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14年 vs 2024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6-4 23: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6-4 17:47 编辑
! d: b* F4 ~: x! J  p- n2 h9 O+ H. p
1914年直到8月前,还是一战前夜。2024当然是现在,除非出了天大的黑天鹅事件,应该不至于发生三战。
2 v2 Y! ^$ W4 ?+ d0 M' h
" x- L6 V, N3 q但西方战略界和舆论越来越焦虑,都在告诫Don't sleepwalk into World War 3。
- I! V' p# C, ^" M' y: J% v
4 K+ y7 }. x& V5 A- {Sleepwalk是梦游的意思。在这里,告诫是指:别以为你在掌控局势,而实际上在不由自主中走向三战。
) U$ c4 h% [& U. {  Y% a4 u% c/ F0 D- T! \- J; V5 ~) r
这当然是比照1914年战前英德竞争与现在的中美竞争后不由自主的焦虑。* ~3 b. ~0 F( _' d) b1 f8 Y

+ p* e% k  l; [  c8 |4 j0 d6 o在1914年,德国正在崛起,英国急于守成。这是与现在中国正在崛起、美国急于守成很相似的。1 R6 H" U6 a3 ^0 U) W$ {( k
. m# y* o# a9 S$ L) O2 ?1 _
但是,1914年的英国依然是工业强国,在海军竞赛中用无畏舰抢跑,然后在无畏舰和超无畏舰的竞赛中一直领先。这是与现在不一样的。中国制造按产值算占世界20%,美国占18%,貌似相差不大,但在实物方面,中国已经遥遥领先,各种数据对照坊间比比皆是,这里就不重复了。
! T0 e' w! Z: E, o/ ]2 Z. o! a8 p9 [- a
这样的实物经济差别导致了一个有趣的现实:
6 ?& C( R/ o1 @# E& D. d" ~. v, c/ G% w" I5 ~
美国掉入“穷得只剩钱了”的窘境,力图砸大钱加速军备建设,但受到产能的严重限制,尤其在海军方面。中国一旦打通003的技术环节,而且江南、大连一起开工,航母造舰速度或许是美国的两倍不止。核潜艇方面不好比较,中国的核潜艇建造高度保密,什么时候下水一艘根本不知道。但常规水面战舰中国再次遥遥领先。055现在是在暂停,可能在等第一批8艘的使用经验,也可能在等第一批8艘没有来得及使用的新技术。从产能来说,首批就已经爆过8艘了,再爆几个8艘没有压力。054B或许对标美国的“星座”级,至少2艘已经下水,而“星座”级首舰4月12日刚刚铺设龙骨,至少要到2026年才能交付。
$ W* o1 l) M3 e' }& \
1 Q' W" K9 }. \实际上美国连155炮弹产能扩张都窘态百出,成为笑不出来的笑话。
4 b% A' Q+ m2 f5 h0 G: A/ Q) |& c8 y! r
在战斗机方面,歼-20的数量已经超过F-22,歼-35/31的瓶颈不在于产能,而在于研发完成。
9 k9 V% e9 y7 `$ O5 o5 ]8 p. M0 b/ p" C8 K7 |! z8 D2 u
美国已经在憋足劲了,中国很是“留了一手”,但依然遥遥领先。
* b5 E5 z9 K3 y5 P  U8 @- B/ p: `6 f) l) P1 G: {( q7 K
在盟国方面,1914年的英国拉拢法国和俄国,还有“有偏向的中立”的美国,德国拉上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美国和中国实际上都没有肯定可以并肩上战场的盟国。美国似乎拉上五眼、欧洲、日本、韩国,但这些国家出于各自的原因,在自身安全没有受到直接危害的情况下,未必加入对中国的出兵。中国有俄罗斯和全球南方,同样,除非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或者有按耐不住的战略机遇,未必会加入对美国的出兵。3 Z8 B& d" K% Q, o$ k
! ~2 _- t5 y: E5 [
如果中美都是单打独斗的话,中美的主场态势也与一战前夜的英德相反。英国可以通过海上封锁、陆上干预危害德国安全,直至入侵德国本土。德国基本上对英国无可奈何,海洋是越不过去的障碍,只有“存在舰队”的德国是不可能打败英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只是打痛英国,但打不死英国。. X% [! F! R# T, A

