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这里,提纲失去意义了,动起笔来思维似乎已经不受控制了,写到哪里算哪里。 u, d5 \5 }1 _! j5 c
! d9 I" k; Z- }: c* b; t' S
* I# C( Z0 I+ G t不得不说,有些人真的是有王霸之气的。
$ `2 \4 Q J8 E
0 C5 } ]; u5 |( w) t ! ~7 N; j7 x+ Z, T0 \2 z2 d
几年后,靖任秋被孙殿英扣押,要送到西安之前,都知道他基本上死定了。他家人也知道,所以他老婆带着孩子买了酒菜来给他送行,这种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生祭”,这次生祭靖任秋没有流泪;靖任秋后来十几年被自己人关押审查,也没有流泪。但是总理去世,那时候靖任秋在五七干校关着,七十岁的老头子痛哭失声,要知道虽然总理是靖任秋的直接领导,但是实际上靖任秋没见过总理多少面。 : E- K1 Y2 W7 E0 i! `" l
抗战初期的总理,对我来说,中国历任总理,只有他可以不加姓,别的不配 B/ C- B( {* V* s
另一次靖任秋被总理感动得死心塌地,是前面这次主席强力吐槽的会之后。开完会了,众共谍们要各自走上生死场了,靖任秋没有立刻走。为什么?没钱。TG当年就是这么惨,要你去拼命,还得自带盒饭、自备路费。周公看到了靖任秋的囧态,特批了他80大洋。80大洋多吗?不少,但是无论是孙殿英、杨虎城、孙蔚如都是出得了这个钱的好几倍。靖任秋去觐见常凯申,虽然把常公气得够呛,常公还是批给了他两千块;而且这个钱不是周公给他本人的,是给他上前线玩命的路费。
( D: L, _* ]! U; F! x7 \) ?* Q
2 L2 H/ R9 g% M- ? x" v1 O( M8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这是孙子兵法用间篇的精髓,不过在那些年的TG这里,前面那句“赏莫厚于间”没了。
3 w: j0 ~: D$ x/ r" Q1 |/ @- L
! [" W- }# |. m6 Z2 l+ i ( T- ~6 V: }6 V. F
周公这次送靖任秋做他的专车去郑州。到了郑州,靖任秋亲眼见到了国军大把的黄埔军校出来的长官们,跑去看望周老师,尊敬得不得了。要知道,虽然周公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但是他这个主任在校委会也就是守门员的地位,前面有一个主力阵容。而且周公在黄埔军校时间并不长,第一期开班一半了才来,第二期没毕业他就东征走了,也就是黄埔三期之后完全可以不用周老师这个称呼。还有周公年龄不大,和他这些学生基本上是同龄人,甚至胡宗南比周公还大几个月,但是胡宗南一直执弟子礼。) [9 o2 R* | I" [9 L
# @1 V% ]9 w7 H: q* b. E / R7 B+ x9 S" y) t6 G$ n
胡宗南对周公很尊敬,不过没有合影。 5 x# h9 o, E& ~- ?, }# g$ X) q/ f
靖任秋的目的是孙殿英那里,抗战之前,孙就是个光杆司令,宋哲元给了他五百条枪。孙殿英这个人拉队伍也挺有一套,就靠着找他来混饭吃的一百多帮闲,五百条枪,从北京出房山往石家庄逃,一路上就拉起来几千人的队伍,有了队伍就找凯申公要钱要枪,凯申公也认了。发展这么快的队伍,共谍自然是不会放过的,靖任秋后来是副师长,还不是最大的,孙殿英自己是军长,副军长就是共产党邢肇堂,往下还有一大堆。# P, b, l: t( ~3 M
