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忘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浔铁路与南昌起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21#
    发表于 2017-9-22 10:45:52 | 只看该作者
    忘情 发表于 2017-9-20 09:13
    ! ^' l! p; j3 L2 [- ^郭中将国共通吃的主,混得滋润着呢,而且换女人之频,为世人所瞠目结舌。 ...

    ) ~6 L' O( _( z6 \/ X9 s( A/ s4 r5 f当年在校园里树郭老的雕像。( J9 ^1 \, A9 Z

    ; M0 i& F5 s& v有人说,也树科学家的半身像陪着吧,左边放古代科学家,右边放现在科学家;也有说,左边放中国科学家,右边放外国科学家。# s% U2 f: r/ C" ]5 V0 h7 Z
    # {3 q4 u# F. u: y8 l2 z* }/ J) ?
    有学生讽刺说,还不如一边放中国老婆,一边放外国老婆。

    点评

    油墨: 5.0 油菜: 5.0
    给力: 5.0 +1: 5.0
    伙呆了: 5.0 这真是极好的: 5.0
    不能同意更多: 5.0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1: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能同意更多: 5
      发表于 2017-9-22 11:42
    油墨: 5 油菜: 5 给力: 5 +1: 5 伙呆了: 5 这真是极好的: 5 不能同意更多: 5
      发表于 2017-9-22 10:51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7-9-22 12:4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木头 于 2017-9-22 15:39 编辑
    . f# Y- \4 X' z/ v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7-9-22 09:33
    + Z& e6 R! t& x2 q# @纠结到是逃难还是看女儿,对于李立三父亲死于41年而非27年。这么重要的问题你就只字不提了?* v6 `2 \0 d* N1 |
    转进地倒是 ...

    4 W- j1 E, F* a) S) j" U  m
    $ Q* b; R( @* ?7 |$ t, d$ A纠结到逃难,纠结到路费,纠结到抬头的,恰恰是你顶礼膜拜的那位唐大教授。还只字不提,还转进,我难道用的是甲骨文?你为何咬定李父死于41年,你的史料在哪里?他大概不是你去埋的。
    # h) y; `/ ]( h: _  t. ?4 N8 a: x( _/ g0 e
    张是李的同事,李家后人亲友又没有死绝,什么叫第一手资料,你不懂,唐教授是懂的。路费这种小事都能挖出来写进文章,李父是否死于27这种核心问题,是居然忘了问,还是亲友团突然集体失忆了?只要有一人指认李父死于41,哪怕只确认不是27,这就是第一手资料。就算亲友团真的集体失忆了,最坏也不过是亲友无人确认李父死于27。起码说明老唐没有藏着掖着,他唐大教授的水平比中学生还是高一些的。他是真的忘了问,还是问出什么不想知道的?
    4 D. r( K0 P6 H; i$ v! ?. f3 n! ^) V* o) m! ~/ d6 \
    你所谓的史料扯了一大通,最后唯一能认定这个41年的居然是县志?这类东西如果是说一般人倒也可以作为旁证,可惜李不是。史料认定的先后早有成规,也不指望你能懂,不过唐教授是懂的,所以这个“惊天猛料”要羞羞答答藏到最后才敢拿出来,可惜还是没被剑桥史采信。一份玩弄文字游戏,明显是先有结论再找证据的东西,能被采信就怪了。这就是你的史料?6 T- R3 P( I0 z! R

