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兴困局与若干迷思(五,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21:3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科研体制问题更大。受到苏联影响,中国科研体制三管齐下:大学、科学院-研究院-设计院、公司研发,但三家的作用和分工很混乱。

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是不同的。前者注重科学探索,成果在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后者在于具体的产品和工艺及其预研。现在的问题是在体制混乱、鱼龙混杂。

在下海大潮下,大学、院所一齐向钱看,大力争抢有实际背景的科研项目。与其说这是推动科研、科研为生产服务,不如说是变现、圈钱分红的快捷办法,而科研的初衷、结果只是副产品。

基础科研与应用科研是有区别的。基础科研不应该背上功利性的负担,这是纯探索性的。既然是探索,就有可能淘到金,也有可能两手空空。这不仅对项目如此,对个人也是如此。科研是可以发财的,但为了发财搞科研,这是入错了门。这也决定了基础科研不适合遍地开花,即使广种薄收,这也是相对较小的一片田野。

应用科研则是以商业化的成果为目的的,必须是功利性的。大学不是不可以介入应用科研,但成功是有条件的。在不需要工业界合作、大学可以独立研发出具有近期商业化前景的东西的时候,大学自己搞应用科研是可行的,比如一些催化剂、药品、新概念软件等,一些教授在取得初步成果后,跳出大学单干,这是很多新兴产业的起点。

对于更多的已经产业化的领域来说,应用科研需要与工业界合作,但大学与工业界不同的目的使得这种说起来强强联手、实际上南辕北辙的合作经常不欢而散。大学是要出成果的,一般以公开的论文、会议报告等形式发表,基本要求是首创、新颖,这也是学术界个人升职、评比的标准。工业界的目的是解决具体的问题,不仅没有首创、新颖的要求,用成熟方法解决还有更加可靠、易于技术保障的好处。更重要的是,凡是涉及盈利和技术机密,工业界坚决拒绝公开关键数据。事实上,即使有保密协议和不能公开,工业界对大学能公开多少数据都是一个问题,很少有倾其所有的情况,而很多科研发现未必能从“主要”数据中得到,“犄角旮旯”的偏冷数据反而是关键。

但对于公司自己的研发部门,这些就不是问题了。问题是,除了华为、中航等少数技术为本的公司,中国的大量工业公司的研发部门与其说是研发部门,不如说是科研管理部门,日常所做的不是独立科研,而是忙于将科研“外包”到形形色色的大学和院所,然后自己等着评估和摘桃子。殊不知,科研评估也是要本事的。没有种过桃子的人,在最后吃桃子之前,未必能看出桃子的长势到底是喜人还是忧人,而到了咬一口的时候,可能已经晚了。

中国在成长为制造大国的过程中,积累了巨量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但大量公司沉迷于恶性杀价竞争,而缺乏在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中拉开差距,制造优势的观念。规模经济、削减成本是重要的,但这好比消耗战,只是打仗的一种打法。打仗还有纵深突破、迂回包抄。如果共军只会拼消耗,大概不到三大战役就拼没了。尽管中国工程教育还有很多问题,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科大学毕业生的产地。中国又是工程实践的最大园地。是时候发挥产学研捆绑发展的时候了。

有人对中国的科研论文或者专利申请数总数津津乐道,也有人对中国科研的泡沫化、灌水化与难以转化为商业化的成果横眉冷对。这两者都有道理,问题出在科研论文和专利的出处。在西方,大量应用研究出自公司研发部门,很多根本不发表公开论文。专利申请也有讲究,越是大公司,越是“战略性”,以跑马圈地和为对手埋地雷为主。在中国大量产自难以转换为商业性成果的学术论文与西方大量秘而不宣的公司科研成果之间,单纯比数字是误导的。

中国科技研发的改革不能再等了。科研不能当作国家名牌来对待,也不能当作企业业绩来对待。该功利的还必须功利,应用研究只有整合到商业运作中,才有生命力。在过去,中国还在粗放发展阶段,产能压倒一切;现在要进入精细发展了,不断优化、突出特色才是成功之本。企业级科研是根本,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

