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追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0:08: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0:09:05 | 只看该作者
为啥有些人,不喜欢华为[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rgba(0, 0, 0, 0.3)]碧树西风 [url=]记忆承载[/url] [color=rgba(0, 0, 0, 0.3)]昨天
很多读者看了近期和华为有关的文章,纷纷留言问我一个问题,你是不是待过华为。

这个说实话,我还从没呆过,虽然彼此有挺多的缘分。

第一次听这个公司是2000年吧,师兄们聊起。

那时候华为和中兴抢人,你一千,我一千,把应届本科生的薪水直接拉到4000多。

要知道那时候教授月薪也就2000多,当然校门口的房价也就2000块,现在8万起。

当时对华为不太好的评价,主要有三点。

第一个是学校对华为有意见,好像之前有一届信电系的学生,除了读研和出国的,只有3个没被华为说服,剩余的,全归了华为。

他们甚至派人跑到学生寝室里,挨个做思想工作。

你要知道我们是TOP5的学校,就业率从来不是问题,对于这种事还是很介意的。

毕竟不是给一家公司培养技工,他们这样搞法,学校很难堪。

后来系里就对华为有了各种排斥和限制,就是每一年我的学生你最多只能带走多少,你不能一味的用钱去吸引学生。

抢人大战里,你能看出来华为的思路很像历史上一桩公案。

话说当年军阀陈济棠手下有只空军部队,是黄光锐带的,老蒋想让他倒戈。

结果人家开价是双倍。

手下就觉得不划算,咱还不如自己买新飞机组建空军呢,还能省点。

老蒋就骂,你傻啊,黄光锐是陈济棠的人,他投了咱们,咱们每多一架飞机,陈济棠就少一架,一进一出,很划算。

果然,陈济棠没了飞机,不战而败,几十万粤军被老蒋收编了。

所以华为当年的战略是非常聪明的,那时候有巨大中华四家企业,但市面上,信电系的子弟们,非常少。

你无论以什么样的价格打包了,都是划算的,即使他们不创造价值。

因为你一旦把人都拉你们家去,另外三家,就人才枯竭了。

至少国内的这场竞争中,你就注定是最后的赢家。

学生之间对它的评价不好,主要集中在两点。

加班多,不自由。

这都是师兄们反馈回来的消息,也影响了后来学生们的选择。

所以我就从没想过要进华为,它在我脑子里留下的第一印象,很不好。

我第一家企业是外企,纯美资的。

应该说除了是个创业企业,其它的风格和谷歌是很像的,就是自由化。但加班也很多。

说白了华为那种是军事化管理的加班,他们有各种限制,比如你上班不能玩外网之类的。

我们是非军事化的加班,就是你上班可以玩任何东西,哪怕你做公司以外的事情也可以。但你是因为有兴趣,自愿在做事。

因为一点,我们带入了华为的基因。

我们的CEO是个中国人,曾经是华为工号60,而我们的HR是个男的,CEO以前的同学,华为工号前500。

他当年曾经在华为软件里面也挺牛,当然没CEO牛。CEO被任正非授予过什么软件大师,而这老哥被任总授予过多次什么红旗手。

他是早就财务自由,退休多年,在西湖边练字,加入书法协会的人了。

被CEO召唤,又陪着去创业,就做了个HR,专门负责操练我们这些RA。

十几年前,深圳的姑娘们就喜欢嫁华为男,还特地问,工号是不是前1万。

因为前1万都比较有钱,去的早嘛,股份多。

所以你想想看,这么几个80年代,90年代就加入的老华为,肯定会把基因带给实习生们。

正式工程师们当然管不着,人家早就习惯了外企的风格。

但是这俩,尤其是那个HR,会不由自主的按照自己当年在华为成长过程里的那套方法,潜意识的操练实习生。

当然引起了很多反抗。

比如那个HR,神神叨叨的把给我们租赁的公寓里原来的床拆了,他要换成行军床。

就是按照当年他在华为的体验,打造宿舍。

引起了极大的反感,大家觉得他有病,最后作罢。

应该说两代人的观念差异非常大。

这些老华为都是TOP10名校毕业的,都是60后,我们当年的实习生也都是TOP10学校的,但都是80后。

很显然,后来的人拒绝军事化,追求自由化,深受谷歌的影响。

你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终身都养成了在公司里做别的事情的习惯,或者说,我一直都身兼多职。

