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樱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0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3-26 22:01:54 | 只看该作者
武大樱花是从日本引进的,但日本樱花还是从中国引进的[color=rgba(0, 0, 0, 0.3)]From [color=rgba(0, 0, 0, 0.3)]马少华2018 [url=]历史客栈2018[/url] [color=rgba(0, 0, 0, 0.3)]Today
这几天,一个关于武汉大学男子穿和服赏樱花被打的视频火了。

3月24日,两名男子想要进入武汉大学赏樱花,其中一名男子身穿休闲服,另一名男子则身穿疑似日本和服,当两人要进入学校时,遭到学校保安的阻止,但两人不听劝阻,随即与保安发生肢体冲突。

结果,两名男子被保安按倒在地,这才表明自己的身份是学生,穿的也不是和服,而是唐代的吴服。这件事因为触动了民族情绪,闹得沸沸扬扬。


大家都知道武大樱花是从日本引进的,但实际上,樱花并不是日本原产的,而是从中国引进过去的。

根据日本的权威著作《樱花鉴》记载,樱花原产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后来被人工栽培,逐步传到中国的长江流域、云贵川。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中国的宫苑内已就开始栽培樱花,南北朝刘宋的名臣王僧达有诗云:“初樱动时艳,擅藻灼辉芳。缃叶未开蕾,红花已发光。”描写的就是一种红色樱花的早花品种。

到了唐朝时,樱花已经普及到了私家花园,白居易有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特别是到了盛唐,樱花已经从廊庑宫院到民舍田间随处可见,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就是写照:“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苍垂扬岸。樱花烂漫几多时?柳绿桃红两未知。劝君莫问芳菲节,故园风雨正凄其。”


唐朝孟诜所著的《食疗本草》,也有樱花的记载,宋朝的成都郡丞何耕,也对垂枝早樱进行过详尽描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证据:“本大实小,其熟猥多鲜红可爱。其苦不可食,虽鸟雀亦弃之。”

到了明朝,樱花诗也不少,比如“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垂枝早樱的记载。清代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冬海棠,就是冬樱花,现在仍然大量存在于云南的南部石屏、建水、元江等地。

唐朝时,中国国力强盛,万国来朝,日本仰慕中华文化,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正是这些遣唐使将樱花带回了日本。可以说,中国栽种樱花的历史比日本早了一千多年。

在日本奈良时代(710年至794年),说到花,只是单指桃花,直到樱花传到日本后,樱花才成为日本花的主角。因为日本的几位天皇都非常喜欢樱花,当时的赏樱是日本权贵间非常流行的雅事,9世纪时,嵯峨天皇主持了第一次赏樱大会,后来丰臣秀吉在醍醐寺的赏花会,更是因豪侈华丽而名标史册。

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至1868年),樱花逐渐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了一种民间传统风俗。


现在,日本官方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祭”。日本人喜欢樱花,认为樱花活着时非常绚烂,凋落时不污不染,象征着武士道绚烂而短暂的美学,被日本人尊称为“日本精神”。

由于樱花在日本流传很广,于是就出现了一种传说:在很久之前,日本有一位名叫“木花开耶姬”(意为樱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这位仙女从冲绳出发,经九州、关西、关东等地,在次年5月到达北海道,途中,仙女将一种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花朵撒遍每一个角落。为了纪念这位仙女,日本人就将这种花命名为“樱花”,日本也因此成为“樱花之国”。

日本并没有法定的国花,一般来说有两个重要的象征,一个是皇室专用的菊花,另一个就是日本民众认可的樱花。

樱花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长,但由于日本人对樱花极度喜爱,而且培育出了世界上最冠绝的品种,数量又最多,所以日本樱花最为出名,再加上日本人给樱花赋予了所谓的“日本精神”,所以樱花也就成了日本的象征。

现在中国著名的“武大樱花”,其实跟日本也脱离不了关系。


1938年,武汉被日军攻陷,日军把华中派遣军的司令部驻在武汉大学珞珈山。第二年,为了慰藉日军的思乡之情,日本人从日本将樱花引种到武汉大学的老斋舍前,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虽然樱花是日寇在占领武汉时种植的,但是宽容的中国人认为罪在日军,而不在樱花,所以并没有将这些樱花铲除掉。要是换了韩国,这些樱花恐怕是一株也留不下来的。

到了1972年,中日建交,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又把樱花当作礼物送给周总理。周总理决定把其中50株大山樱转赠给武汉大学栽种,意在提醒后人铭记历史,同时也提醒日本人:中国人不会忘记历史。

经过多年的培育,珞珈山的樱花如今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每年都引得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成为武汉大学的文化传统和地标特色。


尽管武大和武汉市现在并不把珞珈山的樱花视为当年的侵略见证,但是作为一座高等学府,更应该是一个爱国教育场所,因此,武大从2002年开始,就规定不能穿和服进入校园赏樱花。

这个规定无疑是正确的,毕竟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并不遥远,公然穿和服去武大赏樱花,其行为和穿鬼子军装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的性质一样,是非常可耻的行为。

至于那个被打的学生,事后声称自己穿的是唐代的吴服,只是跟日本的和服很像,所以才引起了误会。但据专家介绍,汉族传统服饰虽然形制不断演变,但与和服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以袖子为例,汉服袖子较长且宽大,能够覆盖整个手掌,铺开后呈梯形。

从视频上可以判断,当事人所穿的衣服,可以说至少不是传统规制的汉服,至于到底是不是和服,保安是没办法分辨的,再加上当事人没有进行预约,而是强闯校门,保安予以制止,也是理所应当的。

现在还不好评判这个学生这么做是出于什么目的,但他完全有能力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只能说,不忘历史是对祖辈最起码的尊重,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有趣味、有思维、有品位的“三味”历史,请关注微信公众号:mashaohua1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9-3-27 01:01:2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这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6 09:31 , Processed in 0.03678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