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69|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铲地】二,四大累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0 14:3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东庄稼院里的农民,闲着没事的时候,喜欢编排一些顺口溜,他们把四种同类的事物合辙押韵地放在一起,这就是所谓的“四大X”。例如有个“四大绿”曰:“青草地,西瓜皮,王八盖子,邮电局。”呵呵,就是说着玩的,有从事邮政的网友,可千万莫生气。“四大”又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清四大”,另一类是“荤四大”,清与荤的区别,不言而喻。在关东的“荤四大”中,有一个“四大累”……俺关东那疙瘩地方大了去了,正如肥贼所云,黑龙江很多地方种稻子的,可俺插队那旮,离黑龙江也远了去了,俺那疙瘩根本就不种水稻,专种五谷杂粮。所以,关东“四大累”的版本也多了去了。俺插队那旮的四大累是“垛墙,脱坯,拔麦子……”怎么只有三大累啊?另一个呢?呵呵,另一个太荤,就不具体的详细讲解了。
3 o: k: x8 S( N+ ?
1 e8 Q7 x" f. U& f+ n俺那旮不种水稻,所以,没有大米饭吃,吃的是高梁米饭和玉米面大饼子。虽说是五谷杂粮最养人,可是,大年三十晚上,总得包一顿饺子吧?多年难得上门的老亲戚来了,总得擀点面条下碗汤面吧?擀面条、包饺子,总得有丁点的白面吧?可是这白面打哪里来呢?自个儿种麦子呗!
/ b/ Z4 I' n6 Y$ r. \
" z# T! ^. C3 ?+ G关东的冬天太冷了,零下二十多度,滴水成冰,无法种植冬小麦。而小麦还有个特点,怕热,过了夏至就不再长了,一入了伏,就全黄了。小麦的产量又低,一亩地仅能打个百十来斤。俺们生产队每年都种上一百亩麦子,这一百亩的产量,不过就是万把斤左右吧。要知道,光是种子,春天时就播下了几千斤啊。还要为国家做贡献,交上两千斤意思意思,还能剩多少呢?全队老老少少,二百多张嘴哪!每个人仅能分到十几斤。再去了麦麸子,剩下来白面不过是区区十来斤而已。
$ ]+ h/ @& N) f0 K6 @& t5 D; V- M; c& r- Y5 }& O7 I9 w
俺生产队种的那一百亩春小麦,在入伏前后,要用一天的时间全部拔起来,并运回打麦场去。为啥不用镰刀割,而是用手来干拔呢,原因也不多。这第一呢,清明忙种麦,入伏拔麦子;麦子拔出后,土地不能闲着,还要种一季秋呢,比如萝卜、白菜、荞麦什么的,如果用镰刀割的,留下的麦茬子不碍事儿吗?对不?第二,俺那疙瘩的麦子都种在沙土地上,根扎的不深,麦棵子一拔就起来,比用镰刀割着省劲儿多了。所以,俺那疙瘩的麦子都讲究用手拔,没有用镰刀割的。: ?; ?) W; p4 U* T7 g; w7 ~8 Z1 ?
) I- `( {7 H9 i$ T+ M
拔麦子,这可是生产队里的“一等一”的大事儿,必须是男女老少总动员,全体社员齐上阵。拔麦那天,队里的劳动力,一个也不许漏下了。你要是怕苦怕累,在这一天泡假号,偷懒耍滑头,那,队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可就要全都瞧不起你,你一辈子就难得抬起头来了。而且,活儿虽说很累,可队里也没有亏着你呀,队里记工,拔麦子这天要记双工分,干一天呢,等于平时干两天。, R+ O( V( K7 }. b  H

