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1-9-25 07:52 编辑 J8 s3 I% y. }; M8 R- ~ h
& _' W9 s: o/ b9 v. h5 K美国是飞机的发源地。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在北卡罗来纳的丘陵地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控制的动力飞行。1910年11月14日,尤金·伊莱从“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前甲板成功地起飞,1911年1月,又成功地在军舰上着陆,揭示了海军航空的前景。2011年5月号的美国海军学院学报特地发表一篇文章纪念,纪念历史上对美国海军航空最重要的十大瞬间。, G) ~' [& v0 C! `
9 w1 g4 [! A6 y, I7 U1 @
6 ?; ^/ u" Z) t* B
尤金·伊莱从“伯明翰”号巡洋舰上历史性的一跃& p( x$ t7 `/ k8 ?
! \- L1 r4 y9 F+ d, j5 [& h + Y. ^1 Z3 T6 D. A0 Z* l! P
米切尔通过炸沉缴获的德国战列舰Ostfriesland号证明了空中力量在海战中的作用
* R8 E9 z1 C: o2 B% \9 }# ]/ S7 s# M) C& E! Z A% p
不过伊莱在军舰上成功的起飞、着陆对海军航空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只是冒险家的奇技淫巧。即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初次展示了巨大的军事价值,战斗机在空中打得一团火热,水上飞机和岸基飞机如火如荼,但美国海军依然按兵不动。一直要到1921年,才迎来了美国海军航空历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时刻。
( i0 X, [" J, B2 Z8 {
( t0 k$ u$ _5 p* j" f一、莫菲特和海军航空局
) n" s) k/ a2 r9 R. M# B
3 a9 ~/ R O3 S; a/ f4 X- ?' [ 8 h0 v! S' h$ b: B9 X; O% Y& i
威廉·莫菲特海军少将不是飞行员,但他组建了美国海军航空局,这是美国海军航空兵的井冈山
+ x2 Y. s( x5 K% T) B9 `9 v$ c7 t" ]& D% R2 d- m; o
自从风帆时代,大舰巨炮就是海军的中坚。到20世纪初,舰队中的王者无疑是战列舰。战列舰不仅是大国海军的主力,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战列舰(battleship)这个说法是19世纪下半叶才有的,但这是从line-of-battle ship简并过来的,而line-of-battle ship则是从ship of the line过来的,也正因为此,战列舰的译名比直译“战斗舰”更加确切。线形战列(line-of-battle)是风帆战舰时代就开始的海军战术,双方都列成一字长蛇阵,抢占战位,形成T字,用自己的侧面面对对方的端面,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火力,限制对方的火力。纳尔逊使用这个战术,东乡平八郎使用这个战术,日德兰海战中还是这个战术。正因为如此,战列舰的军官(尤其是炮术军官)是海军中的天之骄子,威廉·莫菲特海军少将正是其中一个。
M I* U( E( }* r8 O- w ~7 f6 N3 r4 Z5 y
莫菲特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在“查尔斯顿”号服役时,正好是美西战争,打下了关岛和马尼拉。在1914年墨西哥内战期间,美国曾攻占瓦拉克鲁兹,在没有航标和引航员的情况下,莫菲特在月黑风高之夜冒险把“切斯特”号开进海湾,抵近射击,获得国会荣誉勋章。在一战期间,他负责芝加哥附近五大湖上的海军训练中心,组建了美国海军的航空训练中心。在1918-1921年担任战列舰“密西西比”号舰长时,组建了舰上的侦察机分队。1921年,莫菲特受命组建美国海军航空局,把先前分散在很多部门的航空事宜集中管理,从战术到技术一手创建了系统的海军航空,包括主持改装第一艘航母。
