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4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亚历山大征战记之二:格拉尼克斯战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07:2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史鉴 于 2011-8-11 08:00 编辑
. U9 e! }, t/ q5 N  t9 H8 |  p0 H# ?: f) U
0 R! J' z7 ?4 S; l
公元前334年春天,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亚力山大率领3万5千马其顿军队渡过赫拉斯滂海峡,同先期到此建立桥头堡的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Parmenio)的部队汇合。马其顿侦查骑兵很快在赫拉斯滂海峡以东60公里的格拉尼科斯河(Granicus River)发现大批波斯骑兵,亚力山大立刻率军向东前进,寻找波斯主力决战。
# p1 u5 _" s9 b: Z& W) p
亚力山大果然在格拉尼科斯河遇到了严阵以待的波斯大军。波斯人在河对面沿岸排列波斯骑兵,阵线长达3公里。马其顿军队如果进攻,必须渡过水流湍急的格拉尼克河,爬上陡峭的河岸仰攻,而波斯骑兵可以居高临下倾泻箭雨,也可以冲下来攻击半渡的马其顿部队,地形可谓相当有利。帕米尼奥向亚力山大建议暂缓攻击。但亚力山大执意马上进攻,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波斯阵形的弱点。
, F* u7 V0 ?* ?% r
- g' n- A& X! P6 S- H) l$ h8 s: @3 ^战役打响了,亚力山大亲率1千6百名名近卫骑兵冲进河里。亚力山大身披金色铠甲,头盔上白色的羽冠高高耸立,策马冲在最前面。当他们冒着波斯人的箭雨,艰难爬上河东岸时,波斯人已经认出了亚力山大。立刻有多个波斯贵族冲上来和他搏斗。混战中亚力山大的长矛折断,不得不用短剑格斗,这时一个叫罗萨斯(Rosaces)波斯贵族冲到亚力山大背后,用战斧劈中他的头盔。波斯人的战斧削掉了亚力山大的羽冠,将头盔砍裂,强烈的振荡使亚力山大几乎晕眩过去。罗萨斯见一击得手,欣喜若狂,再一次高举战斧准备结果了亚力山大,成就无上的战功。& i1 v. L( {( L
# U9 b0 L6 G8 {: d3 Q- ~% p

9 G+ W0 Z. p2 h# z5 H, Z+ ^. C. j' d3 s9 c% B
1. 一代天骄# _. G" G) @  G+ Z% {2 g

4 M4 g% d- X9 w! N( m& L6 |传说亚力山大出生的那一天,小亚细亚依斐斯(Ephesus)的黛安娜神庙被一场大火烧毁。古典史学家评论道:“黛安娜正忙着迎接亚力山大来到世间,那里顾得上自己的神庙!”
9 T% U1 ~4 K, P+ N! X8 _! E# f$ r6 b1 H1 V' p& T
根据普鲁塔克考证,亚力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夏天。他的母亲是希腊半岛西北部埃庇罗王国(Epiro)的公主奥琳匹娅(Olympias)。由于埃庇罗比马其顿还要野蛮落后,奥琳匹娅身上带有许多蛮族公主的特征,比如喜好巫术,经常在后宫搞生殖崇拜的仪式等等。她还是古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宫廷阴谋家。亚力山大性格里狂暴冲动的一面显然来自母亲,但同时他也继承了父亲菲力普孜孜不倦、脚踏实地的作风。菲力普一生有过六个妻子,子女十几人,私生子更是不计其数。亚力山大虽然不是长子,但却是公认最优秀的王子。亚力山大13岁的时候,菲力普为他请来了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老师。以后的3年中,亚里士多德教授亚力山大哲学、医学、动植物学和地理,培养了亚力山大求知好学的精神。最难能可贵的是,亚里士多德向亚力山大传授了科学推理和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亚力山大日后的赫赫战功,彪炳千古的指挥艺术,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诲。: j. M. b: k/ Y; B/ h
2 I: N9 @7 q- O" l: q" P
亚力山大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天之骄子的典范。即使在追求外表美的希腊人当中,亚力山大也是卓而不群的人物。他中等身材,身体健美匀称,一头金色的卷发下面是一张俊美的面庞(亚力山大的金发大概来自他的色雷斯祖先,因为绝大多数希腊人是黑发)。马其顿王国一直同波斯保持密切关系,使节来往频繁。当父王不在的时候,亚力山大经常以王子身份接待波斯使者。同波斯使者交谈时,亚力山大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他对波斯王美轮美奂的宫殿,闻名世界的空中花园,以及如花似玉的妃嫔丝毫不感兴趣,而是专门询问波斯帝国通往小亚细亚的主要道路,几个战略要地之间的距离,波斯王指挥过的战役,以及他管理国家的方式等等。亚力山大显然让波斯使者们印象深刻,他们对菲力普说:“我们的王子也许富甲天下,贵国王子的智慧却是举世无双。”/ R, u7 H8 A$ x, J2 Y5 k+ o

