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李家钰的认识一向不算太多,只知道他是四川割据混战时期的一路诸侯,军官系(川军中一个派系)的首领;后来领兵出省参加抗战,于战争后期牺牲于河南战场,时任第三十六集团军的总司令,是抗战中阵亡的国军将领里军职最高者之一。李部在川军中本是一个相对小一些的集团,出川抗战后的战绩也并不抢眼,所以对其关注不多,只是敬仰李家钰为国捐躯,知道他是抗日烈士。不过前几天在本坛看了一篇日志,里面转述马励武将军的说法,指李家钰将军其实不是死在日本人枪下的。马励武的爆料,其实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只不过在我是第一次看到,和写日志的同学一样,感到很惊奇,李家钰一直好好当着抗日烈士,怎么突然之间却变成被民团打死的呢?这就引起我探一探究竟的欲望来。
' l# w4 d! T1 W/ S" d
; Y: z% r3 y9 [' A& Z ~+ `先来看看马励武是怎么说的吧:当日寇迅速地攻占了郑州、洛阳,继而攻占了叶县、临汝这些要地之后,……溃不成军的汤恩伯部,便在山区里乱窜,……当时,豫西土皇帝别庭芳遗留的武装力景,以“地方自治”、“守望联防”为名,纠合地方人民,袭击汤军。由于汤军自溃乱之后,纪律荡然,人民恨之入骨,这样就被地主豪绅武力头目所利用。……汤军各部已成惊弓之鸟,溃乱的部队也闹不清情况,只要一闻枪声,即以为日寇追到或挡住了去路,甚至在一声吆喝之下,就相率缴械逃命。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就是这样在豫西被乱枪打死的……汤恩伯的卫队也被如此缴了械,指挥全军的电台同时丢失,汤本人化装伙夫才逃了出来。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所率的总部直属部队,被地方团队包围在一个土寨中缴了械,损失很大。. U0 ] ^4 a8 s" o& \3 [4 n
* J, T7 ?9 q2 C D1 O
马励武是汤恩伯部的军长,那一次战役的亲历者,他来曝光家丑,说汤部的状况,自然算第一手资料。但是关于李家钰的死状,是不是一手呢?要知道马励武虽然当时跟李家钰同在第一战区,平时却是桥归桥路归路,不在一个系统的。马励武的说法,上下文看,通篇是在讲汤恩伯部的状况,是不是李家钰部在战役中划归汤恩伯指挥了呢?汤恩伯是第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这当然是可能的。
0 V$ u0 |5 ?7 m: s8 y8 S: l$ H4 P/ Z6 w+ [0 g
于是就去查一查。结果疑问就来了。根据史料,当时第一战区下面的部队形成两个战略集团,亦称豫中集团和豫西集团,豫中集团(第十五集团军、第十九集团军、第二十八集团军和第三十一集团军)由第一战区的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指挥,指挥中心是在叶县;豫西集团(第四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第三十六集团军和第三十九集团军)由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直接指挥,指挥中心在洛阳。马励武的第二十九军属于豫中集团,一度因保卫洛阳的需要调走,但前脚蒋鼎文调,后脚汤恩伯向蒋介石告状,立刻又要了回去。6 U* x4 j; U. _" h! a) x
3 z% t7 F9 B9 n* E顺便说一句,蒋鼎文和汤恩伯虽然都是中央系的大将,互相却是不和的,所以战后陈诚说第一战区除军政不和、军民不和、官兵不和之外,将帅不和,两个集团之间缺乏配合,也是造成大败的一个原因。而马励武,既是汤恩伯的长期部下,又和蒋鼎文有师生关系,加上因为没有做成主力第十三军的军长,对汤恩伯已经有所不满,所以蒋老师一调二十九军,汤恩伯自然就怕黄鹤一去不回头了。而李家钰率领的第三十六集团军,则一直是属于豫西集团的,从来没有划归汤恩伯指挥。这个集团军一共有三个军,但只有四十七军是李家钰的子弟兵,陈铁的十四军是卫立煌的旧部,十七军则是陕西老牌军阀高桂滋的家务。
; c: s! B$ A( X e
* g4 ~' N) }5 T& \豫中集团和豫西集团各有防守区域,战败撤退时怎么样了呢?有没有挤到一起去呢?从有关史料来看,还是桥归桥路归路。汤恩伯指挥的豫中集团,是由临汝、登封、禹县、叶县一带向西南撤退的,终进入伏牛山地区,而途中很多部队都曾在嵩山一带打转,其中就有马励武的第二十九军,其在禹县受击后就曾在嵩山躲避。这些情况,无疑跟马的说法都是对得上号的。至于马励武所说豫西土皇帝别庭芳,他其实是宛属十三县的民团首领,权力中心在内乡县,但名义上的指挥部在南阳。别庭芳死后继续统领河南第六区自卫军的是他的族侄,照旧驻南阳;内乡县民团则由另外一个副手接替指挥,人称刘司令;至于别廷芳的儿子,因为能力有限,根据他老子的遗嘱,仍然留任内乡县第二团的团长。" q, Y0 @- F/ Y7 W
