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84|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转一篇短文,不知道谁写的,觉得对写诗有启发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08:3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话语中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会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情况是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了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雾气……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只有炫耀和跟风。

我记得最让人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住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70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盛了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再泡一壶绿茶。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香风习习,伴着夏天的蝉鸣。这样有创意、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前段时间与一位长辈聊天,他谈起自己的女儿。他说女儿上小学、中学时他从未接送过,但是上了大学后,他反而每个周末送女儿上同城的大学,这成了一件让他愉快的事。为什么?因为一路上可以聊天,什么都聊,边走边说,一两个小时的步行,他很享受这个过程。路上有风吹,有鸟叫,有甜品铺,还有青春的女儿神采飞扬的表情……类似的是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电视节目,房间里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的妈妈去送……讲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还是有无可替代的深情和简洁纯粹的爱存在。

  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2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
如风如雨 + 2 谢谢分享
togo + 2
潜了又潜 + 4
逆天废柴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14-8-5 09: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4-8-5 09:23 编辑

    心有戚戚焉。

    我读博时系里有位教算法的教授经常出国旅游,每次都照一堆照片,然后在系里会议室大厅里播放,一张张,讲述这是在哪,这是什么,这是在哪,这是什么,他老人家也不是美国人,英语也是有点结巴的,讲来讲去就那几个句型,照片里有很多很多的地方,很多很多的物体,很多很多的颜色,唯独没有的是:趣味。然而这些照片里本来是有趣味的,没有的是发现趣味的人。

    底下的人也是,只会说:真美,beautiful,gorgeous,要不就是,哇,真大!

    看,不等于看见。

    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人们注重的是参数,而不是趣味。

    美,不等于美景、美食、美的衣服,美,在于生活中的一切。真正的诗人笔下,没有美景,只有意境和意趣。

    美,不过是那可怖者的初始,里尔克语。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8-8 20:36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5-10 00:00
  • 签到天数: 1237 天

    [LV.10]大乘

    板凳
    发表于 2014-8-5 10:27:35 | 只看该作者
    节奏太快、压力太大,都忘记欣赏了。

    点评

    那就放慢脚步:)  发表于 2014-8-6 02:47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地板
    发表于 2014-8-5 11: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北岛同志理解力有问题,将写作能力的欠缺,扩展到生活领域了吧。
    写不出细节是普通人最正常的表现,俺觉得一百个人里也就能有五六个能写出细节来,这些人通常就会被称为文笔比较好的,当然,在爱坛里文青文中汇聚,这个比例相对会高一些。
    俺有这个体会,是因为儿子现在上学遇到了写作文的问题,他现在的作文是弱项,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写的内容很散。一个记叙文(比如我最好的朋友),本来只要写一个人以及与之交往的一两件事,展开了写细致,事件经过、细致场景、心理活动再加一些对话,就可以很容易的搞定,但是他却往往会罗列出三四件事例,虽然每个事例都沾边,但是却往往都无法展开写,每一件事都只有三四行。这样写出的作文就很散拿不着高分。
    而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普通人写文章的正常表现,每个人都会将文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后从自己的记忆中找出故事来,但是找出故事是一回事,写出来是另一回事,想展开写,也就是说要掌握写出细节的方法来,对于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是很难的。高考作文往往成为很多学生的恶梦,就在于此。实际上,现在的很多写作训练班,都是针对于如何写出细节来训练的。当然,更多是些技巧性质的东西。
    在中学作文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似是而非的理念,比如作文要写出来意义,要写出引申,要有内涵。其实在我看来,写作的基础,首先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话痨”,任何一件小事情,都能够絮叨出一篇三百字的长文来。以我的经验,要想培养写作能力特别是细节写作能力,记日记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当年俺就是自我要求,每天必须写三段,每段要四行一百字以上,这样连续写了四年。开始时真是不知道写什么,但到后来,那就变成了写完之后得往下删,因为内容已经写得有些繁琐了。

    点评

    给力: 5.0 涨姿势: 5.0
    油菜: 5.0
    油菜: 5
    贝壳养成计划,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14-8-12 08:52
    给力: 5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8-8 20:37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0 收起 理由
    兰凯 + 2 谢谢分享
    山菊 + 10 谢谢分享
    假如十八 + 8 话唠是怎样炼成的!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5#
    发表于 2014-8-5 12:53:15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4-8-5 11:14
    我觉得是北岛同志理解力有问题,将写作能力的欠缺,扩展到生活领域了吧。
    写不出细节是普通人最正常的表现 ...

