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廣州圍攻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3: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廣州圍攻戰:#明清易代背景下的地區矛盾與沖突

#冷炮歷史

17世紀40-50年代,由明清易代所引发的戰亂席卷了整個東亞大陸。看似體量不足的滿洲八旗,竟在入關後迅速擴張,以近乎滾雪球的方式增漲數倍兵力。其中既有效忠前朝的明朝官軍,也有靠反明起家的各路義軍,甚至是一直居於基層的地方團練。但他們的真相加盟,也將自己固有的矛盾一並帶入清軍陣營。原本看似美好的願景,很快就處於蛋糕不夠分的尷尬境地。

於是,那些容易遭排擠的勢力便屢屢選擇改換門庭,並在無意中成為延長戰爭時間的主要因素。发生在1650年的廣州圍攻戰,就是這些覆雜沖突的直接產物。

#降而覆判的命運賭注

早在1644年,原本隸屬農民軍序列的李成棟便率軍投入滿清懷抱。在此之前,他的前任首領高傑選擇成為歸化明軍,為逃往南京的弘光政權充當江北屏障。但除了繼續遭受李自成和多爾袞的雙重壓迫,自己的不光彩出身也經常遭南明同僚們所鄙夷。最後慘遭叛徒出賣而死,讓副手李成棟對前明方面徹底失望。

此後的一段時間內,李成棟幾乎就成為清朝征服江南的最強馬前卒。先是在史可法鎮守的揚州城里大肆屠戮,隨後又兵不血刃的拿下南京和蘇州這兩座大城。接著與新成立的魯王政權交戰,連續攻克嘉定、松江、上海和杭州,並向南追擊進入福建境內。等到唐王的隆武政權也支撐不住,又成為進攻嶺南的前鋒部隊。雖然麾下的戰力不如正統八旗,卻足以對付那些分散部署在長江以南的地方部隊。這也讓李成棟的戰績勝率直線飆升,一度成為當時響當當的王牌將領。

但李成棟很快发現,自己的勝利越多,從手里搶蛋糕的競爭對手也數量猛增。出於盡快穩定局勢需要,多爾袞的清廷往往會留用前明官員,也順勢收編新征服區的原有武裝。同時,那些早年投誠的孔有德、耿繼茂、尚可喜與吳三桂,也因各自的優勢而更易獲得至高待遇。加上明朝本來就後來人留下一套龐大的士大夫文官班底,就讓農民軍出生的他們很難再獲得更多收益。長此以往,不免在心中積累怨恨,並因南下戰績而變得忘乎所以。

1648年,李成棟決定為自己的最終定位而再度冒險,與原屬左良玉派系的金聲桓一同倒戈南明。前者已是坐鎮珠江三角洲的廣東提督,後者則是鎮守南昌的江西總兵。兩人的突然发難,也讓逃跑皇帝朱由榔的永歷政權獲得了一絲光明。但清軍很快就從北京派來主力,沿著前明漕運所倚重的大運河樞紐南下,逼的江西方面無力招架。無可奈何的李成棟便率軍北上馳援,卻同樣因作戰不利而被困城中。最後在突圍中失去控制,墜馬淹死在附近的河里。

#兩極分化的站隊選擇

雖然李成棟已經戰死,但由他留下的農民軍班底和陸續收編的人員卻還有數萬之眾。除了部分北上兵馬繼續在江西南部設防,余下的大部分隨副手杜永和一起駐紮廣州。清廷也為整治這些兩面三刀的二五仔,從北方腹地派出堪稱漢軍精銳的尚可喜與耿精忠。讓他們各率不少於20000人的部眾,千里迢迢的趕往南方前沿。

相比精於騎兵作戰的吳三桂和李成棟,更早投誠的尚可喜與耿繼茂都為水師出生,又有運用重裝炮兵的經驗。恰巧長江以南的戰場,則多為山地水網交錯的覆雜地形,需要指揮官有處理覆雜問題的能力。所以當這兩支人馬合力抵達江西,就迅速將堵在當面的南明軍一掃而空。然後又從韶關方向沖入嶺南,嚇得永歷皇帝直接向西奔逃。留在沿海的廣州駐軍則無此幸運,只能呆在原地準備進行殊死戰鬥。