( E `5 C- m) P, H
% f# }* O3 L1 M+ V& f) l" z7 I莫菲特的海军航空局是美国海军航空的井冈山。莫菲特顶住了美国军事航空的始祖比利·米切尔少将要把所有空中力量集中到陆军航空队的压力,组建了独立的海军航空兵,难怪被誉为“航空海军将军”。莫菲特本人不是飞行员,但热衷飞行。1922年,新法律规定,海军航空局的人员至少70%必须具有飞行员或空中观察员资格。莫菲特身先士卒,成为美国海军第一个空中观察员。1933年乘坐“阿克隆”号飞艇的时候,在新泽西海岸遇到暴风,失事丧生。
3 R. E4 m' A* C$ E) J) ]' F8 X4 m8 d3 t6 R; L1 ~& A. L7 }& D
二、第一艘航母“兰利”号; b8 O& k9 q* y' C
: t4 [* `( s# r5 O/ v; m
2 ?7 I+ e/ `' `4 m# L
“兰利”号航母是美国历史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全通的平甲板是了早期航母的特征
, [' n7 R% A0 `( B+ N0 _; v) l: G) h( ]! {1 ^7 ]9 z
海军航空局从组织上建立了海军航空的地位,但直到1922年,水上飞机是海军航空唯一可以在海上起飞着陆的飞机。水上飞机分两种,一种是船身式,机体在水面直接浸入水中,机体下半部像船体一样;另一种是浮筒式,机体和普通的岸基飞机一样,但起落架下面不是轮子,而是浮筒。美国海军是大洋海军,重点在远洋作战。早期岸基飞机没有多少航程,船身式水上飞机难以从军舰上起飞,所以两者都得不到多少重视。浮筒式水上飞机可以从军舰上弹射起飞,然后在水上降落,用起重机回收,所以是海军飞机的主力。但浮筒式水上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实在太糟糕,只能用于侦察和巡逻,还能用于舰炮校射。海军航空的出路还是在于空战和反舰攻击,常规起落的飞机才是正道,但必须解决在军舰上短距起飞、着陆的问题。为了试验海军航空的新概念,莫菲特的海军航空局把运煤船“朱庇特”号改装为试验性的航母“兰利”号。: ?0 p& P" m& }2 D+ q2 D9 X. t: `
' c* a, U' M% K7 }0 M7 l航母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吨位、平甲板,早期航母基本上就是一艘平顶船。战列舰的吨位够大,但太珍贵,甲板上的零碎也太多,不可能用作这样的试验性改装。“朱庇特”号的排水量几乎20000吨,是美国海军除了战列舰之外最大的船之一,容易改装成平顶的航母。不过改装后变轻了,排水量下降到13000吨。“朱庇特”号和航空有点缘分,1918年把美国第一个参加一战的航空分队运到法国。1920年开始改装为航母,改名“兰利”号。萨缪尔·兰利和莱特兄弟竞争第一个实现动力飞行的名号,20年代时美国史密斯森学会承认兰利而不是莱特兄弟为发明飞机的人,命名第一艘航母为“兰利”号或许有所指。除了直通全长的平甲板外,“兰利”号还具有很多现代航母的特征。网格式拦阻索后来演变成多道横向的拦阻索,甲板下机库和飞行甲板之间的升降机成为航母的必需品。这些后来在建造“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时候都用上了。“兰利”、“列克星敦”和“萨拉托加”号也成为美国海军中序列号前三的航母。* `5 g9 R* ]; p! G+ z
# `8 }% Y1 q5 ?1 Z0 x
1922年,“兰利”号改装完毕,开始进行一系列试验,包括飞机在在停泊和航行状态下的起飞、着陆。从此美国海军进入了航空时代,开始了从二战到今天的辉煌。运煤船改装的“兰利”号毕竟不如真正按航母下水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1936年,“兰利”号再次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1942年2月27日在爪哇海域被日本海军俯冲轰炸机重创,在弃舰后被美国海军驱逐舰用鱼雷击沉,避免落入日军手中。
2 D4 E/ } j7 p* c
: r" X# B( z* O" r M4 [" o三、俯冲轰炸机
$ i4 Q$ t; i8 _# a3 Q
