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小米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 关于最近5G的炮火(ZT)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21#
    发表于 2017-7-5 21:26:07 | 只看该作者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5 01:49
    理科生年轻时是为技术而技术,到了一定年纪都是为经济而技术了。搞通信的辛苦十几年换一代标准,结 ...

    辛苦十几年可不是一代技术。从2g到4g三代也不过十几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
    发表于 2017-7-6 11:41:44 | 只看该作者
    冰蚁 发表于 2017-7-5 21:26
    辛苦十几年可不是一代技术。从2g到4g三代也不过十几年。

          这算数有点问题啊,按照商用时间,2G部署于90年代,3G商用于2000年,4G2010过了几年才开始部署,研发的时间比商用早5-10年。27年一晃就过去了。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23#
    发表于 2017-7-6 12:38:43 | 只看该作者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5 22:41
    这算数有点问题啊,按照商用时间,2G部署于90年代,3G商用于2000年,4G2010过了几年才开始部署,研 ...

    中国大面积铺开搞2G的时候是90年代后期。中国 4G 大面积部署大约在2014年。从90年代后期到2014年,哪里有20年?国内搞工程研发的工程师们,我敢说绝大部分人在20年不到的时间里就经历了三代通信网络的研发和部署。

    你的这个27年,只能说一些资格特老的欧美研究人员(还不是工程师),能从1982年2G协议工作开始就加入,一直干到2008年4G协议出来,那是有这个年头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8-17 22:22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24#
    发表于 2017-7-6 14:14:25 | 只看该作者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5 14:49
    理科生年轻时是为技术而技术,到了一定年纪都是为经济而技术了。搞通信的辛苦十几年换一代标准,结 ...

    原来国内通信业预期就太高,长期抱着原来军用、专用的想法构建自己的价值观,9几年的装机费还高达2000多块人民币(以当时的购买力!),通信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企业不可能象路政一样四处建收费站,当然心里落差大,但如果从总量来说,通信业的利润肯定比以前多,就是现在不能像以前那样能四处吃拿卡要了。实际上基础通信业沦为通道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像电力企业不应该说用电的互联网抢了他们的利润,自来水企业不应该说用水的水族馆抢了他们的利润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25#
    发表于 2017-7-6 15:14: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tangotango 于 2017-7-6 15:17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7-7-6 12:38
    中国大面积铺开搞2G的时候是90年代后期。中国 4G 大面积部署大约在2014年。从90年代后期到2014年,哪里有 ...


            我确实是按照整个行业在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来说的,通信技术从2G到4G发展20多年快三十年了。总不能因为2G研发中国缺席、3G时代中国技术研发只赶上了尾巴,就把整个技术发展的时间段都按照国内时间来定义吧?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26#
    发表于 2017-7-6 15:19:37 | 只看该作者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7-7-6 02:14
    我确实是按照整个行业在全世界的发展趋势来说的,通信技术从2G到4G发展20多年快三十年了。总不能 ...

    我是从楼主那个“国内资深工程师”角度出发。。。反正大家明白各自的意思就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27#
    发表于 2017-7-6 16:26: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城如画里 于 2017-7-6 16:27 编辑

    这文章长,但本质上说就是一句话,没必要。那么有不同观点,重点论述也就在这个没必要上了。
    只能说这个作者对于无线通讯的前景或者不了解或者故意含糊。
    随便举几个例子
    国内人脸识别的摄像头,远景是10亿部,这个量级想达到的话,铺有线网简直是灾难;
    无人车,国内未来达到亿辆级的,这基本上也只能靠无线;这两个都是比较现实的,有明确规划的。
    还有一些科幻级的,比如遍及全球的微生物检测传感器,监测空中,水中,土壤中的细菌、病毒生存情况,第一时间知道传染病的流行趋势(要达到地表每平方米一个传感嚣,这个数量和带宽占用非常可怕)就目前看来,只有LTE Nb1类似的技术,也就是5G的前期实现能够解决;
    比如未来计算能力可以随时租用,城市内到处都是漂浮的小盒子,我付费后图像直投入眼,双手在空中可以操作电脑,这些东西都只能以无线形式存在,同样也是非常巨大的数量。
    如果这些需求都计算上的话,我觉得5G都不够用,怎么会感到过剩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2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1-3 01: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28#
     楼主| 发表于 2017-7-8 12:10:34 | 只看该作者
    从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瓶颈很大。上楼所说的需求存在,这类未来需求永远存在,问题是可见的未来10年或20年的技术突破能否跟得上?没有可行性的需求是忽悠了,口号了。资源投错方向会带来严重伤害,近可看到台湾、日本产业发展投错的后果。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29#
    发表于 2017-7-8 18:46:02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8 12:10
    从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瓶颈很大。上楼所说的需求存在,这类未来需求永远存在,问题是可见的未来 ...