# b' \$ e2 M7 x- R$ p- R( q' }拔麦子的头一天,全队的社员早早就睡下了,养足了精神。第二天一大早,还满天星星呢,队里就敲钟了,等劳动力们揉着眼睛打着哈欠摇摇晃晃地到了地头,天边儿才刚刚放亮儿。: q2 M8 \9 I; H, m/ r6 t# ?
0 H5 H3 v4 H! P2 ^9 M
一袋烟还没等你抽完,紧张的拔麦战斗已经打响了。只见“打头的”一马当先,“二打头的”紧随其后,社员们在麦地里一字排开。你把腰这么往前一探,右手从右到左从前往后这么一划拉,就搂起了一大抱的麦棵子;两只手抓紧喽,腰往上这么一挺,两膀这么一叫力,一大抱的麦子就连根拔将起来。麦棵子拔出来后,还不能松劲放手,你还要就手把麦棵子往下一轮,同时抬起一只脚来,往麦根上这么一拦,把麦根子上带出来的那些沙土磕掉。第一抱放地下,再拔第二抱,连拔三抱就是一捆。你抓起一把麦子打个“腰儿”(“腰”读如“要”,第四声),就用它把刚拔出的麦子捆好。捆完了,连腰都不能直一下,立马就得去拔第二捆。$ ~9 R% z+ A, r4 g# {" ~
6 L! V  c, l1 i  b
拔呀,拔呀,拔麦人的汗水,那是顺着脸往下淌,顺着脊梁往下流啊。麦根上的泥土溅的满身满脸都是,也顾不得擦一擦;麦叶,麦芒划的你混身上下到处“刺挠”,浑身痒痒,也顾不上抓一把……拔呀,拔呀,前晌盼晌午,后晌盼天黑,直到月亮升起老高了,地里的麦子才拔得干净。这么要命的干,为的什么啊,还不是为了嘴,为了大年初一的那顿白面饺子!& u5 o$ X$ Q2 Z; f
8 D$ Z" Q4 U  l' f
在麦地里拔麦子的同时,队里的车把式赶着几挂大车也没闲着,马不停蹄、急急忙忙地把麦子往打麦场里运。麦场里还有一伙子人哪,他们正忙着打场哪!  R( V! J, ?  ~6 w& Y/ d9 z) i

. a( _! _' h/ m$ i+ ]& D拔麦子这一天,可真是大伤筋骨啊。再穷的人家,也要煮两个鸡蛋,好给拔麦子的补补身子。麦地里拔麦子的人,连晌午饭都不回家吃去,是家里的姐姐妹妹,挎着篮子送到地头来的。吃完了晌午饭,好让拔麦子的省点工夫,“就事儿”在麦堆上躺上一会儿,能歇上一阵儿是一阵儿啊。
3 O% ?0 b4 |$ p+ \# F0 L3 h, o, i
2 _  ~! D2 g2 v4 t& ]9 w5 d讲到这里,你会问道,怎么送饭的都是些姐姐妹妹呀?媳妇儿呢?媳妇儿们都跑到哪疙瘩去了呀?呵呵,拔麦子这一天,所有的媳妇儿都回娘家去了也。坛上的小年轻也许会问:“为什么呀?”瞧他问的,还“为什么呀”,这是俺那疙瘩的风俗啊。它的答案有两个:
+ A- o$ C3 G6 N1 v7 j2 h) b
) l# y: d! F9 P; z5 Q( a! |一个是队里的大嫂子们对俺说的,说这叫做“闺女疼老爹,姐姐顾兄弟”呀。平时不回娘家可以,到拔麦子这天,那可一定得回娘家去帮点儿忙,不能光顾自个儿的家把娘家忘了,你爹你娘把你拉扯大容易吗!拔麦子这天要是不回娘家的话,亲戚、邻居们会笑话死你的。
$ Q& ]( V8 \! u& c* w5 }4 N* q% j
, o  D  P  ^1 i$ c; y而队里的大老爷们儿们呢,则色眯眯地回答曰:这不明摆着吗?这叫“老丈母娘疼女婿”啊!姑爷拔麦子已经整整劳累了一整天了,晚上和媳妇睡到一个被窝里,要是一时没忍得住,把“四大累”里最累的那一累再操练操练,那才是“双斧劈柴”,铁人儿也受不了啊。姑爷要是累坏了,闺女不就得守活寡了吗?
4 k9 U$ B1 W1 {, t  A" l$ E, m! f3 F4 C+ H! n7 G3 H
喂喂喂,敲帖子的,怎么给出两个答案?到底哪个说法地道哇?呵呵——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俺也说不好,就凭你自己的判断了。反正,俺那疙瘩的风俗,拔麦子这一天,媳妇儿们毫无例外,一律回娘家去,等第二天麦子拔完了,才回家呐。2 h  ^4 d8 M5 H8 F) x% R
老虎尾巴啊,原来拔麦子这么累呀!是啊,要不怎么能列入“四大累”的行列呢?- m2 t% k( Q: [4 I8 B

  W& f/ U1 @4 `1 j5 q5 e6 d; B不过,在俺们插队青年眼睛里的累,同贫下中农心目中的累,却完全是不同的。“四大累”这几件累事,都是在一瞬间猛发全力,虽然也不轻松,但总是有时而尽的,一咬牙挺过去了就万事大吉了。俺们插队青年最怕的,是那种本身就不轻松,又没完没了无边无际的炼狱般的煎熬,让你总也熬不到头,盼不到边的那种辛劳。
9 F1 `! {6 R) F$ N+ H- B8 U1 X
- o4 ]! S; B3 h; d1 ^3 D什么活儿这么可怕?什么活,呵呵,铲地呗!
) `4 m) C& E6 `$ |% U- W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树袋熊毛毛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1-4-20 19: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u2 l: w/ I) @8 D8 c2 N  {% r! J6 e9 }8 m
坐虎老师的沙发
3 Q9 Z, G. z: o1 f; V5 p1 X5 L$ |悄悄滴问问,虎老师是哪里人,东北的么?