1 Z* _' I1 ]% n8 [亚力山大少年时代最著名的逸事当属驯服烈马“布西法罗”(Bucephalus)。布西法罗是特萨利进贡的一匹战马,性情非常暴烈,无人能够制服得了。菲力普正打算将它送回去,12岁的亚力山大自告奋勇要求驯马。他先轻揽马缰,用手梳理它的鬃毛,低声呼唤它的名字;等到布西法罗情绪稳定下来以后,亚力山大跳上马背,先放松缰绳由它信步漫游;看到布西法罗的烦躁完全消散,兴致逐渐高涨时,亚力山大策马疾行,并大声呼呵催促它加速,这样飞奔数圈才停下来。旁观的文武群臣欢声雷动,菲力普高兴地流下了眼泪,他拥抱亚力山大,说道:“孩子,去开辟你的广阔天地吧,马其顿实在是埋没你了。” 布西法罗后来成为亚力山大的战马,跟随他东征西讨,最后在印度吉达斯普战役(Hydaspes)中阵亡,享年28岁。亚力山大为了纪念它,在战场附近筑城一座,取名布西法拉(Bucephala,今天叫做Jehlum,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境内)。
2 l3 J- {* w/ U% m  z) j2 U+ T) b: i0 }2 J" t- g9 j
成年以后的亚力山大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强烈的使命感、钢铁般的意志、和近乎完美的自制力。亚力山大并没有继承菲力普酗酒好色的毛病,几次婚姻都是出于政治目的。他从不贪图肉体的快感,唯一的嗜好是打猎,闲暇时主要以读书打发时间。亚力山大将身体的本能和情感致于理智的严格控制之下,整个生命似乎只为他的事业燃烧,这在习惯于纵情声色的现代人眼里,实在显得不可思议。很多史学家认为亚力山大是同性恋者,或者至少是双性恋者,但这种说法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 e' Q3 D* w9 D4 y. L7 G( k$ q; F7 J) X9 Q) t/ S
凯罗尼亚战役以后,菲力普怀疑王后奥琳匹娅有奸情,将她遗弃,另娶马其顿将领阿塔罗(Attalus)的侄女克琉芭特拉为王后。奥琳匹娅投奔兄长埃庇罗国王,亚力山大跟随母亲离开马其顿,因此在以后的将近两年间失去了王子地位。公元前336年,菲力普同奥琳匹娅和解。不久,菲力普在一个宴会上被马其顿贵族保萨尼埃刺杀。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奥琳匹娅是此事的主谋,但没有证据表明亚力山大也参与其中。此时的马其顿,王位继承全凭实力,并没有任何定制。年仅20岁的亚力山大因为凯罗尼亚一战崭露头角,得到马其顿军队的拥戴,顺利即位国王。在奥琳匹娅的策划下,亚力山大将资深将领阿塔罗、王妃克琉芭特拉和她一岁的幼子处死,另外被杀的还有菲力普的侄子等几个王位继承人。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无可厚非的。亚力山大并没有伤害他同父异母的哥哥阿里达依(Arridaeus),后者在亚力山大死后成为马其顿帝国名义上的君王。
$ z4 w* p2 o" S7 j; o; O9 w/ h7 u5 h  o
希腊各国以为亚力山大年幼可欺,纷纷反叛,以雅典为首组成一个反马其顿联盟。此时亚力山大正在北方征服蛮族部落,他得知情况后,立刻率大军强行军昼夜兼程,突然出现在特萨利平原。亚力山大来得实在太快,希腊各国还没有临战动员,无兵可用,只得签了城下之盟。亚力山大於是仿效菲力普,召开希腊城邦代表大会,共同商议征讨波斯的大计。会上亚力山大被推举为希腊联盟的大元帅(Hegemon),主持对波斯的战争。次年希腊城邦底比斯在雅典挑拨下又公然叛乱,驱逐马其顿驻军。亚力山大再次领兵从北方赶回,击败底比斯军队,随后将底比斯城夷为平地,人民全部卖为奴隶,以震慑希腊各国。斯巴达拒绝参加希腊联盟,派兵据守科林斯地峡,打算抵抗到底。受到伊索克拉底的影响,亚力山大容忍了斯巴达的迕逆,留下马其顿大将安提帕特(Antipater)领军1万5千人驻扎科林斯监视斯巴达,然后返回马其顿作远征波斯的准备。
2 Z+ u8 x/ {2 ~, F
: ]: J" s" V: c* e4 S亚力山大筹划远征波斯帝国,展现了破釜沉舟的气概。他将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了留守的将领,当有人问他带什么去远征,他答道:“唯有希望。” 由于供养马其顿军队开销巨大,菲力普身前欠下500塔伦(Talent)的债务,亚力山大为了远征波斯又举债800塔伦,出征时金库里只有60塔伦的资金,只够发两个星期的军饷,携带的粮草也仅够维持一个月。塔伦是古典时代的黄金计量单位,大约相当于30公斤。亚力山大所欠外债1,300塔伦等于39吨黄金,按照2005年的黄金市场价格每盎司440美元换算,价值4亿2千9百万美元,这足以让马其顿破产好几次了。债主们之所以愿意出资,还是期望亚力山大征服波斯,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回报。亚力山大果然不负众望,只花三年就攻灭波斯帝国,洗劫了波斯王的金库。据古典史料记载,亚力山大掳获的黄金需要五千头骆驼和两万头骡子驮运,总计18万塔伦(即5,400吨),价值830亿美元。从这个角度看,亚力山大远征波斯,实质上是军阀和财阀联合发动的侵略掠夺战争。  I6 r  T8 l4 d
# F, }4 d+ E4 |: O$ `1 {  R: C2 m+ [1 x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力山大准备就绪,率领马其顿大军离开首都佩拉(Pella) ,经过20天的跋涉抵达赫拉斯滂海峡。两年前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领军一万先期渡过赫拉斯滂海峡到小亚细亚建立桥头堡,马其顿大军在先头部队的接应下顺利渡过海峡。古希腊史学家迪奥多罗(Diodorus)对亚力山大远征军的战斗序列有一个非常详细的交代。远征军的重装步兵包括马其顿步兵9,000人,近卫步兵3,000人,希腊联盟步兵4,000人,以及希腊雇佣军6,000人;轻装步兵包括希腊联盟游击步兵2,000人,色雷斯标枪手4,000人;另外还有马其顿和克里特弓箭手1,000人,以及阿格里亚标枪手1,000人。骑兵部队包括8个连的近卫骑兵1,800人,特萨利重骑兵1,200人,希腊联盟重骑兵400人;此外还有马其顿轻装骑兵1,800人。这样亚力山大的远征军一共有步兵3万人,骑兵5,200人。帕米尼奥军团同波斯军队多次苦战以后大量减员,此时还有大约8,000人。值得注意的是,迪奥多罗描述的这个战斗序列并不包括后勤辎重部队和炮兵部队,因此马其顿远征军的总兵力应该在5万人左右。
0 ?( ?% y+ S( }; _( v: S, h' q! e) V* h
6 _) B5 s4 s- B) y0 P( D
2. 日落波斯帝国
% h7 J' z, }) Y. @& e/ r6 @$ Z. a, H
亚力山大征波斯的时机相当好。波斯帝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强盛以后,已经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
. D( h+ G* ?8 m* b8 O; P3 |
3 u0 b$ R: l6 b$ I$ A远征希腊的波斯王薛西斯享国22年,于公元前464年去世。其后的波斯王阿塔薛西斯(Artaxerxes,464-423 BC)和大流士二世(Darius II, 423-404 BC)两朝都有20年左右,而阿塔薛西斯二世(Artaxerxes II Mnemon,404-358 BC)的统治长达46年,这一百多年波斯帝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这个时期雅典领衔的希腊联盟频频挑战波斯帝国在地中海东岸的权威,并于公元前459年出动海军支持埃及的叛乱。波斯帝国采取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斗争为辅的策略,利用斯巴达同雅典的矛盾,以及希腊人贪财好利的心理,大搞金钱外交,挑动希腊城邦的内斗,资助斯巴达同雅典争夺霸主地位。这个策略非常成功,直接导致了长达40多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06年,斯巴达最终赢得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军事强国的地位彻底丧失。公元前387年,希腊各国正式和波斯达成和平协议,波斯帝国实质上赢得了绵延百余年的希波战争最后的胜利,但这个胜利却埋下了日后败亡的种子。. E+ N4 h/ t1 K5 L
8 @8 J$ t/ m8 w2 a6 Y
波斯帝国的百年盛世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承平日久,武备废驰。居鲁士和大流士时代强悍的波斯步骑兵逐渐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摆设,著名的波斯精锐步兵“长生军”到亚力山大时代已经沦为波斯王的仪仗队,战斗效能丧失殆尽。尚武的传统在民间已经消失,成为波斯贵族阶层的专利,而银弹攻势的屡试不爽使波斯帝国愈加忽视军队的建设和武力的提升。希波和平达成以后,波斯帝国军队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希腊雇佣军,到亚力山大东征时已经达到5万之众,而希腊雇佣军将领也逐渐登堂入室,成为波斯王的左膀右臂。希腊雇佣军出色的战斗力使波斯帝国几乎放弃了步兵的建设,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骑兵之上。( g2 M+ W' u3 T4 P7 {4 {