    请论述一下,空中接口技术发展趋势上的瓶颈是什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30#
    发表于 2017-7-8 18:53:30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8 12:10
    从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瓶颈很大。上楼所说的需求存在,这类未来需求永远存在,问题是可见的未来 ...

    我就特别奇怪,楼主引用的原文含义是什么?5G本身是一个国际化进程,中国确实在里面是主导国家,华为等也是主导企业,但是5G真的不是中国一家在投入,就目前标准进程看,短码是中国以华为为首取胜,长码的赢家是美国高通。仅从重要性来说,高通仍然是大头。我不太相信说高通投入几百亿美金只是为了引诱中国上个大当,更何况美国还有INTEL,博通,甚至微软都在掺和,真的5G豪赌失败,美国公司受损不比中国小。

    另外,既然楼主承认需求存在,那么工程技术的事儿,永远不可能在实验室搞出来。需求存在是其一,而目前没有比5G更好的方案是其二,有这两点已经足以让商业资金大量投入了。技术进步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如果认为不成熟就停步不前,那技术进步永远也谈不上。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31#
    发表于 2017-7-8 21:0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7-8 08:03 编辑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7 23:10
    从无线空中接口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瓶颈很大。上楼所说的需求存在,这类未来需求永远存在,问题是可见的未来 ...


    IoT产业本身预计到2020年的研发/产品等就要有2000多亿美金。这个已经是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趋势了。通信产业不赶紧插一脚那才叫是搞错了方向。5G不是可以等等的事情,而是有紧迫性的需求。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11-26 07:18
  • 签到天数: 126 天

    [LV.7]分神

    32#
    发表于 2017-7-9 02:05:33 | 只看该作者
    看山 发表于 2017-7-5 15:42
    5G这个事要结合自动驾驶、智能城市这些应用来谈。光运营商算自己的经济账恐怕是算不过来的。5G已经开始试点 ...

    就一个最近的热点:无人杂货铺就知道需要多少的带宽了,你拿,你不拿,你拿了又放下了.............
    没有5G,就得卡顿,就是这么简单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1-3 01: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23:40: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7-7-13 00:20 编辑

    技术角度看:
    1、多址解决方案,5G选择来看NTT Docomo提出非正交即NOMA(Non Othogonal Multiple Access),中国华为、中兴、大唐也选择这以路线的多址技术分别叫SCMA、MUSA和PDMA,只是技术细节有差别罢了。这个NOMA的思路是是发射端不同的用户分配非正交的通信资源,但是带来了负面作用是多用户干扰。三家都声称频谱效率比LTE提升了3倍,问题是信息论的基本原理不支持非正交会带来任何增益!难度他们有什么重大突破?没怎么听说有啥子定理突破呀!怎么产生增益,如何实现3倍增益,技术如何解决的,疑惑!
    怎么破Andrea Goldsmith的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与David Tse的Fundamentals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中的多用户信息论,这是NOMA的理论基础?
    附:多址怎么搞,高通的观点是用OFDM技术。

    2、关于瓶颈,就用华为人的表述开头吧!
    2016年5月30日上午,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任正非做了发言,说“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怎么理解呢?迷茫什么?这才是令人回味的!
    从近几年IEEE 、ITU的技术讨论会议传出的信息,不乐观!学术讨论香农限已经被充分接近,已经难以找到发展空间,怎么走下去?MIMO还没啃过,20多年都没啃出来,到底什么时候能突破商业化?

