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发动进攻已经3天多了。因为缺乏准信,各方对俄军进展和最终意向多有猜测。反正都是猜测,那就添砖加瓦吧。" R4 A7 @& J" e$ n. r
& E3 B0 H1 U+ O. _( }
俄罗斯说:按计划发展;西方和乌克兰说:遭到强烈抵抗,进展不如预期。各说各话,并不意外。到底是不是按计划进展,也要看计划是什么。俄罗斯的计划只能猜,猜就要以俄罗斯的作战目的为基点。
: k+ f& x8 A" {5 C; @+ z
/ }* K: j5 J* @" S0 Q0 P普京在几次讲话中,对俄罗斯的意图说得挺清楚了,俄军作战目的必须围绕这些意图:- a# @7 S6 O* R5 T2 l
1、 确保乌克兰不加入北约! Z" o' E: i1 A& f1 O& I& R
2、 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去纳粹化
% z4 w0 P8 g: j& p0 r3、 速战速决4 p0 n6 r' n! T) \
0 b. g+ O7 b! U( |# y* V7 e这三点是相连的,速战速决是手段,关键在去军事化。基本歼灭乌军主力和极端主义情节强烈的国民警卫队武装后,乌克兰就实质性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了。即使不控制乌克兰全境,以后可以像以色列入侵加沙和南黎巴嫩一样,是不是清剿一下。乌克兰有4100万人(各种统计口径有差异,主要是顿巴斯、克里米亚是否计入的问题),在极端民族主义情节驱动下,拉起抵抗武装不是难事,但要成气候并不容易。只要俄军准备好像以色列进军南黎巴嫩和加沙那样,时不时越境清剿一下,并不需要长期驻扎和反游击。一个长期敌对的乌克兰当然是俄罗斯不想见到的,但一个北约成员的乌克兰是俄罗斯更加不想见到的。
7 i1 u( }0 u/ n S4 C/ Z; V
5 E7 o% X" I) }5 R乌军实力说法不一。官方数字接近24.5万,其中地面力量约20万。另加近5万人的国民警卫队。乌克兰是很大的地方,东西长度超过1000公里,南北长度也约500公里。俄乌边境长度约2300公里,比北京到香港的距离还要长20%。另加白乌边境约1200公里,乌军是不可能处处严防死守的。这给大纵深穿插作战创造了条件。
* X1 b- x$ }7 c" T/ D$ s& g3 O7 [' T; _
- C3 H2 p6 A7 p5 ?, D! R乌克兰战争态势(图源:纽约时报)& P* U- e- `6 g
3 M7 B8 o+ G- b" U8 m
由于顿巴斯的战事,乌军主力和国民警卫队精锐部队集中在顿巴斯前线,一直延伸到哈尔科夫方向。这是东线集团。据报道,整个东部战线的指挥部设立在离顿涅茨克实际控制线不远的马里乌波尔,城里有第56独立机械化旅、第36海军陆战队旅和国民警卫队一部(包括“亚速营”),约15000人。东线集团包括第17坦克旅、第53、54、92、94机械化旅、第55炮兵旅、第25、81空降旅,另有国民警卫队第108、109、110、111、103国土防卫旅,共约80000人。为了防止俄军从北方突击基辅,乌军也在苏梅到基辅一线部署重兵。这是北线集团。北线集团包括第1坦克旅、第12独立坦克营、第30、72机械化旅、第58摩步旅、第61山地旅、第26炮兵旅,另有国民警卫队第112、113、115、116、117、118、119国土防卫旅,近10万人。换句话说,在东线集团和北线集团之外,乌军已经没有什么机动兵力了。8 ?& R9 U( i* i& H* G; Q2 q