. v" l5 m+ E1 W7 y- |6 w- g![]()
7 g; D! m# a. {# r道格拉斯SBD不是二战美国海军中最威风的作战飞机之一,但是最重要的作战飞机之一,在珊瑚海、中途岛、瓜岛建立了不世功勋" X* q5 Z; k$ \9 M
& k0 Q6 @8 l* j
由于缺乏空中威胁,第一代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挑战不是舰队防空,而是反舰攻击。在一战中,海军航空兵使用水平投放的鱼雷攻击,但精确瞄准困难,也容易被敌舰用高速机动而甩脱。水平轰炸的精度更低。不过一战后期,英国皇家空军证明了俯冲30度或者更大角度投弹,可以大大提高命中精度。美国陆军航空队在1919年也成功地试验了俯冲轰炸,海军陆战队在拉丁美洲的干涉作战中把俯冲轰炸投入实战使用。美国海军在20年代中期开始试验几近垂直的俯冲轰炸,这成为二战时代反舰轰炸的最重要战术。俯冲轰炸减少水平投弹弯曲弹道和侧风的影响,也不需要复杂的提前量计算。俯冲的速度快,目标小,不利于敌舰防空火力拦截,飞行员在俯冲中还可以利用最后时刻调整航迹,提高投弹精度。战舰的装甲带通常在水线处最厚,以防止鱼雷或者重炮的攻击,但甲板装甲一般较薄。由于甲板面积大、位置高,装甲也无法太厚,正好有利于俯冲轰炸机用较小的炸弹制造较大的战果。
* Y) e/ [- k; e' y5 n
5 U( g0 U8 i& l9 p. f2 m0 u美国海军的精确俯冲轰炸战术和美国陆军航空队强调用重型轰炸机的地毯轰炸战术截然相反。航母载机量有限,也无法搭载重型轰炸机,目标小,速度快,机动性好,抗打击力强,只能强调精确轰炸。由于美国海军航空鱼雷技术的失败,俯冲轰炸在太平洋战争最关键的前期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攻击敌舰手段。航空鱼雷技术终于过关的1943年后,日本海军蹦跶的劲头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也是海军航空建立独特传统的开始。从1926年开始,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员开始试验从2500英尺(约760米)的中空45度俯冲的战术,标准俯冲轰炸战术在1928年建立,到1941年,美国海军开始装备二战中最出色的海军俯冲轰炸机道格拉斯SBD“无畏”式,相貌不扬的SBD在珊瑚海、中途岛、瓜岛建立了不世功勋。即使在导弹时代的今天,SBD以70度大角度向敌舰冒死俯冲依然是美国海军航空兵辉煌传统的象征。) c& x$ ]9 H* K/ ]2 ]- d, O) o8 m# e& M
( h k2 \, u% k0 c3 J# s
四、 “舰队问题第9号”演习
5 P% Q' C, R# ?0 _7 L; A* M6 r, I) T2 I1 \( _1 U
![]()
V+ A- w6 C x+ m2 f7 K7 r+ Y“列克星敦”号(远)和“萨拉托加”号(近)航母在“舰队问题第9号”演习中扮演交战对手,决定性地证明了航母在未来海战中的价值8 B& y" \) j; @& \9 {" a6 D
9 c9 ~+ R% s$ S2 [! k. \! U莫菲特的海军航空局在技术上和规程上确立了海军航空和航母的使用方式,但把航母结合进海军战术,容纳进作战体系,这还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在1927-1928年间服役,每艘可以搭载80多架作战飞机,但在舰队的地位未定。1929年的“舰队问题第9号”演习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 B1 O4 c$ U! Z+ ~2 z& A8 p