    - w% Z7 K6 x4 ?3 _$ _1 g4 G' `回忆录多有不确,这种常识就不要拿出来显摆了,只会显出你的无知,就没见过谁的回忆录是从头到尾老老实实的。你都明白的别人不懂?推翻当事人的回忆录,要有更确信的史料,唐没有所以别人不理他,你有?还是你知道有比剑桥市更权威的史刊为唐背书?不是会用个google就能装大象的。9 G/ R, g1 R* r' b4 a  [$ c
    - a5 i( t% k6 B  _4 ~
    至于偶有所得啥的,呵呵,多谢你夸奖,我自己咋没看出来呢?能否麻烦你把你认可的我的“所得”列列,让我也美美?
    & o6 p- g% @7 E3 P; H4 x7 ?% H9 k3 ?  Y
    ! F, B; x9 }+ x+ X早已成书上史的东西,对错不论,识字的都可以看,我可不敢当成什么惊天猛料,也许对你来说是吧。
    + k7 n; z$ m1 O, |& Q# f6 n9 h: W8 q* x# l7 V- M7 k
    国共优劣,早已无需争辩,国共英豪,也不是你我凡人可以企及。就是上个网么,何必得了受虐幻想症似的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你?第一手资料不可信,剑桥市也不可信,你最可信?) z3 n+ c; Z+ C- v* f
    0 ?4 `. o" A# P% u! ]( i& e3 X
    4 e4 x$ Z/ \8 x8 c" B

    ; ]9 t% c( z2 k7 @2 u" c# F

    该用户从未签到

    23#
    发表于 2017-9-22 15:47: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阴霾信仰 于 2017-9-22 16:21 编辑
    ; c& m/ m! Z. c  n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2 12:41
    % m0 A) o  J7 r, X+ a7 Y% U纠结到逃难,纠结到路费,纠结到抬头的,恰恰是你顶礼膜拜的那位唐大教授。还只字不提,还转进,我难道用 ...

    , N7 w1 m- R, @0 p  {0 O8 H2 R
    % Z6 v; W' `! H! D- R; p( x5 M湖南党史1999年有篇文章讲李立三和他父亲的恩恩怨怨,明确提到李立三父亲死于1941年。本来这事就没啥好争议的。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立三传》里面就有李立三父亲的遗嘱,并有李人俊编撰的《芋园词拾遗》为证。张国焘这个叛徒倒好,愣是让人家父亲少活了十四年。。。
    3 H0 L' U) f% H$ b顺便说一句,张国焘叛变革命也不是一次了,守常公等一大批早期共产党员就是张国焘出卖给北洋的,这事儿建国后中央也狠长一段时间知不道,直到清理民国档案清理到大北洋北京警视厅档案时,才被档案工作者们意外发现,待到公开时,已是改开后。这事张自己的回忆录里面有提过?) b( x- L: Z0 Z) B$ j. w! a; z
    他的回忆录写的时候远在加拿大,又没档案做支撑,张本人的心态有些参考价值,史料部分只能说惨不忍睹,对不上的地方多了去了。直接拿来引用,只会贻笑大方。/ I4 W) P9 H3 j: ?7 t! a$ V1 l" @6 z# y
    你既然说得头头是道,那就不要光说不练。光选取符合自己心意的说法或是材料可是谈历史的大忌。

    点评

    油菜: 5.0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3 08:19
    油菜: 5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7-9-22 16: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7-9-22 17:21:10 | 只看该作者
    阴霾信仰 发表于 2017-9-22 15:47  q: G0 E' z- O, ~" s$ e8 l! f
    湖南党史1999年有篇文章讲李立三和他父亲的恩恩怨怨,明确提到李立三父亲死于1941年。本来这事就没啥好争 ...
    8 T9 u3 D, M; L6 j1 I% e! B
    你是不是忘了说点啥?这用不着藏着掖着吧。7 [- J8 c* C7 s1 o+ ~; H
    * F2 u2 _7 [5 C$ T) F7 [% [
    这位大专家咋名字和忘了问问题的那位大教授那么像?是同名吧,呵呵。
    0 o: \, M+ K, u7 f- q! e3 y$ {, Y
    光说不练,贻笑大方,共勉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4 03:36
  • 签到天数: 124 天

    [LV.7]分神

    25#
    发表于 2017-9-22 21:34:07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2 17:216 I7 y1 ^0 @9 v9 T- K! c
    你是不是忘了说点啥?这用不着藏着掖着吧。
    ' N' N$ U7 g3 q& h2 b' e* G& R  S, k7 c! v' q7 A
    这位大专家咋名字和忘了问问题的那位大教授那么像?是同名吧 ...