: L E3 {- B# ^3 p
十三县联防势力范围的北界,确实是跟汤恩伯集团防区及撤退区域的南界有不少交集的,内乡县民团的刘司令,抗战后就曾搞过一个伏牛山九县的联防。所以马军长怀疑是别氏遗留的势力搞他们一把,还是说得过去的,不过民团的上层,还不至于公开与国军冲突,汤总司令逃到伏牛山时,内乡县民团的刘司令还专门跑了好多路去隔壁县迎接,好听话说了几萝筐,汤恩伯也没有怎样他,刘司令当土皇帝一直当到死。 c. \ A9 ]/ b
8 V# o& y# R0 _% _# `1 P
不过豫西集团的情况,就更马军长讲话的背景不太碰得上了。他们战败后,是向西北方向撤退的,进入豫西山区,即北界黄南沿洛水的一个区域,换言之,是在伏牛山地区以北,并没有与汤部在一起。具体到李家钰部,其防守作战及撤退地区是在新安县、渑池县、宜阳县、陕县等境内,这个,当然就跟别氏势力范围不搭界了。那么,豫西集团在撤退中有没有遇上军民关系的问题呢?也有的,根据李家钰参谋长的回忆,李家钰在撤退途中接到过第四集团军第九十六军军长的一封信,告知该部遭到民团攻击的情况;后来遇上第三十九集团军新八军军长,得知他们在渑池也受到攻击。而三十六集团军自己也有类似经历,总部的行李队,在撤退一开始就曾遭到抢劫。李家钰在死前曾有一电报给蒋介石和蒋鼎文,内有军粮匮乏、民情刁捍等语,可见也是很困难。( B) X/ y. o! P) P. i
8 V X# Y; ]" Z W) e) B' i$ {
但是,李家钰是不是民团打死的呢?这个,看来还是问题。李部田参谋有个说法:“敌人居高临下,……李家钰当即被击中阵亡。正在近距离的激战中,第四十七军特务营赶到高地,姓袁的营长(湖南人)看见敌人多穿便衣,……用杵路棍挑起雨衣,还向敌人喊话:‘不要弄错了!’话音未落,一排机枪扫射,把他两脚打断,他咬紧牙关滚下高地,才向军长报告战情……必须强调的是:这次战斗,日军多数化装为河北民军,曾谣传‘李家钰是老百姓打死的’。为了澄清事实,特追记于此,以供参考。” & P& `5 B; P$ C4 I, \. {
' X: f; f$ i7 p6 ]似乎意在解释,为啥有谣传。也未必有必要,事实上,李家钰未必就是被便衣日军打死的了,李家钰的参谋长对撤退的过程有比较详尽的回忆,根据他的回忆,当天他与李家钰在特务营一个连的护卫下,走在四十七军大队的前边。总部自己也有一个前卫小队,由一个上校带领,侦查前进,结果上校拆烂污,还是首长们自己发现两边高地上有状况,就派身边的一个侦察兵去看看谁在上边,一小会就跑回来了,说是日本人,都戴着钢盔,于是首长们赶紧跑,可惜已经来不及了,警卫部队也没有或没能组织有效掩护,参谋长被抓了俘虏,好在情况比较乱,不久就逃了出来,还没有回到自己部队,先遇上三十九集团军高总司令,高总就告诉他,你们李总被打死了。高总说,那些日本人是追着他来的,但是他带着战斗部队,爬上山头蹲着,并且在山上看见李总他们在下面走。日本人弄不上他,就越过去,结果截住了三十六集团军总部。
$ Q- ~ g+ L( [0 J3 P4 n
9 ?& z% r! @3 R8 n参谋长回自己部队后,又找李家钰的弟弟打听,李家钰的弟弟在四十七军当师长,那天走在总部的后面,他告诉参谋长,那天听见前面打起来,就赶紧上来,可惜都已经晚了,跟随总部行军的一个军属,带伤跑了出来,告诉他们看见李家钰中弹了,于是根据她指点的方向,派兵去把李家钰的遗体抢下来了,中了两颗子弹,还有一个弹片。那里已经是陕县的地界了,叫秦家坡。; G' e' n3 N, c- a5 i% t/ ~
9 e+ j3 x8 z1 P5 V6 W8 |2 i' [% i
马军长怎么会有前面一说?现在查不清楚了,或许两边隔膜,误听误传;不过既然是大批判汤部,怎么真要点名时,拿一个外路人来顶呢?大概汤部里朋友多?总之是搞不清楚了。当时的情况也确实非常混乱,三十六集团军撤退时,确实与地方上的势力有冲突,也遇上过换上便衣的日军,李家钰遇上的,看来是日军了,而且是军装的可能性比较大了。李家钰系死在日军的枪弹之下,恐怕没有多大疑问,不能因为马军长的一句话而轻易改变。当然有讲战斗故事的,说李将军身先士卒冲上去,结果以身殉国云云,又或者,中弹之后还要写作战命令,就只能……当故事听听了,从我所读的情况看,李家钰遇难,运气是一个好大的因素,唯该部撤退的组织与指挥,实在也算不上高明,但既然是死在抗日战场上的,烈士总是当得起的。
8 ?2 E/ J! S( E+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