0 f8 C" n' u1 Y2 y0 l“舰队问题”是1923年到1940年间美国海军最高级别的演习,每年着重解决一个重大海军战略战术问题。“舰队问题”演习一共进行了21次,1941年的第22次因为珍珠港事件而取消,以后再也没有回复。1925年的“舰队问题第5号”演习演练夏威夷受到攻击的情况,“兰利”号加入防守方,初步证明了航母的战术作用。1929年的“舰队问题第9号”演习演练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端受到攻击的情况,蓝色舰队防守,配属“列克星敦”号;黑色舰队进攻,配属“萨拉托加”号。黑色舰队的约瑟夫·里弗斯少将大胆地抛弃传统的舰队之间正面死磕的战术,命令“萨拉托加”号仅带一艘巡洋舰护航,高速绕过“列克星敦”号和蓝色舰队的防线,从侧后奇袭巴拿马运河区的美国陆军阵地和运河上的水闸,83架飞机分波次攻击,取得完全成功。尽管“萨拉托加”号后来被蓝色舰队的战舰和潜艇“击沉”,里弗斯的大胆战术揭示了航母作为海战中坚的前景,从此海军航空不再只是用于侦察、巡逻和炮击校射了。航母载机的航程和威力大大超过战列舰的主炮,彻底地改变了海战的面貌,甚至改变了近岸大陆的作战。在空中力量日益主导战场的今天,航母作为海基空中力量的流动基地,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是海军的核心。
2 b- J" ~, y9 O1 v& s. v5 L h* P. V" Y) H+ m% a7 }- e2 A
五、雷达$ x0 l) l6 ?$ y+ j, f9 N; k
. I f6 M7 B# c- D! M; E : e: F& b1 k6 |6 g4 |9 f
雷达决定性地改变了海空战斗,这是“企业”号,雷达天线清晰可见
) ?* `1 z4 _# x4 O0 A3 ^* {. ~( Z* Q8 \* `7 C9 K: q
对海军航空来说,从40年代开始兴起的雷达技术的重要性或许可以和喷气式飞机相提并论。雷达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舰队可以“看见”的距离,还可以昼夜工作。雷达不仅可以监视来犯敌机,还可以引导我机有针对性地拦截或者攻击,极大地减少了空中巡逻和攻击的盲目性。雷达装上飞机后,舰载飞机也具备了超视距和昼夜探测能力,TBF鱼雷轰炸机、PBY反潜巡逻机都得益于机载雷达,使依靠夜幕掩护驰向太平洋岛屿的日本补给船队和上浮充电的德国潜艇暴露于火眼金睛之下,丧命于浓烟烈火之中。今日舰载飞机缺乏有效的机载雷达根本是不可想象的,导弹、反导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雷达的游戏。
( m) _. `+ T. P" @1 ^9 ]
: E/ f) _3 h0 M$ }“约克顿”号是第一艘装备雷达的美国航母,这以后更多的美国航母都装备了这种像螺圈弹簧的雷达天线。早期雷达的图像解读是一门专门技艺,但如何根据雷达信息合理调动战斗资源,这更是一门学问,和这相对应的就是战斗管理系统。在二战的战火中,美国海军建立、完善了一整套战斗管理体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现代网络中心战的前身,从本舰、友舰、远方空中和水下平台的信息综合成一幅完整的战斗空间态势,由此指挥一体化的海空战斗。; I5 [$ L0 k' Y: _/ u
- f) c7 H# x! M1 ?9 B7 S. N六、珊瑚海和中途岛海战
; \; S# u6 I3 z0 Z" m1 _: T( G+ O8 E' s; o8 J- ?
![]()
* Y) \' D2 K+ \8 Q/ U7 }: f珊瑚海海战是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对决,这是“列克星敦”号在燃烧( G5 Z) L0 Z9 v7 h5 O
! j5 s! L0 U2 i
. L$ V3 M$ p* \7 s5 B" l R2 P' o1 M
中途岛之战成为太平洋海战的转折点,这是“约克顿”号正在遭受日机的亡命攻击
- J/ j9 K6 G$ a# T; i( m+ }- E% T9 n7 U* ]
从靠上去跳帮的古代海战,到在水天线上互轰的战列舰时代,海战的交战距离越来越长,但敌我双方总是在目视距离之内。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国舰队终于在珊瑚海制止了日本舰队自珍珠港以来一路胜利的势头,保住了新几内亚的莫尔斯比港,击沉了“祥凤”号航母,重创了“翔鹤”号,打残了“瑞鹤”号的舰载机群,但也损失了“列克星敦”号航母。战斗是从日本舰队试图扩大在南太平洋岛屿战果开始的,日本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在所罗门群岛的图拉吉登陆,驰援的“约克顿”号上的舰载飞机击沉了日本入侵舰队的几艘舰艇,日本舰队对附近存在美国航母开始警觉,双方在恶劣天气中上演了一出三岔口,最终互相发现,然后战斗在超视距上爆发。1942年5月7日是世界海战史上特别有意义的一天,相距100多海里的敌对双方两支强大舰队在互相看不到对方的情况爆发决战,更重要的是,这预示了大舰巨炮时代的终结和航母时代的开始。