    写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写作能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是第一位的;一个是读书要多;一个是多练。

    写作,从无话可写到有话可说,从不喜欢到享受,只能考多练、多读、多观察体验。

    记日记是个办法,但是很多人做不好这件事,记个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怎么办?

    关键是,从一开始,就要从写作上尝到甜头,得到奖励,然后才有动力进一步。

    所以,不必强迫每天写,没话找话,不疼不痒的东西写几百字写了不如不懈。平时注意观察,看到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有趣的一句话,有趣的一个人的一个举动,或者自己的一个得意的一件小事,自己喜欢的,或者不赞成的,总之是内心被触动的时候,就及时把它记下来,尽量努力使得纸上的文字读起来栩栩如生,那就叫生动,牵涉到遣词造句以至谋篇。然后和读书结合,技术一点一点地提高。

    自己周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也可以看新闻看报纸,看到有什么事情可以触发自己的观点或者情感,都可以写一写。有时候高考也会拿时事出题。

    所以写作,一开始不是任务,而是一种游戏,认真的游戏。但是写,就要注重写的质量。

    当小孩子的一篇作文,一句话,一个精当的用词得到表扬时,他就会受到鼓舞,日积月累,写作能力就会提高了。

    半是个人体会,半是个人设想,我女儿往后我打算照此办理。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4-8-8 20:38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6#
    发表于 2014-8-5 13: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4-8-5 13:20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8-5 12:53
    写作和生活息息相关。

    写作能力来源于三个方面:一个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这是第一位的;一个是读书 ...


    很喜欢一句话,生活要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其实对于孩子尤其是这样,对于孩子,学校的教育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而家长则更应该让孩子体会到有意思,无论是读书、写文甚至旅游,目的都是有趣,而不是学习什么东西,刻意为之最终可能事倍功半。
    其实记日记的目的不是为了练习文笔,而是为了培养一种写字的习惯,是日常基本功练习,让人有足够的写字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写东西也是一样,没有营养的文字写上个几十万,也自然会在其中浓缩出精华来。我记日记是在大学之后,记了四年多,最大的感觉,原来是能想出来但写不出来,现在是心里面想什么就能写出来,甚至心里想着某种感觉,也能写出那种感觉来。更何况,写到后来,有了感觉,今天读到什么新词,然后写日记时就会想办法用进去,这就是活学活用。只要有这个习惯,自然就会去观察去分析,然后将这些生活感悟再融到文字中。
    当然,记日记这事儿每天都得做,是比较苦的,我也是给儿子讲了下,他不愿意也就算。对于孩子,愿意做就做,强迫就没必要了,还可能事得其返。他现在每周都有课外的作文课,加上学校的功课,一周至少三篇作文,其实量也够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7#
    发表于 2014-8-5 15:02:26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4-8-5 13:11
    很喜欢一句话,生活要有意思而不是有意义,其实对于孩子尤其是这样,对于孩子,学校的教育做的是有意义的 ...


    我从小到达,排除上网写的所谓日志,总共能有几千字的日记算不错了,还都是小学老师逼迫下写的。

    很好奇你在大学记的几十万字的日记都写了什么。对女神的相思吗?

    点评

    油墨: 5.0
    油墨: 5
      发表于 2014-8-8 20:38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4-8-5 15:20:41 | 只看该作者
    就快餐文化来说,细节肯定越来越缺乏。细节是需要捕捉和沉淀的,但没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还没好好,,,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9#
    发表于 2014-8-5 15:38:27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8-5 15:02
    我从小到达,排除上网写的所谓日志,总共能有几千字的日记算不错了,还都是小学老师逼迫下写的。

    很好 ...