- ~% G- u# ^5 S8 b, z俄军压境部署开始也是沿顿巴斯边境,这是对乌军重兵集结、准备进攻顿巴斯方向的反应。但到秋冬俄军向整个北方边境增兵的时候,乌克兰和西方感到不对了,这也是美国开始大声疾呼俄军即将入侵的时候。到俄军进入白俄罗斯联合演习的时候,乌克兰和西方感到大事不好了。问题是,乌军兵力有限,东线集团和北线集团很难撤回来。5 B* M1 ^" U& W* x6 j
2 z) c! l* W0 @5 w6 |7 P" N/ J- o一旦俄军进攻,乌军的唯一生路是迅速撤回第聂伯河西岸,避免主力为围歼。但战前就抢先撤出不可行。北线集团原本假定白俄罗斯会保持中立,部署重点面向俄白乌三国边境交汇点以东,过早西撤的话,东线集团的北翼暴露,更加危险。东线集团一起西撤可以避免北翼暴露,但顿巴斯前线就要翻盘,东乌民兵有强大的边境俄军作为后盾,难说是否会突破实际控制线,夺占整个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甚至不一定局限于州界。这样的话,俄军就不战而胜了。' D; }) |+ N$ w$ V1 u0 T6 U
, w7 j" T( d- _7 H一旦俄军开始行动,乌军再回撤,就容易在行动中暴露,而遭到空中或者导弹打击。事实上,这已经发生了,网上有不少乌军车队遭到打击后的惨相,甚至有正在发动打击时的视频。
/ t9 E: `: E2 c. v6 I; O. C0 T# u: P6 g
更大的问题是,俄军正在全速穿插,试图抢占第聂伯河,一面割裂东线集团和北线集团,一面将两者都合围在第聂伯河东岸。一旦后路被断,乌军主力就死路一条了。关键是速度。好在第聂伯河东岸一马平川,虽然乌军重兵集结,但在那么广大的空间里,在东线和北线集团之间,甚至集团内部,留有大量缺乏防守的空隙,是俄军穿插行动的机会。
& ~" @0 n% o- D/ s4 J: ~) k" }6 [. s- J" H. e! T) B+ r |
这其实不是秘密,很多人都看到俄军的战术意图,争议的地方在于实现。俄军达到战术意图了吗?4 y- ]% f2 C( h& q$ N+ W- e; K
# d0 O8 y8 j7 \7 _5 J1 }1 v
有报导的俄军行动主要集中的基辅,南路的报导不多,有消息说俄军占领了马里乌波尔,进抵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如果把第聂伯河看作S形,俄军已经占领基辅白乌边境到基辅的第聂伯河西岸,这是S形的顶上一拐;进抵赫尔松至扎波罗热则是控制了底下一拐。尚未控制中间这杠,下一步很可能是控制第聂伯罗,还有克拉缅丘克、切尔卡瑟,都是第聂伯河上的关键渡口。
! N# I6 U9 b; @, K2 W9 W
. J2 w& A7 q! F1 u i, P3 ^$ `
0 u9 n$ ?% o# U% R: g- Y2月26日战场态势,克里米亚俄军的重点不是向东对攻,而是向北占领第聂伯河沿岸(图源:BBC)1 b6 j- g- Z' }+ P% g, S$ O* [1 Z
: `7 p7 _) Z9 Y: A$ k- F% ?第聂伯罗是大城市,有100万人口,直接攻城耗时费力,但要控制渡口并不需要控制整个城市,只要控制河东通向大桥的通道就可以。克拉缅丘克和切尔卡瑟较小,控制通道和直接控制大桥都是选项。; ?- C9 y. D; M8 H4 n8 l
: ~1 m# G4 d7 L9 U俄军的神来之笔是从克里米亚出击,不是按外界猜测的以打通与顿巴斯的陆上通道为首要目标,而是以夺占第聂伯河渡口为首要目标。不是满足于击溃东岸乌军,控制第聂伯河东岸,划河而治,而是要彻底歼灭东线集团。至今这是俄军行动中的最亮点。