1650年1月,一路不斷接受投降的清軍已逼近廣州城郊。在確認杜永和不會輕易投降後,便立即著手準備強攻。但因對方當初只用7個騎兵就搞定一切,不免對城市的防禦有些掉以輕心,只讓士兵用梯子攀爬前進。結果撞上了抵抗意志較強的前農民軍主力和一小隊來自澳門的葡萄牙傭兵,結果很快就因接連挫敗而不得不叫停行動。事實上,前明雖然沒有對廣州的防務太花心思,卻也為其配置了符合省區首府級別的城墻。加之府庫里的大堆儲備物資和守軍對日後下場的自知之明,自然讓習慣打順風仗的清軍難以適應。

不過,見慣大場面的兩位藩王也很快找到應對之策。他們主動放棄了隨意強攻,轉而讓士兵在廣州的外圍構築壕溝和土墻。只要上述工作完成,那麽守軍的大部分外來供給就將被硬生切斷。同時不忘分兵加強外側部署,以防其他南明援軍的突然來襲。最後就是動用軍中的軍械工匠,就地取材的趕造紅衣大炮。由於南下時就帶上了全軍士卒的家屬和全套後勤體系,所以根本不擔心在陌生環境下引发補給困難或思鄉之苦。

此外,廣東本地基層的選擇,也對戰爭進程有著相當影響。作為中央直屬大城的廣州,居民多為外來官宦與武人後裔,和周遭的世界不免有著相當隔閡。杜永和的鐵桿主力又是來自河南等地的義軍殘部,當然會更加追崇領袖而不顧其他因素。這也是廣州城在反正後能堅持許久的原因。但周遭的東莞、佛山等地就大為不同,許多地方團練甚至在前些年還與李成棟大打出手。即便對方宣布重回明朝立場,也難以獲得他們的好感和支持。至於距離更遠的潮汕或雷州等地,也不會願意被外來戶們綁上戰車。這層容易被後人所忽略的因素,也是清軍得以從容圍攻廣州的有利條件。

於是,尚可喜等人一面督促圍城工事的建造,並靠威逼利誘等手段在當地招攬幫手。當年4月,長期活躍在珠江口的紅旗幫海盜就宣布投誠。他們用手里的125艘大小船只,迅速堵住了廣州南面的所有水路交通。前明官方的水師則因規模渺小而無力阻擋,在被幹掉9艘戰船後就退出了歷史記載。先前還同情南明的澳門,也因本國外交政策的轉變而不再積極支援。最後是惠州、潮州等地方州縣的投誠或陷落,讓當地的南明控制區被迅速壓縮到廣州城內。

#毫無意外的陷落

1650年的9月,清軍已大體完成了對廣州发動致命一擊的全部準備。尚可喜通過調撥和就地鑄造等手段,湊出了73門威力可觀的紅衣大炮,以及非常充足的炮彈與火藥。從珠江口招募的2200名水勇也陸續到位,使用圍城期間趕制的119艘小船加強南部封鎖。

為幫助岌岌可危的廣州,以嶺南西部為主基地的永歷政權也曾嘗試发兵出擊。但無論是對清遠的陸戰襲擊,還是沖到三水一帶的艦船,都被嚴陣以待的圍攻者所打退。遠在肇慶的官府再也拿不出更多增援,只能默認廣州城的最終陷落。

到當年的11月初,準備妥當的清軍炮兵開始向守軍发難。鑒於明朝的城防系統從未考慮對付類似強度沖擊,不免在超越自身時代的武器面前迅速落敗。先是被集中火力的清軍在西北角轟出一個缺口,次日又被再接再厲的擴大到120多米。全城的防禦隨即崩潰,只能找各種手段為自己求得生路。入城的圍攻者也毫不含糊,對沿途遇到的對手一律大肆砍殺,制造了王朝易代階段的又一慘案。

杜勇和則收拾殘兵,用早已準備好的大量船只突圍,最終與嫡系一起退往海南。倘若當初就利用這些資源爭奪河道,或許戰役的進程還會有其他變數。但農民軍出生的固有局限,還是影響了主帥本人的想象上限。逃出生天的善終,已經是他們可以獲取的最好結局。

由於廣州的陷落,先前在兩朝間不斷易手的嶺南,被最終定格到清廷治下。加上廣西首府桂林的同年丟失,整個南明永歷政權的核心區域即遭摧毀。此後的他們,將很難找尋到類似的合格根據地,失去了繼續同清軍對峙叫板的能力。

此外,近在咫尺的澳門也將雙方的勝敗結局報告給了全世界,從而促成了外交對大清王朝的認同心理。這讓廣州的遭遇,成為是遠東當年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一場大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8-26 13:22: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20-8-27 08: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 17:51 , Processed in 0.03750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