    五大本,啥都记,各种思念,各种吐槽,各种当时看来十分华丽的感叹句,都是私密的。当然,十几年后再看,也就不算呀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5-14 07:16
  • 签到天数: 142 天

    [LV.7]分神

    10#
    发表于 2014-8-5 15:44:43 | 只看该作者
    河蚌 发表于 2014-8-5 15:38
    五大本,啥都记,各种思念,各种吐槽,各种当时看来十分华丽的感叹句,都是私密的。当然,十几年后再看, ...

    “思念”、“感叹”、“华丽”、以及“私密”,很有料!很值得挖掘!

    多少人都怀有或者曾经怀有一颗文学青年的心啊!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11#
    发表于 2014-8-5 15:55:56 | 只看该作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4-8-5 15:44
    “思念”、“感叹”、“华丽”、以及“私密”,很有料!很值得挖掘!

    多少人都怀有或者曾经怀有一颗文学 ...

    十几岁的小男孩会将那些大家都看在眼里笑在心头的情感当成私密藏着掖着,而四十岁的老男人则会将那些真正私密的事情恬不知耻地当作笑话说给所有的人。两者的共同点是,其实大家都不太乐意听。

    点评

    油菜: 5.0
    油菜: 5
      发表于 2014-8-8 20:3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4-8-5 20:52:59 | 只看该作者
    難道他寫的朦朧詩有細節﹐有生活實際﹖自己做不到的就別說。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3#
    发表于 2014-8-6 02:51:34 | 只看该作者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8-5 07:52
    難道他寫的朦朧詩有細節﹐有生活實際﹖自己做不到的就別說。


    北岛的诗,日子:

    日子

    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
    信投进邮箱 默默地站一会儿
    风中打量着行人 毫无顾忌
    留意着霓虹灯闪烁的橱窗
    电话间里投进一枚硬币
    问桥下钓鱼的老头要支香烟
    河上的轮船拉响了空旷的汽笛
    在剧场门口幽暗的穿衣镜前
    透过烟雾凝视着自己
    当窗帘隔绝了星海的喧嚣
    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

    点评

    给力: 5.0
    给力: 5
      发表于 2014-8-8 20:39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4-8-6 06:32:44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带孩子去图书馆参加活动,我要等一个小时。经常随便翻开一本mystery来看。你知道我不喜欢的是什么吗?大多作家写得太美了,把小说写成散文了。我用我读书时受过的训练,跳过那些对景物的描写,尽力只看那些与案情有关的内容。我想如果不是很快就要看完的话,或许会欣赏那些美丽的词藻。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07:52:25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8-6 06:32
    最近带孩子去图书馆参加活动,我要等一个小时。经常随便翻开一本mystery来看。你知道我不喜欢的是什么吗? ...

    娓娓道来还没有废话,也真不容易。大概就是作家讲故事的本事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4-8-7 00:18:48 | 只看该作者
    易明 发表于 2014-8-6 07:52
    娓娓道来还没有废话,也真不容易。大概就是作家讲故事的本事吧。

    在聚焦点附近应该表现细节,在背景的地方要淡化细节,以突出要表现的细节。一定很难。

    点评

    太难啦!  发表于 2014-8-7 01:4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7#
    发表于 2014-8-7 01:42:48 | 只看该作者
    记得我有一联,似乎得过比较多的评语就是'细':)

    蛛丝逆光细,草露遇晴浓。

    该用户从未签到

    18#
    发表于 2014-8-8 00:41:11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8-7 01:42
    记得我有一联,似乎得过比较多的评语就是'细':)

    蛛丝逆光细,草露遇晴浓。

    出句挺好的,对句说草露浓本身就没什么意境,遇晴更加悖理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9#
    发表于 2014-8-8 02:06:04 | 只看该作者
    仁 发表于 2014-8-7 11:41
    出句挺好的,对句说草露浓本身就没什么意境,遇晴更加悖理了。

    嗯,这又是一个修改的理由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4-8-9 23:32:58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有启发。
    诗文精不在长短,而在把要说的说清了而不累赘。
    记得以前看一些英国作家的小说,从村口到几十步以外的小桥都可以写他个两页。虽然描写得美丽,但读的费劲。
    现在看小说明显地比中学时要慢了,因为除了情节,也欣赏人家的文笔及用词。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4:38 , Processed in 0.05386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