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中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09: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9-5-22 09:00:34 | 只看该作者
陈虎:中概股或遭全面重击,美国人愤怒缘由,喧嚣之后的代价![color=rgba(0, 0, 0, 0.3)]Original: [color=rgba(0, 0, 0, 0.3)]陈虎独立评论 [url=]陈虎独立评论[/url] [color=rgba(0, 0, 0, 0.3)]Today
我的预判,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将被持续做空并出现大幅度下跌,有些甚至会跌的极为惨烈。这段时间已有对应的征兆。
刚看了下5月20日的美国股市行情,不是我爱你,而是我跌你。

几百家中概股,56只跌幅在3%以上。而道琼斯指数只下跌了0.3%,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了1.46%,主要是中概股拖累。

百度、拼多多、唯品会跌幅在7%以上;阿里巴巴、新浪微博、南方航空等跌幅在4%以上;东方航空、中国人寿、京东商城等跌幅在3%以上。

百度本月股价已经大跌30%,阿里巴巴本月下跌约15%,技术图形上观察,空头排列已经破位,很可能加速下跌,已经很说明情况了。

为什么会如此?

先回溯到另一个事件很有必要:美国导演杰德·罗思坦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喧嚣》(The China Hustle)正在美国广泛传播,主题是揭露了一个惊天的中国骗局: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80%是空壳,触目惊心!


这些实际都可能并不存在的公司,却包装粉饰成光鲜亮丽的明星,通过“反并购”方式到美国大量上市,被保荐机构吹的天花乱坠。真相被戳穿,策划骗局的始作俑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美国的普通投资者却悲剧中枪了。

美国股市的小散户,同样被中国公司割了“韭菜”,影片中,一个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说:自己15万美元退休金被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骗得精光,因此落得晚景凄凉。这下,大陆股市的小散户应该心理有些平衡了吧?

去年9月,这部纪录片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就在海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外媒把这场由中国人主导和策划的骗局称之为“25年以来最大的金融诈骗”,涉及资金或高达数百亿美元。

然而在中国国内,却很少能听到关于这部纪录片的消息。

纪录片陈述: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股市投资者损失惨重。而大洋彼岸的中国却像是插上了腾飞翅膀,成为全球瞩目的第二。当片中一位美国人亲身去过中国并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他震惊到无以复加,心中暗想:“完了,美国时代结束了"。大环境下,一些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纷纷将目光瞄准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试图寻找快速增值的机遇,以挽回之前的损失。同时他们告诉翘首盼望的投资者中国就是你下一个机会,一定要搭上中国这班“快车”。

罗仕证券和罗德曼投资银行,就是在对中国市场一片看好的浪潮中,最起劲的两个“弄潮儿”。它们协助中国中小企业在美国上市,然后鼓动美国人购买中概股,并为此使出了浑身解数。罗仕证券的做法比较接地气,它常年以“投资研讨会”的名目举办各种大party,数百名中国中小企业的“董事长”均会出席。他们往往会向前来参与的美国民众介绍自家企业的亮眼业绩和辉煌成果,极力邀请人们购买股票、“共同致富”。

罗德曼投资银行则显得更加“高大上”。他们举办高端酒会,邀请各界名流前来演讲,甚至找来了曾竞选总统的韦斯利·克拉克将军作为代言人,以树立机构积极正面的形象。无论这些“投资研讨会”的形式如何多样,它们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起人们对在美上市中国企业的信任,并鼓励大家购买股票。

这些机构任意一个证券经纪人,都能将中概股吹得天花乱坠,仿佛大量买进这些股票是聪明人才会做的正确选择,他们也以此赚取佣金。然而,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实考察过那些包你“稳赚不赔”的中国企业,也从不会细想这其中是否存在漏洞。
在纪录片中,当摄制组突然抛出一个问题“我怀疑中国公司报假账”时,原本滔滔不绝的销售们愣了一愣,陷入了难堪的沉默。

最初是由一个叫卡尔森的投资者发觉的。他原计划买入“东方纸业”的股票,根据罗仕证券和罗德曼投资银行的说法,这家企业专门销售高质量纸制品到全中国各地,号称年营业额1亿美金,光是用来购买原料的钱就有500万。可当他去往中国,来到所谓的“企业所在地”,就只看到一个破到不能再破的的小工厂,垃圾遍地,而且厂里根本没几台机器是好的。跟风买股票的美国投资人根本不清楚,他们的钱可能全都投入了这种濒临倒闭的小作坊,别说赚取利润分红,连本都捞不回。卡尔森回国后,迅速将调查结果发布在了互联网上,很快,“东方纸业”股价应声而跌。