    3、5G业界的共识是2020商用,大家连技术路径都在争,没达成一致。到时候,是推出4.xG呢,还是低配所谓5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34#
    发表于 2017-7-14 09:2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城如画里 于 2017-7-14 09:31 编辑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12 23:40
    技术角度看:
    1、多址解决方案,5G选择来看NTT Docomo提出非正交即NOMA(Non O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我觉得你混淆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概念是5G方向是错误的,理论上根本达不到它声称的目标,包括速率,用户容量等等;另一个概念是5G不够完善,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如果你持第二种观点,那我觉得也就没争议了。事实上关于5G其实是4G+++的观点,几乎是业界共识。没一个这个行业内的专家认为5G是革命性突破。事实上5G并非是类似原理级自底向上的全面翻新,而是业界学界过去20年内一些研究的大杂烩,基本上ITU要做的事儿,就是通知各家把各自认为最好的局部技术都拿出来,大家审一下,如果合用,就想办法凑在一起,这就是5G。
    如果你认为5G不完善,不是革命性的,这我觉得业内没人会认为你的观点是错的,其实大家都是这么看的。
    但就我了解,没一个业界专家认为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要5G,啥事儿也不做了等研究再出成果。这原因有公有私。
    于公而言,现有的4G承载不了新的需求,我上面也给你举了例子,以国内而言包括人脸识别摄像头,包括城域传感器网络等等,这些都是目前4G无法满足的要求,而5G提出的标准至少理论上是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电信是一个讲求实践的行业,蹲实验室是无法预期到过亿规模的网络会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在实践中逐步解决,而不是在实验室里自己幻想制造问题并且解决问题,那叫空对空。
    现在讲于私,对于这个行业而言,4G的增长空间已经到头了。但是公司不能因为增长到头就关门吧,从全行业来讲,最怕的是人才断层,所以这个行业其实撇开公司间的互相激烈竞争,共识是大家一起去推进技术不断的进步。我觉得这些私下的理由没什么不能摆上台面的,尤其是中国公司在4G刚刚开始赢利话语权,积极推进5G其实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进一步扩大和确立优势最好的机会。
    就目前这个局面,真正能阻止5G的,除非你能够证明,目前ITU提出来的这些技术路线从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根本达不到它声称的目标。然而我目前没看到这样有力的证明。就你提的NOMA,我觉得好奇特,没明白你想说什么。多址的方案从2G开始就在研究,这都几十年了,基本的技术路线的优劣其实早就摸得一清二楚。工程技术的事儿讲的就是平衡和妥协,多址技术中码分多址和空分多址,没一个能够达到你心目中那种又能增加容量,又能保证互不干扰的技术——这理论上就没有,但是你认为这些不完美,在3G,4G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难道你用4G的时候感受到了非正交导致影响到通话质量了?何以3G,4G时代能接受的妥协,在5G时代就成了问题了呢?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35#
    发表于 2017-7-14 09:38:26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12 23:40
    技术角度看:
    1、多址解决方案,5G选择来看NTT Docomo提出非正交即NOMA(Non O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

    最后,说下你提的第3点。
    大家连技术路径都在争,原因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商业因素。以编码而论,谁敢说TurboCode就一定比PolarCode好?其实从技术上来说平衡各方面的因素(改造难度,效果,成本等),谁也不会比谁明显优越多少。但是用谁的,就是谁家过去几十年的投资有成效了。这才是ITU会议争议的本质,否则也不会出现长码短码最后要平衡一下,一个给了高通,另一个就要给华为这样的诡异现象了。所以你混淆了技术路径之争的本质,并不是技术上有争议,而是大家都争着要上自己的方案。
    然后是否推出4.XG,这个就有点笑话了,我相信你根本不是通信行业从业人员。这种玩法从2G时代大家都是这么玩儿的啊。你在2G时代有EDGE,那就是2.5G,在3G时代有HSDPA,那就是3.5G,4G时代分的更细,华为和高通出个芯片还要争一下,是CAT6还是CAT11,争就争的谁在小数点后更胜一筹(4.5G和4.75G之争)。
    这都玩熟了的策略了你还会有疑问?显然一定5G会先推4.XG,在某个时间点才能真正转成5G,然后还会有各种5G+的版本。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前天 22:08
  • 签到天数: 1951 天

    [LV.Master]无

    36#
    发表于 2017-7-14 18:33:2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7-6 16:26
    这文章长,但本质上说就是一句话,没必要。那么有不同观点,重点论述也就在这个没必要上了。
    只能说这个作 ...

    VR应该也算一个应用大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1-3 01: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18:4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7-7-14 20:08 编辑
    江城如画里 发表于 2017-7-14 09:38
    最后,说下你提的第3点。
    大家连技术路径都在争,原因并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商业因素。以编码而论,谁敢说 ...


    厉害!厉害!eNode-B是什么哦?
    LTE的由来,为什么叫LTE?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2-15 10:06
  • 签到天数: 112 天

    [LV.6]出窍

    38#
    发表于 2017-7-14 20:34:33 | 只看该作者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14 18:43
    厉害!厉害!eNode-B是什么哦?
    LTE的由来,为什么叫LTE?

    LTE不就正好说明了这个行业是怎么发展的嘛,主代数+小数点,本来就是常态,2G时代有EDGE,其实就是2.5G,3G时代有HSDPA,就是3.5-3.75G。LTE不也是演进嘛。既然知道历史上一直都是这么干几十年了,而且发展的好好的,凭什么认为再继续这么搞不行呢?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9-6-16 23:34
  • 签到天数: 1277 天

    [LV.10]大乘

    39#
    发表于 2017-7-14 21:25: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7-7-14 08:28 编辑
    小米粒 发表于 2017-7-14 05:43
    厉害!厉害!eNode-B是什么哦?
    LTE的由来,为什么叫LTE?