很显然,这与华为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

后来当我从第二家公司离开的时候,有很多昔日的同事们跳槽去了华为。

他们对我的风评很好,所以华为,以及通过猎头公司,有一段时间,就对我特别上心。

前前后后跟我联系了很久,但是双方谈不拢,因为工作方式上有巨大的冲突。

挖我的人有一个底线,就是上班不许干别的,而且必须加班。周一到周五,起码三天,周六起码半天。这是底线。

按他们的说法这个底线谁都改不了,哪怕地区负责人也得遵守。

因为他那就是一只军队,无人可以自由。

你不能以一种我把事情做了就行,其它的,不可以约束我的心态来工作。

那你要知道我以前完全不是这样,我上班经常做自己的事情,我工作了十三年,高频交易了十年,由此可见一斑。

我早期即使做工程师的时候,白天也有一半时间在做与公司无关的事情,晚上加班的时候,也常去游泳,宵夜。

后来做管理层更是要出现就出现,家里有事就回家,基本上就是工作和家庭是融为一体的。

不会受到制度约束。

所以大家就没法谈到一起去。

他们一直以为我只是找理由,想加钱,直到后来加了几次之后,发现大家有根本上的冲突,最后作罢。

再往后,我就去了甲方,华为也会来投标,所以认识更多的,就变成了他们的市场人员。

再往后我们去创业,特喜欢挖华为的人。

他们的人真的很好用,军事化管理训练出来的人,平均素质是非常高的。

平均的意思就是你不能指望一定冒出几个天才,但是,几乎都在某个基准线之上。

作为团队,这就是高素质团队的体现。

所以,整个行业都特喜欢挖华为的中基层,很少有人喜欢挖外企的。

由此可见,华为的管理方式,让人不爽,但非常有效果。

你看到,人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了。

你让我当兵,我肯定不喜欢华为,因为确实会被操练的挺难受。

但如果反过来,你让我当将,那我特别喜欢华为操练出来的兵,因为特好使。

所以华为对整个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充斥在各个公司的骨干岗位上。

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打仗一流,练兵更是一流。

读者应该能看到,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华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站在兵的角度,有的人可能适应华为,有的人可能不适应。

不适应的呢,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可能就会不喜欢。

站在公司的角度也是一样的。

不是每一家公司都能以这样的高强度练兵这么久,以这样的高强度作战这么久。

我有很多外企的朋友都骂过华为。

大体的意思就是自己以前过的好好的,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拿着不菲的薪水,在北京各大饭馆都有折扣,还常被别人高看一眼。

回头被华为这么一闹,利润率大幅度下跌,最后纷纷裁员,关键是裁员后去了民企,发现那个节奏实在是吃不消干。

于是心中愤愤然。

但如果你熟读历史,会发现这种愤愤然,很熟悉。

昔日齐国的人喜欢高谈阔论,后来被秦灭了,也愤愤然,纷纷指责:秦,虎狼之国也。

昔日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写“春花秋月何时了”那个,也不喜欢赵匡胤、赵光义这样的兵鲁子。

觉得自己才是贵族,姓李嘛,还会写词,生活悠闲、富足,有情调。

但问题是,架不住小周后,还是被人家抢走了。

回头只能愤愤然的垂泪对宫娥。

我不是非要站在秦,或者宋的一边,我内心深处非常喜欢战国时代的齐,也非常喜欢南唐李煜。

但作为投资人,喜欢是一回事,历史的走向,那是另一回事。

投资人要是凭喜欢,那在市场里,活不过一天。

能不能跳出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是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如果我们的脑袋可以不由屁股决定,你就会认同我下面的这番话。