: {, `) I% P  ^4 [, |* t$ |/ W波斯文化在战争理念上同希腊文化截然不同。后世史学家注意到,波斯文化具有强烈的阴性特征。波斯人习惯于通过外交谈判、贿赂、甚至阴谋诡计解决争端达到目的,而不是单纯依靠武力。军队首先是一个战略威慑力量,是波斯人谈判的筹码,这就是波斯军队通常数量庞大的原因。薛西斯亲率波斯大军远征希腊时,在温泉关面对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统帅的七千希腊步兵,难以置信地问身边的希腊贵族德马拉图(Demaratus):“你真的认为他们区区七千人敢于挑战我的大军?” 随后薛西斯命令数十万波斯大军在温泉关前列阵,整整4天按兵不动,就是期望斯巴达人意识到实力悬殊而主动开关请降。结果众所周知,利奥尼达带领三百斯巴达勇士阻击波斯大军掩护希腊军队撤退,最后全部战死。波斯大将马多尼也认为希腊人头脑愚钝,动辄兵戎相见,一旦上战场就心无旁骛死战到底,结果往往是失败者死伤殆尽,而胜利者也代价惨重。“他们都说一种语言,应该能够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分歧 - 比如谈判,或者交流看法 - 什么都比打仗强。” * L! {- T, [$ W( {