在大学和企业之间,还有科学院和其他院所系统,这是中国特色,功过一言难尽,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在科研体制改革中,有几点应该注意:
1、科研上适当的重复建设是必要的。在缺乏资源和人才的时候,保重点是必要的。但科研归根到底是思路问题,独苗的思路难免单打一,走通了还好,走不通就是死路。同时并存多个中心还有互相独立评估的作用,否则出了成果或者只是假成果,谁都没法评定。这不仅对具体的科研项目重要,对大型工业项目同样重要。在F-22预研的时代,美国还有一些曾经在已经淡出的飞机公司担任过老总的人可以担任项目级的独立评估,现在只有两家(战斗机方面是洛克希德和波音-前麦道,在轰炸机方面是诺思罗普和波音-前洛克威尔)公司了,已经较难完成真正独立的评估了,难说这不是F-35计划遇到那么多低级问题的原因之一。
2、科技人员不应该以升官为主要升迁途径。真正优秀的科技人员钟爱专业,对行政管理或者人事不擅长。但在官本位传统下,高工高工,再高的工也抵不上较低的主任,当官、“手下管多少人、多少钱”不仅是权力,更是地位的象征。这对科技机构是有害的。在西方公司,顶级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待遇当然还是比不上CEO,但与中管是绝对可比的,甚至可以达到VP的待遇。在大学也一样,特别有成就的教授的待遇超过系主任、院长甚至校长,那是很正常的事。
3、在科研中,尤其是应用科研中,追赶前沿或者为国争光不应该是主要目标,出大师也不是目标,解决实际需求才是。发表论文、引用次数都是重要的评比标准,但科研(尤其是应用科研)的终极判断标准应该是直接或者间接的产品化。有关中国科研或者技术转化有一个流行的似是而非的说法:中国人什么都能设计出来,但制造和材料不行,影响了最终产品性能。这是本末倒置。工程师的职责就是在给定的目标和资源条件下实现设计和制造目标。只有毛笔和墨的时候,有办法自制油彩就自制油彩再画油画,否则就不画油画,而是画水墨画。造不出来的东西去设计它干什么?那叫空想,不是设计。另一个说法是:中国的技术转化成功率受到基础研究的限制,所以缺门还是在基础研究。这也是不对的。基础研究恰恰是最公开的,难的在于把基础研究转化成工程实现,这才是保密的,但这还是应用研究,不是基础研究。
4、在税收方面,国家应该鼓励、扶植企业研发,对研发投资和开支减免税收,对企业向学术机构的拨款、奖学金也同样处理。这些做法可能已经存在,应该强化。这当然可能成为税收漏洞,但因噎废食的代价更大。美欧不仅对企业内部单列的研究中心开支算入可抵税开支,对生产厂为了配合研究机构而进行的试验所需的时间、物料、人力也可计入。

在投资方面,不仅要有国家队,还要有民间的俱乐部队。中国民间财富已经积聚到相当程度了,但投资渠道不畅的问题一直存在。这也是民资盲目流入房地产的一个因素。诚然,民资的本质是趋利避害,民资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爱国,民资对风险的承担能力和对长期回报的定力不如国资,这是肯定的。但指责民资“只知道赚快钱、赚热钱”是不公平的。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送餐软件、新零售等可以迅速筹资几十几百亿,正是因为这些投资见效快、风险低,至少在开始时民资投资界是这么看的。芯片、IT业界要吸引民资,要首先做出点扎实业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样民资的涌入就只是时间问题。这有点像年轻人找工作,“你不给我机会,我怎么证明自己的实力呢?”没办法,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如何证明你的实力是你的问题,但你证明了实力,就能得到别人的赏识。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伯乐的,小荷也是要露出尖尖角才能被看到的。

另一方面,指责民资流向区块链、互联网金融、共享单车、送餐软件、新零售等也是不公平的。中国需要发展的地方很多。不仅高科技要发展,有利于一般民生的所有行业、事业都需要发展。投资见效快的行业与投资高科技不是零和的。在某种程度上,长效投资是需要快钱、热钱养的,这是有效的对冲。只有足够的实力垫底,才有承受风险和等待长效的能力。战略产业也是要赢利的,只有赢利才能滚动发展、持续发展,只有投入没有产出还心安理得,这不是战略产业应有的心态。

中国一直在说,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现在真是进入深水区了。不仅是深水区,还是远海。成功意味着扬帆出海。但远洋航行是不容易的。中国制造2025瞄准的是高端产业,最高端的技术难关不容易过。难度增加说指数增长也不为过。但这东西是干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正确认识到差距,保持谦卑而不失自信,拥抱开放,不怕封锁,正是中国崛起的秘诀,千万不能忘。

中兴困局是一个警示。在中国崛起的路上,还会有更多的警示。但警示是用来提醒的,不是断头路标志。换一个角度看,美国也就现在还能掐一下中兴,君莫见美国最强大的公司是苹果、谷歌、微软、Amazon,哪一个具有掐死中国的能力?再把前10中的美国公司加进来:Berkshire Hathaway,Facebook,JPMorgan,Johnson & Johnson,有时还能挤进ExxonMobil,都富可敌国,都有绝招,但都是中国可望而不可即的?不见得。

中国经济已经世界第二,在可预见的将来可望超过美国,以PPP计算已经超过美国。但超过美国不是中国的目标,中国的目标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GDP只是副产品。想明白了,该做什么就清楚了:中国最需要的是与自己竞争,今天一定要比昨天更好,明天一定要比今天更好!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打拼,中国的新起点比改革开放之初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前路尚长,该做的不要拖,不该怕的也别瞎担心。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0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8
无言 + 4
mezhan + 4
此情可待成追忆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8-8-9 23:10: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口这么多 超过美国那太正常不过了 现在不如美国才是不正常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以龟兔赛跑来比如 中国是兔子,西方是乌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2-12 21:15
  • 签到天数: 584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8-8-11 10:30:10 | 只看该作者
    产学研,产学研,产学研!现在处于试验磨合小有成效期,最终还是要在知识产权制度层面、市场层面、国家投入层面理顺各方关系。

    点评

    刚才还以为您的签名是晨大自己的签名,哈哈  发表于 2018-8-11 15:34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6-11 23:39
  • 签到天数: 1514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8-8-23 06:41:22 | 只看该作者
    清理门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8 01:02 , Processed in 0.04576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