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 交响诗,理查施特劳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2 12:44
  • 签到天数: 146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3:2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XYZX 于 2013-1-16 23:27 编辑

    交响诗源自早期音乐会上的序曲,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期,相对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类序曲,交响诗的形式和题材更多样化,在情感表达上也更直接(个人认为这点有点像芭蕾舞和现代舞,后者在优雅上无法和前者相比,但表现形式的不拘一格让其表现力更强——纯个人外行观点,仅供参考和批判)。
    虽然交响诗的创始者被公认为是钢琴家和作曲家李斯特,但实际上19世纪后期涌现了大量有影响力的交响诗作品和作曲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的一位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理查德.施特劳斯。
    对于多数不大听古典的人来说,理查施特劳斯远不如另两位施特劳斯(老约翰和小约翰,前者的代表作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压轴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而少了后者的《蓝色多瑙河》和《闲聊波尔卡》什么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干脆别演了)更有名。但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有部作品的起始部分被经常引用,相信多数人都听过,它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创作于1896年,据说是根据尼采的著作创作,被视为哲理性交响诗的代表作,其开场部分极为大气张扬。而首演于1890年的《死与净化》的哲理色彩较前者则更浓厚,结尾乐章的情感升华给人印象深刻(这里有个段子,就是作者本人在离世前的回光返照时,忽然提到此时自己的感受和《死与净化》结尾部分所写的完全一致),这也使得这部作品名气更大: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在创作《死与净化》时(1887年),理查施特劳斯本人只有23岁,即使加上作品创作和首演间的3年,作者也只有27岁而已。是什么让一位未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人对人生有如此感悟呢?有观点认为《死与净化》的灵感部分来自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

    而作者本人的音乐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理查施特劳斯前期受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但后期则热衷于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音乐。而最早赏识理查施特劳斯的伯乐,就是李斯特的学生、瓦格纳的紧密追随者但不幸被瓦格纳横刀夺爱的汉斯.冯.彪罗。我们不妨听听彪罗和理查施特劳斯的脾气暴躁父亲弗朗茨施特劳斯对话:“你不用感谢我什么。我不会忘记在慕尼黑这个可恶的城市里你对我的所作所为。我今天之所以这么做(让理查施特劳斯作为指挥首演其作品),是因为你儿子有天赋,而不是因为你。”
    而与理查施特劳斯走得很近的小提琴演奏家亚历山大李特则对瓦格纳更加熟悉——他干脆娶了瓦格纳的侄女.....
    和多数作曲家相比,除了有位严厉的父亲和集严厉与驱动力为一体的太太外,理查施特劳斯的成长道路基本没遇到过太大挫折,而其本人对财富管理的重视使得其成为同期乃至音乐史上最有钱的作曲家之一,即使和其同期以歌剧和追逐游艇豪车美女闻名于世的普契尼相比,理查施特劳斯在财富和歌剧及声乐作品方面的影响力(《玫瑰骑士》、《莎乐美》、《最后四首歌》)上也毫不逊色。
    无论李斯特还是瓦格纳,九泉之下如果知道有这么位晚辈将其作品借鉴、改良和发扬光大,大概也会是欣慰多过嗔怪吧。

    相关帖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3 09:27 , Processed in 0.03499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