5 j! @: t- w2 i0 K, x2 L; F5 [5 ]波斯战争理念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将领单打独斗的悍勇和身先士卒的精神。波斯军事贵族和他们豢养的贴身卫队向来都是波斯军队的中坚,他们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普通士兵。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的许多战斗,都是对阵双方的将领出面单挑决定胜负,这样可以减少双方士兵无谓的杀戮。普拉提亚战役马多尼邀请斯巴达主帅保萨尼埃上阵单挑,就是依照波斯人的惯例。混战中波斯人的战术核心也往往是擒贼先擒王,两边的将领捉对撕杀,主帅阵亡通常就意味着战役的失败,例如普拉提亚战役里马多尼的阵亡就立刻导致波斯军队的崩溃。这种将战争仪式化的理念,产生的负面作用就是部队整体战斗力和战术能力的低下。3 P6 ?" |4 Z% B5 K4 n7 s
. ^) I; R. }, u: ]- F4 j
进入公元前4世纪,波斯军队也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首先是铁甲骑兵(Cataphract)的出现。波斯铁甲骑兵身披重甲,战马也披挂鳞片甲,装备长矛和弓箭,必要时能够以密集队形冲击敌阵,是类似马其顿近卫骑兵的突击部队。史料记载波斯铁甲骑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96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拉率领八千步兵远征小亚细亚,在一次战斗中遭遇了波斯铁甲骑兵的集团冲锋,他们“象慧星一样高速冲进斯巴达阵线”。 亚力山大进军波斯以后,在伊苏斯和高加米拉都遭遇了波斯铁甲骑兵。4 b) r- {0 R7 }" M- f2 m

. d. D) O3 G( B, o6 q" x( A; X公元前372年,波斯将领达塔姆(Datames)组建了一支新型步兵部队”卡尔达克“(Kardakes)。卡尔达克事实上类似中国古代的军户制度,卡尔达克士兵子承父业,世代为兵。有些史学家经过考证,认为卡尔达克是古典时代库尔德人的别称,因此推断他们全部由强悍的库尔德山民组成。有些古典史料里也将卡尔达克称为“库尔德雇佣军”。卡尔达克通常被认为是仿效希腊的重装步兵,也采用密集方阵战术。伊苏斯战役大约有3万卡尔达克步兵参战,组成波斯阵线的左翼。但是卡尔达克的战斗力显然无法和希腊雇佣军相比,而亚力山大的近卫骑兵就是在波斯左翼阵线突破。伊苏斯战役以后这支部队就销声匿迹了。
% u" D% ^5 J4 J& Q5 \6 g* R/ m9 g2 H: ^) \# v$ G+ t
后世史学家大多认为,波斯帝国的衰落始于长达46年的阿塔薛西斯二世王朝,具体表现是中央集权的削弱。各省总督掌握地方军政大权,逐渐形成割据局面,相互之间明争暗斗,甚至公开叛乱,挑战波斯王的权威。公元前354年,阿塔薛西斯三世(Artaxerxes III Ochus, 358-338 BC)继位不久,赫拉斯滂-弗里吉亚(Hellespontine Phrygia)总督阿塔巴兹(就是普拉提亚战役幸存的波斯将领阿塔巴兹的后人),联合希腊雇佣军将领蒙托起兵造反,兵败以后逃亡到马其顿避难。跟随阿塔巴兹逃亡的还有蒙托的弟弟蒙农,他后来效力波斯王大流士,成为亚力山大最强劲的对手。
8 k, w% O; R0 U; O- C8 u9 L& r* N* s( g1 j0 x" I9 _+ {9 w
由于波斯王对权臣贵族越来越忌惮,只得信赖身边的阉人,结果又导致宦官专权。阿塔薛西斯三世王朝出现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大宦官巴古阿(Bagoas)。此人很得波斯王的倚重,主持收复了埃及,还平定了犹太地的一次叛乱,最后官至宰相,权倾朝野。公元前338年,巴古阿指使御医毒杀包括波斯王在内的所有王室成员,只留下年幼的王子阿西斯(Arses)和一位公主,阿西斯继位成为阿塔薛西斯四世。两年以后,巴古阿又将阿西斯毒死,扶立阿塔薛西斯三世的堂兄阿塔沙塔亲王(Prince Artashata)为波斯王,这就是波斯帝国的末代君王大流士三世。没过多久,巴古阿又打算故伎重演,结果被大流士识破处死。6 {. _1 Y  G' V6 n6 G$ ~6 u