点评

是啊,沈阳知青,插队台安县  发表于 2011-4-20 20:33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1 00:29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板凳
    发表于 2011-4-20 20:4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0 r! Z3 i* ^* t# T; I# f( n" @+ b
    那个必须一天拔完麦子的规定有点奇怪,我估摸着用两天拔完不会有不好的地方,毕竟麦子不会一天就死掉。而且把活分成两天就不会那么累,对虎背熊腰的虎老师来讲不在话下。也不耽误晚上的第四累以及其它的夜生活。" I! R* x6 V0 v$ y; z
    , f$ S) ^) g" s. X- Q6 M+ @0 d( m1 S
    之所以要求大家一天干完活,不会是队里想省下一天的工分钱吧?抠门啊抠门。

    点评

    怕雨!!!最怕“麦收时节风雨来”!  发表于 2011-4-20 21:39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8-20 01:05
  • 签到天数: 1020 天

    [LV.10]大乘

    地板
    发表于 2011-4-20 21:06:25 | 只看该作者
    据说南方的插秧也很累,主要都是要哈着腰,时间长了受不了

    点评

    肯定比拔麦子累。不是弯腰的问题,是天气热,下面还有水蒸着。。。  发表于 2011-4-28 13:01
  • TA的每日心情

    2019-2-21 00:29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金丹

    5#
    发表于 2011-4-20 22: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6 \- U% x+ g9 K* r* D8 P; \
    怕雨!!!最怕“麦收时节风雨来”!

    ) D! K2 A, w: ]( B' b8 i) d' b7 d$ E+ b6 Y3 p1 t
    原来如此。接着提问,北方麦收时节风雨频繁吗?虽然俺对北方不熟,但是北方缺水、干旱是个公认的事实。可以做个小测试。虎老师在东北插队的时候,有过几次因为下雨影响了麦收?占职业生涯的百分之几?

    点评

    一次也没有,这是不能容许的!  发表于 2011-4-21 13:0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462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1-4-23 02:4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 @: S" T+ D, c2 B( c5 O# L- D2 o; E' f. |# X$ E+ O& b, ~* n. y7 p4 ]: H
    没拔过麦子,没割过麦子,只有“割草、积肥、拾麦穗,越干越喜欢~”。

    点评

    手拿小镰刀哇,身背小竹篮~~~~(355122)  发表于 2011-4-23 13:0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4-2-16 14:50
  • 签到天数: 818 天

    [LV.10]大乘

    7#
    发表于 2011-4-28 13:0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履虎尾 的帖子$ e& P4 [+ `  g

    / x2 F$ g; V, g6 e' g/ v  _第一次听说拔麦子呢,长见识呀

    点评

    沙土地,拔比割省力。  发表于 2011-4-28 18:33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30 10:13
  • 签到天数: 524 天

    [LV.9]渡劫

    8#
    发表于 2011-5-4 10:00:46 | 只看该作者
    跟个帖子把

    点评

    多谢  发表于 2011-5-4 10:02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8 00:00
  • 签到天数: 62 天

    [LV.6]出窍

    9#
    发表于 2011-5-4 16:21:08 | 只看该作者
    记得小时候捡麦穗,主要是掉在田间地头的麦穗比较多,不能浪费,从一大早开始,一直到晚上看不见。大人们更是辛苦,那会儿,似乎每年麦收前后都会有雨,早一点还不怕,怕就怕不早不晚,正在麦收的时候。而我们那块麦收的时间又不大一致,所以每年都非常紧张。1 R4 B1 y9 p3 `; E3 \* {* F

    & _- |8 F6 E' g7 C0 _8 g4 x还记得小时候在玉米地拔草,玉米叶象刀一样锋利,小虫子叮咬,太阳毒晒,就是为了让玉米收成再好一些。那会儿写了作文,老师评语:这是亲身经历的事情。$ q0 Y. W! L" w3 v8 C/ L+ i

    , O6 c! ~5 V2 t: h  w

    点评

    俺也割过麦子,那是后来去了中原  发表于 2011-5-4 17:16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22 12:46 , Processed in 0.058065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