" N8 W" Z) |9 V/ m3 C4 r3 s4 Q/ a* F
并不意外但依然胆大妄为的则是空降兵突袭基辅西北约30公里(距离市中心,距离市郊边缘只有15公里)的戈斯托梅尔的安东诺夫机场。据消息,俄军第31空中突击旅一个加强连(得到总参情报局特种分队加强)乘坐直升机突袭安东诺夫机场,这是货运机场,与安东诺夫设计局、试制工厂共用。
* u/ j* O4 H' J( O# q" i
( L& l/ {$ e0 M- g% r+ K0 ^据消息说,加强连一着陆,就遭到乌军反击,据认为是国民警卫队第4快反旅,也有说是正规军第72摩步旅,甚至有说法两个旅先后进攻。没有疑问的是,俄军空降兵加强连初步控制机场后,跑道被乌军火力覆盖,后续运输机无法降落,只能转道白俄罗斯,搭载的空降兵与地面的装甲突击集群一起,突破切尔诺贝利核污染区,在一天后冲到机场,与先头连汇合。此后俄军利用机场,迅速卸载增援部队,用于对基辅西侧的包围。乌军北线集团还有机会向基辅靠拢,但渡河向日托米尔-利沃夫方向退却则后路已断。
! M. k0 U- t7 a; v% \- [0 M3 G
$ p9 J0 f0 [9 f6 k( z$ N* |* z/ s
8 b- _* y; r- d/ b8 W( m/ @2月26日基辅态势图,现在俄军控制区应该延伸到更南的位置(图源:BBC)
* R! S* `8 @9 S5 o
8 Y+ }* j/ S* h+ h4 d u俄军在基辅方向的行动以西岸为先导可能出于乌军意料。按照控制第聂伯河的原则,应该以东岸为主,这也避开基辅主要市区。
: `1 l" w2 j/ S1 l
8 `2 f1 H: s- G/ E/ ?基辅是乌克兰的政治中心,但这对俄军是个难题。攻下有巨大的政治意义,但也有巨大的政治和军事代价。300万人、遍地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大城市真要打成巷战,很可能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但放着基辅大门洞开,这必然成为联通西方援助的主要通道和乌克兰民族主义者抗争的根据地,在战术上打成二战中列宁格勒的样子,在战略上意义更加重大。& t4 X/ F0 ?8 N( v: C4 f; D
" z2 M9 F/ R( d从西侧把基辅围而不打,一方面隔断西方和乌克兰民族主义势力借助基辅继续挑战俄罗斯的念想,另一方面依然达成包围北线集团的目的。俄军在北线第聂伯河东岸也在推进,乌军北线集团面临在驰援基辅中被歼灭还是在被包围中被歼灭的两难问题,更面临政治上要求驰援基辅、但军事上应该抢先退过第聂伯河向文尼察撤退的困境。
" Y: d6 ?* N( l( w' C/ t* Z
! X( m5 |( j3 Q6 ^. ^& Q退守文尼察甚至利沃夫不仅对北线集团重要,也对东线集团重要。乌克兰的希望在于向西退却,保存实力。只要主力撤到能与波兰连通的西部,就可以建立根据地,得到北约的大量增援,并长期拖住俄军。乌军一旦做到这一点,俄军就在战略上失败了。 l5 A* v3 N* Y! G/ U F- @
0 a& j+ L0 Q' u' o, p! I+ W
所以俄军现在的重中之重是迅速切断第聂伯河一线,把乌军主力堵在河东。正规军和有战斗经验、有组织的极端民族主义武装被歼灭后,乌克兰重新军事化就困难了,至少需要很长时间,俄军再次扫荡和清剿也会相对简单。( O, I. r# }) m5 u4 ~0 y0 I, | w
+ F1 Y7 g" b7 d. R. d6 t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俄军达到速战速决了吗?