4 h6 G; h7 J& V  H# ^" y这一系列的内乱严重动摇了波斯王朝的统治基础,此时的波斯帝国宛如一棵内部朽坏的大树,外表看起来虽然枝繁叶茂,但已经抵挡不住一场暴风雨的袭击。公元前334年,22岁的亚力山大领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小亚细亚,这场暴风雨终于来临。
, k* [2 u7 L- \, Q+ ~8 ~0 W# `$ ^7 ?! g
# z& t1 x, C, P( u* @
6 t/ a, z, K/ U( D% v. i  [. u0 Y
3. 格拉尼克斯战役
8 E1 G( ]. ~2 y, }1 w) F1 ^8 O  T' b# N/ s
亚力山大将在小亚细亚迎战波斯帝国最出色的战略家、希腊雇佣军统帅蒙农(Memnon,380-333 BC)。蒙农大概是整个波斯帝国唯一有能力击败亚力山大的人。
! c6 _4 b' j& b1 ~1 F
5 |# F& J1 b! I7 ?0 u7 ^* Z这年46岁的蒙农是希腊罗德岛人,22岁时参加雇佣军,跟随哥哥蒙托(Mentor,385-340 BC)到波斯服役,雇主是小亚细亚赫拉斯滂总督阿塔巴兹(Artabazus,389-325 BC)。阿塔巴兹对蒙托兄弟非常器重,将自己尚未成年的女儿芭辛(Barsine,363?-309 BC)许配给蒙托。公元前354年,阿塔巴兹起兵造反,兵败以后蒙农护送阿塔巴兹和芭辛逃到马其顿,得到菲力普的庇护;蒙托只身逃亡埃及,后来投降波斯王,受到重用。阿塔巴兹等人在马其顿避难12年以后,才得到波斯王的赦免回国。这期间蒙农有机会深入了解菲力普的新式军队,还结识了少年亚力山大。亚力山大驯服烈马布西法罗,蒙农想必也在一旁目睹,对这位天之骄子印象深刻。4 X# b3 V$ U" ]5 R& w9 c# |
! p7 y0 @; [" N* ]  Z2 d" a) h
蒙托去世以后,蒙农娶嫂子芭辛为妻,并继承了蒙托在小亚细亚的封地,以及他缔造的两万希腊雇佣军。公元前336年,马其顿老将帕米尼奥领军进入小亚细亚建立桥头堡。年过七旬的帕米尼奥身经百战,但依然不是蒙农的对手,在马格尼西亚一战中损兵折将,不得不退守罗迭(Rhoetium)坚城。等到亚力山大领军渡过赫拉斯滂海峡同帕米尼奥会师,蒙农寡不敌众,只得退避三舍。这时波斯帝国小亚细亚各省总督纷纷领兵前来,在格拉尼克斯河(Granicus River)以东的平原集结。根据古典史料记载,格拉尼克斯战役波斯参战的军队包括两万骑兵,和五千希腊雇佣军。波斯联军的指挥权掌握在爱奥尼亚总督斯庇特里达提(Spithridates)和赫拉斯滂总督阿西提(Arsites)手里。( p- ~' E7 R) k* i
9 k. j- Z! S- K4 i/ W8 F( I) j1 [
蒙农根据自己对亚力山大的了解,以及马其顿军队粮草不继的情报,在波斯联席军事会议上提出避实击虚的策略。他提议诱敌深入,避免和亚力山大决战,仅以小股骑兵部队不停骚扰,同时将村庄良田付之一炬,坚壁清野以断绝马其顿军队的给养来源。当马其顿远征军在小亚细亚深陷波斯骑兵的游击战泥潭时,蒙农打算亲率希腊雇佣军主力在强大的波斯海军护送下,从海路入侵希腊,联合斯巴达进攻马其顿。蒙农只带来五千希腊雇佣军,就是不想在一场战役中拿自己的老本作赌注。这个策略相当高明,如果得以顺利实施,则亚力山大凶多吉少。可惜波斯各省总督完全不能接受蒙农的策略,他们一方面嫉妒蒙农深得波斯王信任,另一方面认为他们的波斯勇士完全能够对付马其顿远征军。赫拉斯滂总督阿西提明确表示,不能容忍自己领地上哪怕一座房屋遭到焚毁。波斯联席军事会议最后决定在格拉尼克斯河迎战亚力山大。
0 v  D. L& d5 z6 t2 t; R6 I/ x4 A0 b" i. C7 _& c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波斯军队的败因时,指出波斯战役指挥体系弊病很多。波斯集结的部队都是由各省总督率领,这些波斯贵族们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在战役决策上各执己见,最后得以通过的往往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折中办法。波斯军队决定在格拉尼克斯河东岸列阵,等待亚力山大来攻。格拉尼克河宽二十到三十米,水流湍急,深浅不一,许多河段可以涉渡。波斯军队列阵的东岸,是相当陡峭的高坡。波斯骑兵沿河摆出一字长蛇阵,阵线长约三公里。他们后面的高地上是五千希腊雇佣军的密集阵。有些史学家根据波斯阵线的长度,推测波斯骑兵的真实兵力最多有一万人。! {% d, Z" u2 r4 Z

5 B' T5 U  f4 d* q1 g后人对波斯军队的这个布阵大惑不解。波斯人违背常规,将骑兵沿着河岸部署,使其机动性强的优势无从发挥,只能被动地抵挡马其顿的攻势,这样波斯骑兵的战斗效能只相当于轻装步兵;而具备抗冲击能力的希腊雇佣军密集阵放在骑兵阵线后方,完全成为看客。英国史学家威廉-塔恩爵士(Sir William Tarn)却认为波斯人的安排大有道理,他们知道亚力山大肯定亲率骑兵主攻,想利用波斯骑兵的优势兵力围攻并击杀亚力山大,从而赢得战役。无论如何,波斯军队阵形的弊端非常明显,而亚力山达将充分利用这个缺陷赢得战役胜利。1 U4 o( \+ i4 G4 N: H; t% m" }
4 Z; h- h3 g; x) u
此役马其顿参战部队大约18,000人。亚力山大按照惯例布阵,左翼是帕马尼奥统帅的六个马其顿密集阵,一共9,000重装步兵,特萨利和其他希腊联盟重骑兵1,800人在他们左侧提供保护;右翼从左到右分别是三个方阵的近卫步兵3,000人,马其顿轻装骑兵750人,亚力山大亲率的近卫骑兵1,800人,右翼远端是装备弓箭和标枪的1,000游击步兵。古典史料还提到有一支炮兵部队部署在马其顿密集阵的后面,准备用弩炮以高射角发射标枪,为马其顿密集阵的进攻提供炮火支援。. q4 r8 E+ I0 w' P3 W& I% k

