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6-27 14:41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1-7-14 21:08 编辑 + R+ z& x8 u. L* g8 @# O
3 P; @% \ E8 C* ^+ _前面几个帖子主要说了一下我对中国农业的看法。这后面是对世界和中国经济周期的认识, 主要的观点是:( P4 H: t* H$ v. V* J ^; r
( \7 V Z2 P9 `3 \4 O
1)美英及其所代表的英格鲁-美利坚经济体系,凭借建立在高科技信息产业基础上的国际金融和物流体系,已经全面超越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1 b" x9 A0 H8 X2)美英在新经济中遭遇的麻烦,其经济代价会传导到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原因,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必然成为替罪羔羊。中国能否在危机中和平崛起,取决于策略的选择。
+ W$ U9 g5 r! i' @; R- \" J( F7 R' `: ~+ _" \6 `* l
以上并非什么新观点,比如说,去年十月金融危机起始,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在欧美峰会中重点攻击的,就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欧美日领导人在G8峰会上共同探讨的,也是如何重整国际资本体系、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A5 W* b0 V' k# D+ y- E+ H) k
# g B! V, @. G4 U而近日英国首相首相布朗的主要智囊,英国学校和家庭事务大臣埃德·鲍尔斯(Ed Balls)重新提出警惕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大陆复活的警告。他表示,英国目前所遭受的经济困境可能是10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而经济衰退可能会让上世纪30年代出现的法西斯主义政治“复活”。$ B |6 r1 t8 J, h0 C5 k; ?/ q
' H" c1 T5 S3 ]这些言论都表明,冷战后世界经济矛盾的焦点,实际上是英格鲁-美利坚模式和欧洲大陆模式的竞争。4 {$ `- D7 O! s7 ?! A
$ b3 {4 ^. d6 Z. k! D8 V/ t就好象一场足球赛:上半场,德法日意凭借大刀阔斧的进攻(制造业)一球领先;下半场美英加澳爱凭细腻的脚法和配合(高科技投资)搬回一球;现在是加时赛,欧洲队教练(欧盟委员会)见丢了中场控制权,大旗一挥,换了新球员东欧上场。美英大喝一声,来得正好,一声呼哨,只见候补席上闪出两条彪形大汉,中印加入混战。
6 F+ d$ t5 \5 i
8 V u+ Y) a* l* V而中国是这场混战中最大的受益者,上半场跟欧洲队,虽然只是板凳队员却学到了技术,下半场却突然转会到了英美队,一举成了场上主力。
9 S$ A9 V4 ~/ t0 W) D; ~# b
5 a8 d0 t4 I- _, U2 y' ~# {6 T现在的形势几乎成了一边倒,但是,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最后战况如何,天知道。0 @+ V$ H, J: ?7 Q" l
# l& l( Y: K& U6 i; w9 T/ K
我们讨论这些国际问题,是为了更清楚地思考中国的问题。我们先从分析中国现行政策的理论脉络开始:! e+ m% G0 E2 ], D7 d9 t$ I( o
5 b) c9 |+ C! c" t中国主流社会的经济观点无非是被两个学派把持着。第一个就是依附财政部(税务总局)体系的所谓新凯恩斯主义者。1 b9 q G3 M0 y8 }1 G2 Y5 C1 J
其实,他们哪里是凯恩斯主义者,有些连通论都没有读过,其实就是80年代市场化改革中失败的国家主义者改头换面而来的。
+ s! ]2 I! e2 x& N* S. u3 V中国的凯恩斯主义者开口危机闭口萧条,鼓吹市场会失灵所以没有国家干预不行:# T/ J$ f8 K3 V( R ^
经济危机来源于贫富分化,贫富差距加大是因为政府没有杀富济贫;4 X8 V3 ^+ E4 x8 O* V* u
国家强大来源于持续增长的(中央)税收收入;" Z3 U. E4 h3 d) T; B
约束地方主义,中央必须加强集权;
\0 ?6 A r$ L; {" Q4 s要想救国,没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行。% z" ^" r/ F' u0 E* [+ g( E8 S2 N
5 \; E& D5 J; d# E% B# Y' p1 |' e( D
