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8 M, @( s9 F8 K赵焕亭的主要作品《奇侠精忠全传》、《大侠殷一官轶事》、《英雄走国记》、《蓝田女侠》、《说剑谈奇录》。最负盛名的是奇侠精忠传,这是1923年和向恺然的两部杰作同时开始连载的。而赵焕亭在此书的自序中自承以唐人传奇的《虬髯客传》《剑侠传》为渊薮,而写作的目的更是“针疲起废,一振吾国之尚武精神”;并努力宣称“事非无稽,言皆有物”。这样的序言透露的思想更是能佐证以上对于赵焕亭承前启后桥梁地位的判定。- v N( X9 Q6 m Y3 g
从奇侠精忠传本身来说,立场其实是当朝庙堂的维度。这个倒是武侠小说很少有的模式,反而到是很像清末说书艺人的刘公案、施公案之类的公案小说。自序中摆出的立场:"取有清乾、嘉间苗乱、回乱、教匪乱各事迹,以两杨侯、刘方伯等为之干,而附以当时草泽之奇人、剑客。事非无稽,言皆有物;更出以纾徐卓荦之笔,使书中人之须眉跃然;而于劝惩之言,尤三致意焉。至其间奇节伟行、艳闻轶事以至椎理之滑迹、邪教之鸱张、里巷奸人之姿恶变幻,无不如温犀烛怪、禹鼎象物。读者神游其间,亦可以论古昔、察世变矣。"天然的政治正确,平边疆之乱,灭邪教的祸端。站的立场非常鲜明。而奇侠精忠传中的主角更是曾经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荣宠不倒的杨遇春,此公最后在鸦片战争前四年辞世,做了十年的陕甘总督,平苗,平回,灭天理教、白莲教,擒南疆之乱的张格尔。就连现在大英帝国皇家军队中的配狗腿刀的廓尔柯大兵当年进犯日喀则也是杨遇春一手讨平的。而且奇侠精忠传的叙述手法也颇有些《三侠五义》的说书人风格。所以说奇侠精忠传当成某公案来看也未尝不可。而作为引荐主角杨遇春的一个关键人物杨芳也很有意思。在书中的杨芳,猿臂蜂腰,面目深耸,一身英俊之气;做事倒也是颇有侠义。但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对于这个名字都会有些印象。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打广州,对上的清朝将领就是此人。对付日不落帝国的坚船利炮,此公居然搜集广州城内的马桶摆了一个马桶阵,结果可想而知。在关天培、陈化成的衬托下,这个号称清末名将的二杨之一也是晚节不保。由此可知,对于出身汉军白旗官宦家庭的赵焕亭来说,还是有相当根深蒂固的正统思想——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的窠臼。所以说,奇侠精忠传也是后世少有的,以真实的政治人物为武侠小说主角的典型范本。这个路数在评书艺人的演绎之下,也是最容易流传的形式;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政治审查所容纳的题材。但是这一类小说,在30年代就开始逐渐衰落。细细想来,原因也很简单。首先20年代的风云变幻,城头变化大王旗降低了武侠小说这种文学作品对于政治正确的依赖程度。其次,随着五四运动的深入人心,北伐战争的彻底胜利;原来的热衷于这一个服务于帝王将相的土壤也渐渐地改变。哪怕是贩夫走卒之流也开始逐步明白德先生是什么。自然也就对这种保守的武侠小说模式失去了兴趣。 ; D1 Z8 e! d' E( A' p3 Z4 L5 r, |
% p O& B/ ~1 U3 P% Z
综合以上,赵焕亭的经历其实是一个晚清的老文人,却又能比较好的接受新生事物,将清末的侠义公案小说,传统古典小说融合进新的武侠因素。炒成一道有着传统味道的新菜。然后又结合世情小说描摹世态人情的特色,将晚清的武林轶事,镖局传闻杂凑称一套没有多少言情的市井世情武侠。这个才是赵焕亭的最大特色。与开创新的武侠之路的向恺然比起来,赵焕亭的路数是七分继承,三分新创;以继承为主,以新意为辅。这也很符合他晚清传统文人的家世背景和审美情趣吧。, ^. J- g P3 g+ B) P) o2 A' a$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