4 v( g) X+ l2 l4 {& Q" Y双方列阵完毕,互相对峙了一段时间以后,马其顿军队率先发动进攻。亚力山大先派将领阿铭塔(Amyntas)率领750名轻骑兵和250名近卫骑兵,在1,000近卫步兵的支持下佯攻波斯左翼远端。这支马其顿前锋部队冒着波斯人密如飞蝗的羽箭,艰难渡过河流仰攻东侧河岸上居高临下的波斯骑兵,波斯骑兵投掷出手中的标枪以后,拔出弯刀冲下河岸同马其顿步骑兵混战。与此同时,波斯阵线左翼的其他部队纷纷向这里移动以加强防线。这两千马其顿前锋部队寡不敌众,遭受惨重伤亡,但死战不退,将越来越多的波斯骑兵吸引到这里。亚力山大看到波斯阵形因为调动而开始散乱,尤其左翼靠中央的部分被削弱,立刻发动总攻,率领1,800名近卫骑兵在右侧1,000游击步兵的支持下以楔形向波斯阵线的薄弱点突击,左侧2,000近卫步兵各个连级方阵紧跟着次第出动,形成一条斜线。) J. d7 u0 Y9 {7 I- L' f  Y  l
7 @1 Z! O+ C+ u- d9 w
亚力山大率领的近卫骑兵冲上河岸,和波斯骑兵绞杀到一起,数千人拥挤在狭窄的河岸边混战。罗马史学家阿里安写到:“虽然这是骑兵之间的战斗,但更象步兵的混战,双方的战马拥挤在一起动弹不得,骑兵近在咫尺相互搏斗,马其顿人竭力把波斯人从岸边逼退,波斯人竭力阻止马其顿人登上河岸,并试图把他们赶回河里。” 跟上来的马其顿游击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最擅长在狭小空间里的肉搏战,这时专门攻击波斯人的座骑。此时左侧近卫步兵的密集方阵也陆续渡河接敌,将马其顿骑兵打开的缺口越撕越大。在亚力山大步骑协同的凌利攻击之下,波斯的中央阵线被逼迫得不断后退,阵形开始瓦解。马其顿左翼重装步兵的密集阵和希腊联盟重骑兵此时也渡过格拉尼克河,对波斯的右翼发起攻击,战役至此波斯军队已全线崩溃。/ `% Q, l/ \6 q) l
( [  E# [4 H$ m/ S% @+ R
此战波斯贵族将战役指挥的责任弃之不顾,争先恐后地来和亚力山大决斗,也导致波斯军队失去应变能力。波斯王大流士的女婿米特里达提(Mithridates)在四十名波斯勇士的簇拥下向亚力山大猛扑过来,米特里达提投掷的一支标枪击中亚力山大,穿透了他的铠甲,亚力山大忍痛拔出标枪,挺矛将米特里达提刺落马下。另一个波斯贵族罗萨斯从背后用战斧猛砍亚力山大的头部,利斧穿透头盔伤及他的头骨,这一斧几乎要了亚力山大的性命。没等罗萨斯再砍第二斧,亚力山大转过身来用短剑杀死了他。波斯艾奥尼亚总督斯庇特里达提趁亚力山大身负重伤,摇摇欲坠之时,从旁边冲上来刺出一剑,但被亚力山大的卫队长克莱特(Cleitus the Black)将手臂齐肩砍落。这场混战中,在亚力山大周围一共倒下了八位波斯贵族。5 |) V: B8 {/ Q6 x1 {& s. |

# w2 d$ H& ?% V4 F- p# Z) S波斯骑兵作鸟兽散,希腊雇佣军并没有溃逃。他们秩序井然地退到一个山脚下,向亚力山大提出停战要求,表示愿意改换门庭为马其顿而战。亚力山大考虑到希腊雇佣军已经成为波斯军队的中坚力量,必须大开杀戒以儆效尤,阻止更多的希腊人为波斯效力。因此亚力山大拒绝了希腊雇佣军的要求,指挥大军将他们团团围住,由马其顿密集阵从正面强攻,他亲率近卫骑兵包抄两翼。希腊雇佣军拼死抵抗,马其顿军队此战的伤亡大多发生在这里。这五千希腊雇佣军大多数阵亡,余下两千多人被带上镣铐送回马其顿卖做奴隶。1 \& N$ K8 R4 j# e6 m+ J