. A1 h3 h2 e3 {& G7 r6 S8 j. y0 D: e v" b8 E3 o: m
用美军在海湾战争中100小时解决战斗的标准衡量,当然是没有达到,但这是错误的比较。美军在发动地面进攻前,已经对伊拉克轰炸了一个月了,作战行动的时间必须把这算进去。如此算来,俄军的行动还是快的。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军队在这样的持续高强度空中打击下,实际上已经解体,就等着美军冲进来推一把了。
- Z" C# O# r9 J! x. M! a& \' w& Y- z8 H$ S
% }8 a! K' I! _俄军在乌克兰没有这样的条件。俄军的空中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俄军更没有这个时间。俄军进军才3天,世界已经天翻地覆了。要是一个月轰炸下来,就不存在速战速决的问题了,只有从一开始就地面快速推进,在地面制造既成事实,而不是从空中。' J" R9 g; l$ W$ T$ d7 D
8 h3 j, n. M% S8 r! b. U4 y俄军空中力量的使用水平低于预期,可能不仅与战术技术水平有关,还与空中敌我识别困难有关。俄乌作战飞机高度同质,难说敌我识别系统是否在近年差异化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差异化,或者俄军依然有足够多的老式飞机还在用苏联时代的敌我识别系统,或者技术局限造成误警率本来就高,那战场上就乌龙了。美国空军在越南战争中就是因为敌我识别的误警率太高而硬性规定必须目视识别后才能发射导弹,否则天空中主要是美国飞机,“盲射”肯定是打下美国飞机更多。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是用预警机全程监控敌机,从跑道上起飞就开始跟踪,加上新一代敌我识别有能力“数叶片”,根据不同的发动机特征而实现非合作敌我识别,所以误警率几乎为零。不知道俄罗斯有没有这个技术,否则大规模出动空军,自相残杀的可能性很高。
$ I! B, w3 E* D) g3 `% O# `; Q3 Q M5 I5 `+ T R
另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俄军对地攻击主力苏-24、苏-25还是苏联时代的技术,在俄军冷战后重建中不是重点,俄军苏-30SM是空战为主的,苏-35、苏-57更是专业空战战斗机。这决定了俄军空中火力的水平很难大幅度超过冷战结束时代的苏军水平,而这本来就不高。
. o6 C. H. D7 Y9 h% a5 x) ^) \, ]* g% N" G- P
在地面部队推进中,用武直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敌我识别的困难,反正主要是目视距离内攻击为主。就现在来看,也主要是白天行动为主。武直的活动空间也与固定翼飞机完全不同。俄军不缺武直,不算新式的卡-52和米-28,老式的米-24还有大把。不过这就受到肩射防空导弹很大的威胁了,眼下乌军还真不缺这个。& F8 @, b" N# z8 M# T) a
# I! ]) }8 k" t/ C俄军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不少,但远没有达到2022年军事强国的“应有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并没有以城市为主要目标和避免平民伤亡为重点,也因为俄罗斯的精确制导弹药装备水平还不够高。没办法,本钱不够。不过在重点还在野战的现在,在乌军并没有大规模机动的现在,非制导弹药足够管用,问题不大。
) f- {5 {( d- V+ ]1 z4 x* R1 `. P* ^3 T
俄军在基辅方向的进军算快的。还没有占领基辅应该是计划中,要全部控制基辅这样的大城市,没有一两个星期基本上不可能。美军在入侵伊拉克时,在伊军已经基本上失去战斗力的时候,还用了6天才控制巴格达。基辅的乌军还没有到这样的溃散状态
* I5 V% I& r, M/ }# S2 N W- z0 ]8 x- e( M
演习中一昼夜可以强行军多少公里,实战中是有敌人阻挡的,即使没有,也必须先侦察探路,避免被打伏击,不可能在大路上狂飙突进的。俄军没有与预计的那样从切尔诺贝利两侧绕行,而是直接穿过,很可能就是看到核污染区内除了有限的核电站守备外,乌军守备薄弱,从这里直接穿越更快。否则也可能赶不上与空降兵先头连汇合了。
" r, c& `% r# N. e
