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9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史] 中国大型气垫登陆艇LCAC的前世今身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12:2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行的风 于 2011-12-12 03:28 编辑 5 j, m- @3 Y/ l

$ @! u/ E. P1 i' g% ], p

开始介绍LCAC之前,先介绍一下气垫船的工作原理。以下来自wiki.


* y. L( R, a2 i' V1 K8 W% A8 J* h气垫船按航行状态可分为“全垫式”和“侧壁式”。“全垫式”气垫船(Hovercraft)四周用尼龙等物料围成一个软性的围裙,利用风机把空气充入底部形成气垫,推进则多数使用空气螺旋桨或喷气方式。全垫式气垫船时速可达70节;具备两栖能力,可以在陆上行走。这种气垫船在军事上用作两栖登陆非常合适,能在很多一般排水式登陆艇无法行驶的海岸登陆。3 {6 S1 d* G1 Z/ X1 q2 V% q
“侧壁式”气垫船,亦称表面效应船只(Surface Effect Ships, SES),在船底两侧有刚性侧壁插入水中,只在首尾用软性的围裙。推进可以使用传统水下螺旋桨或喷水机。跟全垫式相比,侧壁式气垫船的托力较大,流失亦较少,适合作大型舰艇;但不具两栖能力。
- Z$ l" D8 h# P) m

) f* I5 g: _$ P0 I/ R8 [

工作原理见下图:

两个升力风扇向下吹风,两个动力风扇推进和控制方向。

LCAC, 属于全垫升气垫船。是 the Landing Craft Air Cushion登陆气垫艇的英文缩写。这里用英文开头,是因为这个武器装备是美军由海到陆战略战术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战时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从太平洋战场对日蛙跳战术海岛登陆的重大伤亡,到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登陆,都使他们渴望发展一种高速,尽量不受地形限制的登陆装置。这种思想的结晶,超地平线登陆战术,结果就是美国的LCAC.

LCAC气垫登陆艇有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提出要求,1984年建成,1986年正式进入现役。以下来自百科。

" E! O* |6 D1 e, s
LCAC是世界上第一艘气垫登陆艇。 LCAC气垫登陆艇标准排水量87.2吨,艇长26.8米,艇宽14.3米,吃水0.9米,航速达到50节。它是一艘全垫升气垫艇,艇体为铝合金结构,动力装置为4台燃气轮机,总功率12000马力。艇上装有4台升力风扇,用于产生气垫;2个导管螺旋桨用于推进。该气垫艇航速50节,续航力200海里。该气垫艇上可搭乘24名陆战队员和75吨军用物资,或一辆M1A1主战坦克。为了自卫,该气垫艇上还装有2挺12.7毫米机枪,分别位于两个推进螺旋桨的前侧。) Z& z$ j2 k# U! Z( T
  该型气垫登陆艇大量装备美国海军两栖战部队,目前 LCAC气垫登陆艇已服役数十艘,主要装备在“黄蜂”级、“惠得贝岛”级、“塔拉瓦”级、“奥斯汀”级等大型两栖战舰上。使得美国海军形成了一支极具战斗力的两栖攻击力量。这些气垫登陆艇成了美国海军进行两栖战的先锋。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出动7艘大型两栖船坞舰,共携载17艘LCAC气垫艇。在进行突击登陆时,这些LCAC气垫艇在24小时内出动55个艇次,将7000名海军陆战队员、2400吨作战装备和军用物资运送到一般登陆舰艇无法登陆的海岸,充分显示了气垫登陆艇在两栖战中的巨大作用。

) s) `4 ?; H2 e  L- c% A! w( b  p* F# E3 j' E- Q" t/ [

M1A1主战坦克在开上LCAC

LCAC和装载的12辆捍马战斗车辆

说完让人羡慕的美军配置,我们看看中国军队气垫登陆艇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军队的大部分装备一样,中国的气垫登陆艇是一步一步从最土的原型发展起来的。

1962年,国家科委船舶专业组将气垫船技术的开发列入了十年规划项目。这个项目的成果有:

716型气垫交通艇

这个由708研究所设计,1978年由沪东造船厂建成。这是我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军用气垫船。该艇总重16吨,设计载重量2吨,航速达100公里/小时,但有个问题,主机为航空活塞式汽油发动机,很危险。1983年,708所与沪东造船厂改用3台道依茨高速柴油机,算是有了进步。

722系列气垫登陆艇

1975年,学习国外海军使用气垫登陆艇的先进经验,土共海军委托708研究所设计,1979年在天津大沽船厂建成,该艇总重65吨,设有首、尾大门/跳板,载重量为15吨,主机是航空活塞式汽油发动机4台,总功率4×1100千瓦,航速达89.8公里/小时。后来的722二型采用了涡桨6(WJ-6)航空发动机改型而来的409型燃气轮机,以轻柴油为燃料。

