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远方的长剑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91 天

    [LV.Master]无

    21#
    发表于 2012-4-7 14:17:3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AGM-88E的速度很快,飞行时间短,敌人雷达关机机动也离开不了很远,所以AARGM的毫米波雷达捕捉住正在逃遁的敌人雷达的概率很高,使得关机机动都无法逃脱打击。"
    . x8 D9 D5 x0 f% X, \6 Q! h- c$ L: Z
    晨大,这个AARGM的毫米波雷达是主动寻的雷达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4-7 22:33:57 | 只看该作者
    逍遥探花 发表于 2012-4-7 00:17 ( p! Q: X- N, j1 i$ E5 Y
    "由于AGM-88E的速度很快,飞行时间短,敌人雷达关机机动也离开不了很远,所以AARGM的毫米波雷达捕捉住正在 ...
    , w6 c  K0 d* m  _1 p- D4 i
    是啊,反辐射导弹也不再只是被动寻的,而是主被动复合寻的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091 天

    [LV.Master]无

    23#
    发表于 2012-4-7 23:30:5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7 22:33
    ) g7 N5 N4 u& ?是啊,反辐射导弹也不再只是被动寻的,而是主被动复合寻的了。
    1 @8 I7 V9 H# M( \$ ?8 }
    太凶残了!太万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24#
    发表于 2012-4-8 12:28: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维京老海盗 于 2012-4-8 12:30 编辑 2 b9 I- B2 I, r
    + @' X% C$ v7 B9 W2 y% j
    @晨枫
    njyd 发表于 2012-4-1 10:41 / ~( W4 k) [$ z; L) G8 p8 V
    俺有一招。
    4 w$ K9 ^  t! W' j) ]& V# Q) p' f用两部以上天线,间距100米以上组成相控阵天线,超过两部的不放在一条直线上。, V3 ~4 B& E' c3 g* t
    反雷达测位是指 ...

    % a8 c; a+ x  o  H/ m5 s: X' }
    - S  N: R- v' g7 ~* a& mNJ叔给我一个新思路,可以参考多基址雷达的做法,把雷达的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分开,组成一个发射网和接收网,发射网只负责发射电磁波,可以远程遥控操作,接收网负责处理反射回来的信号,可以避免人员伤亡。毛病是:1,发射网就算是消耗品了,如何保证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2,接收网最后的数据处理是个大问题。3,搜索雷达可以这样做,但火控雷达就彻底没办法了。4,相控阵什么的结构上也没办法这么做。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4-8 13:59:15 | 只看该作者
    维京老海盗 发表于 2012-4-7 22:28
    . b) A) {6 ]$ l  U: n- `6 p@晨枫   h7 t' ~7 e6 Y2 i
    ; V! S/ p  T2 F: u; A) W. O/ y2 O
    NJ叔给我一个新思路,可以参考多基址雷达的做法,把雷达的接收天线与发射天线分开,组成一个发射网 ...

    ; g) q& `; G' B  z( s% T而且雷达的机动性就彻底没有了。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9-4-29 21:04
  • 签到天数: 211 天

    [LV.7]分神

    26#
    发表于 2012-4-13 00:28:51 | 只看该作者
    变频如何?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0:47:06 | 只看该作者
    不想咋呼 发表于 2012-4-12 10:28 5 i0 e- M9 x2 o9 Z7 O+ R4 Z
    变频如何?
    0 d! X; N, I4 y0 K6 V" r  n4 J) w
    雷达变频的幅度有一定的限制,反辐射导弹也有“追频”的功能。如果用GPS、微波、红外综合制导的话,不难看出“那个雷达”只是换了一个频率,还是原来那个目标。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4-16 07:5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霜迹板桥 于 2012-4-16 08:06 编辑 ! @9 G( x; x2 Q3 s( F$ u
    njyd 发表于 2012-4-1 10:41 , G1 p0 T9 l6 K; q! L8 A6 L
    俺有一招。  a4 A9 A5 ^( z' A7 ]# b) {9 c
    用两部以上天线,间距100米以上组成相控阵天线,超过两部的不放在一条直线上。4 u1 Y) z# Y9 f: a6 e/ U1 \
    反雷达测位是指 ...

    + _" L* _: k; d! H; D. P( ^. v- a$ B
    1 Z  K; U- }$ G% w我记得好像看过这个做法,貌似已经开发了,是跟相控阵一个原理,多部雷达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传说更邪恶的版本好像每个发射单元间距位置貌似可以无规则,连合成雷达波的源头也是可变的....1 A2 ]/ a6 z& d' A
    @晨枫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08:13:45 | 只看该作者
    霜迹板桥 发表于 2012-4-15 17:50
    7 L+ x0 I/ r1 N3 v5 ]0 N5 H我记得好像看过这个做法,貌似已经开发了,是跟相控阵一个原理,多部雷达以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波束方向 ...

    , @; a4 Q3 c' B" X. j! G0 d这个我也不懂,但想起来通过强大的信号处理和数字控制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这几乎没有机动的可能性,在战场上会有其他的生存问题。而且给以一定的时间,具体的发射机位置也会统统抓出来的,那时怎么办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30#
    发表于 2012-4-16 15:48:26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6 08:13
    8 F: z! N: s5 J  e# x3 x. H7 I7 t这个我也不懂,但想起来通过强大的信号处理和数字控制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这几乎没有机动的可能性,在战 ...
    , O3 Q9 f+ B. {! O( C4 l
      机动还是有可能的,可以用几套轮用,每个时间内一两套在使用,其他的机动。困难在于机动后的几部天线精确定位,如果是防卫固定目标,可以预先选好几个阵地。
    ( m& n' t7 u8 w; g  不过从现在的发展来说,主要还是用低傍瓣技术,如果能做到无傍瓣,利用雷达信号的反幅射导弹就没有了用武之地,好像有源相控阵比较容易做到。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21:04:45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2-4-16 01:48
    / |  k  q! M) ?2 e+ \* _5 Q% d# X" ^  机动还是有可能的,可以用几套轮用,每个时间内一两套在使用,其他的机动。困难在于机动后的几部天线 ...