    # l$ J% W1 p) I; R% o4 P
    9 x, V! e/ D6 V李立三与他父亲的恩恩怨怨/ u0 y7 J+ _9 i
    2004年09月03日 13:504 `- J# h/ g2 Y/ B& h. W5 z
    姚文奇
    ) q6 y! Q8 z! Y    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出生于湖南省陵市郊区阳三石芋园府。他的父亲是一位儒雅的晚清秀才,名昌圭,字镜蓉,以教私塾为业。
    / ]5 Y! W4 h: X$ x
    ( a0 W9 T* S+ h9 j6 W) t+ z1 ]    李立三出生三朝那天,贺喜的秀才、绅士络绎不绝。席间,李昌圭请客人给孩子取名。一个老翁放下酒盅,摇头晃脑说道:“方才我在后院赏花,看见李府那株百龄风尾开了花,真是千载难逢、喜上加喜呀!看来此子来日贵不可言,依老朽愚见,叫他凤生如何?”“唔!高见,高见,正合我意!”李昌圭喜形于色。- W9 d1 J) @7 e# u

    * x8 P/ _9 e: O. B2 j8 a......
    " U1 f; s3 ?$ K1 C2 a4 W. K$ O1 ~/ e' s/ i" U
    . z% }4 p; `: j; e
    没过多久,蒋介石叛变了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李昌圭又觉得早年对李立三说过的革命不会成功的话是对的。于是,他写信给儿子,劝他回来教书,过过安稳日子。& P9 e, O7 M4 |! q( U3 E
    6 s7 G  F& ?  U9 }
    李立三回信说:“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1930年8月,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打下了长沙,醴陵城里也贴满了红军的布告,布告的落款是:湖南省苏维埃主席李立三。这是借李立三的名字发布的。
    - U' L! o2 `( N5 l  _* \
    1 k- _0 q: ^) u) t: j有人告诉李昌圭:“这是你儿子。”
    5 T! s$ \: Y* s( j  k
    0 G/ V- _" L* I他忙说:“不是,不是,我儿子叫李降郅。”
    ' a* v' G- t4 f8 q- ~
    3 V* }. ?! G7 I然而回到家里,他却对老伴说:“红军打下了长沙,郅儿他也不回来看看。”/ t( c6 ^# p  G+ _
      l. ?2 c: z+ ~7 e5 ^
    老伴问“郅儿他在哪儿?”
    3 k5 q2 t$ _; [! j- \' B1 q
    % O7 ]( }5 m- R! y' J# C% t4 \0 G他说:“郅儿好啊,他怕搞共产党诛连家里,改了名字。‘立三’这个名字好咧!立德、立言、立功,这三立好咧!看来,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还真让他给说对了啊!”
    3 o( r9 v% x. \! _& J0 C5 S/ I4 K+ `2 t- j0 g- X2 r& X
    抗战爆发后,李昌圭还曾到八路军湖南办事处去打听儿子的下落,并向延安发信询问。毛泽东亲自回信告诉他,他的儿子李立三正在苏联学习,请他放心。这封信他一直珍爱地保存着,直到日军飞机轰炸醴陵时,他才烧掉。
    / P; T+ y" U! D8 [
    4 i  K" ~2 Z" n. q+ H1941年元宵节晚上,李昌圭口中叨念着他远在苏联的存亡未卜的儿子的名字,溘然去世,终年77岁。而此时,李立三正在苏维埃准备参加对德国法西斯的卫国战争,等他得知父亲逝世的消息时,已是5年之后了。
    2 ^* h3 q2 p. U9 K0 b9 H) r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7-9-22 21:51: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木头 于 2017-9-26 00:32 编辑
    5 J: G: p5 h4 V3 U
    山东老乡 发表于 2017-9-22 21:34
    * D; C; C; s& `- d$ T/ j李立三与他父亲的恩恩怨怨6 q+ I* V; s2 M' q) J5 Y% P
    2004年09月03日 13:50
    ) x& Z- w1 F6 O& n: v4 W姚文奇

