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条新闻:解放军报刊发文章,报道第1集团军某旅在演习中在合成营一级试行配置了“指挥官+参谋长”编组模式,使营本级指挥实现了联合高效。这是首次有报道提到解放军合成营设立参谋长职务,与传统的步兵营、装甲营、炮兵营等陆军营级作战单位相比,合成营是我军军事改革中尝试缩小一线作战单位,提高合成化水平,实现联合作战、联合指挥的重要尝试。报道提到,该旅已经组建四个合成营进行对练,随着一批我军现行编制中职务“最小参谋长”的出现,合成营整体战斗力水平实现了大幅跃升。 # V$ w2 u" T& I7 u/ C + v7 p ]4 T0 i# o说新闻,其实是旧闻了,因为这是今年四月份的报道,小A阿木,现在才看到而已。但是呢,要说“最小参谋长”是今年四月份才首次报道出来,倒也并不确切,查了一下,去年五月的时候,人民日报就有报料合成营设参谋长了。当然具体人物有所不同,今年四月军报上的“小参谋长”是第一集团军某旅一营营参谋长苏日烈,去年五月在人民日报上的呢,则是沈阳军区某旅二营营参谋长孟庆峰。看来东部、北部战区都在搞这样的改革了嘛。/ \2 j8 F1 b" k) @( P
关于设“最小参谋长”的原因与作用,原报道上都说了,我是外行,不跟着学舌了。说一点跟历史有关的东西吧。因为看到一些议论,说“营参谋长”是苏联的东西,中国原来没有的。苏联确实有“营参谋长”,比如二战中年轻的大将切尔尼亚霍夫斯基,就曾经担任过基辅军区坦克营参谋长,后来成为苏联最年轻的集团军司令和方面军司令,不幸在战争快要结束时战死了。类似小参谋长出身的苏联名将还不少,1948年至1952年担任苏联总参谋长的什捷缅科大将,就担任过炮兵营的参谋长;后来也成为总参谋长的库利科夫元帅,也是小参谋长起步的呢。以前东北抗联退到苏联编的88旅,各营就有参谋长,只不过这些小参谋长都不是中国人或朝鲜人,而是从苏军派出的。1 C1 u3 Z- h. ~) F
, V: l7 d: j% }$ j$ o事实上,不但那时志愿军有营参谋长,解放军也有。当然志愿军都是解放军嘛,解放军里有,志愿军自然有了。关于营参谋长职位的设立,看来是学苏军的,但是设这个职位的确切起止时间,我手里没有资料,不能乱说,一般以为是五十年代的事,不过从一些资料看,有早在49年就干上营参谋长的,晚一些的,有到五十年代中期的。以后还有没有,最晚到何时,我也没有看到权威说法,但是营参谋长这一职位不太适应当时中国军队的情况,后来被取消了,则是肯定的,似乎都没延至五十年代晚期?由于五三年有关部门为准备实施军衔制度而出台的草案里,就明确标明有营参谋长这一职务,所以说五三年前后这一段时间里,我军有营参谋长,还是很确定的事情了。见到与“常识”违背的事情不相信,人之常情,我也一样呵。但是人的见闻总还是有限的,有些“常识”只在一定条件下成立。所以遇重要的事,谨慎些,耐心些,多查一查,吃不准的,不急着结论?否则人家牺牲这么久了,却遭遇“罢官”,就很说不过去了。 , G8 x$ Z; |5 n B' Y, c) H! Q: X0 A& b2 C' T5 K a$ e n! p# K
前面说了第一集团军的合成营参谋长苏日烈上尉,无疑是解放军新时代新意义上首批小参谋长之一,但从历史上就肯定不好说前无古人了,因为以前有好多呢,比如第一集团军的老首长,曾经当过解放军最大参谋长的傅全有上将,就曾经是个小参谋长,他曾任第一军第七师第二十一团二营的参谋长。领导过成都和济南军区的张太恒上将,以前曾经是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一营的参谋长。攻进谅山的边贵祥将军,也当过小参谋长的,那是在五十五军一六三师四三零团一营,对越作战时边贵祥是一六三师的师长。不过较真起来的话,边贵祥没有将军军衔,原因大家都猜得到了,中国军衔制度中断,很多人55年那一波不够个,到88年重新再来,却退啦。当然边贵祥当到海南军区的副司令,按级别与资格,该是够了吧。4 ~+ b# o2 _9 J/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