华为像一只军队,它也是一只军队,如果我们不谈别的,就谈打仗这一件事。

很显然,任正非和他的军团注定被载入人类商业史册。

无论喜不喜欢,他们都是一只强大的商业军团。

文末我们就不祝福他们了,因为我很笃定,华为是这场一家公司对战一国战役中的赢家。

这个事情其实很多业内人士,抱有相同的看法。

因为你听起来好像一国特别牛,但那个国,其实有非常多的自身限制,这是很多国人不理解的。

比如芯片的老大,高通,刚刚在反垄断一案里败诉。

很多国人完全无法理解,在这种依靠芯片与华为角逐的关键时刻,为啥西方阵营内部还会干这种拆自家墙角的事情。

这其实就是我说的,大家心知肚明的那点事。

在媒体的嘴里,美国是很强的,那我告诉你,其实当年在蒙古眼里,大宋也是很强的,呵呵。

虽然这个比喻可能不恰当,我们通常自比大宋,很少想过时移势易,会把自己比作蒙古。

美国天然有很多事,就无法做,即使危及到自身,都没办法做。

就像禁枪,它就是禁不了,这个历史渊源,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查。

同样的道理,很多会影响自身胜负的问题,美国不是不懂,不是看不到,但符合长远利益的决策,它就是做不了。

比如那个永远都绕不开的工会。

因为它一旦为了某些长远利益做决策,就会通不过,甚至会落选,一耽误,又是好几年。

十几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诺基亚,爱立信可比今天的高通如日中天多了。

但那时候大家已经很确定未来会由中国公司取代通信行业的领头地位。我说的大家是老美,我们那时候本就是美国公司。

所以这里面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一个全球同行们的基本认知。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利润越做越薄,它都会面临被中国公司全面接管的局面。

通信行业的利润薄到外企做不下去,这才是他们不得不彻底让出市场的根本原因。

华为海思最初是做机顶盒芯片起家的,而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博通、ST等等都撤离机顶盒芯片市场,这个局部市场里已经只剩中国芯片公司了。

无它,国内企业一进入就没有利润了,做多亏多,不撤也得撤。

所以实际上,商战到最后打的都是价格战,华为不是不能做手机芯片,不能做服务器芯片。

而是不敢做。

一旦全面介入,意味着开始打价格战,得罪所有的盟友,就像当年通信行业一样,又要做到彻底没利润,做到让别人退出的地步。

一旦这么做了,那么在相应国家的市场里,会遇到很多阻力。

现在,川普给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这实际上,是任正非多年求之不得的大义名分。

全球通信行业几乎华为独大,诺基亚、爱立信这种摇摇欲坠。而手机行业华为也是与苹果PK的存在。

所以它本来就意欲进军芯片行业。

我记得当年与英特尔谈服务器芯片价格的时候,他们给我的报价,主芯片要占据一台服务器1/4的成本,由此可见利润空间非常高。

这也是华为跃跃欲试,甚至可以说急不可耐的重要原因。

很显然,通信行业饱和,手机行业面对苹果,任总觊觎芯片行业的利润久矣。

所幸,川普送了个枕头。

当然,川普也非常聪明,无论他给高通以及西方的电信运营商们捅了多大篓子,他都为自己的竞选捞足了选票。

所以我常劝吃瓜群众们少围观,多思考。

这里面每一方都有自己的谋划,所谓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碧树西风
分享与转发是更好的支持!
喜欢作者
9 人喜欢