2 [" B7 G; @6 Z7 q5 f) u. [ , K) T& c) o1 m6 @' K$ `6 M4 @
孙殿英这个草台班子头还是想在南京政府里找个靠山,思来想去决定投靠戴笠,选来选去,选中了最信任、最有能力的靖任秋去南京替他走一趟。于是一个军阀,就派一个共谍,去南京国民政府,找国府最大的特务头子,谈判去者。更有趣的是,靖任秋的共党身份是这些人都知道的。
0 n7 `" d) {* G/ G1 i1 D8 L/ g( z0 V; ?/ s" J
# }6 t9 x8 R8 J q
戴笠请他吃饭,要他收留北平天津的流亡学生送到戴笠那里去,又送给靖任秋一本密码一支手枪。密码后来靖任秋没开封就直接转给李克农了,手枪留着防身。收留学生这事办得非常好,就是因为日军进展太快送不到戴笠那里去,孙殿英觉得这些人有知识不好用,而且里面有共产党,靖任秋全都转手送给了华北的八路。华北的八路们对这些学生们大加赞赏,有知识,好用,素质高,一千多经过初步军事训练的知识分子呢,虽然只有几十条枪。
0 D3 o$ L, R& `/ y1 S
# ]9 [1 h1 v- W; Y - W) J9 l4 U3 n U" a
孙殿英比较尴尬的时候是国共摩擦,他要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以保持平衡,问题是其中有两个鸡蛋万一打起来他该怎么办呢?这就不会了。但是没关系,他这儿不是放着个共产党的高参么。1939年12月,阎锡山放话“天快下雨了,赶紧准备雨伞”。这话传到延安,太祖就说了“阎锡山准备雨伞,你们也赶快准备嘛。” ! T d' Q3 F, f2 e A# j
# B P6 c! d: a0 Y+ }0 B
左边彭德怀,十大元帅排第二;右边刘伯承,十大元帅排第四。中间朱怀冰,面子真不小。3 J1 @& o2 b+ ~1 Z" X4 q% H: m
5 F/ b6 T% t3 f s' o' ` ( v7 _# d; `8 f" c; |6 D
于是朱怀冰就来摩擦了,彭德怀一个反击,就把朱怀冰打成了光杆司令,真正意义上的光杆司令,因为他打不过,跑到孙殿英这里,等跑到靖任秋找到他的时候,他已经一个人跑了十几里地了。朱怀冰不知道靖任秋的共谍身份的,要是知道,他大概连哭都哭不出来了,拼死拼活还是落到了共产党手里。后来靖任秋奉孙殿英的命令去八路军总部出差,见到彭总汇报工作时候,问彭总干嘛不把朱怀冰抓了,彭总说抓他容易得很,就是抓到以后不好办,还是放了算了。
, ?' E6 C% B" c2 E3 ~7 P- a: K; E6 N3 D
7 w v$ E {' ^ n话说这次调戏朱怀冰,朱怀冰带着部队就跑到孙殿英那里了。孙殿英很为难,哪边他也得罪不起。于是就把靖任秋留下处理,脚底抹油,先假装自己不在。靖任秋让在村子里的部队,进院子、关门、上房。不管哪边的部队来了,只要不进门不上房,就当自己不存在,万一砸门上房,就打。靖任秋心里有数,八路不会砸门打进来,打进来就只能是朱怀冰的国军,不会打错人的。打了,就权当自己不知道打的是谁。不过彭总没让他为难,共军在村外就截住了朱怀冰的部队,就放了朱怀冰一个光杆司令逃命,而且把这个救命之恩的机会给了靖任秋。靖任秋把朱怀冰送去孙殿英那里,孙殿英和日本人也有勾搭,利用日本人的关系,送朱怀冰走日本人那里去了洛阳。(也是一种显摆,自己有日本人的关系,不要逼我太甚,孙后来也当了汉奸)