5 U6 b$ e9 b2 D# [: K5 V此战亚力山大用两千精锐步骑兵佯攻波斯阵线左翼远端,不仅将波斯左翼钉住,使其无暇向马其顿的右翼迂回包抄,而且调动其他波斯骑兵前来增援,削弱了波斯中央阵线,从而创造了一个绝佳的攻击点。波斯阵线被突破以后,马其顿斜线战术发挥作用,跟进次第攻击的重装步兵将缺口越撕越大,最终导致整个波斯阵形的崩溃。不过波斯军队的斩首战术也几乎奏效,此战亚力山大遭到围攻,身被数创,能够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很多古典史学家认为冥冥中有神灵在保护亚力山大。
! Z2 J( t0 c3 g( q1 S6 v. ^. }1 A, y3 _+ c+ J3 C. \9 y- j' u8 }2 B
格拉尼克斯一战马其顿军队阵亡不足五百人。波斯阵亡数字不详,估计应该超过四千人,其中包括希腊雇佣军。虽然波斯军队此战未伤元气,但除了希腊雇佣军统帅蒙农以外,波斯小亚细亚地区几乎所有的军政首脑都在这里阵亡(赫拉斯滂总督阿西提战后畏罪自杀),导致严重的后果。接下来的一年里,亚力山大扫荡小亚细亚全境,所向披靡,再也没有遇到大规模的抵抗。
, S# C8 e% K- d7 N; y8 {
/ h7 }! m+ K7 y  z/ V$ g: c% K% x: W1 @1 P* ?( x* J4 E
: Z# C- Z' Q3 }) W
4. 成事在天
* _) R+ o" R' ^4 w* Y
+ F; a% Q" P# W% v对于波斯帝国来说,小亚细亚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波斯王大流士接到格拉尼克斯的战报以后,才开始重视亚力山大的远征。蒙农趁机向大流士进谏,认为亚力山大在希腊的统治非常不稳固,以斯巴达、雅典为首的很多希腊国家都愿意摆脱马其顿的控制。他建议敌进我亦进,依靠波斯海军夺取爱琴海上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伺机运送陆军在亚力山大的后方登陆,切断马其顿军队的后勤补给线;然后派一支远征军从海路到希腊,联合斯巴达北上进攻马其顿。大流士非常赞同蒙农避实就虚的战略,任命他为整个小亚细亚战区司令长官兼任波斯海军统帅。
9 |% J9 ]0 ~9 H2 Y5 y' y2 U2 j/ W0 ^- @. k3 _9 v2 x: G' k
蒙农很快集结埃及、腓尼基、塞浦路斯等波斯藩属的战舰一共600余艘,然后由塞浦路斯北上,准备占据米卡雷湾(Mycale Bay)的海港米莱托(Miletus)。亚力山大针锋相对,率军沿爱奥尼亚海岸迅速南进,早波斯海军三天抢占米莱托。以后的几天,波斯海军在米莱托港外列阵挑战。港内有马其顿海军约160艘战舰,虽然大多数马其顿将领主张出海迎战,亚力山大非常明智地下令坚守不出,而是派出步骑兵控制米卡雷湾附近所有能够靠岸的地点。古典时代的战舰续航能力有限,每天都必须靠岸补充给养和淡水。波斯海军无法靠岸补充食水,坚持了几天以后不得不撤围而去。这年秋天,亚力山大继续南下,进攻波斯海军基地哈利卡纳斯(Halicarnassus)。由于波斯舰队从海路源源不断地运送给养援兵,哈利卡纳斯坚守三个多月,让亚力山大付出巨大代价,而城破以后波斯海军从容地将大部分守军从海路撤走。到公元前333年春天,亚力山大攻占了爱奥尼亚海岸的所有港口,但依然无法有效限制波斯海军的活动。蒙农和亚力山大第一年的较量打成一个平手。
7 R8 \+ f6 s4 i
+ A% e: r) A! ^% t" [) [进入公元前333年,蒙农的持久战略开始奏效。虽然亚力山大克服了大半个小亚细亚,但需要派驻大批留守部队控制各个战略要地,兵力越来越捉襟见肘,军费开支也越来越难以承受。亚力山大不得不下令解散马其顿海军,只留下十几艘轻型战舰,而将海军官兵编入陆军。亚力山大这一决定让后世史学家对他的战略眼光产生怀疑,因为波斯海军随时可以威胁他的后方。但在当时的情况下,马其顿海军区区160艘战舰,根本无法撼动波斯海军的制海权,但就是这么一支小规模的舰队依然雇佣水兵和桨手两万多人,每月开支的军费高达30塔伦。亚力山大解散海军大概也是无奈之举。不过亚力山大并没有忽视波斯海军的威胁,他的战略对策就是沿着地中海东岸向南进军,攻克腓尼基、埃及等波斯藩属,控制所有海港,这样波斯海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c) p7 q$ s: K$ Y
. Y- ^* ]9 c: M2 N) Z
亚力山大将爱琴海面拱手相让,使蒙农可以放手实施他的战略构想。公元前333年夏天,蒙农趁亚力山大进军小亚细亚内陆之机,挥师北上占领刻斯(Cos)、奇奥斯(Chios)、里斯勃(Lesbos)等7个爱琴海港口,兵锋直指赫拉斯滂海峡,要切断亚力山大同马其顿的联系。与此同时,蒙农花费巨资招兵买马,将麾下的希腊雇佣军扩充到三万人,并派遣特使携带大量黄金去斯巴达晋见国王阿吉斯(Agis),商谈联合北伐马其顿,得到阿吉斯的积极响应。

5 `/ ^$ S; A9 P" B5 Y! K$ W8 D也许真是天意要灭亡波斯,公元前333年8月间,正当蒙农雄心勃勃,盘算着如何直捣亚力山大的老巢的时候,突然感染风寒高烧不退,没几天就不治身亡。蒙农壮志未酬身先死,对波斯帝国无疑是一个沉重打击。虽然蒙农的继任法纳巴兹(Pharnabazus,370-320 BC)继续执行他的策略,攻克赫拉斯滂海峡出口处的岛屿特内伯(Tenebos),甚至在海峡内的加里波利(Callipolis)建立了一个据点,但大流士对他缺乏信任,这个最有可能为波斯赢得战争的策略最终流产。蒙农死后,大流士召开军事会议商议对策,会上大多数波斯将领主张同亚力山大决战,大流士因此下令波斯帝国所有藩属派出勤王之兵向巴比伦集结,其中包括法纳巴兹准备用来远征马其顿的三万希腊雇佣军。这一命令对法纳巴兹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使联合斯巴达进攻马其顿的计划成为泡影。2 {5 t# L5 N7 J
: w- k' L8 P% |8 d- Z* B$ a
值得一提的是,斯巴达国王阿吉斯见波斯的远征遥遥无期,两年以后独自起兵进攻马其顿。此时亚力山大已经攻灭波斯帝国,将3,000塔伦黄金运回马其顿,结果安提帕特用这笔钱招募大批雇佣军,最后集结四万大军在米加罗波利(Megalopolis)击败两万斯巴达军队,阿吉斯在战役中阵亡。此战斯巴达军队战死5,300人,而赢得战役的马其顿军队也阵亡3,500人,充分体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也为蒙农的战略构想划上一个令人慨叹的句号。
2 H6 E: P: t6 ^# Y. B
  y' `( k! l) x7 |- H! `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10 捐资 +3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5 + 2 + 1 受益颇多!
煮酒正熟 + 5 + 1 + 1 史兄的贴本应全是满分的,可惜我的见识只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8-20 01:05
  • 签到天数: 1020 天