. s/ U( _, S% |- R. _* _
1 T, P' L9 k m+ ^& c+ A从战术意义上来说,中途岛海战的意义更加重大。日本打不起和美国的消耗战,必须尽快打垮美国海军的主力,在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转动起来之前,决定性地建立日本的海上优势,逼迫美国从太平洋退出。这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战略。即使美国太平洋舰队被打垮了,美国还有大西洋舰队,分兵到太平洋自然会极大地增加大西洋方向的压力,但并不是不可能的。另外,只要日本不登陆美国,美国的工业基础完好,美国重建舰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靠战术胜利压美国退出是胜算几乎不存在的赌博。但日本已经无法走回头路了,只有在中途岛寻求决战。“翔鹤”号和“瑞鹤”号在珊瑚海被打残,无法参战,但日本依然可以出动四艘航母对阵三艘美国航母,日本不是一点胜算也没有。但天不助日本,6月4日早晨,“约克顿”号和“企业”号的舰载机群一举击沉了所有四艘日本航母,“约克顿”号也被击沉。中途岛相当于太平洋战场的斯大林格勒,从此日本海军不再拥有战略主动权,两个月后美军开始在瓜岛进攻,直到三年后登上冲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途岛打断了日本的脊梁,彻底改变了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国家和民族走向。
5 |5 M J" X# t8 c9 h( n: H3 S3 K4 E
七、大西洋反潜战/ c- \. R: r3 A p' d$ e
7 f2 I9 D) k' K+ G! m N![]()
0 o: ?, u/ ?' ]& c2 tPBY“卡塔琳娜”反潜机可以在水上起落,极大地增强了海上巡逻的能力,是大西洋反潜战的主力
+ b& P1 r! r8 y# K( D! F( Y' S3 a
( E- G( s3 t/ }$ P- T8 w和珊瑚海或者中途岛不一样的是,大西洋反潜战不是一次决定性的大战,而是由无数次小战斗积少成多的。但大西洋反潜战无疑是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战斗,在根本上挽救了濒临死境的英国,保住了反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否则根本谈不上后来的诺曼底登陆和饮马易北河。
5 a6 H/ E' n4 O: `- {
4 S7 `& i8 M# R* H敦克尔克大溃退后,德国发动不列颠之战,试图用戈林的空中力量压倒英国,没有成功。但邓尼茨的潜艇在大西洋上大打狼群战术,从新大陆向英国补血的运输船队像遇到篝火的蜡烛一样,顿时融化了。英国海军号称强大,但是反潜兵力严重不足。美国海军参战后,从1942年到1945年,击沉和缴获了160艘德国潜艇(其中有一些是和盟军的共享战绩),其中41艘是PBY和其他海上巡逻机的战绩,53艘是航母上起飞的TBF鱼雷轰炸机的战绩。两者相加,航空反潜占大西洋反潜战战绩的60%。更重要的是,航空反潜的速度、覆盖范围和敏捷反应使得德国潜艇越来越难以有效地组织狼群攻击。从1943年5月起,德国潜艇击沉的吨位数开始落后于美国造船工业下水的吨位数,这是大西洋反潜战的转折点,这之后,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g/ N- K; H' J- C7 f
4 t8 j: C4 ~/ c( ^+ P% c6 {5 y G航空反潜具有舰艇反潜不可比拟的速度、覆盖范围和反应优势,随着反潜飞机的航程和留空时间的增加,航空反潜对大洋的覆盖也越来越严密。航空反潜至今依然是需要上浮充电的常规潜艇最大的敌人,即使对于可以“永久潜航”的核动力潜艇来说,航空反潜投放的大面积声纳浮标也是致命的天罗地网。今天,岸基和舰载的航空反潜和潜艇反潜构成了现代反潜的主力,水面舰艇反潜反而退居次要地位了。5 w) ~/ J, V' Y) o# y5 W