9 k" c7 {( f/ a0 Q; A在1914年,海洋与濒海的大陆是英国的主场,大陆到濒海是德国的主场,双方的主场有可观的重叠,但德国主场不触及英国。
$ @" A- k! ~' L7 R3 K! a. I9 w% U; I4 K
中美之间曾经相似:美国因为超强军力和盟国体系,主场曾经顶到中国海岸线。中国主场勉强超过海岸线,远离美国。6 [+ g! Z3 T: \$ z5 L/ }" Z9 t
! y) j  h& a- \' Q. m
现在,中国的主场在周边,还在扩大到西太平洋。美国的主场在不断退缩,真正的主场在夏威夷以东。1 K, N5 T, s  Z1 H5 `& m- {! M, n- E! [
  Y8 y( m! I: n# S& ?, X0 m& ?
但是上升到核维度,中美本土都是对方的核主场。也就是说,1914年那样英国“立于不败之地”的主场态势不再存在。
# c, O8 M" X8 I( {$ X6 t* Q& _9 S
0 n" H( K( |/ M" O核大战是不得不考虑的,但核大国之间最可能发生的依然是常规战争,谁都没有核自杀的冲动。在常规战争中,中国不会超出周边的主场战场,美国在中国的主场战场毫无优势,毫无胜算。中美的主场在边缘有所重叠,但这个重叠是弹性的,时变的。3 `- z: K) D5 U) @" `0 @
9 f# y  M8 d5 V4 h
这一系列差别使得1914与2024有本质的不同。
, K1 T4 {. Q, Q5 p1 T; c) r  Q" w
, n: \9 ?4 U6 u3 d在1914年,守成的英国确信优势尚存,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不惜与德国迎头冲撞,反正最坏结局是英国失去对欧陆的影响,不会危及英国自身的存亡。崛起的德国则认为初建优势,欧陆主场优势可靠,尤其是按照施里芬计划击败法俄后,也采取主动进攻的态势,不惜与英国迎头冲撞,“站在岸上的不怕水里游上来的”。双方都坚信对方必须让步,结果是sleepwalk into WW1。
' }+ D. {5 M5 U# h% m! _9 w$ C4 o
在2024年,守成的美国已经不再确信优势尚存,在常规战场上毫无胜算,在核大战中则难逃毁灭。英国在一战中的惨胜是Pax Britannica瓦解的开始,这一教训记忆犹新。三战可能使得Pax Americana瞬间瓦解,没有三战则美国至少还有时间裱糊。中国不仅坚信时间在自己一边,增量在自己一边,存量也在迅速赶上美国。重要的是:迫使美国退回到孤立主义后,安全利益并非不可调和,因此“应战但不求战”,以时间争取空间。
9 p# p! Q' W  o0 G" t
4 j+ [# W+ u  E! K! O5 p一定会有人质疑美国不再确信优势尚存。确实,美国优势是美国人最大的心理钢印,但新冠使得美国重新认识自己:以前以为美国不想造的才使得中国制造有机可乘,现在发现已经不是美国想不想造、让不让中国制造有可乘之机的问题,而是美国已经造不了了,也恢复不了了,离开中国制造美国有停摆的危险。友岸化、回岸化都解决不了供应链无法去中国化的问题。
3 \4 d! q7 p4 m4 v, e3 {" G
; y. S  a# H6 K1 \$ H) K& H& v美国人是经济动物,看得到美国对芯片出口的禁运和中国电车进口的封锁实际上是虚弱,不是强硬;是在拖延,而不是在阻击,更不用说反击。
- @0 i" [% m8 }+ L; l) D+ p) w, @" E" x/ o
美国的问题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有研究指出,90%的美国制造业核80%的美国零售业集中在1%的超级大公司手里。大公司是按照公司内部的高度计划经济运作的,一小撮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常常由于行业默契而增强事实垄断核计划性,比如美国(还有欧洲)热衷的避免产能过剩就是计划经济的做法。也就是说,美国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只是经济计划有垄断资本主导,而不是由政府主导。
: ^/ s) V! K! E& @- e% f: s! A, n6 |# y6 |, _, A+ h* s
“垄断资本计划经济”曾经对美国管用。但在美国经济金融化后,金融资本不屑计划制造业和零售业或者任何实体经济,只热衷于竭泽而渔,导致美国制造业没有得益于全球化本应有的互补,反而被抽空了。( g; i1 Z( v! f/ a5 L

