不乐观的竞争力,使得美国和欧洲的综合再工业化彻底走进死路。

美国和欧洲现在只敢玩供应链去中国化,把对中国的进口依赖转移为对东南亚、印度、南美等“友好国家”的进口依赖。美国和欧洲忍不住要迫使这些国家也在供应链中去中国化,但不管是施加者还是被施加者,他们根本做不到。美国和欧洲因为进口刚需而不能真正“惩罚”这些间接的中国供应链,全球南方在可预见的将来自己是没有能力打通供应链的。

所有贸易数据都表明,美国和欧洲从中国的直接进口在降低,但中国制造借道全球南方的间接进口在增加。中国出口的总量增加超过了接到全球南方的出口增量,还要加上以全球南方为终端的出口,这里又分为直接消费和capital goods。这个capital goods不大好翻译,主要指用于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设备、设施、技术等。

且不说中国还在借贸易增长继续发展,全球南方本来就低的劳动力价格加上中国进口的低成本,使得成本可持续地大幅低低于美国和欧洲,使得欧美的任何最终再工业化不再可能。

这里还必须加上中国贸易反制的影响。

美国和欧洲还是有先进产业的,其产品也是中国需要的。但美国和欧洲出于政治目的,对先进产品对华出口的限制越来越多,热衷出口的中国未必愿意买,或者同样出于政治目的而有意从其他国家购买。这也间接损害美国和欧洲的就业,还是高质量的就业。

简单地说,从电车开始的关税壁垒最终损害美国和欧洲所剩无几的竞争力,而竞争力才是就业的根本。不保护竞争力,直奔保护就业,这是本末倒置,最终是死路。

电车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这是价值高、拉动面广、就业面大的产业,是经济支柱级的产业。高价值、低就业或者只有高就业、低价值的产业并不是理想的经济支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谁都懂,但一眼看过去,首先看到的常常是毛,光鲜、值钱的也是毛,而不是皮。美国和中国打芯片战,实际上是在纠缠毛的事情,但这也是选举政治的必须,谁叫毛更加好看、引人注意呢?但电车这样的产业才是支柱产业,美国落后了,而且眼看着赶不上来了。

最关键的是,关税可以起到保护自己、扼杀对手的作用,但保护的必须是产业,而不是就业。更加具体地说,是上升段产业,而不是守成甚至下降段产业。

后进国家在赶超的时候,需要保护正在赶超的产业,彻底开放会使得先进国家的强势现行产业的压倒优势导致后进国家根本没有机会。这样的保护在产业发展起来、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的时候撤销。中国没少干这事。

先进国家则不同。先进产业不需要保护,本来就大杀四方。后进产业才需要保护,因此必然越保护越落后。

要是先进国家还是先进产业为主、后进产业占小头,这样的保护改变不了后进产业持续萎缩的趋势,但在总体上还是可持续的。要是先进国家自己停止了发展,甚至去工业化了,残存的先进产业的面越来越小,需要保护的后进产业的面越来越大,这就不可持续了。而这恰好是美国和欧洲的现状。

不是自己的“曾经先进产业”不再先进了,而是中国赶上来了,更加先进了。先进作为状态不是静止的,不进则退,不存在一步到位、一劳永逸的事。这也是美国和欧洲在拼命做的事:挡住中国的进步,使得不再进步的自己不至于落后。但这是徒劳的。

回到主题,关税壁垒保护不了就业,也对中国的损害有限。这个有限是相对的,中国肯定是受害的,但美国和欧洲受害更大。

这个话题是关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保护,其实产业之间也可以有贸易保护,这反映在“惩罚侵略性产业”vs“保护弱势产业”上,比如当前激辩的无人网约车问题。扩大到相关讨论相信也会很有意思。其实可以用同样的推理,结论或许是:产业保护也是一样,最终保护不了弱势产业和相关就业。

适者生存还真是普遍真理。要生存,就要成为适者。竞争力才是最要紧的。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36 学识 +2 收起 理由
tanis + 4 伙呆了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pcb + 4
老票 + 16 + 2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24-7-16 20:24:5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经验是关税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产业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川普的政策就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建立高壁垒,一方面又扶持旧产业而不是新产业。
    其实从产业角度来说,美国的政府能力已经不是能够和TG相提并论的,可以参见B站上关于美国芯片产业法案的相关分析。偏偏美国还有致命性的反复横跳,民主党上台扶持新产业,共和党上台扶持旧产业,旱涝急转,都是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21:59:54 | 只看该作者
    史节 发表于 2024-7-16 06:24
    中国的经验是关税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产业政策。从这个角度讲,川普的政策就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建立高 ...

    同意。关税的目的是保护产业,也因此对先进国家和后进国家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后进国家要发展先进产业,有必要通过关税首先保护产业,然后在保护中发展、突破,最终形成产业强市。中国这事干了不少。

    先进国家则不同。先进产业本来就领先,不需要保护,否则也不是先进国家了。要保护的必然是后进产业,也因此越保护越落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24-7-16 22:37:1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没工程师了。这个也许可以进口。没产业工人,这个好像没啥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7-16 22:39:55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4-7-16 08:37
    美国没工程师了。这个也许可以进口。没产业工人,这个好像没啥办法。

    需要重建的不是工程师队伍,这个做得到;产业工人队伍也做得到。需要重建的是产业文化,这个丢了就真丢了。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10:08 , Processed in 0.04408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