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8-5 22:35 编辑
6 ?& y! X7 @, D8 I7 V; Y; P; @( s1 R" S. ?/ U/ K
火箭炮是二战时代出现的,美苏都有自己的型号。苏军大量使用火箭炮,是因为火力猛,可以一下子把敌人砸晕。美国不大喜欢火箭炮,是因为火箭炮准头太差,只能打面积射。* u2 ]# \, I: T. Q
# B$ R, [0 X9 q8 s9 y& t战后,苏联继续发展火箭炮,从122毫米的“冰雹”,但300毫米的“飓风”,型号和口径系列俱全,射击密集度也大有改善。低端的用自旋稳定,高端的带炮口雷达,实测后精细调整,补偿后续火箭弹的风偏、仰角等参数。( ~! B1 n5 z" X' J3 S
2 h/ f( m; N* M$ `5 u) O8 s在美国这边,80年代重拾火箭炮是为了反装甲。密集的装甲集群冲过来时,身管火炮一炮一炮打来不及,需要的还就是面积射。MLRS(正式型号是M277)用227毫米口径,射程远,可达32公里,这在39倍身管榴弹炮只有22公里的射程的时候是很有用的远射程了,后来增加到70公里,就更厉害了。
2 f% a3 \% h' ?; a- J
- O, l/ C; m: j7 u3 F7 e4 }美国利用工业基础雄厚和不怕砸钱的优势,硬是把MLRS的射击密集度也做到接近身管火炮的水平。更是用模块化技术,使得MLRS不再需要苏式火箭炮一发一发再装填的老办法,可以整个模块装填,极大增加再装填速度。代价是容纳模块的框架的制造、材料要求很高,必须达到非常高的刚性和适配精密度,否则一发射就稀里哗啦的,就毫无射击精度可言了。5 K4 I2 b7 c1 d8 h. g- h! {3 Q" p
1 o' s2 y" Q7 I0 `; Y5 }, ?/ _更加重要的是,一旦模块化后,更换各种模块就意味着可以发射不同的弹药。MLRS可以在六联装火箭弹模块和单发ATACMS战术弹道导弹模块之间灵活换装,非常有用。
) V+ X9 {; }- ^- ?2 [3 D7 i- o, ]# `. {0 N6 k I- ]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把GPS制导技术装上了227毫米火箭弹,精确制导使得在70公里射程末段都能达到米级精度,号称“70公里射程的狙击步枪”。( h& }4 e y9 K2 Q( U g
1 ?. j# |8 O& E9 |2 F! J7 k
另一方面,MLRS的履带底盘跟着主战坦克到处跑是优点,但用运输机实行战场机动就太重了,只有C-17、C-5能运得动。在后冷战时代,反装甲集群的作战模式过时了,没有谁还有这本事对着美军发动装甲集群攻击而不被美国空中力量首先疯狂收割的,MLRS的面积射能力用不上了,但战场机动的短板突出了。因此,美国推出6x6卡车底盘的M142 HIMARS。除了卡车底盘、只能携带一个发射模块外,和MLRS具有一样的能力。6 {5 c( C; z2 ]8 I4 `
6 b1 m' e* G: h u& T: w在反恐战争中,一辆HIMARS常常构成一个火力阵地的核心,可以控制周围几十公里的战场。塔利班组织不起大规模进攻,一辆HIMARS的6发火箭弹够用,再装填反正也就不到十分钟的事。" |! z3 f: J6 p* [1 w
3 t' e! h; E9 U! i f
中国在建立空中优势之前,高度依赖炮兵。身管炮兵的射程有限,火箭炮兵的射程可以大大增加。冷战后从俄罗斯获得的“飓风”使得中国大感兴趣,很快推出中国的PHL03等远火,并引入卫星导航制导技术,在演习中打出两发火箭弹打进一个弹坑的奇迹。% s& Y- j% r6 Y$ n- y
% Z% |# u" Z8 ~! \( G
中国远火在射程和精度方面迅速成为火箭炮世界的新标杆,但中国火箭炮还抓住鹰酱的尾巴猛薅,引入了MLRS的模块化技术,而且引入多口径概念。既然模块化了,可以在火箭弹和战术弹道导弹之间切换,为什么不能在多种口径的火箭弹中切换呢?122毫米火箭弹是苏联标准,但弹种多,性能好,依然得到非常广泛的使用,随着GPS制导的下沉,也出现了122毫米GPS制导火箭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身管火炮。另一方面220毫米的中口径火箭弹的射程和威力明显提高。战术弹道导弹的射程和威力自然更大。