% e9 E, Y6 S, b% U1 }
八、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
# \: t" o6 ]' E1 c% Q6 `1 L
6 y& e5 E3 H! x. a# n % M+ ? I( z( x5 R4 z3 ^
麦克唐纳FH是美国海军第一种舰载喷气战斗机
5 ]- H7 \% w! f [; j$ ?3 U
# ~! m3 I3 v: o & r* o) C2 M( d) _9 U# r
西科斯基S-53则开创了海军的直升机时代
- Y. V0 a: {- t5 M' ^) r" z9 J' Z9 S) d J$ [5 `
在二战最后的时候,欧洲上空出现了一种奇怪的飞机:没有螺旋桨,速度奇快,还带着尖利的啸叫。这是纳粹德国的Me-262,世界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飞机。希特勒一直对大西洋海岸反登陆很犯愁,急切需要一种高速轰炸机,可以在盟军登陆的第一时刻轰炸滩头,打退登陆,这就是严令Me-262只能用于轰炸的命令的初衷。当禁令解除后,Me-262对盟军的轰炸机群造成巨大的威胁,只是纳粹德国大势已去,什么秘密武器也救不了命,不过这不改变Me-262在一夜之间改变了空战的事实,喷气式飞机代表了航空的明天。二战结束后的40年代后期,世界各航空大国纷纷抢占喷气式高地,苏联借此技术洗牌的机会,一举挤入世界航空技术前列。美国海军没有忽视喷气革命,但舰载机对短距起落的要求推迟了美国海军进步的步伐,在朝鲜战争结束的时候,美国海军还没有后掠翼战斗机,整整落后于美国空军和苏联一代。
5 z' C$ T3 H1 C: i8 |. I& U) S4 G9 \9 v# F7 Q
不过喷气革命的重新洗牌使后起之秀麦克唐纳脱颖而出,加上美国海军注重实战性能的精神,最后导致了F-4“鬼怪”式和A-7“海盗”的产生。与此同时,美国空军走入了盲目追求高新技术的歧路,最终被改革派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勒令采用F-4和A-7。美国海军赶上来了。在第三代战斗机中,F-14是最有人气的,F-18则有望成为最长寿的,F-18E还将在美国海军至少服役30年。
% H. s3 W* }5 B( {% ]* Y战后航空技术革命的另一个方面是直升机。直升机可以垂直起落,可以悬停,对海军有特殊的意义。从1943年开始,美国海岸警卫队就和西科斯基合作,试验将新生的直升机用于海上救生。1947年后,几乎每一艘美国航母都总是有一架西科斯基在待命,随时准备营救落水的飞行员。1949年后,直升机取代了美国海军中的水上飞机,直升机的作用也从海上救生扩大到侦察、预警、反潜、导弹中继、电子战、联络、垂直补给、垂直登陆、反舰、对岸攻击等。今天,美国海军飞行员中差不多一半是直升机飞行员。# w" t' W( g7 q* o* q4 W5 p
- |/ S+ q4 ~# J九、朝鲜战争中的近距空中火力支援
9 i( x* l( H K$ Q0 P
$ p- R: n0 g3 i![]()
, G7 X5 W& r8 B @5 I朝鲜战争中,舰载航空兵开始用作近距空中火力支援,开创了“由海到陆”的先例,这是海军陆战队的“海盗”在为地面的陆战队部队提供近距空中火力支援' c1 j+ n8 j- m& P3 \5 y0 H
1 z0 Q) ]8 u6 s3 o% B空中力量用于近距空中火力支援在二战中已经大量使用,但美国海军在战时的主要任务一直是制空制海,逐岛作战时对岸火力的主力还是舰炮。二战结束时,杜鲁门一方面大力裁减不必要的军力,另一方面试图把海军航空限制在海空巡逻上,而把进攻性和战略打击任务转交给新成立的美国空军。1945年,美国海军曾有99艘大小各种航母;1950年时,只有15艘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美国海军只有一艘航母在西太平洋。当北朝鲜军队把美韩联军压缩到釜山的时候,美国空军被迫撤回日本。面对优势炮火和T-34坦克群的强势攻击,美韩联军急需近距空中火力的强力支援,这重担落到“福吉谷”号和后来拼死赶到的几艘航母身上。沃特“海盗”和道格拉斯“空中袭击者”的拼死攻击极大地帮助了几近绝望的美韩联军,到仁川登陆的时候,舰载战斗机已经主宰了朝鲜的天空。在志愿军入朝后,舰载飞机依然对志愿军是严重的空中威胁。; n' G: \ r0 w" L4 P' \# C
