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报道,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进口依赖度与芯片和石油并列前三,进口依赖度达到90%,比芯片和石油还高。这成为人们的新焦虑点。* y* Q7 x4 r. z
- S6 P, m; f( y6 e$ P5 [" u3 _3 \, ]
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工具,高端科学仪器是前沿科研的必要条件。中国进口的高端科学仪器有很多来自美国,或者采用关键美国技术。在中国科研向高端全面挺进,而美国对中国的封锁越来越无底线的现在,中国高端科学仪器遭到禁运是很现实的危险,对中国前沿科研的影响不言而喻。; `; d4 ~& y- T- k
: u4 b0 J3 b. ~0 P c6 S但这其实反应了中国科研的现实:追赶为主,突破还是特例,但追赶已经非常接近最前沿了。# d+ T m0 U/ _' @; e5 Z! M
5 v" {7 u0 M) H最前沿的突破性科研需要科学家自己发明新仪器,包括对现有仪器改装,或者采用新的方法。这些都是从厂家买不来的,厂家自己也没有。厂家能提供的最高端的仪器也永远只能从最前沿后退一步,也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成熟度,可以作为商业产品提供市场。0 c+ \3 n5 w: N( D
& V+ u2 r3 }0 Q中国在中低端科学仪器方面是能够自给自足的,在品种、质量上也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不仅因为门槛较低,也因为使用数量较大。只要有足够市场,入门门槛足够低,中国制造都能白菜化。3 i# v* E7 {, P+ _8 ~! N
5 q% u( g% O% h5 P8 H
在高端仪器方面,情况就比较尴尬。市场较小,碎片化严重,更加要命的是,“蓝筹股”心态严重。这好比医用核磁共振,如果用进口设备照出来有误诊,人们的反应常常是“这东西总是有一定的误诊的”,但要是国产设备做出同样的诊断,就不一定那么宽容了。这未必是崇洋媚外,而是对已经打出牌子的厂家的信任。这种信任来之不易,是先发者优势。
" L, h# {7 O3 Q$ ?3 @& N3 c
) K# O# O& o* w+ _先发者其实也有成长中的阵痛的。但在心理上,那是行业的成长期,有阵痛难免。到先发者已经过了成长期,不再阵痛了,后来者要过自己的成长期的时候。但这是产品的成长期,就行业而言,已经时候成熟期了,用户对阵痛的忍受度就较低:能不阵痛,谁喜欢阵痛啊,耽搁不起,不就是加几个钱吗?2 I" C8 y: {! q8 r0 L( z2 p
/ o! b; X3 M( m+ I* b; B7 p% g5 C
高端科学仪器不同于一般产品,与科学前沿的联系很紧密。没有大量的手工实践,自动化就无从谈起;没有大量的反复实践,质量和可靠性就无从谈起;没有大量的应用实践,应用拓展就无从谈起。
& v1 f8 C* h5 o: @& ^1 P% l% n$ u
1 u& l, Q+ V; m( [1 m, I! _有说法用进口仪器的好处之一是“有地方问问题”,在实验中卡壳了,可以到国内外相关论坛上问问题,常会有热心人分享经验之谈,这正是中国在实践上落后西方的最好写照。
# o, \) H* F4 C9 C& k4 c: m8 ^7 W; K/ M9 l0 G0 t, f! ?8 g
落后不丢人,但先进是学不来的,是干出来的。中国科学家们正在学中干、干中学,他们积累起的足够深厚和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才是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从这里,打破依赖进口的困局从两个方向入手。! A* v* c1 i+ f+ l& P3 j0 D/ l
6 X7 i4 O+ V- H( }首先,中国科研正在向最前沿全线挺进,在此过程中,中国科学家会发明自己的新仪器,建立自己的新方法,中国的科学仪器厂家必须把持住机会,积极与学术界合作,放眼长远。这是拉平起跑线的最好机会。在此期间,只要各方真诚合作,同舟共济,成长与阵痛都是可以接受的。( d* c- h6 b4 n9 f
% w1 i% O$ ]6 l9 C4 v
其次,中国的中端科学仪器也会稳步向高端渗透,这已经在大量中国制造百试不爽了。日拱一卒,愚公移山,慢一点,但是扎实。/ ?4 \) m) T. A0 Z
6 t5 p+ k$ ~; J% d' |6 E+ E比较焦虑的是万一美国全面禁运,怎么办?% t6 [( ?" ~& g/ v- I7 W& I* ^8 m
* A, n1 s2 w5 |( c1 r0 L' e1 D
这和先进芯片制造一样,反而打破了依赖进口高端科学仪器的“蓝筹股”心理了。成长期也好,阵痛也好,该承受的,都会承受,反而是对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促进。6 ?) R* a q! H8 a, z
8 d* v& Z% |+ j0 f& k! w在帝修反封锁的年代,中国曾今有相对完整的科学仪器研制行业,但那是低水平的完整,一开放就被冲的稀里哗啦。坚持保留科学仪器行业、坚持自主发展会避免现在的尴尬吗?这和芯片、软件、计算机一样,简单说,不能,只能死守落后。开放是必要的,但开放不等于放弃自主,扎根自主的开放才是可持续的开放,否则永远有追赶中被先发者下绊子的问题。% z4 ]7 Q( h u5 ?8 L
+ f, b/ D" U- g5 T7 h3 K& _中国科学仪器也要打破“杀价才能竞争”的迷思。谷贱伤农,仪贱也伤厂商。听说有国产科学仪器竟然有按钮按下去弹不起来的事情,者肯定不是中国造不出好用的按钮的缘故。. B% D/ @9 Z& x, H. m$ w
+ B2 o* x2 H7 w在必须极端杀价才能有人购买的时候,在非关键零部件上偷工减料就是必然的,其结果是厂商和用户双输。对国产仪器的低价有合理期望,这在长远是双赢的。中国中端仪器产业的壮大也提供了有利条件,按钮、机箱、电路插板、高精度电源都是相通甚至相同的,高精度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控制、消磁室、强磁体、消音室、超低振动平台等也是一样。/ m% z) m2 x4 O ~: d; ^* j
" q1 V R6 T! N Y中国崛起是全方位的。这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大部分领域冲破马太效应的临界点,剩余的也在加速冲破。就科学仪器而言,最前沿和中端都没有多大问题,中端偏高也在被中国日拱一卒地啃下来,现在缺门的是在西方已经成熟但中国还在追赶的高端。但这个缺门是暂态的,在逐渐消失。西方不禁运,中国继续进口,缺口消失得慢一些,西方厂商得利的时间也长一点;西方禁运,中国会有短痛,但国产反而有机会冲破阵痛,加速成熟。禁运只有在远远低于马太效应临界点的时候才有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