/ U9 H- ^8 L7 K4 y# a重建美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责任只有美国政府接过,但通过越来越侧重计划经济手段来重振经济,包括《芯片法案》、《重建法案》、《消通胀法案》,最终目的是恢复到有竞争力的市场经济。这需要打破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控制,重建有意义的竞争。1 F; B0 M) A9 V) e4 N

+ G, v" G: G/ N2 v* b7 _但是啊,但是,美国守成的目的不就是为了维持“资本割韭菜、穷人吃剩菜”引向的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吗?这样的本质矛盾是无法裱糊的,但孤立主义倒是能让美国“光荣衰退”,这毕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好地方。
  X! |0 h7 U- a4 [4 u7 T+ w) n7 z5 N& ?
乔治·凯南的围堵战略原版是:以耐心、坚定和显而易见的优势,逐步压裂苏联。* Q! @+ U: {1 G- g$ K

$ {! Z7 O6 L) S5 U' `& s! U乔治·凯南或许才是最大的深海。中国正在以耐心、坚定和正在形成的优势,逐步压裂美国霸权。, |6 t; ~0 C) C! n( M* Z: D3 o
+ D2 `: j& d$ O. `
中美都在小心避免sleepwalk into WW3,这才是当前的中美大势!( ^( R  S! J$ F6 G( i; Q$ r

1 R. c( g- P+ z, o" j这才是为什么美国实际上不再坚守台湾,而且“拒绝揣测”南海岛礁上菲律宾军人在冲突中丧生是否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6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方恨少 + 12
住在乡下 + 6 精彩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wbxy436 + 10
pcb + 4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4-6-5 20:54:31 | 只看该作者
三战可能不会真打起来,前提是中国要有跟美国可以匹敌的核武库。不过第二次冷战看起来是不可避免了。美国还想复制第一次冷战的成功经验,可惜中国方面不是太配合。最近感觉美中针锋相对的味道越来越浓了,今年的几次美中高层的接触并没有缓和双方的矛盾。感觉美中之间的代理人战争可能是越来越近了,这可能也是美国复制第一次冷战战略的一部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3-26 09:11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板凳
    发表于 2024-6-5 22:22:24 | 只看该作者
    十年前,各个西方媒体都在炒作一战一百年中美关系高度类似百年前的德英,那时候大部分人更看好美国,十年后大部分人都知道势均力敌了,十年后大概率就是胜负已分了。) ~5 i9 f# J% ~4 }) C

    6 ~6 T$ p/ n6 s7 B* z冷战中西方的获胜是经济技术优势加地缘政治操作的结果,苏联的解体则是俄罗斯的民族性导致的。2 Z: v, E3 `3 r0 W8 j
    当下的西方自己都做不好,加上对手的耐心,想要凭借旧日的船票重温胜利的旧梦依然不可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 12: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地板
    发表于 2024-6-5 22:5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semtex 于 2024-6-5 23:02 编辑
    0 D; z3 ]/ t7 N& Y
    3 R* Q$ e# G: t2 `2 D- h1 f鹰酱确实是想来个冷战2. 现在正在摇号拉人。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欧洲。
    + @# M7 m7 W3 f* y' u" x& h/ n, Q' T9 ^4 V
    如果从理性的考虑,欧洲应该追随鹰酱。欧洲人口和鹰酱差不多。都是三亿多。整个西方世界十亿。所谓黄金十亿。如果这十亿还能维持地位,那么鹰酱吃肉,欧洲喝汤。( r# S( F$ W. v

    4 w, x% k; n6 V+ L/ c% \如果兔子进来,十四亿,蛋糕是没法分的。欧洲能拿到的比例太少了。欧洲变非洲是可以想象的。
    / @" }. \. C/ @. K, O8 Q! t# k3 X7 ^% M6 N" ?9 K5 j  e
    去年兔子工业电的增幅占世界工业电增幅的90%。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兔子不是进来吃饭的,是来清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0:40
  • 签到天数: 2955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24-6-5 23:03:50 | 只看该作者
    semtex 发表于 2024-6-5 22:593 S' |4 h7 v  W3 {( z
    鹰酱确实是想来个冷战2. 现在正在摇号拉人。这里比较关键的是欧洲。' r1 p' K# e, G! W
      U% c4 W; G! O1 _
    如果从理性的考虑,欧洲应该追随鹰酱 ...
    ) K, h0 `9 E- Q  T
    就问你怕不怕4 p8 t2 F* E"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4 10:18 , Processed in 0.03730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