X% Y, d7 R/ E: T5 G7 W3 r4 w" W! U# L2 z8 `
一开始,这是厂商自主研制的,并未得到军方的认可。但真香就是真香。370远火在口径上比300远火更大,射程和威力也更大。更重要的是,300远火还是单一口径列管式,370远火就是模块化的,比220模块化火箭炮更厉害,而且可以发射导弹、巡飞弹。2 k {/ Q2 b. J6 y5 K$ n' N3 z' W
8 ]6 m! _! [8 q) n' k美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HIMARS和370远火相比,除了能用C-130机动,各方面统统吃瘪。在中近距离上,227毫米火箭弹威力过剩,密度不足;在远距离上,射程不足。不过美欧对更远的射程没有太急迫的需求,反正还有空军和巡航导弹,但对于中近距离上的战术灵活性很在乎。现在,洛克希德和莱茵金属合作,推出GMARS。这差不多可以看做8x8而且可以携带两个模块的HIMARS,或者8x8轮式的MLRS。8x8底盘是MAN HX,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重型军卡底子。德国在军卡方面还是厉害,美国还真没有合适的地盘。7 u$ j5 B; J6 ]5 p' f" m8 C( G
+ \) f5 ^" o% g5 v![]()
/ A. i7 D2 y, [& \1 I+ pMLRS& p3 f$ h' N' n- ~2 n
- }0 ^/ m7 D8 k5 U" y
![]()
" E- R h8 ]! }% {/ K+ d+ {$ JHIMARS
% F& L, k' N9 ~3 ^/ H5 y. j h( {) Z1 B' Q) g: w2 }
![]()
9 O6 I5 z! `) P* j0 {' G' vGMARS& L9 _3 d8 [$ j5 X1 S; K6 G0 i$ J
3 o( F" b4 c6 Y每个模块可以带6枚227毫米火箭弹,或者1枚ATACMS,或者2枚替换ATACMS的PrSM。在未来,还将配装122毫米火箭弹和巡航导弹,估计巡飞弹也会安排上。1 H. x# s& U" D% Q, ]! k
+ ~+ K) w& g2 m
说起来,直接用HIMARS也不是不能改,不就换个122毫米火箭弹模块的事吗?问题是,HIMARS只能带一个模块,换了122,就只能当122毫米火箭炮用;换了227,就只能当HIMARS用。GMARS有两个模块,就灵活多了,可以清一色,也可以混搭。另外,乌克兰战争也打醒了欧美:未来对手不只是塔利班,高端战争还是有高强度射击的场景的。+ m `! f# a0 p; F
3 z$ H, T6 H* C' f
![]()
% { F; T) l ?& j+ l6 k" m: U% p2 a* o, P4 r$ d
+ h: }* _- `6 b9 ]
. S. c$ f l2 i洛克希德还琢磨过更大的带四个模块的系统,但10x10HEMMT底盘,太大太重了,而且缺乏现成的模块化装填系统。MLRS和GMARS弹箱上唇凸出的框架就是装填系统,四个发射巢的话,现有设计就要大改了。0 M. K8 B8 U; O9 n7 X3 t, a
" {' l. @0 i! DGMARS已经首次发射成功。废话,50年的老技术改个新包装,再不成功就都该切腹谢罪了。6 {+ \, r0 _# u6 W. }9 h
* m: V0 P+ N/ R3 Y7 p) l
GMARS与HIMARS相比,除了没法装进C-130外,样样都好。欧洲正在大规模重新武装,可能会大量采购GMARS。美军会换装吗?这个问题有意思。一方面,GMARS的好处显而易见;另一方面,已经有的大量HIMARS怎么办,送给乌克兰?让欧洲出钱倒是没问题,问题是乌克兰不缺HIMARS的炮,缺的是弹。
) w0 o: ^ S, n0 t! ], v+ p$ h4 Q0 K0 R$ n( n
不管怎么说,鹰酱薅兔子,也是真香。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