[color=rgba(0, 0, 0, 0.3)]阅读 1.9万
在看275




精选留言
作者已设置关注后才可以留言

  • 38

    龚楚林
    回答下制造业中的一些基本事情:在京东方,蓝思科技,富士康等许多制造大厂里面,占百分之90以上的人每天每周都要加班,工资能拿到4000到5000元。如果不加班,可能这个厂就要倒了,数10万人到数百万人是不可能拿2000多元的底薪的。这些赚来的钱是不会用的,用途只有两个,给孩子上学,老家盖房。里面的高级研发工程师,月薪大约在8K到10K左右,负责产品工艺路线的制定,与供应商合作,研发出新的工艺路线。下一级就是做设备的各种大小厂商了。一线的工人(组装,接线,电工,机床操作工)加班每个月在4K到8K之间。厂商上面写机台程序的,调试的,售后的,画图的,工资在6K到20K左右。与一级厂商对接的各种供应商,如松下,西门子,研华,各种小的加工厂,各种零部件厂。这些厂里面的一线工人的工资我也不知道,我一般只和他们业务打交道,但是他们的工资应该也不高。这些制造业里面的人,我看到的心态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我们也知道别人不给我们饭吃,但我们要更加努力工作。但是我个人的感觉制造业好像不受什么影响。另外我是真的感觉精英不在这个行业里面。

    117

    作者
    所以你通过网络很难了解真相。网上声音大的是码农和金融狗,因为泡在网上,成天叫惨,声音就显得特大。但传统制造业,那是真惨,还叫不出来,都忙着上生产线了,没工夫上网。


  • 12

    Michelle 米鄭 Financial Advisor
    高通那样的公司 发展到今天 落后了 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是不会有人同情他的。美国政府不可能去扶持这样的企业的,自由市场的意义就是让企业自由竞争 这样的企业才更优秀更有创新力。

    57

    作者
    高通并不落后,它是全球芯片第一,它保持垄断是对美国最有利的,但它依旧在反垄断案里败诉……这就是我说的,老美内部很难为了同一个目标达成一致。它们其实面对很强的竞争压力,但仍然有在坚持原则,比如针对高通的垄断自己打击自己。它们的总统面对太多反对和不合作的势力,所以很难集中力量,因为家里有一堆拆台的。


  • 10

    芒果爸爸
    这意思是不是华为的麒麟芯片一直给自己用,不外卖的原因就是怕得罪盟友们。

    56

    作者
    不是的。它的那个麒麟还只是备胎,产品一定要大规模使用才能得到反馈才能打磨进化,它之前没有这个条件。芯片和其他产品还不同,必须起量,不起量价格就很昂贵,它也还不具备。所以任肯投入这个行业就说明他很想做芯片,全面竞争。但如果早这么干可能早就被封锁了,所以只能按耐着悄悄发展,尽量往后拖延时间,拖到对手先开炮的那一刻。这样利益是最大化的,而且此时全面出击进入一个新领域,原有市场里的公司也没法说什么,毕竟可以说自己是不得已而不是觊觎已久。


  • 11

    杨凡
    有一种说法美国的人均炭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好几倍,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又太多,如果像中国的人口达到美国那样的生活,那地球的环境资源应该是受不了,像灭霸担心的那样,所以美国从来不希望中国人有钱的!

    38

    作者
    这话是奥巴马说的不是灭霸说的。所以他们有的是人才,看的清清楚楚,只是他们的权力太分散,总统也没法集中力量。


  • 33

    Cindy
    你这么年轻,怎么就活的这么明白呢,想不通。每篇文章读过都似醍醐灌顶。

  • 8

    闪电大侠
    我就是你说的传统行业的工程师,咱俩年纪差不多,这些年总后悔当年选错了专业,都是出卖劳动力赚钱,比软件通信类工程师赚的差多了,

    26

    作者
    通信行业十年前就是夕阳产业了,做那个不赚钱的。所以人才们迁移到了消费类终端,再后来迁移到了互联网。人都是跟着钱走的。就像牛羊逐水草而居。


  • 3

    如梦令
    西风,我今年26岁了,之前做过销售和文职,工资都不高,关注您后,看到您在很多文章里都提到高科技行业的人收入较高。如果从现在起,我去读个自考本科的相关专业,或者去达内集团这样的培训机构里学习,是否来得及呢?我之前对这个行业几乎不了解,所以判断不出来自考本科和达内集团的所学内容以及社会认可度,和985,211以及其他统招本科相比,有多大差距,我能否通过这些途径拿到行业的入场券呢?