    LTE 的全名叫 Long-Term Evolution。LTE 其实是基于已有的2G (GSM/EDGE) /3G (UMTS/HSPA) 技术开发的,提供了GSM/UMTS网络和CDMA2000网络的升级路径,但本身并不满足4G无线服务的技术指标。不过由于市场需求(和原有的3G网络区分),以及HSPA+ (或者叫EHSPA)加上LTE所带来的及其明显的网络性能提升,ITU组织决定把HSPA+ 和 LTE 都算成 4G technologies.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1-3 01:22
  • 签到天数: 5 天

    [LV.2]筑基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23:09: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米粒 于 2017-7-14 23:18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7-7-14 21:25
    LTE 的全名叫 Long-Term Evolution。LTE 其实是基于已有的2G (GSM/EDGE) /3G (UMTS/HSPA) 技术开发的, ...


    就是长期演进嘛。当年忽悠运营商们投入的伎俩!演进着演进着就顺势成了转正4G!为啥,当年运营商们被3G坑惨了。说好的客户呢!搞了那么久,本都没捞回来呢。天朝嘛,你们发达国家先来,偶们接着研究研究TD。忽然,一天哪个雷曼的捅了个窟窿。信心比黄金重要!!!移动小盆友过来过来,为了振兴电信大计,还是靠你来努力。铛,3G开跑啦!为了党国大业,移动小盆友摆正态度,坚决抛弃啥W,要T滴T滴哦。神州大地忽然间冒出一丢丢厂商为了TD刷存在了,咋这T滴的天线这么大个,芭蕉扇大扇火焰山乎。新联通、新电信哥俩来祝贺了,兄弟大业靠你了,我等老了欧美的东西都出这么旧了撮合着吧,T滴那是新出的,新人新气象呀。乘4万万亿东风,管它3G还是G3一锅端!被咬了一口的小苹果,i得世界疯癫。古得什么狗看得眼红,拉起一瓢小伙伴玩起绿小人来了。
    移移小盆友着急呀,这天面太大台风来还不把人砸咯,缩!没钱?定购个大单,搞个千元机,甩街大降价啦呀,3G机保实惠,移动的网络杠杠滴。T滴T滴接着T!卖不动?充100送50,充500送300罗,开户充1000手机免费送。大家伙要打起精神来呀,撸起袖子加油干!喂,老任呀,你们不要老是混鼎桥,不带这么瞎蒙的,要听党的话坚决服从指挥。T滴是要T滴,T滴滴更是不能快马加鞭紧上弦,未来就靠长江后浪追前浪啦!
    一国三制场面热闹,那哥俩唱着小曲哼着小调,你R99我1x,你R5我就A,你R6、R7我直接B了。齐头并进,你追来我赶,奔着大好前程而去。LTE啥玩意?演进?我们俩基友一致在前进,从未停歇过!哈哈哈。
    新人新气候,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这么吧,你们三来一下,我看这T滴滴已经成熟了嘛,为了支持国家建设该下山摘果果了。电信老大哥发话了,这个嘛,我们一直在发单,这T滴滴试用总结情况不够全面,看那个F的国外挺火的,先发它风险小点,毕竟发达国家商用一向我们的白老鼠。联联二哥接茬附和,应用未明先看看哪个场景先商用,稳妥期间还是让F滴滴探路较好。移移小盆友表态了,坚决服从领导安排,响应国家号召。那就这样吧,为了照顾老大哥老前辈,T滴滴的牌牌就先给他俩,移移可不能抢跑哦!移移小盆友坚决听党的号召,转头回去开统一思想大会:这个嘛,领导说了要懂礼让,我们要是非常赞同滴,但是我们要关切领导所急呀。这个工作嘛,积极试验各个商用场景,加快商用化。要响应部里尽快完成商用试验的进度呀,必需加派人手,光这个几个点是不行的嘛,要压缩进度,看来得多多搞嘛,主要城市都试用试用嘛,加大试用力度才行呀,才能表现我们对商用试用网的工作是非常重视滴。思想一个统一,神州大地各地纷纷拥护,各地商用试用网热火朝天的建造试用起来!T滴滴的单单雪花般飞向各个工厂,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员工。
    老大老二哥俩这个演进演进的时候,小盆友已经一步就长期演进(LTE)了!等最后一声枪响,小盆友大机房一天到晚都吵杂声,键盘党们敲得哒哒响,哪个换呀,哪个倒呀,哪个灌。第二天,街面上响起了,要问网络哪家好,还是移动LTE,不对,是4G!免费换卡送1G流量啦!打满1xx,送宽带,买过路过不要错过!不说啦,移移宝宝心里苦!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8 17:17 , Processed in 0.04821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