为了区别于经典凯恩斯主义者,他们把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改成了积极财政政策,好象这个世界上还有消极的财政政策,从这点就知道是帮**不通的东西。这些人在2007年金人庆下台后,曾经偃旗息鼓了一段时间,后来中国股市暴跌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他们以爱国者的姿态,又重回了舆论中心。所以,我们看到规模庞大的基建项目出台,从已经在萎缩的经济中抽血来供养那些周转困难的国有大企业。你以为这些国有大企业会把钱花出来吗?别忘记了,他们和国有银行一样在流动性陷阱里面。8 J6 C) k& e7 [( J+ x
1 ^# j# r' U2 P: Q' c L9 ^. a) w第二个是依附在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所谓货币主义者。 ~: o5 Z# I: E7 a& c& _* G
i3 U3 U( W7 j( s- P
这些人和芝加哥学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崇尚无管制的自由市场经济,纯粹地以货币供给量来调控经济。在朱鎔基的时代这些人得到极大重用,搞得风生水起。朱下台后,新的金融管理当局为了体现政绩,对货币供应采取了极为放纵的态度,M2几乎每年以18%的速度上升。这种政策在旺盛的外贸和节节胜利的股市中得到了舆论支持,又有美国不败神话格林斯潘作为榜样,立刻成为了主流。以至于国内几乎没有了反对意见,中国的经济周期好象一下子就消失了。
1 v: q8 |- Z9 c& j' n# T% `6 O
" X( M& L# L7 r- g" |% @所以,到了2008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中央几乎没有太成熟地考虑,就接纳了一贯成功的货币主义的建议:紧缩银根。
- `. Y+ d7 R5 ~$ N中国金融有病,病根实际上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在一个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国家里,盲目学习和运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的货币政策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国的金融部门占GDP不过4%左右,而在英美则是将近10%;相反,制造业在中国GDP中大概占50%,而在英美只有20%左右。从金融深化的角度来说,中国更无法和和英美这样的金融帝国相提并论。
4 k% @! ~8 `5 g
# A. D' _ O& O中国制造业在2006年就因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开始下滑。到了2008年,逐渐僵化的劳动力市场使中国的生产部门更是雪上加霜。因此,货币主义的这些不对症的药方立刻就带来通货紧缩,货币主义者的好运气走到了尽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重新开始扩张来注入流动性已经为时已晚,因为理性的中国人也开始了持币观望。于是,2008年末中国的消费疲软,股市低迷,到了2009年1月份,出口相对去年同期下降了17.5%,进口更是下降了43%之多。单纯的货币政策是不能挽救中国的经济的。
* j; _; X) x. |. ~2 _. Q) o+ W/ M+ m& m: ~- s @
所以,小虎反对中国所谓的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救市方案。
/ N4 E* K; W7 s4 y0 J/ e+ [2 e
4 Q2 a6 H9 ?0 ]因为这两个主义,在经济历史上是矛盾的,现在放在一起本来就是财政部和央行矛盾无法协调的产物。指望这种混合的杂种政策来帮助中国来适应复杂的国际环境,还不如随便叫个经济系一年级的学生来干的好。两个主义,不如没有主义。3 f& k, T0 p6 G' p, h x n2 I
5 W' f9 V/ P7 H3 p% l# E中国经济现在的主要问题在生产和消费领域,而不是单纯的财政或金融问题。我们用英美对付虚拟经济危机的方法来治理实体经济的问题,无疑于缘木求鱼。这种纯粹为了扩张部门权力的政策可以顺利出台,而哪些所谓的中国经济学家没有一个敢提出异议。根本的原因就是民众的恐慌情绪,那些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的长篇大论是干什么用的,就是铺平舆论煽动恐慌的。6 W" G A5 I; H P
$ Z" e" n" F3 {9 V' ~
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恐慌中,歇斯底里的人群才会接受任何救市政策,不管代价多大,哪怕我死了以后洪水滔天。
* G" S* l: g, i- G
! P( u! x2 \- K7 B' h; P- C% h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