    18

    作者
    我不是HR,没有大面积了解过同行里面是否有转行的,你可以找HR问问这种在录取时的区别。就我个人的感觉,计算机相关行业都属于门槛挺高收入一般,加班太多,性价比不咋滴的。所以跨行去做这个,你最好想想清楚。


  • 17

    华夏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可以十年磨一剑打造备胎,其实本质上并不是备胎,而是韬光养晦,暗度陈仓!

  • 4

    泡泡
    打个岔,你们创业那会即便华为工号前500也应该达不到楼主此前提到的一二线城市财务自由的标准,要知道赫赫有名的L出去的时候也才一个小目标,毕竟华为真正开始长大是2007以后因为北电的战略性失误突破VDF开始的,像我知道的那时的高管中即便是Z也是后来卖了D才有几十个小目标的。

    15

    作者
    你自己把俩无关的事情硬加了一个因果关系。我说他有俩标签,工号前五百和财务自由,你非要认为他是因为工号前五百所以财务自由,那有啥办法呢。而且他比那位工号六十的有钱多了,那又怎么说呢?人的身份有很多,就像一个飞行员,也许还有一个身份是欧洲某国国王一样。你总不会认为他是飞机开的好所以得以当国王吧。所以不要自己乱按因果关系,否则你会一头雾水。


  • 2

    dq
    任正非不做卖芯片生意的根本原因不是他公开说的顾虑上下游的事情,而是这和华为的商业基因冲突。华为的优势在于直接服务于客户的完整方案,而不是上游部件供应商。所以华为的运营商和手机生意非常成功(之前手机做定制机的时候也不成功,因为无法直接接触最终客户需求),但企业业务就很不成功。如果是卖芯片,那更是上游中的上游,对华为现有运作模式挑战太大。另外任其实也明白这个道理,就是抓住客户是最高的控制点,比什么技术部件的控制点都要重要,所以他总是强调华为最重要的基本盘是接入网用户板,而不是其他高科技的芯片,就算做芯片也是为这个服务的,而不是服务器里的通用CPU。所以他才多次强调海思不是一个单独的生意,是内部的后勤服务部门,就是怕海思那拨人心思走野了

    15

    作者
    你去看下任的商业计划就明白了,他要求再扩大三倍,往哪扩大?把整个行业吞了都不够这个量级。所以他必须进入其它行业。这里面的道理限于各种原因就不展开了,你可以好好想一个问题。罗马为啥扩张很容易,想停很难。因为这就是利益的形成,一旦扩张,就会有人立功有人希望立功,你贸然停下来,所有内部的力量都会反噬,所以,停不下来,只有越打越大,越大越打,阿里也是如此。


  • 15

    Jacky 罗
    两国价值观不一样。发展道路也不会一样.  最后可能没有赢家 只有差异。

  • 15

    王琛
    今天小号、大号文章都读了,小号你总结的这个问题准确“毕竟我们是人口大国,就算高端行业大满贯,全歼对手,就业终究有限的很。大部分人,还得靠传统制造业。”而这些行业,假如外需不够,需要的,就是内需了。而他们收入不高,那内需怎么振,就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

  • 13

    蒋全生
    大小号的文章和留言区的交流都让我觉得长见识和有意思,喜欢自己“好奇宝宝”的心态!(微笑)但总觉得美国那种制度虽然可能在中短程加速竞争中效率低下,但在教育和创新上(机制上和精神上)的优势,不应该被忽略。

  • 12

    鲁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22 06:58 , Processed in 0.0367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