1 P! H: l4 w( }- Y0 ~ J8 k( N4 z7 X
+ m) j# d! W+ I2 R" T* r孙殿英能在乱世活下来,贪婪和恐惧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的能力也是很不错的。朱怀冰当时申领了一百挺机枪,机枪没来就被八路给胖揍了一顿,机枪不知道该送到哪里,孙殿英就笑纳了。但是孙殿英是知道恐惧的,他思前想后,又把这批机枪送给了彭德怀,去送机枪的是靖任秋。我们前面聊的靖任秋向彭总汇报就是这次。回来顺便把朱怀冰的家眷也给带了回来。八路知道放朱怀冰一把,但是第一线打仗的八路们可认不清朱怀冰家眷,先保护起来再说。作为一百挺机枪的回报,八路给了孙殿英一个师的棉衣,这些功劳都是靖任秋这个共谍的。
- X7 @# K7 Q% D+ ?7 b
6 E: U8 k; p+ s( u, b" G" Y ! G, z. ]# ~# c5 O) j
但是,重庆那边是很不满意孙殿英看着朱怀冰被吃掉和孙殿英和彭德怀勾搭起来。直接对付孙殿英怕给逼反了,就开始对孙殿英周围的人下手,首先就是挑颜色不对的,打仗有能力的。第一个是邢肇堂,1940年秋天发现情况不对就跑了,还带走了几个已经危险了的共谍,临走还让警卫员把枪和马都送回给了孙殿英。。他这一跑可赚了,跑去这边撬走了肖劲光大将的前妻。
& e6 P1 [9 U+ P/ D' j
) v- Q+ ?' T3 P5 K( W 敢撬肖大将墙角朱仲芷的就是这家伙。李谷一的丈夫的生母就是朱仲芷
- c2 p+ c) h0 j
N+ Y! {/ s, T
+ L; g4 L* y0 [- d D- n* L1941年,重庆来电调靖任秋去重庆受训,这个摆明了是调走抓人。但是靖任秋做好了跑路的准备还不能跑,因为他老婆彭文那边出了危险,住在了孙殿英在重庆的驻京办,这样他只能去重庆,要不然老婆孩子有危险。那时候没微信,要是有微信就不用冒着个危险了。彭文那时候也很危险,平江惨案之后,彭文是上了国军的通缉名单的,躲了一年多才去重庆,找到周公请求去延安。周公考虑到靖任秋在孙殿英那里的安全,她一去延安、、孙殿英就可以直接抓人了。周公没让她带着孩子去延安,而是去洛阳,不带组织关系,将来由邓颖超作证明。这样,大家都为别人考虑,反而谁也跑不了了。# t9 a4 W0 H' J% P5 z
$ |! D- ?1 T7 U T" O
4 E6 E. `' h4 v4 {4 a孙殿英想向来是做利润最大的买卖的,虽然知道靖任秋这次去重庆是被抓的节奏,还是派他去中统、军统、胡宗南、卫立煌等处去帮他办事。
" r$ r( e0 F1 d: ~2 g( m z
6 u6 ?2 O& ^! W; t3 {1 v 1 A( ]- x+ \% ^8 i+ ]5 Z
洛阳的情况非常复杂,在这里就是刀丛里游走,脑子稍微慢一点就挂了,而且是粉身碎骨的挂。4 \# h. S/ }0 Q/ {- V0 Z8 V% ?
9 U0 U: [5 o4 i4 ?9 I h
) p9 I- D5 [4 F ?) l4 U0 j# q有共谍们,比如赵寿山、李锡九。赵寿山的态度是靖任秋猜出来的,李锡九是他的老熟人了,虽然靖任秋不知道李锡九的身份,但是知道这个是可以托付的人。 e/ m+ v t/ h7 z: {
2 Y; K& {! Q0 u/ L" l
1 k. d" m& g& X: ~4 ?4 r" L3 ?