卡尔森的调查报告引起了美国另一名投资人丹的注意,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家广受好评的“中国绿色公司”,这家肥料公司号称与多家食品集团有密切合作,年利润上亿,成为股市宠儿和美国投资者的首选。可当丹深入调查后发现了大猫腻。所谓“中国绿色公司”其实是个“空壳”。丹偷偷安装的摄像头拍下令人震惊一幕:投资人大巴到来之前,工厂的灯全部都是暗的;投资人一来,工厂的灯全部亮起,喷水池也开始喷泉。而投资人前脚刚走,工厂的灯又全部熄灭了。这是个蓄谋已久的骗局。

像卡尔森和丹这样的美国投资者,其实已经是“后知后觉”。而普通的美国投资者根本不会想到专门跑到中国来做次实地考察,也不会怀疑证券机构和投资银行的大力推荐的真实性。而在大陆,一位中国律师发现一处废弃铜矿被包装成“希尔薇矿业公司”并在美国上市,当他想开展进一步调查取证时,却遭遇了警方的百般阻挠。这场惊天骗局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交换和权力纠葛远远要比我们所想象的复杂许多。但在这个故事里,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好人。

既然这些中国企业存在着这么明显的漏洞,那么它们当初如何能绕过美国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法眼并成功在美国上市呢?就是抓住了美国的可以“反并购”的空子。每年都会有相当数量美国企业游走在倒闭边缘,别有用心的中国企业,以此方式摇身一变,成了在美上市公司。中国空壳企业巧妙躲开了美国相关机构审查和监管,并融到了巨额资金。根据片中数据,从2012到2016年间有400多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其中80%竟然都是通过“反并购”上市的,总市值已高达500亿美元!

在虚假繁荣的背后,是一触即破的资本泡沫。丹在调查完“中国绿色公司”后感到十分忧心,他希望能够做点什么,来抑制情况的恶化。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受到了重重阻碍。

第一重阻碍来自于帮助中国企业上市的各类机构。他们的目标只是让那些上市企业的股票流通于市场,从而赚取佣金;对于负责审计工作的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他们只想要做好纸面上的文件工作,从而赚取审计服务费;而对于替这些企业辩护的律师来说,原则是无条件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各行各业的“专业主义”反而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以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可所有的“正确”却为骗局助上了一臂之力。

第二重阻碍来自于美国证监会。本身对中国企业造假的无能为力,这些中国企业的帐目存在任何问题,并不在美国证监会的处置范围内。更可笑的是,即便是放在中国这些企业也没有触犯法律,因为它们从头到尾骗的都是美国人的钱。

第三重阻碍则来自于持有中概股的美国投资人。他们担忧一旦真相被揭穿,手里持有的对应股票就会大大贬值。在某些人眼里,像丹这样揭黑的人可不是什么“正义使者”,而是提前敲响丧钟的幽灵。

为揭穿骗局而四处奔走的丹,似乎在孤军奋战,他顽强地与各方势力进行对抗,为了美国人民利益少受一点侵害。然而,丹却在镜头前坦白,自己也不是好人。在调查揭黑过程中,丹还在着手成为这些股票的做空推手,在中概股大热时候将它们高价卖出,等真相拆穿、股价狂跌时候再将它们买回,由此赚取差价。


《中国喧嚣》的上映无疑引发了美国民众的恐慌和警惕,最直接的后果,导致了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信誉度和公信力极速下滑。

在纪录片的结尾,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阿里巴巴集团在美上市的镜头反复出现,马云和特朗普握手的场景被着重强调,仿佛一个沧桑的画外音响起:他们没有停止,他们还在继续。

华尔街的人,有些是幼稚被诈骗真上当,有些则是明知故犯,美国必须检讨自己的监管问题。

回到中国概念股票,后边必然会被持续做空。在中美关系开始敌对和中国诈骗近几年被频繁揭露氛围下,美国人开始愤怒了,特朗普也愤怒了。西方人有句话,第一次被骗是别人的问题,第二次被骗就是自己的问题。美国人觉得被中国人当傻逼了,现在,正全方位向中国进行反击。

其实,在中国股市,类似故事更加严重,我曾有篇文章:不造假的上市公司请勇敢的站出来。此时,不胜唏嘘。而另则是,逆淘汰大环境下,大量假智囊活跃在庙堂,才华横溢、忧国忧民的真智囊却被挤出到边缘,相当程度也导致了国内外问题走到今天这个样。

当信誉轰然崩塌,当仇恨正在生成,喧嚣之后,诈骗了美国人并赚得盆满钵满者,反而逍遥法外,很多钱也已洗白,从此过上奢华生活,而诈骗的后果,随着美国人报复行动升级和美国堵上自己漏洞升级,对应的代价,却被转嫁到亿万不相干无辜老百姓身上承担了!


请点击最下“阅读原文”查读我另篇重磅文章。


Read mor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7-7 04:47 , Processed in 0.0309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