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1-26 16:58 编辑 2 I5 S! [$ T5 D
2 m6 ^! ~0 B5 H
俄军重兵压境,乌克兰局势紧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美国不断提高威胁的调门,俄罗斯不断宣称从未打算入侵;但美军增援不至,俄军“流连忘返”。大家都在打牌,美国的牌不难理解:在不影响战略重点转向亚太的情况下,吓退俄罗斯。美国已经下令8500美军待命增援,这只是在做姿态;拜登宣称要制裁普京,更是虚声恫吓。& B+ j8 J' w1 H' c' U2 w1 k
6 T- s2 B1 d; D E4 @/ _, P, A但普京在打什么牌呢?战争真的一触即发吗?
4 o' |. o7 ~0 Y' ?2 |+ ^. @! f& ?
: L. h$ U5 z9 u H/ Q7 Z5 ?6 e2 ]普京是个明白人,早就清楚重建苏联是不可能的,意识形态竞争更不是他的菜。普京明确要求:北约书面保证不会接纳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从东欧撤出北约驻军。谁都知道,这是北约没法同意的,为什么普京还坚持提出不可能兑现的要求?普京不是在要北约在别的方面做出让步,而是要从根本上分裂北约。1 z; N; L, \1 x: r5 m/ ^
2 x3 ?4 E6 k9 p0 ^# ?北约是在冷战高峰建立的,目的是欧洲的共同防御,抵御可能的苏联进攻。具体来说,在东西德的分界线上实行前沿防御。换句话说,西德作为缓冲区将吸收苏军进攻的大部分冲击力,最终达到保护法国、荷兰等盟国的目的。西德本身最终在反攻中收复,但要准备被打烂后再重建。
: z; E9 |, Z1 v; B* n' M& ]6 U$ U/ N$ f* B9 t [; K
冷战的成功使得北约的目的和成员国心态发生本质变化,前沿国家的期望从准备被打烂但在最终反攻中收复,转为“在北约的保护下,我们的每一个坛坛罐罐、每一株花花草草都会完好如初”。; q1 c3 W1 h& y9 q, Z* p) S6 m" ]( K
' i' n7 Q$ n' e% N
北约的原则是“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里有能者多劳,但也有各尽其力。从北约原则来说,各国的军费开支达标(占GDP的2%)是各尽其力的标志。个别国家有具体困难,可以暂时宽限,但长期不达标,普遍不达标,这是又为北约宗旨的,但这种有违实际上常态化了。美国长期对北约欧洲盟国不满,这是主要原因之一。
6 X! g2 X2 B* W8 r6 D5 c/ O+ V# r, h1 p9 }6 N
但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不满也在日渐增加。北约从集体防卫组织沦为美国的自干五雇佣军,这是有违北约“核心国家”利益的。北约是集体防卫组织,理论上所有成员国同等重要,但核心国家是德国和法国。德国和法国既是保卫重点,也是反攻基地。北约东扩把东欧国家纳入保护圈,但在另一方面也向火堆走前了一大步,而不是留出缓冲区,避免被火烧着。7 m6 A0 ~5 [. a& o" D7 V. n- W2 E
+ W8 }4 _$ [- Y( }; X% t这和冷战时代不一样:西德与东德之间没有缓冲区,只有前沿防御。西德作为北约核心国家之一,本身也提供了欧洲盟军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经济上承担重担。但东欧国家在军事上弱小,对北约的军事和经济贡献长期低于应有份额,一心搭便车,这也是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的算盘。因此,德法对北约继续东扩并不热心,但出于“价值和道义”原因而不大好公开说。不受俄罗斯的军事威胁本来就是他们的目的,但军事威胁俄罗斯不是。% |4 W1 N5 q1 |3 |
. G8 K0 i$ r9 r/ `! E4 T
在乌克兰的具体问题上,德国相当坚决,拒不参加任何实质性或者象征性的军事支援。这不仅是北约义务之外的原因,也有历史原因。德国如果军事援助前苏联成员的乌克兰,容易被看成纳粹援助乌克兰民族主义反苏武装的历史复活。德国不仅拒绝向乌克兰提供军事装备,甚至不准许其他国家向乌克兰转交德国制造的军事装备,如爱沙尼亚要向乌克兰转交德国制造的D30炮弹,德国就拒绝了。这是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弹,不清楚是前东德库存留下的,还是在前东德留下的军工厂里新造的。' d# A0 K6 q" \/ L5 M- C$ w
. E% o) L' I7 w6 I1 }法国一直主张欧洲战略自主,最反对的就是欧洲成为美国的自干五雇佣军,乌克兰危机是重新界定欧洲战略利益的好机会。
- V% W) c6 r9 g9 ~% m$ v0 t; {7 z6 ^' x