    + @$ z# s  {: [. ?3 Q9 g; i% Z0 J5 M& j
    对,低旁瓣是最现实的技术。不过低旁瓣也不可能无旁瓣,这是天线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反辐射导弹需要提高灵敏度、抗干扰和预测-校正-记忆能力而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还是一样的道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32#
    发表于 2012-4-17 10:29:45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6 21:04
    3 @/ e$ F" b. f- x8 p& ]对,低旁瓣是最现实的技术。不过低旁瓣也不可能无旁瓣,这是天线的物理性质决定的,反辐射导弹需要提高灵 ...

    3 r8 _, o+ h( Q( ~, Y* H; U最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强大的空军,御机于火力范围以外。

    点评

    这是正道!  发表于 2012-4-17 10:31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4-17 11:34: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霜迹板桥 于 2012-4-17 11:36 编辑
    ( I2 a- V( p$ h* x" `7 G! ~) X
    晨枫 发表于 2012-4-16 08:13 9 j$ r' Q6 Q2 W& Q* Y1 w) J6 Y
    这个我也不懂,但想起来通过强大的信号处理和数字控制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这几乎没有机动的可能性,在战 ...

    5 R7 D$ K6 h% }1 h# f* B" d* K! o( `  ]1 r# B. E
    我是实在记不得这种雷达的名称了,我记得好象是河里还是什么地方的人提到过一次,我一时好奇放狗搜了搜,找到些资料,看了结果吓了一跳,够变态/ n5 d4 Z3 X. z$ ]
    具体发射机的位置等测算出来发射机早转移了,如果战场定位够准确,机动再重新工作起来还是挺方便的。
    6 I, d+ a9 u9 y- \  V这套系统的发展方向或许是运动中工作吧
    ) g3 U- D: D- ~! U提到这里,我想到以前想的一个问题,未来的阵地是什么?在现有战争条件下固定野战工事和自然构造的防御力大大降低了,未来的的阵地,是否会以事先标识好的发射阵位为主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1:37:57 | 只看该作者
    霜迹板桥 发表于 2012-4-16 21:34 + C5 Q& v# {$ w+ i/ r/ R$ i
    我是实在记不得这种雷达的名称了,我记得好象是河里还是什么地方的人提到过一次,我一时好奇放狗搜了搜, ...
    - F, z' ?  Y+ b8 R1 l
    但重新建立阵地、恢复探测也需要时间啊。预设阵地的话,还是只能用于保卫固定目标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4-17 11:54:5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7 11:37 1 u! a% |" B) J
    但重新建立阵地、恢复探测也需要时间啊。预设阵地的话,还是只能用于保卫固定目标啊。 ...
    : C) G3 w) D1 n% G- E7 \" V
    这个时间已经不是特别紧急了,理论上该雷达的开机不被发现的时间可以大大长于常规雷达,如果能撑过场普通战斗,那再次转移阵地的时间并不是特别重要8 o* Z! n3 i4 M9 l; q
    况且能测算这种雷达发射单元的数据处理计算机要什么样的速度和体积呢?是否超出了机载或弹载的能力呢?) j& g4 J3 S9 f, Y. a* e
    而且多个发射单元可以轮流机动,保证空域全时监视; Z* ?7 K+ D- c+ y
    单元间定位是关键
    ) {# X) y9 e+ g7 E3 y' L1 W我记不太清楚是不是说的MIMO雷达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36#
    发表于 2012-4-18 11:39:01 | 只看该作者
    霜迹板桥 发表于 2012-4-17 11:54 7 S0 R# P8 y* p' E) o" M2 P) {
    这个时间已经不是特别紧急了,理论上该雷达的开机不被发现的时间可以大大长于常规雷达,如果能撑过场普通 ...

    6 Z# ^4 B/ w/ I3 N9 F如果是多部天线的话,为什么不会被识别为多个辐射源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37#
    发表于 2012-4-18 11:52:41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2-4-13 00:47 - `+ ]. D9 c" X: q& W/ e8 @% W
    雷达变频的幅度有一定的限制,反辐射导弹也有“追频”的功能。如果用GPS、微波、红外综合制导的话,不难 ...
    # m& c6 o5 K  I& Z) C0 p+ {/ @3 f
    晨大说得对,多模式传感器信号融合(multi-modal sensory fusion)对于这类简单的欺骗有非常好的分辨效果,而且应该也是未来武器系统的发展方向。如果可以做到不同平台间信息整合的话,例如大家提到的多雷达系统,对于整个系统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2:25:01 | 只看该作者
    霜迹板桥 发表于 2012-4-16 21:54
    5 [- A, P: l6 Z& ~5 L这个时间已经不是特别紧急了,理论上该雷达的开机不被发现的时间可以大大长于常规雷达,如果能撑过场普通 ...
    8 |# n2 H6 z+ }8 \
    多基地雷达只要用“长曝光”就可以确定发射机位置,数据处理量不大,绝对可以机载。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6 15:21 , Processed in 0.04324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