    [LV.10]大乘

    沙发
    发表于 2011-8-13 07:37:10 | 只看该作者
    古代的史料是不是有点夸张?( E1 {/ |5 L* P% J; v
    据古典史料记载,亚力山大掳获的黄金需要五千头骆驼和两万头骡子驮运,总计18万塔伦(即5,400吨),价值830亿美元。
    6 R( G; i- l* R# P' _; K9 O, o
    按现在一盎司金1700美元计算,这笔财富有2700亿美元!太多了

    点评

    有可能这古代的“黄金”和现代黄金不是一个东东。说不定是黄铜 :D 目前全世界黄金产量是每年1,555吨  发表于 2011-8-13 08: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8-13 07:47:10 | 只看该作者
    牛铃 发表于 2011-8-13 07:37
    & z5 t' l% n0 @6 v古代的史料是不是有点夸张?0 k1 t5 Y9 T9 C5 n

    4 `/ M  i0 k% K按现在一盎司金1700美元计算,这笔财富有2700亿美元!太多了 ...

    ; W, N7 U: T! h6 d6 I$ L- \2 z4 T从五千头骆驼和两万头骡子这个数字看,五千吨大致差不多,至于是不是黄金只有天知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7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219 天

    [LV.Master]无

    地板
    发表于 2011-8-27 05:5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史鉴 的帖子- i* T$ z" [, Q4 t* ]' u
    : T; g0 [) F; m4 ~; o! L
    这笔钱如果全是黄金,和印加国王赎身费相比哪个更多?后者确定都是金银吧?3 }0 {2 a# D/ n/ S% h& U  K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2:40:27 | 只看该作者
    李根 发表于 2011-8-27 05:52
    ( q; V6 o" B5 C8 ]回复 史鉴 的帖子/ l8 ]: V4 i+ ~" u9 x* o7 h1 E0 H! ~
    0 S. @6 T: D7 T" f
    这笔钱如果全是黄金,和印加国王赎身费相比哪个更多?后者确定都是金银吧?

    ) P! {& z( ~* g9 r不好意思,才看到这个贴子。史载印加国王的赎身费是83.6立方米黄金,换算成重量大概是1600吨,但纯度不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2:44:01 | 只看该作者
    newavatar 发表于 2011-8-23 01:46
    - m2 `5 Z, H4 V中国先秦文献很多时候“金”实为铜。华夏大地历来缺乏金银类贵金属。西方就不好说,他们似乎产量高得多,反 ...

    ! q$ C+ g$ g$ J- _, M. i波斯帝国鼎盛时期疆界从埃及一直到印度,其中不乏产金地区,几百年积攒几千吨黄金不算太离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23 17:02
  • 签到天数: 529 天

    [LV.9]渡劫

    7#
    发表于 2011-9-10 23:29:14 | 只看该作者
    写得非常精彩!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8#
    发表于 2011-9-12 23:56: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一仗只能用“成事在天”来形容。。。 ) c& H. C, c! V
    9 Q2 ^( F3 x( q: S
    亚历山大用轻步兵去“触发”波斯阵线的移动,然后挥军直击阵线撕裂处,固然是高明的战术 --- 但是渡口战斗,波斯骑兵固然无法发挥机动性,只能作为轻步兵投入战斗,可率先冲过渡口的马其顿骑兵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呀。。。 尤其是波斯人的的“斩首打击”,死了八个贵族和不计其数的勇士,差一点儿就干掉了亚历山大。' }8 r$ D. _' B, i

    . p* x, h' a; g! [5 z) ~0 K0 I加入亚历山大这一战真的挂了,恐怕马其顿军的下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 虽然他们更加训练有素一些,但是主帅阵亡,再加上背水而战,能支撑多久很成问题。。。 . C2 [9 U2 r  j. Y6 v9 a# S

    3 L5 h- P9 o* b- f' u' ^8 B6 l成事在天成事在天,对手蒙农莫名其妙的病死,则更是渲染了“天助亚历山大”的神话,让你不由得不感叹:或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一个命运之神?6 D- B9 P' F/ n/ F0 U9 C; [: W
    9 J7 Z7 F# L+ T( V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1-9-13 08:02:35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1-9-12 23:56
    / @% D4 }$ k0 p5 k, N这一仗只能用“成事在天”来形容。。。
    3 j% E" b/ Y+ O# R! b* v( R( ]
    1 d8 M' M; t$ O  D! _! r$ Q2 D亚历山大用轻步兵去“触发”波斯阵线的移动,然后挥军直击阵线撕 ...
    ) m* `5 v7 E. q! y' k2 Z! b  a& L
    亚历山大的运气好得惊人,像他那样搞法,换了别人早死好几回了。波斯的问题是放不下老大帝国的架子,总想以堂堂之阵正大光明的干一仗。其实对付亚历山大这样的愣头青,就得以柔克刚,坚壁清野消耗他几个月,肯定不战而胜。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08:41 , Processed in 0.055326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