" k% }0 e* R/ K# h随着舰载飞机航程和载弹量的增加,舰载飞机对岸火力支援和纵深打击的深度不断增加,“近岸”的概念越来越广,以至于今天离岸几百甚至上千公里都在航母的打击范围之内。越南战争和以后的历次战争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航母和舰载飞机对地缘政治的作用,美国总统在世界上出现新热点的时候,首先问的就是“我们的航母在哪里?”难怪航母有“九万吨的外交”的说法。航母作为可以快速应召的流动空中力量基地,从控制海洋的纯海军武器上升到从海洋控制大陆的战略武器,朝鲜战争最初的日子是这个本质转变的开始。
# a4 B+ B$ O' ^* G' k! z- k" Q) h- U
十、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和助降着陆
/ L1 ~+ M( d) X4 T" Z1 C/ O: H$ E2 M( Z& ]2 B
![]()
A. Z+ e8 f8 h) H \“福莱斯特”号是美国海军第一艘采用斜甲板的航母2 t9 w7 O; x% \, D; Y
* K" E/ g) ?' q- Y# O E5 j
![]()
( |) \0 j5 Y) P7 G& |1954年6月1日,亨利·杰克逊中校驾驶S2F-1,成为美国海军弹射起飞第一人
5 B0 d) j% ?) m4 [. k- Y0 j! P2 {$ `) r
喷气时代带来了更高的飞行性能,也带来了更大的起飞、着陆挑战。从“兰利”号时代开始,最大限度地利用甲板长度,以便利起飞和着陆,这成为航母设计的教条,也决定了直通甲板的基本形制。但航母的使用不仅需要考虑飞机的起飞和着陆,还要考虑可持续的连续出动和回收,所以在使用上,起飞时把飞机集中停放在后甲板,利用前甲板放飞;着陆时把飞机停放在前甲板,利用后甲板回收,拦阻索也在后甲板。但喷气飞式机的着陆速度太快,万一尾钩没有钩住拦阻索,就要一头撞进停放在前甲板的大批飞机,造成巨大的事故。
2 ?+ O( a7 L5 r+ Y) |2 B( O, q T: m0 _1 o0 P$ K5 Z. N+ K7 X
英国皇家海军在50年代初开始试验斜角甲板,也就是把起飞区和着陆区彻底分开,而且利用斜角,容许着陆失败的飞机复飞。1952年,英国“胜利”号航母首先改装斜角甲板,试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美国马上照搬,1953年,美国“安提坦”号航母也改装斜角甲板,采用8度斜角,拦阻索也相应偏转,取得同样的成功。“中途岛”级随即改装斜角甲板,“福莱斯特”号是第一艘按照斜角甲板设计的美国航母,标准斜角也从8度改为9度。- ?- v$ S: I. y- A$ |
. N* M e$ \7 I# C2 C
在50年代,英国也同时在研究喷气式飞机的起飞问题。二战时代航母舰载机是靠螺旋桨动力自己滑跑起飞的,但喷气式飞机的起飞滑跑加速性不及螺旋桨飞机,起飞速度也更高,所以需要有外力帮着推一把才能从航母上短短的甲板上安全起飞。传统的液压弹射推力不足,系统沉重,英国研究成功蒸汽弹射,但同样墙里开花墙外香,蒸汽弹射技术在美国开花结果,成为美国航母的标准配备。下一代美国航母可能采用电磁弹射,技术不同了,但用意是一样的。苏联由于蒸汽弹射技术难题,也由于蒸汽系统容易在寒冷海域使用是在甲板上结冰,改用滑跃起飞,借助上扬跳板获得额外的迎角来及早得到足够的升空升力。滑跃起飞避免了蒸汽弹射系统,但在同等发动机推力的情况下较大地限制了起飞重量,弹射起飞的额外起飞能量使更大的起飞重量成为可能,最终增强了舰载飞机的战斗力,物超所值。& W% F3 ^6 r: h3 Q' Q1 Y
0 p! {: u* e$ Y& n% G% o
50年代的英国还研制成功航母上的反射镜着陆助降系统,下滑中的舰载飞机飞行员可以目视判别航迹的高低,极大地便利了舰载飞机的安全着陆。反射镜助降和各种更先进的助降系统以后也成为美国航母的标准配备。+ j( U4 p9 D9 R/ `& E; {
斜角甲板、蒸汽弹射和助降系统构成了美国航母的关键技术,50年代以来的美国航母在动力、电子、舰载飞机、防御武器等方面进步巨大,但在这些关键技术上万变不离其宗。
* R$ n: B2 \6 F9 p, I: V4 N0 N
2 Q: c g& Z. B* h' x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