燃气轮机一般人都认为是高技术的东西。其实,土共这只小白兔早就用上了,而且基本上看小白兔的武器发展史,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小白兔说自己纯洁,说自己吃素,其实我觉得是因为,一个是钱确实没有,再一个就是底子太薄,很多东西自己没有积累,作不出来。真相是,其实小白兔是爱吃肉的。

724型气垫登陆艇

我觉得这可能是小白兔最烂的一款气垫登陆艇。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设计,天津大沽船厂生产。724型从1994年服役一来,在海军大型LCAC服役以前,一直是唯一的气垫登陆艇。登陆艇采用二台BF12L913C型柴油发动机,最高航速40节(约70公里每小时),重量: 6.35吨,可运送十名士兵,在一个无保护开顶的舱中搭载。其设计连民船都不如。

小白兔的土,直到最近才有改进。在积累了大量设计经验和制造经验后,也在美国海军的LCAC出现25年后,中国海军的大型登陆舰艇和舰载气垫登陆艇终于横空出世。

昆仑山号大型船坞登陆舰尾部

昆仑山号和大型LCAC.

俯视图

昆仑山号宽度28米,长越280米,如果是2/3的长度都是船坞,按照最多容纳4艘大型LCAC的算法,扣除各种余量,我估计小白兔的大型LCAC,长度在25-30米,宽度可能是15米。美军的LCAC重量是87.5吨,载重75吨,我估计我国的LCAC应该是采用了燃气轮机,但现在这艘LCAC,重量大过美军的LCAC很多,载重量应该差不多甚至还可能低,我判断我们现在没有紧凑的燃气轮机,应该是发动机和传动机构体积比美军的要大的多,效率应该比美军的要低,虽然重量在100吨以上,载重可能是70吨(大于我国主战坦克的重量,最新的ZTZ99改式的重量约为60吨)。航速应该和美军的相近或低一些, 40节(70公里每小时的样子)。最高可能是70节,这个是一般的评估数字。

驾驶气垫船并不容易,尤其是从海面回收的时候,非常难以驾驶。越大越难以驾驶。一般船坞登陆舰的宽度应该稍大于气垫登陆艇的宽度。我估计相关的驾驶员培训工作可能在气垫船服役一年前就已经开展。

LCAC的另外一个大问题是平稳性,由于是全垫升,受海况和风速影响较大,载重也必须考虑配平问题,不然气垫船的升起都是问题。中国海军的的LCAC看起来明显比美军的要窄的多。坏处是装载量受空间限制,但我估计装载一辆96或者99式坦克还是没问题的。好处是配平问题反而比美军的来得要方便。

细节问题我还不清楚,但我相信中国海军的气垫登陆艇底部应该是有方格封装结构,气囊应该有囊指保护。早在1963年第一艘711型的708所研制的气垫船就有这个设计。和美军的一样,中国海军的LCAC有两个升力风扇和两个推动风扇。

看图上,似乎中国海军LCAC的驾驶员是5人,如果图的左边是观察室一人,那么驾驶室应该是4人体制。美军的LCAC的驾驶舱如下图,是三人驾驶。

不知道我们的驾驶舱水平如何。美军的水平很高。

美军LCAC的观察舱,一个人。一共应该是四人。

很狭窄,看我军的LCAC布局几乎是美军的照搬。

从历史上看,中国军方的气垫船研究机构就是708所,又名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制造厂就是天津大沽船厂,沪东造船厂,求新造船厂。看这个图片,

怎么也不象海船,从天津运来。我觉得是沪东造船厂制造的。但我不确定,是不是上海地区其他的造船厂制造。应该还是708所设计。

相信随着中国科学技术进步和材料的改进,会有更多的新型LCAC出现。也许不远的将来,国产的欧洲野牛会出现在中国人民海军的序列。

) @4 F6 E( n: ~8 r+ x; c3 z& H  l

. P, T+ a7 m. v$ N
# `0 [! q$ ?4 j: k* v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4-3-8 05:45
  • 签到天数: 2441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1-12-3 13:10:42 | 只看该作者
    图呢??

    点评

    文章开头有我在西西河的原文连接.  发表于 2011-12-5 11:32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1-12-5 07:47:15 | 只看该作者
    一张图都看不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1-12-5 18:21:08 | 只看该作者
    要贴图啊!要不然老大们怎么会捞你呢?
    . I1 l4 @, I# p3 f8 ~! l# c, c7 i8 a
    . ?% G7 g0 V) o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74 天

    [LV.Master]无

    5#
    发表于 2011-12-10 04:50:31 | 只看该作者
    图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2-10 23:19: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已经贴在西西河,连图搬过来很方便。连图带文字选择,ctrl+C,然后到这里的编辑模式,取消“纯文本模式”,ctrl+V,就都在这儿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3:29:18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1-12-10 23:19
    0 B6 u1 p8 v, y4 T如果已经贴在西西河,连图搬过来很方便。连图带文字选择,ctrl+C,然后到这里的编辑模式,取消“纯文本模式 ...

    5 P. U* f1 d7 s0 A$ t' @! S谢谢晨大的提醒,改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01:45 , Processed in 0.0415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