    - q! {: U/ _' p- A' a3 n+ D* C7 ?* }# k' m% T6 H& D0 |9 U8 `; i
    连小说都来了。这副绘声绘色的架势,李父一定是这位作者埋的,吼吼。3 ~1 i8 S: C4 U4 A
    + o+ `! E2 i( T* O
    这种东西还是不要来了吧,这里毕竟不是大纪元6 _; |- k8 F0 G( {, ^& A5 L0 G
    5 \3 Q! V6 U4 v/ j$ F9 l
    才注意到,这该不会就是前面阴霾信仰信誓旦旦的“史料”吧。。。
    7 ]2 \: f/ Z( G  C, u/ R+ U3 i6 U1 T& r( z' R

    9 K; `. @$ B% u2 f! o  R8 S4 i6 j. ^8 ]! Z+ G9 V- C; z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FLDS902.005.htm1 p) ~4 V2 ~( x
    http://www.ce.cn/ztpd/xwzt/guone ... 40903_1666253.shtml
    4 I  t# p- _: _" c
    + C2 W: T# i6 G$ _( N+ Q. ?) M找了一下,还真是。。。。
    " e( P2 s- T; O, a# j2 h
    2 C# x. K1 v) m1 j" ^$ w2 W/ j; f/ D8 [
    山东老乡,阴霾信仰,你们两位是来搞笑的吧?$ @/ F; ~/ T8 G6 H
    + ^  ~5 l$ m: _6 `) n
    真服了你们这对活宝了,亏得前面还有人一直追在你们屁股后面端茶送水,献花点赞,就差跳忠字舞了。。。
    ( s  `: ]8 |: C! g( x8 O' h* R/ [6 h
    下面那位阴霾信仰你还真敢装啊,你继续装。你念叨这么多遍的史料啊,出版社啊,怎么连作者名字都要一再藏起来?不还是那个砸了自己脚的猪队友唐纯良么?换件马甲就不认识你了?还湖南党史,还人民出版社,你以为装模作样能把这里的哪位吓住?/ q8 c) _7 Y( S) l" {: E

    ( D+ P, Y2 B5 c# `拿小说当史料算你无知,学猪队友藏着掖着又算什么?追尾?
    2 |( N& y- A6 ^2 p

    点评

    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立三传》被华丽地无视了。  发表于 2017-9-25 11:50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4 03:36
  • 签到天数: 124 天

    [LV.7]分神

    27#
    发表于 2017-9-22 23:58:22 | 只看该作者
    西木头 发表于 2017-9-22 21:511 P: k) S" S8 h. w9 C' R
    连小说都来了。这副绘声绘色的架势,李父一定是这位作者埋的,吼吼。" ]" [% p0 w$ j1 V, q
    # f) d- g! T/ o: f7 z
    这种东西还是不要来了吧,这里毕竟 ...

    9 e9 w/ k9 G1 w2 S3 m) r您这把共产党的叛徒,国民党特务张国焘的说法,奉为至宝。你封为真理的洋人的说法也是来自这个共产党的叛徒吧+ l, E/ I& S- g; U$ R
    & D( l- t0 d& `9 p
    典型的百年前的文人,宣扬什么共产党杀人放火,共产共妻的模样,只不过用词比他们少了几分文雅。. J) p& |% A) ~1 J

    2 k: c) O& M1 _. C( g! `8 m瞧瞧您的用词:近千万,等等,5000001个人也是近千万吗?或者是一千万减一个人?; w5 I8 H) [3 f4 [& y. |
    % |3 {1 q8 Y7 B  _' S- u2 \
    您这个发言前后咱看了,无非就是共产党里没好人,要么是左,你要帮着反,要么是右倾,又是赤俄罗的跟班。  可惜呀!国民党作为被民心打入历史坟墓的反动派,不是当代几个果粉能挽救的。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7-9-23 08:20
    我不是果粉。倒觉得你有几分可爱了,史实之争不是像你这样的。  发表于 2017-9-23 00:29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25 23:42 , Processed in 0.0403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