+ ?1 H/ n' r v3 f M在哈尔科夫方向和苏梅方向,俄军进展不算快。这毕竟是乌军重点设防方向,不可能胜似闲庭信步。但从避免乌军过早溃散来说,并不适宜在正面过早施加强大压力。俄军迟迟没有占领哈尔科夫,这也未必是进展不力的标志,在快速进军阶段,绕过大城市是常规。用手头力量火力侦察试探一下,守军一触即溃最好,但要是碰上坚强防守,就暂缓一下绕过去,等后续部队上来后再攻坚。/ _( f. C0 G# ]) ]+ _0 I
$ i6 {" \5 j6 H: A) j% S确实,俄军把240毫米自行迫击炮和203毫米自行榴弹炮拉上来后,俄军迅速进入哈尔科夫市中心。现在还不好说俄军是否完全控制了哈尔科夫,冲进市中心未必就是控制全市。不过攻克哈尔科夫的军事意义比占领基辅更大,这是军事工业中心,也是东部交通重镇。俄军补给对铁路的倚赖较大,夺取这样的铁路中心意义重大。二战中哈尔科夫成为四战之地,不是没有原因的。
" V4 m5 l+ C1 h- J$ M1 p8 G2 m5 S) I2 D1 P
乌军战斗力是另一个争议点。除了安东诺夫机场之战,并没有太直接的乌军实际作战能力的报导。在安东诺夫机场,一个空降兵加强连顶住了一个(也可能是两个)旅的乌军反攻,乌军战斗力肯定没有达到乌克兰人和西方的期望。
1 f6 _0 r0 S% K% e& s4 T# c5 @# F; U7 I& L0 k* x
空降兵先头连本来就是俄军精锐中的精锐。机场地形开阔,建筑结构坚固,一个加强连与一个旅的实力相差悬殊,但未必像表面上的那么悬殊。步兵要越过开阔地,当然是难上加难;装甲部队要越过,也要受到反坦克导弹的打击,空降兵加强连绝对是额外加强反坦克导弹的。这和步兵在野战中抵抗装甲冲击还不一样。反攻乌军首先不是重装甲部队,其次是在匆忙中组织反击的,再次乌军的夜间作战水平难说有多高。在2014年顿巴斯冲突期间,东乌民兵据守顿涅茨克机场,在建筑被达成骷髅架后,依然顶住了炮火和坦克、步兵的冲击很久,最后是被工兵抵近爆炸而被迫撤出的。俄军空降兵加强连的增援就在路上,态势没有那么绝望。
h- S6 @& j. O+ n. F3 p* g
9 q/ r/ P4 f4 `9 x在战术上,俄军肯定是往最好的方向希望:跑道完好,后续部队迅速着陆、展开,基辅一冲就垮;但也按照最坏的情况计划:增援转道白俄罗斯,伴随装甲集群一起冲过来汇合,围困基辅。不能因为没有达到最好设想就认定是行动失败了。" M! X6 k+ A0 [8 }2 L% z4 c
, {, Q9 B1 b# ~. g$ c; c有意思的是,很少有乌军与俄军在广阔接触线上爆发大规模野战的报导。要么俄军在悄悄地穿插,绕过了乌军防线;要么俄军按兵不动,没有发动进攻;要么进攻俄军一触即溃,缩回去不再打了。后两种情况不大可能,但是否为第一种情况,只有更多可确认的消息才知道。
7 F9 u& J# X: ~" o9 V1 _# \0 `" q, Z6 o4 i- `7 o: v7 `& |
最关键的是:俄军达成迅速穿插了吗?战前估计俄军在最好情况下,3天之内进占第聂伯河一线,现在看来,只部份实现了这个目标。战前也估计,俄军在一周之内不能进占第聂伯河一线的话,行动就比较失败了。现在看来也未必,关键在于是否对东岸乌军形成合围。如果东岸乌军继续原地不动,时间再长一点,也不影响合围。现在还没有东岸乌军试图突围的消息。
0 }5 M" ~2 p0 S$ u- w6 M1 V# V# M/ _1 I1 a9 ?
现在的战场态势和十月战争中以军渡河有点相像。以军作战目的是渡河后南下,从运河西岸切断在西奈南线的埃军第三军团的后路。运河东岸的埃军第二军团和第三军团试图封闭渡河口,但被以军打退,损失惨重。此后,第三军团既没有抢先撤过运河,重建防御态势;又没有向以军侧后反突击,牵制以军行动。最后,坐以待毙的第三军团投降。
) S$ g; g" O4 H" b, t! O% o/ Q& P. \+ J: ]# u- V. U8 ]
第聂伯河东岸的乌军到现在为止,既没有“撑开”回撤渡口的行动,也没有对前进中的俄军侧翼发动反突击,要么是被打晕了,要么在下大棋。但东岸乌军没有多少时间了,被包围的话,基辅是否陷落都无关紧要了。歼灭乌军主力后,俄军甚至可能直接就撤军了,像中越自卫反击战一样。为什么一定要打下基辅呢?, B- _0 i9 ^; ?( a4 Z
& i9 o& v* R/ E5 f战争从来不按照计划进行。行动一旦开始,任何计划都需要按照战场实际而随时调整,这就是指挥艺术和部队控制的水平了。未来几天将决定乌克兰的命运。! D8 B0 }& P0 g. i2 N/ N5 V/ `" ^9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