有特务,而且军统在洛阳的负责人就是他的熟人,这人叫岳烛远,也是共产党的叛徒。军统那里,干到吴站长这个级别的大特务颇多从共产党这里出来的叛徒或者脱党或者共产党开除党籍的。比如《潜伏》里吴站长吴敬中的原型吴景中、西北区的负责人程一鸣,南昌起义时期叶挺二十四师的参谋长徐光远。大家有心的可以留神一下两个月以后的电影或者老电影《南昌起义》,仰或找找南昌起义的文史材料,不是那么容易找到叶挺的师参谋长的,但是这个职位上一定是有个人的,大家都默然给他忽略掉了。
" e3 Z: I. P6 t7 I* c5 t) T! Y7 q* Y% B# l! e- y
理论上徐光远是可以出现在这张油画里的,但是人各有志。# b3 _. g: n, Q0 o6 O
! y0 s \/ a+ K3 ?/ _# E) B0 [
) E! k+ \8 g, t' O2 A$ B# o有叛徒。当时洛阳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袁晓轩已经叛变投了国军,但是还潜伏在八路军内部。这个人在《潜伏》里给他改了个名字叫齐晓轩,而且被余则成安排人给割了头去,历史上的真人没有被割头,解放时被军统给扔在了大陆,关进战犯监狱直到1978年,最后一批国军战犯1975年也被放出来了,他硬是给多关了三年。袁晓轩托人给他送了一封信,约他空袭之后在某个十字路口秘密见面。靖任秋觉得奇怪,他是周公直辖,和洛阳当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不发生关系,袁晓轩联系不到他;两人都有公开合法身份,不用秘密见面,直接约见就好;空袭之后街上没人,只有警察宪兵特务们,还约了个十字路口见面,太显眼了。靖任秋就没搭理他,袁晓轩后来又写信约了一次,靖任秋还是没去。第三次袁晓轩把约见地点选在了一战区的司令部,这次他去了,但是没见袁晓轩立刻就走了。此后一直到靖任秋越狱死里逃生回归本队,才知道袁晓轩其实早已叛变。
5 q! s6 h: _0 r% s3 m+ u! r# x$ s2 ]1 k/ K; g
1 E" w8 y+ N3 s2 Z9 U% S八路军第一批驻各地的办事处负责人,除驻成都的罗世文牺牲于白公馆、驻洛阳的袁晓轩叛变,驻乌鲁木齐的邓发飞机失事,剩下的差不多保底上将或上将待遇,我想大家能够认识到为什么周恩来一定要罗世文,而凯申公无论如何也不放罗世文、车耀先了。: Y: ~6 L3 v- Q( s4 G
' i6 D. V, b! v+ W6 _ / X9 ?. l# |( f8 E+ ~
这次试探是岳烛远操办的,试探的结果是看来靖任秋不是共谍,然后岳烛远又介绍他认识了一堆军统特务,其中不乏以前他做共产党时候的熟人。这次试探靖任秋的表现非常重要,如果略有失误,在重庆可能就被扣了,后来在西安也轮不到他越狱,直接可能就给杀了。" u% V, u' i2 j/ c( I6 n
' y2 v" K& I8 {; W
" k; ?: E6 d, e% e; o( R
他去的中训团是有军统特务的,但是他本人是戴笠直接叫来的,小特务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来头,干脆不管他了,只要不乱跑。戴笠还找机会接见了靖任秋这个共谍,大意是谈两件事:1. 以孙殿英的军长职位引诱他,只要他投靠校长,投靠戴笠,就把孙殿英搞下去;2.安排他见校长,封官拉拢。显然戴笠使用的是“无中生有”这一计策,挑拨靖任秋所在的新五军内部关系;靖任秋回了一招“移花接木”,说自己对孙殿英的部队没有掌控力,推脱了过去,又从戴笠那里拿了一本密码本。这一次推杯换盏中的刀光剑影,黄埔四期和黄埔六期两个特务打了个平手。
! u! ~- T/ y) p$ w8 Z e(六期生戴笠应该是国军这边特务里面最有能力的了,共军那边比四期生靖任秋还强的能差不多拉出一个连,我算了算,让我排《天下无谍》共谍108将,靖任秋估计能在地煞里中间偏后。)
6 `2 E7 w3 f- i6 s, D: \; R9 Z) B9 g4 T# L/ _% B
( N) C& ~+ R+ k" e. V' ?这次见了戴笠之后,就被蒋介石召见了,没想到第一句就崩了,看来四期生的水平还是不如校长。校长让靖任秋汇报华北抗战情况,问题是他所在的孙殿英的部队在黄河边上,已经是国军里最靠北的了,再往北只有八路了。然后靖任秋上来就按事实汇报,脱口而出就是华北八路如何如何,共党如何如何。凯申公大怒,连呼“奸党、奸军”。这份尴尬随后以凯申公批了两千块法币给他结束。
# Q: \$ e4 [4 _: V+ u' S9 C6 N& b0 H
+ @5 F% d+ W- X: u
未完待续。 1 O8 M" i. w8 Z* t) i# L. l: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