英国脱欧不脱北,但在欧洲的影响大大削弱,实际上成为欧洲孤儿了。英国大力鼓噪介入乌克兰事务,只能凸显五眼和其他欧洲国家的差异。: \! Q! T V# c$ `) a7 c7 F+ g
- b, n7 I* p8 w; E/ R Q3 B) S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非常被动。要凸显领导力,尤其是不辜负东欧国家的期望,必须兑现军事支援的承诺,把8500名美军部署到东欧。实际上,能迅速部署的只是第82空降师之类的轻装部队,面对10万俄军,也只是象征性的绊马索,真正需要的是驻德美军那样的重装部队,但驻德美军都空心化了,也今不如昔了。1 r5 K# w* A" b d P, I6 N# u5 K; w
; |. q0 m& l1 y6 V* X2 a( {; g
最大的问题是:美军一旦进驻,就脱不了身了。不是美军不想脱身,而是东道国要抓住美军、当作免费雇佣军使用了。东欧国家没钱,像日本、德国、韩国那样要求东道国分担驻军负担都不可能,东道国还指望着驻扎美军拉动地方经济呢。但美国实在没有精力分兵了,战略重点向亚太转移也不容许这样的分兵。/ T; a3 v3 a+ G& Q; Q* I
6 c5 w$ U% V( ~% {! `
驻扎8500名美军不是光这8500人的问题,还有整个支援体系,尤其是战斗支援,如空军中队、黑海(至少是东地中海)的航母编队,美军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 u5 d; e# j4 S2 U7 m3 s) s
( n/ [5 Y: S. h/ z1 g+ ^东欧对西欧已经失去信心了,只对美国还有信心。但长期口惠而实不至,也将动摇东欧对美国的信心。事实上,东欧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了,波兰总统不顾欧美的“政治极端不正确”而出席北京冬奥开幕式,美国这只鸭可是感觉到春水的温度的。
# M0 T! m- k4 G' G. C
9 g4 k9 |- ^% x5 E+ R% C东欧要是对美国也失去信心,北约就分裂了,东欧板块在经济上可以继续与西欧一体化,但在政治和军事上,现实的选择只有中立化,这其实是最符合俄罗斯利益的,也是符合西欧利益的,因为减负了。
# [7 t. ^5 W7 w4 E$ `7 J5 U: F; |* |" z7 c4 J; \
美国向俄罗斯提交了“严肃的外交提议”,可能就是俄罗斯所要求的书面保证。有意思的是,美国要求对内容保密。对于乌克兰来说,这很难是符合期望的美国对乌克兰的安全保证。美国已经拒绝了乌克兰的“立刻制裁俄罗斯”的要求。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撕毁政府联合公报是有前科的,这样的书面保证到底有多少用也难说。对于所有其他国家来说,这样保密的书面保证更是值得关注的信息。) c& u! T* y6 M! J. A- H
! y4 E; }/ r9 y) g2 Z/ E7 c' r& `
在美欧之间制造分裂,在东西欧之间制造分裂,使得铁板一块的北约碎片化,这才是普京在打的牌。为此,战争非但不一触即发,很可能长期引而不发,保持压力,扩大裂隙。2 g$ g, ^2 k: i m8 T# m
. P/ ^6 J \6 J9 ?$ O
在力学上,冲击可以制造裂隙,稳定的压力也可以制造裂隙。冲击裂隙常常把物件表面也一起砸坏了,压裂倒是可能干净利落、不动声色地把物件一裂两半,或者多个碎片,每个碎片还相对完整,而不是稀里哗啦的一地。
" O( W7 B: G' j! F B7 B
1 ^0 h: C$ R9 `9 ]不管俄军是不是打进乌克兰,俄罗斯对于法德的安全其实没有威胁,这一点俄罗斯清楚,法德也清楚。东欧国家成为前沿国家了,但这是他们自找的,本来不必自告奋勇充当前线的。这对波罗的海三国也是警告:别跳,跳得太高了,下一个就是你。对芬兰和瑞典更是微妙的提醒:继续保持中立吧,对大家都好。北约正在拉拢芬兰和瑞典加入。
9 a! y; M) F1 a, o* S+ M* s
6 ^/ B( W0 j9 @4 B2 \0 ~. r3 h必须说,普京是个战略高手,趁美国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本身实力空虚的空挡,在欧洲赢回一点缓冲区。中国在亚太这里更是一点不放松,美国全力想压住中国还压不住,美国要是抽身“回到欧洲”,更不知道中国会蚕食美国多少势力范围。普京在欧洲的动作也将影响美国在亚太的决心。中俄的战略合作不包含军事联盟,但这样的一抽一拉才是真管用的。" O) [) Z8 J) j2 C( D
! B5 n( o7 M! m! m8 M5 l/ ~2 r; v
中俄在一点上是共同的:要打垮美国,关键在于不打。所以,基辅方面不发昏,台北方面不发昏,战争是打不起来的。但要是发昏,战争在昏头的那一方还没有来得及清醒的时候就结束了。放了血的脑袋最终是必须冷却下来的。- [4 B" c L& i0 B! c. A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