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尚] 汽车世界的黄金时刻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6 15:29 编辑

卡尔·奔驰首先发明了汽车,戈特利布·戴姆勒紧随其后。两人应该是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发明内燃机驱动的马车,后来两人的公司索性合并了,就是现在的戴姆勒-奔驰。轿车部分称为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是当年最大奔驰经销商女儿的名字,用来命名最畅销型号后,也成为公司名字的一部分了。

奔驰的历史就是汽车的历史,奔驰博物馆是理直气壮的世界之最。奔驰在宝马100周年的时候发推祝贺,其实是调侃:在期望再竞争100年的同时,“Thank you for 100 years of competition, the previous 30 years were actually a bit boring”。奔驰比宝马早30年,从汽车诞生到宝马诞生,自然不存在两家之间的竞争。这是在内涵“我比你资格老多啦”。

不过奔驰和宝马下一个100年的竞争比上一个100年充满更多变数,因为汽车世界正在迎来新的黄金时刻。

卡尔·奔驰发明汽车时,汽车只是个玩意儿,那还算不上黄金时刻。亨利·福特建成流水线,推出T型汽车时,这才是第一个黄金时刻。


亨利·福特和他的T型汽车


重要的是,这不只是有钱人的玩物,也是生产力工具


更不用说战争工具


流水线还彻底改变了工业化的生态

亨利·福特不仅为美国家庭装上了四个轮子,还把美国带入“美国世纪”。



第二个黄金时刻是大众“甲壳虫”、奥斯汀“迷你”、雪铁龙2CV、菲亚特500的时刻。这是战后到60年代欧洲汽车的高光时刻。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也一直是汽车世界里豪华和运动的标杆,但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汽车大众化方面被美国后来居上了。

战后欧洲百废待兴,但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信心。汽车公司一方面挖空心思推出最简约、最实用的汽车,另一方面摆脱了“像样汽车”的束缚,推出了一代充满创意的小车。比如说,大众“甲壳虫”的风冷发动机充分考虑了早期的可靠性和密封问题,不用水冷就不可能漏水。奥斯汀“迷你”在整体空间设计上做到极致,小小的外廓里面竟然有很大的有用空间。雪铁龙2CV的基本要求是能让农民把50磅土豆袋子运到城里,其他只要最低限度的遮风挡雨就成,所以采用帆布卷棚、可以用水龙头冲洗的内饰。菲亚特500在材料费大大高于人工费的时代,不惜用工时补偿材料,也是极尽简陋。


这些汽车是理性的工程师思维的极致,成为时尚象征纯属偶然。另一方面,在理性基础建立的美感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一阵风,这些小车的持久魅力并非偶然。

更重要的是,这些小车打破了汽车的阶级界限。在街上开来一辆大众“甲壳虫”、奥斯汀“迷你”、雪铁龙2CV、菲亚特500的时候,你不知道里面是一个穷学生,还有名教授;是打工人,还是大老板。总统、大明星、社会名流也对这些小巧、可人的小车着迷。“甲壳虫”乐队的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尼都是“迷你”的忠实拥趸,船王奥纳西斯、教皇保罗六世、好莱坞肉弹Jayne Mansfield、林登·约翰逊总统都和Fiat 500合影。

这些大众都可负担的小车不仅把为家庭装上四个轮子,也成为很多年轻人一生的第一辆汽车,和初恋一样,在他们的人生留下深刻的印记。

这些小车还推动了女权思维,菲亚特500甚至有“女人的汽车”的雅号,因为在这之前,女人只有副驾的位置,开车的都是一家之主,后座则是孩子们的天下。


菲亚特500有“女人的汽车”的雅号,因为女人第一次自己驾车,自信地开进喜欢的天地之间


在海滩上开着雪铁龙2CV玩水,还有比这更法国吗?


几十年后,人们对“迷你”痴迷已久,连搞怪都要拉上


大众“甲壳虫”更是人民熟知的故事

几十年后,汽车公司狠狠利用了一波人们的怀旧之情,推出新一代“迷你”、菲亚特500、大众“甲壳虫”,但雪铁龙2CV至今没有新一代,尽管说了很多次。


说起来,宝马新“迷你”也有20年了,换代几次后样子大致没变


现在还有电动版


菲亚特500也快20年了


同样有电动版


大众“新甲虫”实际上更早,1998年就上市了,当年还挺成功,作为基础的第四代高尔夫停产后,依然舍不得换型


但2013年的改款弄砸了,把可爱度弄没了,狠巴巴的甲壳虫不讨喜,早早停产了

大众“新甲虫”在1998年面世的时候,轰动一时,但2013年改款把可爱度改没了,结果停产了。宝马和菲亚特继续收割“怀旧情结”,但“迷你”已经姓宝马,奥斯汀连香火都断了。所以只有菲亚特500还是“原装怀旧”。





90年代丰田“科罗拉”和本田“思域”开始的“日韩波”可能算第三波黄金时刻。这是汽车世界的亮点第一次从欧美转移到东亚,也是“亚太冲击波”第一次冲上欧美的海岸,在经济、社会心理和文化上都迫使欧美“睁眼看世界”。先日后韩的东亚汽车在质量甚至技术上领先于欧美。但这一波好像现在走到头了。

现在的第四波当然是中国电车。这是卡尔·奔驰发明内燃机驱动汽车以来,汽车世界第一次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的彻底洗牌。亨利·福特的流水线引出大工业的制造技术革命,甲壳虫、迷你、2CV、菲亚特500引出社会和文化革命,日韩波引出质量和“日出东方”的革命,中国电车引出的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新能源、AI、机器人制造和“规模出效率、迭代出进步”方面彻底翻盘。



中国电车不是品牌和型号,而是现象。欧洲作为汽车发源地,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奔驰的5个VP中,有一个专门负责Heritage Department。这部门都不大好翻译,这是主管奔驰名下博物馆、老爷汽车翻修和零部件等业务的,但更肩负帮助奔驰从传统中寻找未来的重任,否则管博物馆和老爷车的主管是不可能与生产、科研、财务、法务并列的VP。

据说他在某一次活动中说,“中国人能制造非常非常好的汽车,”他特地用了两个very,“但他们没有这些,”说着向眼前奔驰博物馆里的历史陈列一挥手。没错,没人能与奔驰比历史,欧洲车厂从历史中找灵感也无可非议。但英国《CAR》杂志的评论很到位:未来的传统在今天书写。在小米SU7打破保时捷Taycan的赛道记录的时候,小米正在谱写自己的传奇。

说得很对。从历史中寻找力量,说到底是古为今用,要今天给力才行,否则明天就无力量可寻了,日子还过不过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住在乡下 + 6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11 17:28 , Processed in 0.03918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